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赖永海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绪论


   日期:2024/3/2 0: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中国佛教文化论》绪论

  赖永海

  文化,作为一种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人类离开动物界的一把标尺。如果说文化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脱离动物界,那么,文化的现代化则意味着人类进入了现代化社会。

  宗教——按费尔巴哈的说法——是一种“自我意识”,动物没有“自我意识”,所以“动物没有宗教”。这样,宗教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

  究竟何者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帜?文化?抑是宗教?也许这里不宜做非此即彼的回答,而应该说,既是文化,又是宗教。

  当然,如果有人把宗教定义成一种与文明相互对立的迷信活动,那它与文化自然了不相关。但是,宗教的历史却毫不客气地否定了这种看法。

  就起源说,“宗教根源于人跟动物的本质区别——意识。”所谓“意识”,不是指一般的自我感或感性的识别力,而是指对自身的本质及自身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意识。用费尔巴哈的话说,是“将自己的类,自己的本质性当作对象”的意识,这种意识严格地说是一种“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因此,宗教的产生本身就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结果,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宗教在其往后的发展过程中,更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几乎所有的文化形态都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但那些直接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哲学、科学、文学艺术、书法绘画、雕塑建筑等无不打上深刻的宗教印痕,就连那些作为时代上层建筑核心的政治制度、法律思想、道德规范等,也深受宗教的制约;至于宗教对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的生活习俗、社会心理、文化特征的影响,更是无处不在,难以尽说。宗教在人类文化史上的作用之大、影响之深,以至于如果不了解宗教,不对历史上的各种宗教现象及其发展过程作一番深入的剖析、研究,就很难写出一部科学的哲学史、文学史、艺术史乃至于民族史、世界史,等等。

  以古代中国为例,中国古代的宗教除了作为传统的敬天、法祖、拜鬼神和土生土长的道教之外,还有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如果说,先秦的文化史研究者如若不研究诸如天帝信仰、祖先崇拜、鬼神观念,其研究将是残缺不全的,那么,要研究汉魏之后的中国文化,更不能置佛、道二教于不顾。

  佛教虽是一种外来宗教,但自传入中国之后,受中国古代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影响,逐步走上中国化的道路。同时,当佛教广泛传播之后,又反过来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社会和思想文化产生巨大和深刻的影响。隋唐之后,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互相融合,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不能不研究佛教。

  《中国佛教文化论》一书旨在探讨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这种探讨既致力于剖析佛教如何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步走上中国化的道路,更着重研究佛教在中国扎根之后,怎样反过来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并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衍变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的中国化问题,由于拙著《中国佛性论》已有所论述,这里不再展开,拟在该书基础上作某些深入一步的探讨;至于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本书将通过王道政治、人生伦理、诗文书画、雕塑建筑等各个侧面,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传入中国之后,首先碰到的,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生土长的道教。佛教与道教自汉魏之后一直处于一种既相互斗争、又相互融合的复杂关系,《佛教与道教》一章,除了试图较全面地阐释二教的异同外,将对二者之间的相互斗争和相互融合的情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探讨和论述,从中窥探外来宗教与传统宗教的相互关系;《佛学与儒学》一章,旨在揭示佛教思想与儒家学说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佛教本体论思维模式对儒学的影响,儒家人性、心性学说对佛学的影响,以及宋明之理学、心学如何融摄佛儒二家的思想等,将是本章研究的重点所在;《佛法与王法》一章,将全面探讨佛教与中国古代王道政治是如何相互利用和相互影响的;第五章之后,我们将用较大的篇幅,力求较全面、系统地探讨佛教与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代表的诗文书画、雕塑建筑乃至整个文学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禅与诗》、《禅与书画》二章,我们将用大量的原始资料,着重揭示曾被古人喻为“华夏文化之冠冕”的诗、书、画与作为中国佛教代表的“禅”之间的密切联系,借此人们将会看到,所谓“不懂禅,不足以言诗”、“不懂禅,不足以论书画”,并非夸张之辞;最后,我们将通过佛教与小说、佛教与戏曲、佛教与雕塑建筑等几个侧面:进一步阐述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巨大影响。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各种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一点人所共知、举世公认。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佛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往往未能给以应有的重视,甚至把佛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时也遭到怀疑和非议,对此,《中国佛教文化论》将给以必要的澄清和历史的说明。当然,我们也反对那种不顾历史事实、随意拔高佛教的错误做法。作为一种原则,我们力求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揭示佛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本来面目”,尽管要做到这一点诚非易事,但就愿望说,这一原则将贯彻于全书的始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赖永海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赖永海教授)  

 赖永海教授:心灵净化与佛教的社会责任 

 赖永海教授:近现代“人生佛教”与儒家的“人本”哲学 

 赖永海教授:净慈道济与后期禅宗 

 赖永海教授:顿悟渐修与鱼兔筌蹄 

 赖永海教授:佛教与中国文化 

 赖永海教授:宋代看话禅及其思想特质 

 赖永海教授:禅净异同论 

 赖永海教授:书画家与佛教 

 赖永海教授:佛学院教育与大学教育之共性与个性 

 赖永海教授:马祖道一与后期禅宗 

 赖永海教授:禅宗何以能成为中国佛教的代表 

 赖永海教授:禅宗前后期思想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