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惟觉法师:导师于九十五年度星灯营开示


   日期:2024/9/23 10: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导师于九十五年度星灯营开示
 
(一)951126
 
 
  今天是中台禅寺九十五年度星灯营结业典礼,结业就是有成就了,有了成就之后,还要继续不断地提升、净化自己。无论是在家众、出家众,都是朝这个方向努力。就佛法来说,除了知识、学问以外,还要在道业上提升自己。
 
  我们每一年都举办星灯营,这个活动是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一直都在学习、成长当中。为什么要「活到老,学到老」?因为生命有限,知识无穷,尤其现在是科学时代,知识、资讯愈来愈多。举办星灯营的目的,是在确立知见。什么是知见?知见就是灯,知见正确了,这盏灯永远不会熄灭,会一直照亮我们自己;不但照亮自己,也可以照亮大众、照亮整个世界,所以知见是非常重要的。
 
  佛法讲「知见」,社会上讲「人生观」。人生观正不正确、清不清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人生观错误,就会带来烦恼、愚痴、黑暗。各位在学校里听了很多道理,接受了很多知识,必须「博而约」。作学问不但要「博」,还要「约」,要归纳、要统一。好的,就要保留、要整合;坏的,就要去掉。「博而约,约而精」,最后就能达到一个成果。作学问如此,我们的人生观也是如此。
 
  学业要成就,离不开家庭,所以家庭要和合。如果家庭不和合,成长过程中就会产生偏差的观念。所谓「家和万事兴」,怎么样才能和合?要达到家庭的和合,必须要有传统的伦理道德。有了伦理道德,家庭一定会和合。什么是伦理道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就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做父母的对子女要有责任,有慈悲,负责子女的教育,让子女身体健康,行为正当,学业成就,这个就是因。为人父母有这些因,子女就知道回馈、尽孝。
 
  所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兄弟之间不要吵架、不要嫉妒,更不要打架。「兄」,就是年长的;「友」,要友爱、和善,要照顾弟妹,「弟」才会「恭」,才会有恭敬心,才会知道「长幼有序」。「序」是次序,有前有后、有左有右。走路的时候,老大走前面;坐位置,好的位置给年长的坐,这就是序,是一种尊重。如果家庭里的成员都明白这些道理,就能家和万事兴。目前社会上很少人能做到,多数都在迷惑当中,所以家庭问题层出不穷。
 
 
 
--------------------------------------------------------------------------------
 
(二)951203
 
 
 
  伦理道德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原则。诸位都是大专学子,有渊博的学问,但是最重要的是「做人」。做人,就从家庭开始,如果不会做人、不会治家,将来想当主管、想独化一方,不是容易的事情。如果没有道德,知见就错误了,所以伦理道德很重要。
 
  大家都念过《管子》:「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虽然现在是科技、太空时代,但是做人还是非常重要。为什么?人格完整了,做什么事情都会左右逢源。人格就是我们的福报,人格高尚,大众都会尊敬你;如果人格恶劣,甚至会出卖父母、出卖国家、出卖朋友、出卖师长。大家不要轻忽这些问题,认为现在是太空时代了,不需要学这些古老的东西。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传统的文化历千古而常新,不管是几千年、几万年,永远都是真实的道理。尤其西方人现在要学东方文化,要研究孔子、老子的思想。所以,技能、学问、语言虽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人格。
 
  父母对我们有生育之恩、养育之恩、教育之恩,如果对父母不恭敬,那就不是人,是什么?是畜生、禽兽,就会堕落。所以,星灯营最重要的是品德的熏修、人格的养成、知见的端正,这是很重要的,学习到这些,一生都受用无穷,这是大家的福报。
 
  在学校里面要尊师重道,过去对老师是很尊敬的,所谓「一字为师,终身为父」,「我跟您请教这一个字,您对我一解说,我已经了解、通达了,非常感谢您!」教一字,是很短暂的时间,但这个字很重要。例如,报纸上刊登有个母亲把儿子杀掉了,文章上写「母弒子」,这是错误的用法。中国文字里下对上称为「弒」,上对下称为「杀」,所以,一个字的意义是很重要的。堂堂一个大学生毕业了,甚至当了老师、当了教授、当了学者,一个字用错,人家就看你的笑话,因此不要看轻这个问题。现在大众都用电脑,电脑是很快,但最好还是多用笔记,多写一写,这是很重要的。刚才提到的就是属于道德、文化,也就是伦理道德。
 
  同学之间也是一样,要以文会友,而不是结交吃喝玩乐的酒肉朋友。社会里的每个人是相互依存的,你依靠我存在,我依靠你存在。如果没有家庭、没有父母,怎么能长大?怎么能读书?没有学校、没有老师,学业如何成就?没有同学互相竞争、鼓励、关心,如何熏修、陶养?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社会、家庭、学校的重要性,觉得我们身为人是一个最大的福报,这都属于观念上的问题。
 
  做什么事都必须「三思而后行」,不正确的知见就是垃圾、就是稗草,要把它放到旁边;正确的、好的知见就吸收。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作学问是一个加号,好的东西天天都要加上去,「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格的培养也是如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哪些人在一起,将来就会受他的影响。和好的同学在一起,品德、学识会进步;跟坏的同学吃喝玩乐,就会堕落,这就是知见。「为学日益」,为学是个加号,天天都要增加,不增加就会退步。「为道日损」,道是什么?道,是我们的心要清净、要慈悲。什么叫作清净?心中没有垃圾、没有骯脏的东西,保持清净,这就是我们的精神粮食。
 
 
 
--------------------------------------------------------------------------------
 
(三)951210
 
 
 
  人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除了家庭、学业、事业,还有善法、功德,这个大家都知道。至于心灵的净化,就不简单了。一般人心中有很多垃圾,要藉由反省、检讨、改过,把垃圾除掉。佛经里说:「功德归三宝,好事给大众,坏事自己承担」,这就是正确的观念。反之,推诿、怕负责任,有了过失也不敢承认。不但不敢承认,还制造一些假的证据来掩饰,这就糊涂了。
 
  心灵生活属于最高的道德,心清净了,就是圣贤的心。儒家主张「内圣外王」,是指内外兼修,学术、德行兼修,才能内备圣人之德,外具王者之风。因此「内圣」,指心中要检讨反省,不能存留一点点垃圾。起了贪心、瞋心、痴心、慢心、疑心,造作杀、盗、YIN,懈怠、堕落,这些都是垃圾。把心当中的垃圾清除干净,就能具足正知正见,得到无穷尽的快乐。诸佛菩萨是以禅悦为食,法喜充满;众生是以饮食为食,以色声香味触法为食,眼睛要看,不看好象少了什么;耳朵要听,要听好的、听他人的赞叹。众生都是贪图色声香味触法,心是染污的。众生心当中有八万四千种烦恼,所以佛开设八万四千种法门帮助对治。佛法就是心法,每个人心当中的种种垃圾,要靠自己扫除,做到了就能「超凡入圣」。心清净、心无住,就是圣,心量广大就是圣,慈悲喜舍就是圣,无人、无我、无众生、修一切善法就是圣,每个人都做得到。
 
  所谓「外王」,就是修一切善法,普度众生,安定社会,建立富强康乐的国家。在儒家来讲是世界大同,在佛法来讲就是建立人间净土,就现代来讲要达到世界和平。为什么要世界和平?「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是独善其身,是自了汉。除了独善其身以外,还要兼善天下,这个就是菩萨行,就是「外王」。
 
  大家都看过《大学》,但是不觉得很重要。「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如果懂得《大学》,小孩通通变成大学生、变成大人。
 
  《大学》里有三纲领、八条目。三纲领,就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每个人都有佛性,佛性就是觉性,能听法的这个心就是。明白这个心是本具的,就是「明明德」。为何要「明明德」?因为这一念心包含无量的世界、无量的功德、无量的智慧,非常地重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就是指心水。这个心起了烦恼,知见错误,消极悲观的人可能会去跳河自杀;反之,积极乐观的生活,就会觉得人生很有希望、很有前途,这一生活得很有意义、很光明。
 
  身为大学生,要研究《大学》,最低限度要把这些道理融会运用到日常生活上。「明明德」就是明白自己的觉性。「在亲民」,自己明白是自利,可是心量不够广大,所以,不但自己明白,还要使更多的人了解,让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觉性、佛性,人生是很有意义的,不要自杀,不要悲观,这就是「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自利、利他都圆满了,达到最高的境界──至善,即是止于至善。善有上、中、下之分,至善是最高点。这就是三纲领。
 
  要达到这三纲领,必须用八种方法,称为八条目。大众将来想建大功、立大业,想造福世界,就必须从自己开始。八条目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要从格物开始。
 
 
 
--------------------------------------------------------------------------------
 
(四)951217
 
 
 
  我们要有远大的抱负,以佛法来说就是要普度众生、成就人间净土;就大众而言,就是要天下太平、世界太平。这样一来,人生不是只为自己,而是为了广大的社会大众,是不是很有意义呢?如果只是追求自我的享受,为了吃、穿,这样子的人生并没有什么意义。要把自己的生命扩大,怎么扩大?先从自己做起,开花、结果,然后再亲民、止于至善。在这里下工夫,我们的心就是活水源头,始终有用不完的智慧,生命是无穷尽的;如果没有在方寸之间用功、下工夫,心就是一滩死水。
 
  朱熹〈观书有感〉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就是本,相信大众都希望智慧增长,追求智慧的方法是多方面的,一个是治本、一个是治标。治标方面,例如学心算,把心集中到一点,也可以开智慧。什么是治本?清净心、无住心才是根本。举例来说,为什么别人的智慧比我高?因为我们的脑子过去都想名利财色、吃喝玩乐,这些东西把脑袋占满了,没有空间了,所以智慧心就没有了,心水有尘垢,浑浊了,智慧就没办法显现。
 
  现在明白了,知道要沉淀心水,有了过失马上改过、向善,反省、检讨,定心、净心,这就是一条智慧大道。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检讨,经过一年半载,知见就超人一等,这就是找到活水了。《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心就是清净心、无碍心、广大心、平等心、不动心。例如,知道这个人的相貌很好,知道就好了,不要再去看眼睛、眉毛、嘴巴长得怎么样,不要再去想了。如果妄想一大堆,就不可能有智慧。
 
  大众亲近佛法,是一个大福报,知道这些道理是不容易的,这就是一条菩提大道,有福德、有修行,再配合智慧、技能、心愿,心水慢慢沉淀了,浑水就变成清水,化腐朽为神奇,也就是佛经所说的「转识成智」。识,就是种种妄想、分别、执着、障碍,把它转过来就是智慧。人生找到这么一个方向,就很有意义,光明是无穷尽的。绝对不会感觉到无聊、没有事做,因为具有智慧,自然有丰富的工作机会。
 
 
 
--------------------------------------------------------------------------------
 
(五)951224
 
 
 
  「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要想平天下,先要把国家治好;国家没有治好,不可能平天下。「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庭是国家的小单位,如果家里面男盗女娼、乱七八糟,怎么治国?第一个,福报不够;第二个,威望不够,如《孟子》所说「望之不似人君」,嘴歪眼邪、心术不正、偷鸡摸狗的,哪里像一国之君呢?
 
  所以,要治国就先要齐家。怎么样齐家?要修身。修身,身体要健全。身体如何健全?不是指强健体格,而是要有人格、品德,把所有的坏习惯通通修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修身。就佛法来说,具足四威仪:「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就是修身。
 
  行如风,走路像微风吹动一样,身心都很自在,具足威仪,不是左歪右斜、东张西望。这些要在平时努力,平时做不好,哪里有未来?如何才能修身呢?要正心!心要摆在当中,端端正正、堂堂正正的,不要歪掉了;心歪掉了,行为就会产生偏差。
 
  心要正,先要诚意,意诚就能正心。诚,就是不欺骗,如《中庸》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社会上一般人都提倡诚正、诚信,不但有信用,还要诚,不要骗人、尔诈我虞。所以,三纲领、八条目是世间法中做人做事最高的哲学。
 
  怎样才能达到意诚?要致知。致知,就是端正自己的思想,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在佛法来讲,就是要有正确的知见。如何才能达到致知?「致知在格物」,这就是重点了。格,就是改革、袪除。物,指心中的垃圾,这就是贼人。王阳明先生说:「捉山中之贼易,捉心中之贼难」,要格物,先要改革自己。
 
  学会了八条目,再配合智慧、技能,将来一定能做大事、建大功、立大业。佛经里说,菩萨要向五明处学习,第一个是内明,明白佛所说的五乘因果妙理,要检讨反省,使心像一面镜子,不落一丝尘垢;像一潭止水,不起一点波浪,要有正知正见。此外,还有外明──医方明,要懂得医学;工巧明,要懂得科学;因明,要懂得哲学、逻辑学;声明,要通达语言文字。如普台中小学学生要学四国语言──英文、日文、法文、西班牙文;大众也应加强语言学习,能通达外语,全世界都是你的;语言成了障碍,就会寸步难行。
 
 
 
 
--------------------------------------------------------------------------------
 
(六)951231
 
 
 
  儒家说「内圣外王」,一个是尽作为家庭一份子的责任,其次,是作为一个学生,学业要有成就。现在大学很普遍,大学生愈来愈多,但是每个人的专业都不一样。
 
  普台中小学除了校训──「敬、慈、和、真」之外,还有四字箴言。这四字箴言不分等级,小学适用,中学适用,大学也适用。今天将这四字箴言送给各位,作为结业的礼物。第一、「会」,什么都要会,除了文学语言,还有游泳、围棋、钢琴、胡琴……要博学多闻,不要浪费时间、对不起自己。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人口一天比一天多,在这么多人当中,没有几把刷子是很难生存的。大家都会,就要看看会到什么程度,当中就有差异了。不但要会,还要「熟」。等于开车一样,你会开,他也会开,这是会;熟就不简单了,一个指头也可以掌握方向盘,这就是熟练。熟之后是「巧」,所谓熟能生巧。最后是「精」,精益求精。每一种学习都要达到这四个标准,要自我要求,「会、熟、巧、精」,这样才对得起自己。将来毕业了,人家找不到事情做,你凭自己的本事、凭自己的德行,就有做不完的事情。一个人的成功是多方面成就的,不是偶然的。
 
  希望各位把佛法的道理应用到日常生活上,才不愧此次参加星灯营讲习。第一个是知见要正确;第二个,学习不要虎头蛇尾,要「会、熟、巧、精」。人容易懈怠、堕落、原谅自己,各位正在学习的黄金时代,自己要有一个标准,要自我要求。现在多吃一点苦头,吃苦就了苦,了苦就有福报。现在的家长对孩子很疼爱,「学校课程太多,压力太大……」学生讲这个话是偷安,自己原谅自己,家长也讲这个话是过于疼爱小孩,所以自己要知道努力。压力不是件坏事,人没有压力,不容易成功,压力可以给我们考验,孟子说:「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要聚精会神,苦其心志,要发大愿。「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依着这个原则多磨炼、多努力,将来国家大任才有大众的一份。
 
  凡事都要经过一番努力、经过一番苦头才能成就。佛经里面讲「没有天生的释迦、自然的弥勒」,现代人讲「没有白吃的午餐」,是一样的道理。过去说「十年寒窗」,现在不只十年,要读二十年,实在不简单,如果没有恒心、耐心,大学毕业大概就停止了。所以,还要继续努力,「百尺竿头再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大学毕业是百尺竿头,还要再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才能掌握全世界。
 
  今天是星灯营结业,师父送给大众的礼物,一是最宝贵的知见,第二个,四字箴言「会、熟、巧、精」,学到了,受用无穷。祝福大众,身体健康,学业进步,学业成就,吉祥平安,功德圆满。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惟觉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惟觉法师)  

 惟觉法师:惟觉老和尚佛法禅法问答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结劝流通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八觉知 普济众生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七觉悟 五欲过患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六觉知 布施平等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五觉悟 多闻智慧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四觉知 常行精进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三觉知 心无厌足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二觉知 多欲为苦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一觉悟 无常无我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释人名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释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