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如何静坐


   日期:2023/9/30 23: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何静坐

因为在春节期间又新来了一些居士,他们希望我利用今天晚上的时间,再把静坐的基本方法讲一下。在这里常住的出家人和居士们,对于一些静坐的基本方法都已经掌握了,那么考虑到今天晚上有许多春节期间新来的居士,就利用今天晚上的时间,把静坐的基本方法再重复讲一遍。过去已经听过的出家师和居士们,就不妨再听一遍。虽然今天晚上讲静坐的方法是重复的,但也有很多是没讲过的。

很多人想学佛,但又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因为现在的许多学佛人哪,逐渐趋向知识分子,而且逐渐趋向于年轻化了,学佛人的素质越来越高了。过去是信佛的人多一些,现在呢,是倾向于学佛的多一些。因为信佛永远成不了佛,只有学佛才能够成佛、能够做佛。

信佛不需要实践,什么都不需要,你只要是相信有佛存在、有因果报应、有六道轮回就足够了。而学佛呢?不仅要具备以上所说的这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要有一套完整的方法去学。

譬如说当初的悉达多,他还没有成佛,在出家以前就相信有佛了,所以他学完了各个教派的经典以及各个教派的基本修行方法以后,感觉到不究竟,才离开皇宫,自己到深山老林里面去探索、深研,进一步获得了圆满。

他也是在“人”的基础上,才大彻大悟的。也就是说,一个圆满的佛,是通过信佛而去学佛。既然学佛,就要懂得学佛的一些基本理念,以及修行的方法。

世俗间的一门学问、一种技艺,都需要老师来教,也都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何况我们现在学佛,怎么能没有方法呢?怎么能不需要老师呢?靠我们自己慢慢地去摸索、去领悟,不是说不可以,但要花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有时候根本领悟不出来!如果有一位过来人从中旁敲侧引的话,我们完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初释迦佛在修行的途中,也有很多老师教他修学。在这里我讲几句题外的话,有很多保守的出家师父,认为只能拜一个师父,只能跟一个师父学习。要是拜师父多了,就是一种叛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心态。不应该有这种心态。

当初释迦佛就认了很多师父,后来他并没有否认这些师父的教化,只是说他们不究竟、不圆满。他是在这些师父们的教法基础上,更进一步地修炼才获得圆满的。我们修行,就如同上学一样,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老师。即便有一天我们真的成佛了,曾经教过我们学佛入门的老师,仍然还是我们的老师!一个真正的老师,他绝对不会怕学生超过自己,他渴望每一个学生都比自己强!

一个出家人可以拜3~5个师父,那么你们作为居士呢?同样也可以认这么多位师父,甚至可以更多。不管有一天大家修行有多高,甚至地位有多高,曾经教过你们修行的老师,仍然还是你们的老师!

学佛修道啊,不外乎调理自己的身、心,我刚才在静坐的时候,听到那边有一位女同胞一直在打哈欠。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就是姿势没有端正、气血没有畅通,头脑没有得到足够的气血来补充,所以头脑就缺氧。

既然是缺氧,就如同一个电灯一样,电压不足,灯光就会发红。坐在那个地方头脑发昏,就一直在那儿打哈欠,就想睡觉。如果你的姿势调得很端正的话,气血不断地往上输送,你的头脑得到足够的能量了、不缺氧了,怎么会昏沉呢?怎么会打哈欠呢?只能是越坐越有精神!

所以在修道的第一步,姿势非常重要。如果你最初就把姿势调端正的话,你在以后修行的途中,就不会出现一些生理上的禅病,譬如胸廓胀痛、胸部憋闷等,这都是因为你最初学静坐的时候,姿势不端正造成的。

有的人在学佛的某一个阶段,出现小腹很胀、胃胀,都是因为最初静坐时姿势不端正,还有的出现背部(脊梁骨一带)很胀,这都是因为最初的姿势不端正导致的。但是往往在调整姿势的时候,身体会疼痛,感觉到很不习惯。因为我们生理的这些姿势呀,它自由散漫惯了,你突然让它固定一个姿势,它会很不习惯。所以坐在这个地方浑身痛,身体扭来扭去的。

一般来说,你的姿势调端正了以后,一个星期你就习惯了,身体就接受了。接下来你静坐,越坐身体越舒服!尽管你的头脑里杂念很多,但是你会感觉到你的身体是畅通的。

姿势调端正了以后,接着就是调呼吸。因为我们人体从生理上讲,全身都布满了经络,这个经络就像是一条水管一样,如果你的姿势不端正,就如同把水管折叠了起来,气血就不能够很好地畅通。

当生理的气血不能完全畅通的时候,身体也就空不掉。既然空不掉,身心就没有办法进入一种浑然忘我的状态。身心空不掉,就没有办法和灵性的力量沟通。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身心存在,就如同一个坚固的个体,实际上我们所谓的修行,无非就是把这个个体融化掉,和整体合而为一。

呼吸调理完了以后,接着就是调理思想意识,也就是说处理这个妄想纷纷的头脑、处理心里的杂念。因为修道不外乎修身心,离开身心就没有修道的基础了。

至于盘腿的姿势,是左腿放在上面对、还是右腿放在上面对呢?譬如说我们每晚静坐的时间是两个小时,可是你的腿一口气坐不了两个小时,中间就需要换一次腿,如果你前一个小时是右脚放在上面,换腿以后就变成了左脚放在上面。

实际上哪个在上面,哪个在下面都不重要,你只要是把姿势调端正了,生理的气血就容易畅通。你们回去静坐的时候,坐的垫子最好就跟你们今天晚上坐的这个拜凳一样,前面低一点,后面高一点。这是禅堂里面专门设制的一种禅凳,在过去是用蒲团,是圆形的。后来为了便于挪动,改成了木头做的。

如果你家里没有这个禅凳,在屁股下面可以垫一个二寸高的垫子,譬如说枕头什么的都可以。因为后面垫高了以后,气血很容易从尾巴骨通过。如果后面没有垫高二寸,前后是一个平面,气血就不容易从尾巴骨通过,会完全淤在尾巴骨这一带。

这是对于初学静坐的人来讲,一定要有一个二寸高的垫子垫起来。如果是一个长期静坐的人,就不需要垫高了。但是你坐习惯了以后还是喜欢后面高一些,因为这样你自然就把腰杆挺起来了。

如果你后面和前面是一个平面,坐久了就很容易驼背。一旦驼背,前胸这一带就很容易有一股气淤在这个地方。因为你背往前一弯、脑袋一耷拉,气就容易淤在胸部,时间一长就容易引起前面这块骨头隐隐作痛。

如果你后面垫高的话,自然就容易挺起腰来。为什么女同志穿着高跟鞋走路,腰就容易挺直?这个现象女同志们最清楚!我们静坐也是这样,后面一垫高,腰就挺直了;腰一挺直,肩膀自然就塌下去。

一个坐禅坐得比较好的人,他的肩膀一定是塌的。当一个人生理的气沉下去的时候,肩膀肯定会塌下来,不会是抬高的。肩膀抬得高,说明他生理的气没有沉下来,心理也没有放下去。身心都放下去的话,肩膀一定是塌的,脖子呢,是伸得长长的,是往上伸的。

当气沉下去不浮了,思想也容易静下来。至于这个手怎么放呢?一般来说是左手放在右手下面,两个大拇指碰在一起就行了。把手放在腿上,下巴稍微往前低一点点,眼睛看到——目光落在——前面一米远的地方,这是最标准的姿势。你如果看得太远的话,说明你有点抬头了;如果看得太近的话,说明你有点低头了,所以说目光落在一米处,最合适。要感觉到鼻尖和肚脐在一条线上。

如果是年轻人,感觉到身体很热,火力很足的话,可以把两手放在膝盖上、掌心向上,体内的热量就很容易释放掉。如果感觉到体内的热量不足、没有多余的热量要释放的话,就把双手放在前面(叠放,就是刚才讲的放法)。

眼睛是闭着好,还是睁着好呢?由自己随时决定。譬如说你现在静坐要昏沉,就把眼睛睁开,就不容易睡觉了。如果说你现在很散乱,睁开眼睛容易受外面事物的干扰,那就不妨把眼睛闭起来。这些都是活的法,不能够把它完全定死。

有的人会问,这个舌头是不是一定要顶上颚呢?这也是因人而异,如果你的年纪大了,生理的能量不够用,或者说你生理的能量趋向枯萎了(譬如说四十来岁的人,看上去像五、六十岁的人,就说明他生理的能量在渐渐枯萎,而有的人六十岁了,看上去像四十岁一样,则说明他生理的能量很充沛、很活跃。)生理的能量不够用,就可以将舌头弯回来顶住上颚。有的年轻人精力很充沛,容易引起性欲旺盛,那就不需要把舌头弯回来抵住上颚。

曾经用舌头顶过上颚的人都知道,顶上十几分钟就会感觉到口水特别多,这是津液缓缓而来的结果。有了口水就把它咽下去,沉入丹田。连续坐上两天,精力充沛的人就会性欲特别旺盛。如果是老年人呢,就会感觉到这几天的精力充沛了。

一般说来,年轻人不需要舌顶上颚;身体精力不够用的、老年人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因为你舌头一顶上颚,肾水就被激活了,尤其是盘腿的时候舌顶上颚,激活的肾水它不往下去。因为你盘腿的时候,两条腿麻木,肾水下不去而被逼了上来。所谓的“还精补脑”,就是让下部的能量往上输送。

当姿势调端正了以后,我们就要理顺生理的气血,也就是说要调呼吸。不过对于初学静坐的人来讲,姿势调端正了以后,再调呼吸的时候会感到生理的气血反而不畅通,坐在这个地方感觉到身体很胀、很别扭。

这就是我前边讲的,因为生理的气血已经习惯了它以前姿势的走向,你现在要通过一种姿势把它扳过来,从那边把它扳到这边来,它就感觉到不习惯,你通过调理呼吸,坚持做一个星期,生理的气血走行方向就已经扭转过来了。

一上座,脖子往上一伸,肩膀往下一塌、双手叠放、鼻尖与肚脐成一条线、眼睛看到一米远的地方。而且这几个动作要在一念之间就完成。形成习惯以后,你一盘腿,这个姿势自然符合标准!

接着是往外呼气,至于呼几口就够了呢?还是凭自己的生理感受而定。譬如说你感觉到呼三口气身体就已经空掉了、上下都通了,已经形成一个通道了,就不需要呼太多了。如果你呼了三口气、乃至五口气,感觉到身体还很憋、很胀,很难受的话,就不妨再多呼几口气。

每次呼气,要先用鼻子吸气,沉入丹田,用嘴巴呼出去,这一点一定要记清楚。用鼻子吸、用嘴巴呼。因为这种呼吸方法,吸得少,呼得多;吸得慢且细,呼得快且大。这样一来,呼的量大于吸的量,身体就容易空。一空就容易通;一通,身心就容易忘掉。

千万别小看了这些基础的知识和静坐方法,它虽然是有为法,可它是我们将来进入无为法的一个惟一的基础!很多人坐久了以后身体出毛病、心里面产生幻觉,严重的还会造成一种精神病,这都是因为最初姿势不端正,气血走错了轨道而致的。

本来这个气血是向这边走的,可是由于你的姿势不端正,坐在那里东倒西歪的,把气血逼到另外一个方向了。生理的气血错乱,实际上就是精神错乱。常常有的人心理上受到打击以后,会出现心理问题,就是因为生理的气憋在一个地方不畅通了,它进入了另外一个轨道了,生理的气一错乱,心理就出毛病。

当往外呼气你感觉到身体很空、很松了以后,就不用往外呼气了,这个时候可以采用自然呼吸了。

同样长的一段文字,有的人可以一口气把它读完,有的人要换两口气读完,而有的人则需要换好几口气才能读完。有的人唱歌的时候可以把尾音拖得很长,有的人就不能。说话也是,有的人一口气可以说好几句话,有的人只能讲一句话。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因为每个人呼吸的长短不同。不管我们是在唱歌,还是在说话,或者是在读书,都是在呼气状态下把声音发出去的,绝对不可能是在吸气的状态下唱歌、说话、或者读经文。因为往外呼是一种释放,譬如打架的时候,出拳发力也都是在呼气的时候。

常人的呼吸是从鼻腔吸到咽喉,马上就呼出去了;有一种身体素质稍微好一点的人,是从鼻腔吸到胸腔以后,马上又要呼出去了;还有一种有修炼的人,或者虽然没修炼,但是精力比较充沛的人,这一类型的人吸进来的气都是沉入丹田。

把气从鼻腔吸入咽喉这一类的人,一分钟之内呼吸的次数就比较多。如果能够把气吸入丹田,一分钟呼吸的次数就很少,所以这一类型的人他干活也好、跑步也好、唱歌也好,就不容易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他可以一口气读诵三十多个字,因为他读的过程当中丹田里还有气没有放完,而气吸到咽喉的人,读文章、唱歌,就需要不断地吸气,因为他吸气的路途短,气很快就放出去了,马上又得吸气。

同样的道理,你把气吸进丹田,由于吸气路途长、时间长,杂念就不易产生;如果你把气吸到咽喉,由于它的距离短(时间短)、速度快、杂念就容易产生,思想不容易静下来,没办法集中。

既然大家明白了这个道理,在静坐的时候就要把吸进来的气沉入丹田。习惯性地、有意识地沉入丹田。你一旦把这个方法训练习惯了,平时即使你不静坐,乃至于你在睡觉的时候,吸进来的气自然就会沉入丹田。

我们在念六字大明咒的时候,刚开始学念的时候,有的人一发音就拖得很长,有的人声音一发出去就没有气了。后者就是因为没有把气沉入丹田,他把气放在胸腔、咽喉一带,所以他“嗡”一下子,气就完了,马上又要吸气。当他的气再吸进来的时候,又停留在咽喉、胸腔这一带。

炼过气功的人都知道气沉丹田的好处和重要性。只有把我们吸进来的气沉入丹田以后,生理的能量才容易激活、容易被唤醒。同时,吸进来的气沉入丹田以后,还要停留3~5秒钟。

为什么要停留3~5秒钟呢?因为你如果把气刚刚吸进来沉入丹田后,又马上呼了出去,根本没有效果;如果你把气沉入丹田后停留3~5秒钟,这个气就会扩散、分散,输送到全身每一个角落、到达每一个神经末梢。你只要是把气放进丹田里,它肯定要往四处扩散,他不可能完全停留在这里不动。

所以你把气放进了丹田,它往下走,走到腿上、走到脚尖;往上走,走到头顶;往上肢走,走到手上、指尖。如果你吸进丹田的气马上又呼出去了,那么生理的能量就没有办法被气推着到达每一个神经末梢。

气一行走、血就行走;气一通,血就通。生理上的气血畅通了以后,身体自然得到滋润,生理就不容易干枯。为什么有的人年纪很轻,身体看上去就像枯木一样?就是因为他的气血运行不畅,身体得不到滋润。

采用深呼吸的方式,就是把生理的能量激活,促使生理的细胞活跃,让生理永远处在一种年轻充沛的状态里面。当呼吸调整完了以后,我们的散乱心又如何处理呢?我们平时头脑里的杂念特别多,现在学静坐需要专一,那么思想怎么处理呢?

一个大活人,他的思想不可能停止。尤其是一个智商高、思维敏捷的人,他的思想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比常人还要活跃十倍、甚至百倍!也正是因为他思想活跃,他的反应才敏捷迅速。可是对于静坐来讲,在最初他就吃亏了!他就不容易让身体静下来。即便是他的身体很安静了,可他的头脑里面就像开运动会一样,非常热闹!

因为平时他的头脑习惯性地考虑问题,现在突然不让他考虑问题了,就像失去了依靠一样,他就要乱冲乱撞!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最初学静坐的时候,反而妄想更多。如果你给它一件事情做,它因为有了事情做,就不会胡思乱想了。所以说与其坐在这里胡思乱想,不如去做一件事情。

古时候的祖师爷们领悟到这个道理以后,为了对治我们的散乱心和妄念,开设了八万四千法门。你念经也好、持咒语也好、观想也好。无论你采用哪种方法,无非就是给它一件事情做,让它没有机会去胡思乱想!

通过一段时间的这样训练以后,突然有一天一件事情也不让它做了,它自然就安静下来了。这就好比一个人不会走路,你给他一根手杖拿在手里,他扶持着歪歪扭扭地能够走路了。他走上一段时间,自己会走了,你再把他手里的拐杖夺掉,也不让他扶着墙走,他也走习惯了。

采用“一念”的方式,把万念给吃掉了,促使万念熄灭。因为凡是有为法,都是处在有为的阶段,与道沟通啊,必须要进入无为里面。因为“道”,它是属于无为的层次。可是无为的层次很高,我们需要一个梯子,所以就产生了前面一系列的有为的方法。

喜欢念佛的人说净土法门最高,喜欢参禅的人说禅是最高最好的,喜欢观想的人呢,说是观想的法门最适合我!当你明白这些道理以后,就会得出一个结论:不管哪一个方法,都是为了对治杂念、对治这一颗散乱的心。

你不一定要通过念佛、持咒、观想,你可以通过做任何一件事情,把自己的散乱心给集中起来。尤其是平时爱动脑筋、爱考虑问题的人,你可以通过考虑一件事情,来对治你的散乱心。

一些政治家、企业家,他们这一类型的人来修道,会轻而易举地入道!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平时就很少处在散乱当中,他们的妄念是很少的。如果他们不能高度集中的话,他们的事业就没办法上档次!

平时不干事的人,头脑里整天乱哄哄的,胡思乱想,一旦有一天他来学佛了,还是乱哄哄的,没有办法把思想集中起来。因为平时他从来没有一心一意地考虑过事情,也没有经历过一心一意的事情。

如果说你把腿一盘、眼睛一闭,非常清静、一点也不散乱、不昏沉,这个时候你什么方法都不需要。你就这样保持下去,你如果保持半个小时以后,不行了,妄念来了、很散乱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方法来对治它了,用方法把这个散乱心吃掉、把妄念吃掉。

这个时候,你该念佛的就念佛、该持咒的就持咒、该观想的就观想。如果你用功十几分钟以后,杂念又没有了,你还可以把方法放下,不需要了。因为用功的方法无非就是对治散乱心,你既然现在不散乱、很集中,那么方法也就用不上了,暂时放在一边了。当散乱心一出来、一形成,马上再把方法拿在手上来用。

禅宗里面的观空、参话头,都是为了对治散乱心,密宗里面的观想、结手印、持咒语,也都是这个目的。禅宗里面的用功方法往往是比较高一些,偏重于在心态上面下功夫,可是对于一个刚刚学静坐的人来讲,又不会在心态上面用功。正是因为这样,过去的老师们设制了一些有为的方法。

因为有为法就像一个有形有相的东西一样,我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可以拿在手里用,所以很多人说这个法好,那个法不好。譬如说现在都流行说密宗好,因为密宗在开始迈步的时候,都是采用有为的方法迈步、入门。

因为你不会使用无为的方法,你也就用不上无为的方法。除非你的层次很高了,才能够使用无为法。密宗修到最后,要想获得大的成就,必须归到禅宗上面来,在禅宗上面成就,才算是最高的成就。

你们要想学静坐,在处理妄想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的身体观想成一支莲花。头就是莲花苞,脖子以下就是莲花杆,随着慢慢地观想,观想这个莲花苞逐渐、逐渐地开了,自己的身体没有了,变成一支开放的莲花。

既然是莲花开了,就意味着莲花下面的能量,通过莲花杆持续不断地输送到莲花苞了,它才能打开。你这样观想成功的话,你在静坐的过程当中决不会昏沉。因为随着观想,生理的能量通过莲杆持续不断地往上输送,供应给莲花苞了,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头得到了足够的养份,它怎么还会昏沉呢?

我曾经教过大家对治昏沉的方法,就是吸一口气,憋在丹田里不要马上呼出去。憋气的时间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可以长一点,也可以短一点。气憋在丹田,生理的能量它肯定会往上输送。就像喷雾器一样,你把气打进去,就会把里边的水压出来。我们把气沉入丹田(憋在那里),生理的能量就往上输送给头脑了,就不容易昏沉。

这些都是最初的基本方法,一般来说,对于一个修行的人来说,半年的时间就已经全部超越了、全部过关了、已经用不上这些方法了。已经转入到心态上面用功了。如果说你搞了几年,还存在以上问题,那么你的基础知识还不扎实,基本功夫还没有打牢固,还要回过头来老老实实地再修。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最基本的功夫。姿势一坐端正,前面的气往下一沉,能量就顺着背后的督脉往上输送。如果前面的气浮、没有沉下去,背后的气就下降,达不到还精补脑,你的头脑就昏沉,脑袋就干干的、瘪瘪的!

前面的气往下一沉,自然有一种压力往下压,能量就被压得转到背后,顺着后脊梁沟往上输送,来供应给头脑使用。当头脑里面的能量充足了,使用不完的时候,这个莲花苞就胀开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个花骨朵需要多大的能量才能使它长得充足、饱满、一下子就胀开?!

如果下面的能量不能持续不断地往上输送,只输送了一段时间,那么这个花骨朵很快就会干瘪掉。正是因为下面的能量在持续不断地往上输送,才能把花骨朵打开。如果你把莲杆砍了一个伤口,能量不能往上输送了——从伤口漏掉了,这个花骨朵怎么开放呢?

如果下面完好无损,能量就不断地从莲花杆输送给莲花苞。这个莲花苞不断地胀大、胀大,承受不了了,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啪”地一下,就胀开了!我们的脑袋就是这个莲花苞,所谓的开顶、开脉,凭什么呀?就是凭生理的能量持续不断地往上输送才会开。

所谓的一切“方法”,无非就是唤醒身心的能量,并不让它从下面漏掉。“漏”是怎么漏的呢?就是从生理上面漏掉了,夫妻生活多了,能量就从下面漏掉了。有适当的节制,能量就到上面来了,这个莲花苞就容易打开。

过去虽然有很多方法可以唤醒能量,可是对于年青人来讲,能量足了以后他转化不了,他根本没有能力让它往上输送。因为作为一个常人,要么他的能量是唤醒不了 ,要么一旦唤醒,它是往下走,通过下面的渠道发泄掉了。

如果你不发泄掉,就要把能量给转化掉,化成另外一种性质输送到上面来。可是常人根本办不到,修炼的人虽然领悟了这个道理、认可这个道理,也知道这个方法,可是这个效果、这股力量,它又出现不了。实际上佛门里面的“夜不倒单”,它就是为了一鼓作气把水烧开!烧开了以后,还要不断地烧、不断地烧,最后把一锅水全部变成水蒸气升上去了。

我们不断地修炼,意味着不停地烧水。如果你的水达到六十度了,或者已经开始冒泡了,你把火停了,那么你一锅水何时能烧开、烧干呢?“夜不倒单”就是锅下面的火一直在不停地烧,中间不熄火。

实际上我刚才讲的都是修身体,整个都是修身体的过程。当把这个修身体的过程结束了,莲花苞打开了,那个灵体出去了,以上所讲的方法,根本没有用了!这个时候要用的方法,就不是旁人能够教的了,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教的!在这之前的方法,都是有为法、都可以讲给你听、都是可以传的,你也可以去慢慢学。

当这个莲花苞打开了,飞出去了,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教的,这个时候就算是教你,也根本不需要面对面了,几千里、几万里都可以交流!

今天晚上讲了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而且在座的好多人也都知道六字真言怎么念。但是你们不知道怎么观想,你们后到的只是在模仿别人。你们可以模仿到外面有形有相的,而内在的心法你们没有听过,根本没办法模仿。

这也就是为什么佛门里面,乃至整个宗教里面,很多方法都可以模仿,可是“心法”没法模仿,必须要亲传!譬如说你们在这里常住的人,知道念六字真言的时候,还有一种观想的方法,那么你们后来的人呢?没听过,也不知道如何观想,只是在模仿前面的人,人家这样念,你们也这样念。

我们的思想就像是“帅”一样,你把思想放在头顶上,你一念,甚至你不用念,你整个生理的能量就会往上升到头顶。如果你把思想放在脚尖上,整个身体的气血都会流向脚尖。所以在念六字真言的时候,要把思想放在头顶上,想着头顶就是一朵莲花,已经开了!这样一来,你生理的能量就不会到下面。既然不在下面,就不会引起性欲冲动。

我刚才讲的这套方法呀,半年的时间就已经用不上了!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整个修行过程中的一个方法。这堂功课半年就足够完成了!可是我看很多在座的修行人哪,出家十几年了,这点基础的课程还都没有完成。

一个读书人长期在读一年级的课程,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学生!你必须要一年升一个年级,譬如说现在读完小学、初中、高中,人家要十二年完成,你要读十五年。难道你每天投入的时间不够?你说你投入的时间也不少,每天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既然是这样,为什么几年过去了,你这些基本功还没有修完呢?

基本功修完的人哪,在你的身心上面绝对会有标志。我以前针对这个问题,给大家做过一个比喻:火箭之所以能够发射到天上,是因为发射架下面的燃烧物被点燃以后,产生能量,也就是极大的热量,把火箭“呼”地一下子就送到太空中去了!

火箭一旦飞到太空,发射架就没有用了,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莲花苞一打开,灵体出去以后,这个躯壳就没有用了——再修炼,色身就用不上了,半年的时间,身体的修炼就完成了,就没有用了。如果你修了十几年,这个过程还没有完成的话,那你真的是根性不够、没有用心来修!

那么我们体内的能量是什么呢?就是丹田的精、气、神。我们就是要把丹田的能量点燃,通过我们的中枢——中脉,也就是莲花杆,把这个点燃的能量往上输送、输送、输送,就把这个火箭头发射到太空中去了!

我们的身体,就是火箭发射架,我们的中脉就是通道,我们的灵体就是火箭的弹头,体内的精、气、神就是火药,采用六字真言的方法,就是起到一种火柴点燃的作用。修行的道理就是这样的。它——灵体——真正出去了以后,才是真正修大道的开始,在此之前,全部都是基础。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