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赖永海教授:心香一瓣忆恩师


   日期:2024/3/1 16:4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心香一瓣忆恩师

 1978年,国家实行新的学位制度,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我有幸成为任继愈先生的众多弟子之一。在读三年,先生为我们开设了“佛教概论”、“佛经选读”、“史料学”等多门课程。我后来走上佛教研究之路,完全得益于先生的启蒙、点化。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是师父是如何“领进门”的,事实上却千差万别。毛主席曾称赞任先生是“凤毛麟角”、“人才难得”,应该说主要是称赞其具有较科学的研究方法。先生之指导研究生,很注重对学生进行思路的训练。他经常对我们说:要进行中国哲学和佛学的研究,有两个方面的准备是不可或缺的,一是理论的训练,二是资料的准备。理论是工具,没有好的工具,出不了高品位的产品;而资料有如原材料,没有充足的原材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不管是理论的训练还是资料的准备,都得下“苦工夫”,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

  如果说硕士生阶段我对先生的“传道授业”还停留在一般性的感受,那么,到了博士生阶段,特别是博士论文的写作,我的感受真的从“一般”上升到了“具体”。我是先生的第一个博士生,毕业论文的题目是《中国佛性论》,全文近三十万字。当时还没用电脑写作,我的论文是用每页300字的稿纸写的,全篇近一千页。先生的眼睛本来就不太好,当我把文稿交给先生时,内心真有点忐忑不安,担心这太折磨先生了。可是,当先生把审读后的论文还给我时,我被“震撼”了!近一千页的稿纸上,几乎每页都留下了先生的笔迹,大至文句的修润,小至标点符号的改正……他对学生的极端负责任的精神,确是我们今天指导学生的楷模。论文付梓时,先生又亲自为论文赐序,说了许多褒奖和鼓励后学的话,一个学生,能遇到这样的老师,夫复何求!!

  任先生的学生很多,当今国内从事宗教学和中国哲学研究的中年学者,相当一部分人出自任门。学生一多,通常很容易出现“放羊”现象,但先生指导学生之认真负责和无微不至,如果不是当事人,有些事是难以置信的。这几天我把先生生前给我的信件做了一番整理,发现仅手头留存下来的,就有62封之多。信中所谈,大至做人、研究方法,小至饮食起居、身体调养,乃至标点符号的应用,几乎涉及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我粗粗地浏览了一遍,无须隐讳,眼泪掉下来了。现谨引两件,以资佐证:

  得来信,知道您的病情,这是长期营养跟不上,工作累,入不敷出,营运不良引起的。希望加强营养;饮用药酒(辅助营运)。同仁堂出产的“国公酒”为明代秘方,清代宫廷采用,加以完善,可以试服一瓶(我的孩子任重服用有效)。如南京买不到,我可以在北京买了给您带去。 任继愈 1991.12.18

  江苏古籍出版社寄来《禅学研究》第一期。您的文章我首先看了,第17页有两处标点符号不大准确,一处印错了字,均在该刊第17页上……最末一行,洞山良价,是排字工人认为价是简体字,改为繁体,改错了。价(读jiè)不是“价”的简体,校对没有校出来。 任继愈 1993.1.30

  任先生把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真真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一气尚存,奋斗不息”。直到他临终前,还惦记着《中华大藏经》和《中华大典》的编撰工作。我们这些当学生的,确实应该继承先生的遗志,把先生的未竟事业继续推向前去,以慰先生的在天之灵。

  认识季羡林先生,缘于我的一本小书——《佛道诗禅》。书是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1990年底我到北京开会,正好该书刚印出来,就和编辑一起去北大看季老。当我们轻轻敲开先生的门后,季老热情地接待了两个不速之客。我们向先生自报家门并说明来意:主要是来看看他,并送他一本最近刚出版的小书,请他指教。先生听后,说了一句令我十分惊讶的话,他说:“正在读你写的《中国佛性论》”,并指着放在桌上的一本已经看了大半且书中夹着许多纸条的书。季老说:“你的书写的很不错,我正在拜读,是刚从街上买来的。”听了季老这一番话,我一时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季老何许人也?!他正在读我的书,书中还夹了那么多纸条,而且书是街上买的,不难想象,我当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我们同季老了聊了一会儿,老人家又带我俩去参观他的书房,从书房出来后,他又要陪我们在校园里走走,而且走得很远很远。

  第二次去见季老,是想向老人家要一篇文章,为我主编的《禅学研究》撑门面——当时我这么想,季老人这么好,说不定他老人家慈悲为怀,真的能遂了我们的心愿。结果怎么样呢?下面是季老特地为《禅学研究》撰写的《所谓中天音旨》一文的开头语:

  月前,南京大学哲学系的赖永海教授来舍下,看到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兴趣,撺掇我把文章交给他,在他们新创办的《禅学研究》杂志上发表。我动了心,觉得应该对他们这一桩在荒漠上开辟绿洲的盛举呐喊两声,尽上绵薄,聊示随喜之微意。但是继而一想,又觉不妥,此文版权已交台湾,一女两嫁,似有违碍。我之进退,实为狼狈。经我再三考虑,忽然灵机一动,豁然开朗,似有天助,此文虽已长达两万余言,实为一“未完成之杰作”。原来的写作计划中尚有“关于中天音旨”一章……现在永海兄索稿,使我身处夹道之内,何不补成此章,了此宿愿,又不辜负《禅学研究》之期望。

  看了这一段话,对于季先生淳厚慈悲的为人和乐于奖掖提携后学的长者风范,大概无须我再说什么了。

  也许先生自己不知道,他对晚辈后学的这种慈父般的关爱和呵护,给了年轻学人多大的精神力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赖永海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赖永海教授)  

 赖永海教授:心灵净化与佛教的社会责任 

 赖永海教授:近现代“人生佛教”与儒家的“人本”哲学 

 赖永海教授:净慈道济与后期禅宗 

 赖永海教授:顿悟渐修与鱼兔筌蹄 

 赖永海教授:佛教与中国文化 

 赖永海教授:宋代看话禅及其思想特质 

 赖永海教授:禅净异同论 

 赖永海教授:书画家与佛教 

 赖永海教授:佛学院教育与大学教育之共性与个性 

 赖永海教授:马祖道一与后期禅宗 

 赖永海教授:禅宗何以能成为中国佛教的代表 

 赖永海教授:禅宗前后期思想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