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七编《论儒学书》覆蒙文通书


   日期:2024/8/26 11:3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覆蒙文通书
  昨日得二十五函,更发此函,心中无限欣悦,不觉琐琐詹言也。云何喜耶?喜吾弟能以所学会友,孔门生趣将自此发动。昔以洙泗之传,期诸漱溟与弟,果不负所期哉!陈学源君,相见于南京内院,颇多时日,今犹不倦所学,诚难得也。曾义甫君,与弟同赴人日大会,虽未倾谈,然挹德深矣。诸君子济济一堂,各以所得,发明妙义,向往何已!盖不减稷下诸贤,而上毗邹鲁之盛也,呜呼,足矣!渐老无用,得见诸君子之林,诚不为不幸矣。欣悦之余,乃将私见一陈于前,可乎?
  道之不明也,于此数千年,究其原始,乃在孔子既没,无结集大儒,缺毗昙大教,秦火汉仪,安知道之攸寄,如阿难、迦叶之于佛教者?故佛学尚有典型,而孔学湮没无绪,可胜叹哉!今欲不忘大教,以正人心,应谈最胜极最胜三事。
  第一、道定于一尊。一则真,二则伪。孔一贯,孟一而已矣,经旨具在,而可诬哉?!中国推至全球,唯有孔、佛,理义同一,余则支离曼衍,不可为道。陆量弘而程量隘,东海、西海,圣同心、理,YIN声女色,强忌于先,识者知所判别矣。是故欲尊孔而有力能者,当先握生天生地、唯一不二之权,乃可整顿乾坤,位育一世,虽有万魔,无损毫末。孔道不行,式微中露,尚惕然哉!
  第二、学得其根本。根本者,性道文章。性道仁也,文章礼也。性道略以《易·系辞》谈性,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句,所谓天道,语言心行俱灭);继之者善也(二句,善无准则,续乎天道为则);成之者性也(三句,性非苟得,圆满充足而完成)。《大学》则谈诚意,曰:毋自欺也(自即语言心行俱灭之天道,凡人皆具,始念常见。不欺者,继其始念也,所谓善也。孔学全在不已,在止于至善,止于不已而已也。天行健,所以为天;自强不息,所以为君子),如好好色,如恶恶臭,此之谓自慊(慊,快也,足也,则诚至于成也,所谓圆满充足之性也,此之谓尽性)。《中庸》则谈诚之不已,曰:诚者自成也(易一句同),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物之终始即格物,无别格物。易二句同)。诚者,所以成物也,故至诚无息,则无为而成(易三句同)。修道原于率性,既诚于道,而可忽于性天哉?性天不可闻,子贡闻而叹息不置,犹佛书之得未曾有也,遂谓不谈性天,岂理也哉!子罕言仁,亦不作口头禅而已矣。文章不但礼,而礼为干,克己复礼,充之为国以礼。居庐郊禘,见精神极其贯格;法制政刑,见巧便不离其宗;故性天为未发之中,文章则中节之庸;仁融于心,而礼寄于事。自乡党以至朝庭,自小学以至大学,举足下足,皆礼是蹈,礼之为孔道之达哉!
  第三、研学必革命。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世间霸图,尚须包藏宇宙之机,囊括乾坤之量,况大道之所寄哉!毗庐顶上行,直探第一义,依文缀字,三世佛冤矣。曰古之人古之人,虽无文而犹兴,在陈思鲁,狂简萦于梦寐矣,价闍黎须仔细,此何如事,与无担当人商量乎?补清末所缺,事也,非志也;比肩郑、马,上溢董、刘,事也,非志也;极追游、夏,犹事也,非志也。删修大事,有德必有言,若使颜氏子在,安知不能赞一词哉!颜、曾、思、孟,是一流人,不恶于志。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孟子曰: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故必先定其志欤?孟子曰:士何事曰尚志,无志失士名矣(宋明程、朱、陆、王最足崇拜,在能尚志)。观唐虞夏商周于《尚书》,得伊尹、周公之志;继以《诗》,则记言、记事之外,采风什雅,感人音律,豳歌雅咏,胥见其志,见盛周之全也;《诗》亡然后《春秋》作,孔子志在《春秋》,《春秋》者,天子之事也。故必有志,然后乃可言学。数千余年,学之衰弊,害于荀子,若必兴孔,端在孟子。《诗》、《书》、《春秋》,统归而摄于《礼》,《荀子·礼论》无创制之意,《中庸》本诸身,徵诸人,皆制作之能。学《荀》未免为弊人,学《孟》然后为豪杰之士也。有志然后能文章,更能进于性天。《礼》须囊括宇宙,《易》则必超于六合之外;《礼》唯集中国之大成,《易》则必契般若、瑜伽之妙,而得不可思议之神。《中庸》之素隐不已与修道,语语皆与涅槃寂静相符,渐既揭之矣,而《易》之契般若、瑜伽者,留待能者可乎!自来说经,唯《易》采道家语,而犹未能融佛氏理,藕益《禅解》,八股时文最足害人。发菩提心,超祖越佛者,干云直上,唯见遍周沙界,真幻一味,则必不遗《易》与瑜伽之参究者欤!
  三段私见,若解经家都愿学孔,或不河汉视之。
  (1943年2月1日)
  (选自《孔学杂著》,载《欧阳竟无先生内外学》第十四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欧阳竟无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欧阳竟无居士)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附:亲教师欧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八编《人物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八编《人物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七编《论儒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七编《论儒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七编《论儒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六编《儒典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六编《儒典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六编《儒典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六编《儒典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六编《儒典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六编《儒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