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在变化中承担责任(佛诞日供灯开示)


   日期:2023/12/26 14: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变化中承担责任

——20100521师父佛诞日供灯开示

  今天我们佛诞,大家一起浴佛、念经、皈依、参加出坡劳动等等,也很辛苦。参加活动的学员也好,做后勤的义工也好。今天晚上我们又举行传灯,法会要到七点开始,天还亮着,灯还不好传。我刚到这里一看,也没有蒲团,也没有座位,我就在想这该怎么办呢?

  灯,代表着智慧,要得到智慧,要从佛陀那里得到,佛有大智慧,我们智慧不够,所以就有无明、有烦恼,有黑暗。智慧够了,犹如太阳出来,黑暗自然而然就不存在了,就破除了,今天晚上我要讲的一个主要意思是:在变化中承担责任。

  佛教的三法印,“诸行无常”,无常就是变化;“诸法无我”,无我也是变化的;做到无常,做到无我,内心不躁动了,内心不起烦恼了,那就是涅磐寂静。我们内心不能寂静,就是对无常、无我的体会不深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变化的。比如我们今年的四月八是睛天,去年的四月八也可能是下雨,那明年的四月八,后年的四月八,有可能气候都是不一样的。今年的四月八,去年的四月八,明年的四月八,每次人员也不一样的,环境也不一样的。去年的四月八我们还在德尘居,今年的四月八我们到见行堂,到明年的四月八,我们的东配楼都做好了,环境都在变化。

  在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怎么来承担责任呢?不论我们的出家法师也好,在家义工也好,善男信女也好,来到庙里头,大家想要发心积资粮做事,并且很认真做,也讲负责任,但他不知道怎么负责任,也不知道怎么来承担责任。

  今天想自己要怎么做,到明天的时候,外在的环境发生变化,那就不知道怎么办了,这是常常的事情。比如我们办一场法会,突然间没有电了,怎么办?忽然间,刮风了,怎么办?忽然间,停水了,怎么办?人多了,怎么办?人少了,怎么办?等等。然后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达到会场上大家整齐有序,大家的安心如法,大家能够受益,参加活动也好,我们当义工也好,都能够增长资粮,自己要怎么做?怎样跟同行配合?在法会当中也好,平时也好,我们有承担工作的,负责的这些同行、同学,自己怎么来落实这些工作?怎么来安排?这里面是很有讲究的,都是需要靠佛法的智慧,才是有办法解决的,不仅仅是靠自己的热情,也不仅仅是凭借自己的兴趣,或者是说不是仅凭借自己有信心就可以的,在佛门中发心、承担,需要有信心,但是,光有信心还不够,还要有慈悲心,慈悲才能够包容大家,还要有智慧,智慧才能够承担责任。

  环境也好,人也好,人的思想会变化的,人的兴趣也是会变化的,客观环境也是变化的,那么我们怎么样在变化的过程中,保持自己的发心不变呢?承担心不变呢?慈悲心不变呢?菩提心不变呢?大悲心不变呢?如果我们一看到外在的环境变化,我们内心动摇,菩提心、大悲心、信心动摇,就说明我们内在的心,就会随着外在境界的变化就跟着变化。有些人觉得自己能力很强,可以做很多事,一件事两件事三件事情,五件事情,而且能做很大的事情。但实际上面,事情大了,自己做不下去了,再厉害的,就是起烦恼,不知道怎么办,这也是我们智慧不够的表现。智慧够就可以把一件事情分成10件事情,然后交给10个人去做,10个人再分解成10件事,再交给10个人去做,就把这个事情做完成了。那么智慧不够,福德不够,慈悲心不够,做事情就喜欢一个人去做,最后就做不下去。做不好,自己退信心,起烦恼。有些同修在做事情过程中做不好,这个本来不是你的原因,是因为别人的原因,第二个人、第三个人,别人的问题,那么你总认为是你自己做不好造成的,也就是说,本来跟你没有关系的,那你总是认为说,这些责任、这些原因都是自己造成的,这样子自己内心当中就会有沉重的包袱,一天到头您都在做善事,然后一天到头你总觉得好像自己都在做错事一样,或者你总觉得心里好像会有很大的包袱一样,这些都是人缺乏智慧,见解有问题,总觉得别人的事情全都是自己一个人原因造成的。这种思路也不对。有些人认为,在佛门里自己尽心尽力就行了,反正随缘,别人做一点,自己也跟着做一点,不用心,不操心,不发心,天天做的事情,也看不到所做事到底有多大的意义和功德,然后时间一久,又觉得在庙里做事情跟在家里做事情没有什么区别,或者说在庙里做事情不如在社会上有效率,这都是人发心的问题,就是说,要考虑我这事情要有效率,要有效果,做事情要让最短的时间,最简单的条件,最快的速度,然后做出最好的结果,这都要有智慧的,而不是说不讲条件,不讲时间,不讲效果,不讲效率。那都是不用心的一种表现。

  在变化当中来承担责任,就是说要在无常、无我当中,来认识责任,来承担人生的责任,你认为有个生死的我,有个生死观念客观的任性,人的见解就有问题,就不是无常、无我的这种思想,自己的念头、所有的一切都是有变化的。我们只有守住佛教根本的宗,我们要学佛、要成佛、要发心,以及要学佛要发愿,只有把这个宗守住,你才不会变,没有把自己的宗守住,那么人都会变化的,变了之后,就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那么在变化的过程当中,怎么来承担人生的责任呢?

  做一件事情,我们常常只看眼前,有时候只看眼前,这个事情就不容易看清楚,你看一天,看一年,看十年,看一生,从生生世世来看这件事情,从一生来看这件事情,从因缘来看这件事情,从一天来看这个事情,从眼前来看这个事情,结果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常常容易犯的错误和存在的问题,就是说什么事情都看眼前,看眼前就不容易看清楚。如我们种菜也好,种庄稼也好,种子种下去,菜也要种下去,那它就要等几十天,30天,50天,60天,80天,90天,100天一个收成,种水果可能需要几年,一年两年三年,乃至银杏树都是千年。那他价值就不同。那么人也是一样,这就是所有事情不能从眼前来看有什么价值,那你看不出来。眼前什么价值,就跟这些打工的人一样,打工一个小时多少钱?一个小时十元钱,二十元钱,就是这样计算时间的,那学佛法,这种功德不是用时间来计算的,是看人的发心,看人的愿力,看人的一个菩提心,看人做事的这种动机,这种目的,看能不能众缘和合,就是说既不能把事情做的很大,不切合实际,又不能把事情做的不够,又不能有工作不去做,究竟怎么样来承担这个责任呢,这就是说我们自己多大的愿力?有多大的发心,有多大的智慧,然后来承担多少的事情。

  不论何时何地,在家里也好,庙里也好,在单位也好,不论什么时间,无论什么地方,你自己都能调到你自己要做的事情,那这就叫做负责任。这个时候我需要看书,这个时候看书就是负责任,这个时候说需要劈柴,劈柴就是负责任,这个时候需要扫地,那扫地就是负责任,这个时候需要浇花浇水,那这就是负责任。就是说,何时何地,自己要知道自己干嘛,就是负责任。

  人往往就是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把一天的事情,和一生的事情,搞混淆了,把一生的事情,和生生世世的事情搞混淆了。什么是混淆呢?比如今天的事情有没有做好,就会影响到明天,影响到你的未来。人总会给自己找理由,说今天没有做好,明天开始我好好努力,到了明天的时候又没有做好,又说后天开始好好努力,就这样,日子一天天的白白过去了,这就是把一天跟一生混淆。

  有些人会说今天的事没有做好,算了,明天也不做了,后天也不做了,今天不发心,明天也不发心,后天也不发心了,通常这个也是搞混淆。我们学佛法的人做事情做好了,做成功了,或者说做不理想了,能不能观察出这件事为什么不能够做的圆满,这件事为什么做的会有欠缺。这件事情做的很不理想,是很多方面的原因,下一次在做事情的时候,自己就可以告诉相关的人,事情应该怎么去做?需要怎么调整,大家应该怎么配合,就能够把这个事情办好。所以,做好的我们能够总结出经验,做不好的我们也能够总结出经验,这样就是做事的过程当中不断的来提升自己,做事过程中就非常容易观察得到,我们对佛法的体会有多深?有多广?因为一件事的众缘和合,凝聚众多的缘才能把这件事情做大做好。那么如果缘缺乏,这个事情就很难办好,我们发心的好,还需要有外在很多善缘的和合,善缘也需要创造,创造这些因缘,比如说法会期间,这个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调整,或者说我们流程的改变,那么如果一个指挥的法师也好,义工也好,能在适当的时候,就要跟大家说清楚,你说了一分钟的事情,大家听明白了,马上结果就变化了。那么如果说你没有及时去宣布,那大家就不知道怎么办,那这个就很关键了,我在观察,在法会过程当中,常常有些状况的变化,但是就是缺乏司令员下命令,没有发布命令,那大家就不知道怎么办?这个命令很重要,什么时候发什么命令是很重要。

  我们当义工,或者我们庙里面参加法会的居士、善男信女也是一样,慢慢要适应这种变化的状态,要让寺庙尽最大的可能性,来成就大家、利益大家。有些人住在庙里面的,有些人参加一场活动就走了,那么我们的场地也好,斋堂也好,大寮也好,僚房也好等等,都会有很大的伸缩空间,变化会很大。也会随着气候的不同,季节的不同,组织的力度,都会影响到我们法会的人数规模、质量,都是有关系的,那么我说的这些,在变化当中承担责任,可以用到庙里,也可以用到社会上面去,也就是说,不能对一件事情,对于一个人,不能看死了,就是说这个人好,他办事情永远办得圆满,那也不一定。如果这个人不行,但他很用心,那可能明天就做得很好,就是不能很有固定的来认识客观外在的事情,这种变化的过程当中来负责任,来积聚资粮,要集资粮本身就包括福德和智慧,我们如果缺乏智慧,你这个资粮也很难集好,比如炒菜的时候,人家让你把这个火烧的小一点,如果你烧的猛火,你菜就烧焦了,就不一定集到资粮,在佛堂里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说话,本来只要对方听得清楚就可以,那你一个人说话让所有人听到,那这个话就有很大的负面作用,动了大家的念头,这样就不对了。在佛堂,在斋堂不能说话,说话只能第二个人听到,第三个人都不能听到,说话声音要很小,否则这样就不适合了。在平时也是如此了,我们来寺里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都要掌握好时间,那么你不了解的这些状况,事先要搞清楚,进去怎么跪、怎么拜,怎么走,都要搞清楚,自己身体不好,要吃点药,或者说要请假,或者我们要靠旁边一点,这样就不会妨碍别人,所以我们参加法会的这些信众和我们的义工,今后我们在寺院里逐步逐步承担更多的事情,大家就要去认识我们怎样同别人配合与合作,这种配合和合作的重要性才能把事情办得圆满,慢慢的这样才能把事情越做越好。大家在社会上也都是做事的,有些人事业也是非常有成功的,不等于说谁行谁不行,他知道了什么时候去做了什么事,最后就会有什么结果,所以每天都要很用心,这个人就有智慧,人都是有心的,这就是要去发心,智慧来指导我们的行为,让我们的行为才不会迷茫,如果我们的行为迷茫,我们就是缺乏智慧,说明我们内心没有培养,内心没有共鸣,就如我们传灯,其目的就是让我们内心的智慧的光明——心灯,永远不熄灭。多看住我们自己的心,让我们的心不动摇,让我们的心更明亮,这样的话,我们才有力量来面对种种外境,这也就是我们办传灯的目的和意义。

  今天晚上做一个简短的开示,同大家共同勉励,阿弥陀佛!

师父的开示结束,进入供灯流程,代表着佛前的火种从师父手中,传递给两单的法师,由法师依次点燃每排的第一位,点点烛光在现场传递着,灯灯相传,很快全场每一个人都手捧心灯,殷重发愿。在师父的摄受指导下,整个供灯现场井然有序,灯烛摆放整齐庄严。最后台上台下灯火通明,在光明的灯海中,师父带领大众做发愿回向。

供灯晚会圆满吉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