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王雷泉教授:《宗镜录》提要


   日期:2024/9/22 22: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宗镜录》提要

王雷泉

    《宗镜录》,又称《宗鉴录》、《心镜录》,一百卷。五代延寿撰,成于宋太祖建隆二年(九六一)。本书集成后,由吴越王秘藏之,并未流通,至宋神宗元丰(一○七八——○八五)年间始有魏端献王的木刻本流行。以后历经法涌、永乐、法真等人“校读”,有改订版流布,明末刻印《嘉兴藏》时,智旭重新删定改订本。通行本有:《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本等。

    延寿(九○四——九七五),俗姓王,余杭人。早年归心佛门,及冠,日一食,诵《法华经》。年二十八为华亭(江苏松江)镇将,因亏累公款,被判死刑,后为吴越王所赦,依龙册寺翠岩令参出家,继而往天台山习定,参谒德韶,抉择所见。后于国清寺结坛修法华忏,颇有感悟,乃朝放诸生类,夕施食鬼神,兼精修净业。广顺二年(九五二),住明州(浙江宁波)雪窦山,学侣臻凑。宋太祖建隆元年(九六○),钱俶请至杭州开灵隐新寺为第一世,翌年移住永明寺,十五年间度弟子一千七百人。开宝七年(九七○),入天台山度戒约万余人。同年,奉敕于钱塘江建造六和塔,用以镇潮。延寿为禅宗法眼宗三祖,以倡禅净双修之道,后世尊为净土宗六祖。著作尚有《万善同归集》六卷、《唯心诀》一卷、《定慧相资歌》一卷、《神栖安养赋》一卷、《警世》一卷等六十余部。事迹见《宋高僧传》卷二十八、《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六、《净慈寺志》卷八等。

    《宗镜录》之书名,据延寿所撰自序:“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编联古制之深义,撮略宝藏之圆诠,同此显扬,称之曰录。”全书八十万字,“大约三章:先立正宗,以为归趣;次申问答,用去疑情;后引真诠,成其圆信。”据《禅林僧宝传》卷九记载,为解决禅教之间和教内各家间的矛盾,召集精通法义的华严、唯识、天台三家学者辨论,而由延寿以“心宗旨要”,加以折中而编定之。本书卷首有钱俶所作序,认为“儒”能“正君臣,亲父子,厚人伦”,为“吾之师也”;而道,“君得之则建善不拔,人得之则延贶无穷”,乃“儒之师也”;至于佛,“时习不忘,日修以得,一登果地,永达真常”,则“道之宗也”;而此三教,“并自心修”。全书立论重在顿悟、圆修,以“禅尊达摩,教尊贤首”为其中心思想,为宋以来倡导祖佛同诠、禅教一致的代表作。

    标宗章第一,占卷一之大半。所谓“标宗”,即“祖标禅理,传默契之正宗;佛演教门,立诠下之大旨。”引禅宗经常提举的“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以明祖祖相传之“一心”。又多引《华严经》及华严宗理论以明“宗体”:“杜顺和尚依《华严经》,立自性清净圆明体,此即是如来藏中法性之体。从本已来,性自满足,处染不垢,修治不净,故云自性清净。性体遍照无幽不瞩,故曰圆明。又随流加染而不垢,返流除染而不净。亦可在圣体而不增,处凡身而不减。虽有隐显之殊,而无差别之异。烦恼覆之则隐,智慧了之则显。非生因之所生,唯了因之所了,斯即一切众生自心之体。”

    问答章第二,自卷一后半至卷九十三,分为三百四十多段,每一段又包括若干问题。主要讨论心与言教、宗门与教门、性宗与相宗之间的异同问题,大体而言,四十六卷以前,多明法性,四十六卷以后,多明法相。《宗镜录》虽罗列天台、华严、唯识等宗的教义,乃是借教明宗,藉以证明心宗的深妙。在此“心”中融入相宗的八识、天台宗的性恶、空宗的毕竟空等学说。如卷三十四,设问:“佛旨开顿渐之教,禅门分南北之宗,今此敷扬,依何宗教?”延寿答曰:“此论见性明心,不广分宗判教,单提直入,顿悟圆修。亦不离筌蹄而求解脱,终不执文字而迷本宗。若依教,是《华严》,即示一心广大之文;若依宗,即达摩,直显众生心性之旨。”根据宗密在《禅源诸诠集》中三教与三宗相配的思想,提出“和会祖教,一际无通”,“故须先约三种佛教(密意依性说相教、密意破相显性教、显示真心即性教),证三宗(息妄修心宗、泯绝无寄宗、直显心性宗)禅心,然后禅教双亡,佛心俱寂。俱寂则念念皆佛,无一念而非佛心;双亡即句句皆禅,无一句而非禅教。”

    引证章第三,自卷九十四至卷一百,引证三百余种经、语录和论集:“为信力未深,纤疑不断者,更引大乘经一百二十本,诸祖语一百二十本,贤圣集六十本。”不少已散佚的文献藉此得以保存,如卷九十七所录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的两段法语,都未见于《景德传灯录》和《古尊宿语录》等书。此外,在问答章中所引的《中论玄枢》、《唯识义镜》等书,现在皆已失传,从本书中还能想见原书的概貌。

    《宗镜录》系对治当时禅师轻视义学落于空疏的流弊而编,“今时学者,全寡见闻,恃我解而不近明师,执己见而罔披宝藏,故兹遍录,以示后贤,莫踵前非,免有所悔。”(卷六十一)故北宋元祐年间(一○八六-一○九四)的宝觉禅师叹道:“吾恨见此书晚。平生所未见之文,功力所不及之义,备聚其中”(《人天宝鉴》)。并撮录玄要,辑成《冥枢会要》三卷,刻板流通。后又有祖心增辑为《宗镜广枢》十卷(《净慈寺志》)。至清代,雍正帝“录其纲骨,刊十存二”,编为《宗镜大纲》,以政治力量传布之。今人研究有南怀瑾《宗镜录讲记》,潘桂明《宗镜录选译》等。

——陈士强、王雷泉等主编:《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宗教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王雷泉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王雷泉教授)  

 王雷泉教授:走进精神公园——访王雷泉副教授 

 王雷泉教授:中国佛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王雷泉) 

 王雷泉教授:禅定要略——从一念三千说看生存困境之解决 

 王雷泉教授:超克自卑与我慢——六即成佛的实践意义(王雷泉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王雷泉教授:神圣化与世俗化(王雷泉) 

 王雷泉教授:禅的基本目标 

 王雷泉教授:心净则国土净——佛教哲学与环境生态 

 王雷泉教授:赵州吃茶记 

 王雷泉教授:加强教团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复旦大学哲学系王 

 王雷泉教授:《金刚经》是怎样一部经典 

 王雷泉教授:崇尚真实 呼唤真实——怀念正果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