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王雷泉教授:“山林”与“市井”


   日期:2024/9/12 22: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山林”与“市井”

王雷泉

一位哲学本科出身的年青法师年前在来信中提到:“应赶紧人为地划定一些‘佛教丛林保护区’,在这些隔绝尘俗喧扰的丛林里将传统丛林制度和现代学院结合,作育僧才,若干年后走向‘市井’弘法。这样在山林和市井之间形成人才对流,所谓对流者,‘市井’中僧人亦可返入‘山林’修养。”阅后深然其言,却无言以对。早在一九八九年春考察湘赣禅宗丛林时,就曾建议将江西某模范丛林辟为闲人莫入的“禅修保护区”,当时陪同的省委统战部干部,对我这书生气十足的主意报之以苦笑:如此一来,岂不断了当地政府的旅游财路?!

从发生学角度看,佛法源于佛陀独处“山林”的自内证。《大智度论》有言:“常乐涅槃,从实智慧生;实智慧从一心禅定生”;“静处生定,获得实智慧以度一切。”佛教哲学以现观亲证为认识的基础和终极,在禅定的意识锻炼中,领悟宇宙人生的实相;然后把定中所见形相用概念和逻辑的形式显现出来,度化“市井”中一切尚处痴迷中的众生。对学佛者言,修学佛法虽以语言文字的传播和理性思维(闻慧与思慧)为导,但最后仍以修慧现观实相而得解脱。换言之,佛法在世界宗教和哲学之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真理体系,不依赖神秘的启示,也不依赖强力的威权,而依赖于修行实践的验证。对这绝对真理的领悟,固然有少数上根利机者的当下顿悟,但对我等中下根机者,须有三大阿僧祗劫不懈精进的准备。

曾与一些方外朋友讨论过自利利他孰重的问题,老和尚说:不走持戒、修定、发慧的修证道路,凭什么资格向众生弘扬佛法,此言有理;小法师说:不把古德前贤业经实证的智慧向大众传播,创造一个修证佛法的良好环境,又如何从事清净的修行,这话也不错。山泉若不奔向大海,终成一潭死水;江河若无源头活水,势必混沌污浊。如何掌握在“山林”修道自利与向“市井”弘法利他的关系,《涅槃经》说得好:“欲知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节若至,佛性现前。”而把握时节因缘,又必须具有建立在缘起法则基础上的菩萨悲愿。

读《高僧传》可知,译经大师鸠摩罗什的志趣首在于弘演大乘教义体系,他常感叹:如让他著笔作大乘阿毗昙,成就不会在佛十大弟子之一、号称“论议第一”的迦旃延子之下。但面对秦主姚兴的殷勤礼遇,面对当时中华大地佛经奇缺而人才更少的时节因缘,鸠摩罗什放弃了自己著书立说的机会,为中华民族奉献出35部共294卷汉译佛经,并培养出包括“中华解空第一”的僧肇等“什门四哲”及三千高德。创立了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智者大师,也是在“山林”与“市井”间出入的一代高僧,他首先在大苏山慧思门下证悟法华三昧前方便,然后在陈、隋之际的宫廷和市井中讲经说法。当北方展开第二次大规模灭佛事件时,智者大师隐入天台山苦修头陀行;当因缘具足,则再次出山,在江汉吴越大地上弘传佛法。临终前感叹自己没有在禅定修证上获得更高的果位:“吾不领众,必净六根;为他损己,只是五品内位耳。”仗策远迈,声震五印的玄奘法师,请回梵文佛经657部,“精厉晨昏,计时分业”,终其一生,译出佛经73部1330卷。他在晚年上书唐高宗想退居林下到少林寺专修禅定,皇帝却以大隐隐于市朝的大道理劝阻。于是,玄奘只能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还是儒家老祖宗说得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时节未至,妄加攀缘,是为无智;时节若至,不出来应世度人,是为无悲。“山林”与“市井”的良性对流,端赖时节因缘;而在“自利”与“利他”的两难选择中,也就意味着以另一端的牺牲为代价。我们在仰赞鸠摩罗什、智者和玄奘的万世功业时,不也感受到他们“为他损己”的千古悲鸣吗!

(以“龙泉”笔名刊于《佛教文化》1994年第6期,当时编辑有删节)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王雷泉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王雷泉教授)  

 王雷泉教授:走进精神公园——访王雷泉副教授 

 王雷泉教授:中国佛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王雷泉) 

 王雷泉教授:禅定要略——从一念三千说看生存困境之解决 

 王雷泉教授:超克自卑与我慢——六即成佛的实践意义(王雷泉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王雷泉教授:神圣化与世俗化(王雷泉) 

 王雷泉教授:禅的基本目标 

 王雷泉教授:心净则国土净——佛教哲学与环境生态 

 王雷泉教授:赵州吃茶记 

 王雷泉教授:加强教团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复旦大学哲学系王 

 王雷泉教授:《金刚经》是怎样一部经典 

 王雷泉教授:崇尚真实 呼唤真实——怀念正果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