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惟觉法师:禅与智慧人生


   日期:2024/9/7 18: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禅与智慧人生(一)

必须要有「正知正见」,也就是「正确的人生观」,

才能安稳的踏上人生大道,

行为有了准绳可依,才不致于迷失,

社会也因此而得以安定祥和。

当人出生以后,不祇要面对生存的问题,还要面对社会与人群,这谁都难以避免,毕竟人是群体的动物。人生的范畴是广泛又错综复杂,要如何使你在这一生当中,过得和谐、安详、舒适、光明、幸福,进而更能提升到解脱自在的境界?首先,必须要有「正知正见」,也就是「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安稳的踏上人生大道,行为有了准绳可依,才不致于迷失,社会也因此而得以安定祥和。

我国五千多年固有文化精髓─「伦理与道德」,所阐释与发扬的就是这种正确的人生观,它使社会、家庭、个人有秩序、纲常与原则,「伦理与道德」就像一盏明灯,使你的人生有了光明与依循。

在佛法里,这种「正确的人生观」叫做「正知正见」,又叫「正智」,然而,有了正智还不是最究竟的,佛法所弘扬的是如何将它提升到「完美人生」的境界,达到至真、至善、至美。这种提升必须具有佛的智慧、清净、光明与慈悲,我们称它为「净智」─清净无染的智慧,「净智」是每一个人的自性里本来都具足的,佛是彻底的契悟它、开发它、进而发挥它,而我们则尚不能确实清楚地掌握它,「佛」与「众生」的差别就在这里。

禅与智慧人生(二)

真正的「禅」是有慈悲又有智慧,

能提升正智,又能达到净智──

佛的境界,

是清净且圆满的!

智慧粗略的可以分成四种:(一)愚智(二)邪智(三)正智(四)净智。知见上的偏差而生执着,是非不明、本末颠倒,就是「愚智」,就是「邪智」,这种人生是黑暗、烦恼、苦闷与抑郁的,人格也不完整,缺陷的人格不但影响个人,严重的还会危害到家庭、社会,甚至整个人类,「禅」能够破除愚智、邪智,提升「正智」达到「净智」,只要你能真正明白「禅」的道理。

佛经上说:「有智慧就有光明,没有智慧的人生是黑暗的。」,可见正智、净智,在人生中所占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

佛法不只讲「智慧」,而且讲「慈悲」,「智慧与慈悲」是佛的本质与内涵,也是学佛修行者追求的目标,用现代人的说法,「慈悲」属于「感情」,「智慧」就是「理智」,有慈悲没有智慧,容易为情感所左右,一生的前途、事业就无法出人头地;只有智慧没有慈悲,整个人就会冷冰冰的,人生也是不圆满。真正的「禅」是有慈悲又有智慧,能提升正智,又能达到净智─佛的境界,是清净且圆满的!

禅与智慧人生(三)

对社会与人群会存着一种「感恩的心」,

用这种心态去对待工作与工作的伙伴,

随时都会感到愉快与满足!

谈到人生,应该从两方面来讲:一「人的生活」,二「人的生命」。人有了「正智」、「净智」,生活一定非常地落实与丰富,生命也是无穷尽的。

我们要如何把「禅」的道理落实在生活里?首先必须随时保持「知足常乐」的态度,「知足常乐」听起来有点消极,功利社会讲求的是效率与竞争,会不会阻滞社会的进步?其实不然,「知足常乐」非但不消极,反而是活泼、积极的,用现代人的形容词叫「敬业乐群」,人之所以有烦恼,原因就在「不知足」。例如当你找到一个工作以后,你所想的是要怎样往上爬,要怎样才能出人头地,所谓「这山望到那一山高」,当你所想的就是这些的时候,烦恼就产生了,如果能用另一个想法:「这份工作确实得来不易,它是社会上种种的因缘与助力,才让我得到这个工作机会。」自然你就会珍惜与尊重这份工作,而且对社会与人群会存着一种「感恩的心」,用这种心态去对待工作与工作的伙伴,随时都会感到愉快与满足!

禅与智慧人生(四)

佛法上说:「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就是要我们「知恩」、「报恩」。

报谁的恩?

报父母、师长、社会和国家的恩。

佛法上说:「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就是要我们「知恩」、「报恩」。报谁的恩?报父母、师长、社会和国家的恩。为什么?我们从出生到学业成就阶段,都是仰赖父母的生育、养育与照顾;求学阶段,师长给予我们指导与教诲,使我们有谋生的技能与知识;社会与国家,给了我们工作和安定,如果没有这些,我们的生活就会产生困难,事业也不能成就,这些人对我们都有直接与间接的帮助,我们能不感恩和报恩吗?

我们还要有「好事给他人,坏事给自己。」的认识,什么是「好事给他人」?例如一家公司如果没有员工及消费者,就不能成就「董事长」这个职务;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人民与文武百官,就不能成就「总统」这个职务;个人的成就其实是大众所成就的,所以成就的果实应该与大众分享。什么是「坏事给自己」?当我们碰到挫折或失败的时候,应该仔细的自我检讨失败的原因,并找出缺点加以改进,不要责怪或归罪给大众。明白这些道理,我们的心就会安定下来,对社会与人生的看法就不一样了!

禅与智慧人生(五)

如果我们懂得「禅」的道理,

而且能把它运用到日常生活里,

不但可以减少很多烦恼,

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和谐,

社会也会更祥和与光明。

我们生活在这个所谓太空时代、知识爆炸的社会,人类的科技与知识提升到一个极高的领域,其实这只是「心意识」的提升,没有「正知正见」的引导,知识会畸型发展而变成病态,科技的发展如果没有「正智」、「净智」、「慈悲」做基础,每一种发明反而会造成自我的摧毁,新奇的犯罪方法,不也是科技发展下的产物?「禅」在这个时代里,更凸显出它的重要性。

不管做人做事或服务人群,甚至救国救民等崇高的理想,都必须透过「禅」的「慈悲」、「平等」、「正知正见」及「清净的智慧」来引导,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确实而诚恳的去修习,则儒家所说的: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绝对不是梦话。

在这个充满物欲的社会里,人们的精神层面因缺乏「正知正见」的指引,烦恼与苦闷在加深,伦理与道德也开始在沦丧,社会的乱象更层出不穷,人们已经不知道要将心安住在那里?如果我们懂得「禅」的道理,而且能把它运用到日常生活里,不但可以减少很多烦恼,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和谐,社会也会更祥和与光明。

禅与智慧人生(六)

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

它虽然有层次上的分别,

其实修一就具三,三个是一体的。

希望有一个充满光明、智慧的人生,在佛法里面有一种法门,称作「三无漏学」─戒、定、慧,可以达到这个目标。

第一步必须先「持戒」,「持戒清净」了再修「定」,心能定,久而久之「智慧」就自然现前了。佛法的用语─「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它虽然有层次上的分别,其实修一就具三,三个是一体的。

为什么把「戒」列在前面?是不是佛陀专制不够慈悲?其实「戒」就像国家的宪法、学校的校规,对一个守法的人来讲,法规是多余的,因为他不会去触犯,却会因为有法规的保护,随时都是心安理得的。「戒」是为不知道或已养成坏习惯的人而设的,以轨正他的行为;戒的目的及功用,就是要彻底的拔除坏习惯、养成好习惯,进而达到身心清净。

当「持戒清净」,心自然的就「定」了下来,所谓「心静如一潭止水」,烦恼愈来愈少,心结也就慢慢打开了,心结打开了,身体方面的疾病自然就消失了,逐渐的就自然产生「智慧」,然后用智慧去观照、断除自己的烦恼与执着,「烦恼」与「执着」永不再起时,就达到了「清净的智慧」─「净智」。

禅与智慧人生(七)

烦恼即菩提,

烦恼与快乐、自在,只在一念之间而已,

关键是──

面临事情时,能不能定下心来?

有没有智慧去认识与观察!

生活当中,如果我们能够运用智慧来照破这个世界及周围的烦恼,就可以活得自在,家庭、学校、社会、任何一个地方都是「道场」。禅宗祖师说:「挑柴运米皆是神通妙用」,若能悟到「禅」是无所不在的,人生就解脱了,正是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大块假我以文章。」达到了这种境界,心是清净的,灵感自然现前,悠游于大地万物里,信手拈来的都是最好的文章,不需要假手于技巧的训练,和刻意的雕塑。

不祗是写文章如此,即使从事各种行业,也能把事物的环境、管道看得清清楚楚,人与人、物与物之间产生的关系,也能和和谐谐、明明白白的,处理事情也能得心应手,这种智慧的人生,是每个人所追求的。

佛法上说:烦恼即菩提,意思就是说,一件所谓「苦」、「烦恼」的事情,透过「智慧」,对事情能清楚的认识与观察,而将苦与烦恼的观念转换成快乐、自在与安祥的。烦恼与快乐、自在,其实是在一念之间而已,关键是─面临事情时,能不能定下心来?有没有智慧去认识与观察!

禅与智慧人生(八)

佛的慈悲与智慧是无所不在的!

扫地、扫厕所,乃至五体投地的拜佛,

都有很深的含义。

佛经上说扫地、扫厕所有种种的功德。依一般人的观念,那种不干净的地方,想避都来不及了,何况去扫它呢?况且还是件下贱的工作,怎会有功德呢?

佛的慈悲与智慧是无所不在的!扫地、扫厕所,乃至五体投地的拜佛,都有很深的含义。而扫地的功德是什么呢?第一、「降伏我慢心」─人都有贡高我慢心,觉得世界上「我」是了不起、高人一等的,不懂得尊重别人,这种心态其实就是做事情的最大障碍。若能快乐、自在地做一般人认为下贱的工作,也就是降伏了我慢贡高的心。

第二、「干净可以使人的心定下来」─把家里或工作环境打扫得窗明几净,不仅自己的心能感到清净,也会让经过者或使用者的心清净;心一清净,自然心就定下来了。

第三、「扫掉心里的垃圾」─我们的心里有很多垃圾,如贪心、瞋心、慢心、疑心...,心里面的垃圾多了、烦恼多了,人也就整天糊里糊涂的。「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的垃圾扫干净了,心地就清净了。

明白扫地、扫厕所是在启发「菩提心」、「长养善根」的「心地功夫」,每个人都会争着去做,而且是乐意的去做,「烦恼」不就是「菩提」了吗?

禅与智慧人生(九)

无念的心,

就是佛的心,

也是我们真正的生命,

这个佛性,每个人都具有,连动物也有,

所以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禅」就是要经常保持「心」的存在。走路的时候,心就在走路上面,不会边走边打妄想;睡觉、上下班也是一样,「人在那里,心在那里」。为人处事更要做到「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随时检讨自己有没有过失,如果有,就要马上改,经常去除心中的垃圾、烦恼、无明,让我们的心净的像一面镜子、一潭止水,此时这个无念的心,就是佛的心,也是我们真正的生命,这种生命是源源无穷的、盖天盖地的,这个佛性,每个人都具有,连动物也有,所以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总之,能将禅落实在生活中,这一生就会过得愉快、幸福,如果想再进一步追求永远的生命,那就必须要有佛心,佛心就是清净的智慧,也就是我们清净的觉性,契悟了这个觉性,就是契悟到自己的本心,这念心当中有了定力、有了智慧,任何事情都能看得非常准确与真实,用这念本心来研究学问,学术成就一定很高,可以自成一家之言;用来发展事业,事业一定很有成就;用来修习佛法,定能证悟菩提、证悟佛道。

希望各位能透过「禅的智慧」来提升我们的生活与生命,人生如能朝这个方向去追求、去努力,那才是真正智慧的人生,也是禅的真谛。

取自─惟觉老和尚开示于实践家专「禅与智慧人生」讲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惟觉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惟觉法师)  

 惟觉法师:惟觉老和尚佛法禅法问答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结劝流通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八觉知 普济众生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七觉悟 五欲过患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六觉知 布施平等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五觉悟 多闻智慧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四觉知 常行精进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三觉知 心无厌足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二觉知 多欲为苦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一觉悟 无常无我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释人名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释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