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惟觉法师:智慧的信仰─正信


   日期:2024/9/8 2: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智慧的信仰─正信(一)

有了正信的人,生命会越来越光明、越来越充实,

所以正信的佛教不迷信、不邪信。

「正信的佛教」不是迷信,更不是邪信,它是透过智慧、慈悲、定力所产生的信仰,这样的信仰,心恒常在安定中,即是正信的佛教。正信也有其层次:

(一)初信:刚刚学佛受三皈、五戒,但没能按照三皈、五戒来用功修行,祇有事而没有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拜观音、拜妈祖等,祇为了保平安、求福德,所以「初信」只是一个信心而已。

(二)正信:是初信的提升、经过智慧思考的信,会思惟为什么要拜观音、要拜妈祖?并进一步了解,原来拜他们是要学他们的精神,如拜观音是要学习观音菩萨的慈悲,拜妈祖是要学习妈祖孝道的精神,拜关公是要学习关公忠义的精神。

有了正信的人,生命会越来越光明、越来越充实,所以正信的佛教不迷信、不邪信。

智慧的信仰─正信(二)

「膜拜」除了表达尊敬外,

还含有见贤思齐、希圣希贤的心念。

「膜拜」除了表达尊敬外,还含有见贤思齐、希圣希贤的心念。例如拜观音菩萨,除了崇拜和感念他大慈大悲的精神外,更从日常生活中去效法与实行,不但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对与父母年纪相仿的人也一样尽孝道;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关爱,也关爱与兄弟姐妹年纪相近的人,不仅爱护、保护人类及一切生物,连微小的昆虫及花草树木也不例外。

民间很盛行拜「恩主公」、「土地公」等神明。「恩主公」就是三国时代里的关公,后人景仰与感念他生前忠义双全的事迹与精神,所以关公死后被尊称为「恩主公」。而「土地公」是生前做了许多的善事,为人刚正不阿,死后被尊为「福德正神」,一般人习称「土地公」。这些神明因为生前有种种的美德,「生而为英,死而为神」,我们除了景仰感念他们的精神与事迹,更以他们做为自己行为的模范,膜拜神明应该具有这样的知见,而不是在事业或身体况不佳时才想到这些神,于是就买些猪肉等牲品祭拜祂们,以换取增福、添寿、发财的庇佑,若得不到感应和祈求时,就埋怨神明不灵,这不是很不智吗?

智慧的信仰─正信(三)

要相信因果是真实的,

修一切善,具足福德资粮,

修行或事业自易成就。

修行乃至事业要有所成就,其中健康的身体、禅定与福德都是不可或缺的。

例如:有甲乙两个人同在一所大学受教育,才能、学识、健康状况差不多,家里的经济状况也相当,两人毕业后,同时间各自创业,经过了几年,甲所经营的公司业务鼎盛,而乙公司却濒临倒闭的命运,为什么同样的背景,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呢?关键就在于甲相信因果,并且有一颗慈悲、乐于助人的心,因此到他公司服务的人,也都具有这些美德与相同的心念,没有「我执」的为公司营运共同奋斗。而乙却不相信因果及修善法,只相信自己的努力与才干,晋用的也偏重于有这种观念的人,缺乏正知正见的支撑,个人主义的气息浓厚,公司里洋溢着豪夺巧取、勾心斗角、争功诿过的行为,老板的墙角就这样的被挖掉了。

所以要相信因果是真实的,修一切善,具足福德资粮,修行或事业自易成就。

智慧的信仰─正信(四)

从不同的因地,

发展出截然不同的果,

不正是印证了因果的定律与轨则吗?

有人会问:「佛法常说的因缘果报,眼睛又看不到,叫人怎么能信服呢?」

人们只相信肉眼所看到的,看不见的、不知道的事物,通常皆以不相信的态度对待,其实只要细心的观察,因果还是看得见的。譬如,你一大早准备到公园去散步或运动,沿途不管遇见陌生或熟识的人,都很热情与诚恳的跟他们微笑、打招呼,他们是不是也报以热情、诚恳的招呼与微笑呢?这不是一个现成的因果展现吗?

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也是一部因果史,它很清楚的记载着每个朝代兴亡的原因,这些兴亡的史迹,不正是因果所展现的痕迹吗?

从不同的因地,发展出截然不同的果,不正是印证了因果的定律与轨则吗?然而丰硕甜美的果实,并非享用不尽的,如果只知道安于现实、享受成果的话,那又成了另一个痛苦的因、迷失的因。

智慧的信仰─正信(五)

宗教成了迷失、仿徨、空虚心灵的归宿与依止处,

但是,踏遍了全省的寺庙,

拜尽了所有的佛、菩萨与神明,

何以这颗浮荡的心还是落实不下来呢?

部份知识份子觉察到这个社会开始变质了,有人以「贪婪之岛」来形容这个社会,试图以此唤醒人们的良知;也有人呼吁应该重整这个社会的秩序,举国上下交相指责、埋怨着,然而,却不见有人冷静与理智的去检讨问题出在哪里?我自己又能为社会做些什么?

宗教成了迷失、仿徨、空虚心灵的归宿与依止处,但是,踏遍了全省的寺庙,拜尽了所有的佛、菩萨与神明,何以这颗浮荡的心还是落实不下来呢?

佛法就是要告诉我们将这颗迷惑、仿徨、无主的心,如何依止与落实的方法,要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及完整的人格,必须依止与落实在「正知正见」与「正信」。因此,佛法绝不是迷信与消极的,相信因果的人生,绝对是一个积极、精进且充满光明的人生,因为佛法告诉我们,要种善因才能感招善的果报,种恶因,将来必感招恶果,因此,努力种善因都来不及了,那有时间懈怠或消极呢!

取自─灵泉月刊第十九期─老和尚开示《正知正见与正信》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惟觉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惟觉法师)  

 惟觉法师:惟觉老和尚佛法禅法问答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结劝流通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八觉知 普济众生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七觉悟 五欲过患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六觉知 布施平等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五觉悟 多闻智慧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四觉知 常行精进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三觉知 心无厌足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二觉知 多欲为苦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一觉悟 无常无我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释人名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释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