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黄夏年教授: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以后的禅宗研究


   日期:2024/5/29 23: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以后的禅宗研究

本世纪下半叶,禅宗热又在中国大地兴起。这股禅宗热的浪潮,与过去相比,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来势凶猛,持续时间长。这次在中国大陆兴起的禅宗热,是以出版界开始掀起的,当时一些出版社曾经出版了有关禅宗的读物,它们一经出现后,就迅速流行开来,于是各个出版社都嘱意这方面的读物,加速了禅宗读物的流行,以至成为当代出版界中,特别是佛学读物以禅宗居于榜首,而且这种热潮至今仍然没有衰退,仍然是出版界看好的读物。

二、社会关心者多,影响面大。当禅宗读物在中国大地出现时,开始是在一些大学的学生中引起了反响,许多大学生对禅宗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关心这方面的事情。以后,波及到整个社会的层面上,关心禅宗的不仅有年青人,还有一些其它年龄段的人,禅宗在整个社会上的影响不断增大。

三、研究领域扩大,成果不断涌出。这次禅宗的热潮中,对禅宗研究有兴趣的人很多,除了治佛学者外,许多与佛学有关的交叉学科的学者也表现了极大的兴趣,而且不光是文科类的人关心此事,连理科类的人也非常重视。在这一趋势下,近年来大陆出版了不少的禅宗著作,涉及了佛学、哲学、历史、文学、心理学、语言学、伦理学、宗教学、气功学等各个学科,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此外,还译介了一批国外的禅学著述。

禅宗热在中国大陆兴起的高潮至今仍然未退。参与学者众多,出版书籍多,影响甚大。其原因主要和国际学界流行的禅宗热研究有关,由是推动了国内的研究,使一批相关的著作得以出版。比较有影响的是杜继文 、魏道儒合著的《中国禅宗通史》1,洪修平的《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潘桂明的《禅宗的历程》3,邢东风的《禅悟之道——南宗禅学研究》4,陈兵《禅学与东方文明》5,葛兆光的《中国禅学思想史》6,麻天祥《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7,葛兆光的《中国禅思想史》——从6世纪到9世纪》8杨曾文的《唐五代禅宗史》,9吴立民主编《禅宗宗派源流》10和一些会议的论文集,如《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论文集》11、《石头希迁与曹洞禅》12《东山法门与禅宗》13等。此外还 有一些禅宗文学研究专著及一大批研究论文面世。这些研究虽然范围很广,但最重要的则表现在早期禅宗、中期禅宗研究的方面。

学者们一致认为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对其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和中国佛教的发展中塌的重要作用,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任继愈说:“禅宗对佛教其它派别自称‘教外别传’14,它在中国哲学史的地位比它在正统佛教中的地位重要得多,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15从文化史有角度来探讨禅宗对中华民族(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的心理性格、思维方式和基本观念的影响,认为以士大夫现和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一直深受禅宗的影响,留下了深深痕迹。此书曾经在一些青年人中有较大的影响。顾伟康的《禅宗:文化交融和历史选择》16专论了南宗禅,认为“事实上,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所有 佛学宗派中,真正施巨大影响于中国文化的,也就是这种以公案接机,唱评棒喝的南禅”。因此能够把握南禅,确凿地认识禅宗,也就根本上扣住了中国佛学史上“最重要的一环”。邢东风的士《禅悟之道——南宗禅学研究》是另一本研究南禅的专著。作者认为,如何修行成佛,觉悟解脱的宗教实践问题,就是禅宗思想和实践所要的解决的根本问题,为此禅宗高度地张扬宗教实践主体地位,出现了灵活不拘,无章可循的自由思想和活泼禅风。

洪修平的《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从哲学史的角度简述了禅宗。认为禅宗从达摩禅到慧能禅,经历了一个由外境到内境,由心注一境到心境泯然的演变发展过程。般若实相说与楞伽心性的融摄是达摩系禅学思想的基本特点。禅宗的理论核心上是人的解脱问题,从中透露出唯当下现实之心的本体论预设,因此不能用主观唯心主义或客观唯心主义简单概括。禅宗可以说是一个以佛教为本位而融摄了儒道思想的三教合一的佛教宗派,它上承魏晋以来佛教中国化传统,下开宋明理学以儒家为本位的三教合一之先河,南北禅宗都起达积极的作用。张中行的《禅外说禅》17以禅外的立场来探讨禅宗奥秘。把解决人行问题作为祖宗的宗旨,以禅来发挥人生的哲理,书出之后,佛教界对此评价不高。现代著名的禅僧正果法师撰写的《祖宗大意》18是佛教僧界学者的一部有影响的著作。此书系统地介绍了祖宗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后一部分内容,尤为重要。因为虽然有不少学者从事于禅宗的研究,写出了一些有影响的著作。但这些都是主要依据文字的材料而拟定的,对禅宗的实修,因条件的限制,学者们难以体会其中的三昧,将这方面内容介绍得完全,故多少有一定和局限性。法师为佛门中人,数十年来坚持习禅打坐,有深刻的体会。所以该书的撰写和出版,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术界的为足,正由于此,该书受到了佛教徒和佛学院学生的欢迎,也引起了学术界重视。葛兆光的《中国禅思想史——从6世纪到9世纪》是一本有自己特色的研究著作。作者自述这是修正过去在“过分情绪化、观念化的立场和视角”后出版的另一本禅宗思想史的书。但是此书与其它的同类书有不一样的地方,它不同于一些禅宗学者所做描述式史书,而是着重于历史的对比和考证,试图“在上游百溪汇流的丝分状态下的看主脉的形成。”19并对现有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的看法,可以看作这是一本作者在家比较冷静的思考下撰出的著作。

早期禅宗的研究,仍以从菩提达磨到慧能时为止。这段时间事涉到禅宗的产生问题。对菩提达磨这个人,史载不清,因此学术界历来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胡适早年撰《菩提达磨考》,认为达磨确有其人,这个观点基本被学术界接受,潘桂明就同意这种说法。20杜继文持比较谨慎的看法,认为“或者可能他只是一个后人穿凿的人物,或者可能虽有影响于底层民众,却始终未被显贵承认。”21对达磨的“二入四行”的禅法,学术界也没有什么分歧。即认为它是宗教实践和理论的结合的一种新的达磨禅法。由于达磨所出的时代正是北朝禅学流行的时代,它为禅宗的产生准备了条件,还不象一些佛教史籍所载的达磨是禅宗的创始人。它是后来追认的初祖。

禅宗的创立,现在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传统的说法,唐道宣始创,认为菩提达摩是禅宗创立者。汤用彤同意此说,“菩提达摩于梁武帝时来华,是为禅宗的初祖。”22二是佛陀扇多在少林寺开创。太虚大师持此说。他认为:“禅宗所奉为初祖的事实上人物,应是先在嵩山少林寺为魏臣臣道俗奉为大禅师的佛陀扇多。”23三是认为六祖慧能创立南宗,禅宗正式形成。这一观点占学术界的主流,任继愈主张,“我们把惠能当作中国禅宗的真正创始人。”24石峻、方立天等也持此论,方立天提出依据说,慧能以前的禅学“还够不上严格意义的宗派。”25胡适由于对神会的研究而得出神会是“新禅学的建立者”的观点26,引起学界重视,所以有以张春波为代表的观点,否认胡适对神会在此问题上的抬高,承认禅宗的创立是慧能和神会“共同努力的结果。”27四是认为五祖弘忍东山法门的创立是禅宗的成立,其中以杜继文为代表。他说“应该说,中国禅宗到道信、弘忍而正式形成。他们继承达摩以来关于众生‘心性’即是‘佛性’的基本思想,在佛教内外多种打击和排斥下,完成了以自信自立、自求解脱这中心教义的立宗工作,为长期流动的禅僧们创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据点,组成了生活上比较有保障的群体。黄梅禅系是一个榜样,不久就成为佛教内外、朝野上下注目的对象,剩下的问题,就是唐王朝的正式承认了。”28这个说法在1994年召开的“首届禅宗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黄梅会议)得到了一些与会代表的认可。“中国禅宗并非创始于达摩,也非创始于惠能,更非创始于神会,而是初创于道信,完成于弘忍。”29杨曾文也同意此说。

关于宋代以后的禅宗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的又一个重点之一。这方面的著作主要以麻天祥的《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和杜继文、魏道儒的《中国禅宗源流》30和吴立民主编的《禅宗宗派源流》为主。麻著以禅宗史上的主要人物的思想和禅法为线索,剖析了他们的思想和背景,尤其是在文化史的背景下,从整个社会的思潮切入,来看待宋以后出现的各种禅法、文人与禅、禅学研究的方法论等问题。杜著是在禅宗史料的基础上,从人物入手,对历史上重要的禅师的生平和禅法来主述禅宗的发展,尤其对宋代佛教的分期,文字禅的描述,都有一定的研究。。吴著则是站在佛教的立场,按照佛教的记载来叙述禅宗的历史,特别是在一些与禅宗有的地名和考证上有自己的特点。著名史学家陈垣的《明季滇黔佛教考》和《清初僧净记》,都被再版。至今学术界还没有同类的著作出现,仍居于领先的地位。田光烈的《临济宗克国西南的传播及其影响》31对西南禅宗做了探究,属于陈垣先生著述抽一类型文章,有宏观的特点。

现在大陆对禅诗禅和公案的研究也很繁荣,搞这方面研究的人一般多为研究文学和美学的人。周裕锴的《中国祖宗与诗歌》(1992年版)对祖宗与中国诗歌的关系做了深入探讨,指出“佛教的中国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佛教的诗化,祖宗发展史的种种事实正鲜明地展现了这一诗化的过程”。李泽厚认为:“禅宗同整个中国哲学一样,其趋向和顶峰不是宗教,而是美学”。并把佛教美学列为中国古典美学四大思潮之一。刘纲纪将禅宗美学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中晚唐是准备时期,宋是完成时期,元、明、清是多方面影响和深入发展时期”。唐代禅宗对文艺与美学的影响,最早表现在诗人兼画家王维的身上32。这些探讨都是过去不多见的,因之有着积极的意义。但由于有些有对佛教本身缺乏正确理解,故发表述时难免失之于真切,造成了论述上的歧义,进而发挥有误,容易引进误解。

对现在出现的禅宗热,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或看待?究其出现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禅宗是佛教的一支,是典型的中国化的佛教。佛教是宗教,因此禅宗无疑是宗教的范畴之一。禅宗的热,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宗教的热。过去几十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宗教在中国大陆出现了不正常和萎缩的情况,人们对宗教没有正确的认识。当宗教重新恢复活动时,人们对宗教有了想进一步了解的愿望,于是在客观上促进了宗教的发展。而禅宗是中国宗教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宗教,它又是中国人自己创立的宗教,明显地带有中国传统宗教的特点,也是明清以降在中国宗教中占有主流地位的宗教,所以它的存在,无疑成为当今中国宗教复兴中,作为传统宗教中理当首选的宗教,所以禅宗热首先应是宗教热。

二、佛教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禅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影响了很多领域,因此它具有很强的文化功能,表现了强烈地文化特点。当中国出现了文化热时,禅宗为代表的禅文化自然也就成为人们首选的一种文化代表,于是随着文化热的不断展开和深入讨论,禅宗的文化现象也日益显示出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事实上,不把禅宗文化说清楚,也就不能说清楚中国文化的特点和内涵,所以禅宗的热又是一种文化热的具体表现之一。

三、禅宗自大唐时就已经开始向域外传布,到了有明一代,禅宗已经成为东亚佛教文化圈内最有势力和最有影响的宗教之一,曾经影响了包括越南在内的大乘佛教文化圈的诸国。近代以后,禅宗又广播西方诸国,对世界各国的宗教文化都有一定的影响。本世纪以来,禅宗经日本佛教徒的努力,曾经在欧美各国掀起过禅宗的热潮,于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禅宗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重视。七十年代未,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宗教界与学术界对国外的学术研究和发展走向有的更多地了解,于是禅宗在世界的影响反馈回国内,一方面使中国的学术研究与世界学术研究接轨,同时也客观地促成了国内禅宗热的升温。

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

2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3 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

4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

5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6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7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

8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9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11 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

12 岳麓书社,1997年。

13 武汉出版社,1995年。

14 见《禅宗与中国文化》,《世界宗教研究》1988年第1期。

15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6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7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8 中国佛教协会1989年版。

19 〈中国禅思想史——6世纪到9世纪》24页。

20 《中国禅宗思想历程》第2页。杨曾文和吴立民均同意此说。

21 《中国禅宗通史》第40页。

22 《隋唐佛教史稿》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86页。

23 《与胡适之论菩提达摩书》,载《海潮音》1928年7期第7页。

24任继愈:《禅宗哲学思想略论》,《汉唐佛教思想论集》第233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3月版。本文有关慧能的研究综述系由董群先生提供,特此鸣谢。

25 石峻等:《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四册第1页,中华书局1983年6月版。方立天:《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第272页,中华书局1982年4月版。方立天在1994年11月黄梅“首届禅宗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大会发言中重申此说。杨曾文也赞成此说,他说:“根据中外学者近70年来对敦煌禅宗文献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反复思索,认为以唐初在黄梅传法的道信、弘忍作为禅宗的正式创始人比较妥当。”《唐五代禅宗史》第70页。

26 胡适:《荷泽大师神会传》,《胡适学术文集·中国佛学史》第358页,中华书局1997年12月版。

27 张春波:《慧能》,《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第2卷第675页,齐鲁书社1980年11月版。

28 《中国禅宗通史》第70页。

29 《“东山法门”与禅宗》第2页。

30 魏道儒另有一本《宋代禅宗文化》,但基本内容都在《中国禅宗源流》国,不另介绍。

31 《法音·学术版》,1988年。

32 以上参见王典宏《近年来佛家美学研究概述》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4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黄夏年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黄夏年教授)  

 黄夏年教授:佛法本身最有科学精神 

 黄夏年教授:“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守端禅 

 黄夏年教授:抓住历史机遇 构建和谐世界 促进世界和平—— 

 黄夏年教授:禅宗研究一百年 

 黄夏年教授:现代中国佛教界最早的出版物-《觉社丛书》 

 黄夏年教授:惟贤法师与七塔寺 

 黄夏年教授:当前中国大陆佛学研究的难点与对策 

 黄夏年教授:佛教和平走进全球化与多元化时代 

 黄夏年教授:七塔寺溥常法师的振兴佛教与佛教教育思想 

 黄夏年教授:天台德韶与天台宗 

 黄夏年教授:太虚大师的与时俱进思想初探 

 黄夏年教授:明州佛教与四明知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