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如本法师:见性成佛 第十一天


   日期:2024/12/10 9: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十一天

诸位观众、诸位菩萨大家好:

为什么要说「见性」法门?因为「见性成佛」是一个庄严的法门,是一个解脱的法门。你若想脱离三界成就佛道,必须经过见性的洗礼,如果佛弟子,不想成佛就另当别论,若要成佛一定要「见性」。我常说一句话,在娑婆世界你没有办法修到见性成佛,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仍然教你如何见性,即使往生十方世界任何一个净土,诸佛也会为你开示如何见性,因为见性是转凡入圣、成就佛道必然要经过的阶段。这么说来,见性重不重要?非常重要。有一位开悟禅师,在开悟证果以后,他的感言很多、感触很多说出了四句法语:

「五蕴山中藏真人,六根门头放光明,

日夜相处不相识,迷失主人甚可怜。」

这位开悟禅师在树下参禅,经过数十年的修道,突然悟出了五蕴当中藏了一位真人,日夜为我南北奔波,我都没有见到他,在坐禅时突然悟到了自性,故说「五蕴山中藏真人」,「五蕴」代表构成生命的五大因素,如果没有五蕴,生命是无法存在的。生命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色、受、想、行、识」这五蕴的和合,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因为生命是由物质界和精神界所和合,构成缘起,因此生命才诞生。换句话说,生命就是由色、受、想、行、识等五蕴和合的,前面的「色」就是物质界,也就是地、水、火、风这四大因素所构成,后面的「受、想、行、识」是属于精神界。所以五蕴和合就构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五大因素当中,除了肉体的物质界以外,还有一个「真人」,这个真人就是精神界,也就是「神识」,也就是佛门所说的「佛性」。不是道教所称的孙真人、张真人、陈真人,不是这个意思。

何谓「真人」?难道还有「假人」吗?比方说,染污自性就是假人,会嫉妒人家就是假人,会吃醋就是假人,说人我是非就是假人,你吃饱没事当扒手、小偷、抢劫就是假人。什么是「真人」?真人的自性是清净的,真人的自性是没有染污五欲六尘的,真人的心地是光明解脱的,充满了愿力、慈悲喜舍,这就是真人。有大雄大力、大喜大舍,这就是真人,真人的心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悲悯众生,作为施无畏者,能普度众生,这就是真人啊!

这位禅师在此时真正悟到了他的本性,见到他的如来藏性,见到他的本来面目「真人」。他才说「五蕴山中藏真人」,比喻五蕴的身体就像一座山,这座山里面藏了一位真人,凡夫众生因为无法悟明本性,见到他的真人,所以多生累劫沉沦生死,六道轮回周旋不出。这位禅师在坐禅时悟入他的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佛不二。「五蕴山中藏真人」恭喜这位禅师,所说的话句句都一针见血。接下来又说「六根门头放光明」自从他见到本性以后,他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作用没有染污,可以起无量的妙用,起慈悲喜舍,不做落入因果、染污的事,是名「放光明」。这六根门头,眼耳鼻舌身意放光明,是指在作用当中没有染污。若染污,就是黑暗、没解脱,也就是不自在,就构成生死轮回了。可见禅师见性以后就会修行,是为「见性起修」,一切都是大体大用,「六根门头放光明」即是此意。

凡夫众生就是没有见性,也就是没有悟到五蕴山中的真人,因此「日夜相处不相识,迷失主人甚可怜。」前面是见性的话、是起妙用的话、是已经悟性的人所说的话。后面指的是凡夫众生的佛性随着他在日夜当中奔波、付出劳力、运筹,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当中,做很多事情,可惜却不认识佛性,也就是没有见性。因此迷失自己的主人,这才叫做严重啊!这才叫做可怜。我常说和外面的人做朋友虽然是好,但是不了时︵难以长久︶,外面的朋友有时会骗你,有时候为了利害关系,好朋友也会翻脸,吵起架来就像仇人一样。外面的朋友有生灭会起变化,不是永恒不变的,是暂时的,只是剎那之间的相聚而已,与其和外面的人做朋友,不如和自己的本性作朋友而来得至交,能永恒不变。可惜你舍本逐末,你自己的主人不认,却和外面的人做朋友,是不是颠倒呢?你迷失了你的主人,迷失了你的佛性,「日夜相处不相识」,才是可怜啊!

因此,没有见性的人、迷失主人的人,还要生死轮回,在六道中做一个苦命儿、三界的流浪汉。因此,开悟禅师这些法语,我当初看完以后,喔!修行不必搞到很忙碌,不必弄到神魂颠倒,弄得千斤重担似的,轻轻松松的,不费吹灰之力就可见性。原来修行就是要回光返照,照见自己的本性,悟到自己的主人,如此当下出离三界证成菩提,那有什么困难的呢?所以我当初看到开悟禅师这些语录,当下回光返照就悟入了。再念一遍,太庄严了,如此,修行就知道有个门路,不然佛法听了一牛车,仍找不到门路,见不到你本来的主人,如此叫做可怜啊!你看教内有很多人在喊修道,听了一辈子的佛法,研究了一辈子的经典,甚至修福报布施喜舍,但没有开悟证果者一大堆,原因就是找不到门路可以入门,要如何入门?开悟禅师这四句法语就够你修了,你就不用修的死去活来,在那里烦烦恼恼、颠颠倒倒。来看禅师怎么说:

「五蕴山中藏真人,六根门头放光明,

日夜相处不相识,迷失主人甚可怜。」

所以会修道的人只是抓住窍门而已,你真的想要修行,以这四句来修就够了。简单讲,五蕴是构成生命的五大因素,没有五蕴就无法构成完整的生命,我们不是唯心论,也不是唯物论,是色心缘起论,为什么佛教不讲唯物论?唯物论就是否认精神界、神识、佛性的存在,以为人死后如灯灭,死后如枯木,这是危险的理论,邪知邪见的理论,思想极端,不符合中道和真理。这就是社会上一些非常聪明书读得很多,自认是知识分子,却无法善根流露来学佛修道的原因。错在哪里?唯物论认为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了,死后尘归尘、土归土,这种人多生累劫,生生世世没有种善根,没有听经闻法,因此有着唯物论的思想,可怜哪!难怪开悟祖师说:「日夜相处不相识,迷失主人甚可怜。」如此要达到「五蕴山中藏真人,六根门头放光明。」还早得很哪!所以修行是慢慢修、慢慢熏习的,善根慢慢累积。今天才有可能契悟「五蕴山中藏真人,六根门头放光明。」来见性成佛啊!

世间人就是因为不相信有佛性的存在,有神识存在,所以善根永远没办法成熟,讲出来的话是邪知邪见、是极端的、不能见性、断绝其善根的,这样永远要受生死轮回之苦。所以,你听佛陀讲经说法以后,才知道人死后不是尘归尘、土归土、如枯木、如灯灭呀!原来人死后还有神识的存在,有意识的存在,有佛性的存在。如此人生才会充满希望,生命充满活力,对未来充满信心。因为知道目前的施为动作,所做一点一滴的事情,与以后息息相关,所以会把握现在,为未来铺路,所以人生观是正面的,人生观非常正确踏实,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因此会很认真的为以后成就佛道而铺路。现在所做的一点一滴,和未来都有密切关系,因此,肯定人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为自己未来铺路,为开悟证果、成就佛道而铺路,所以学佛的好处在此啊!最后因圆果满,因而「见性成佛」。

所以,善根之所以无法成熟,就是不相信有神识、意识、佛性的存在。若知道有佛性,还有未来世,甚至以后还会成佛,这种人的人生是充满活力、信心和希望的,是乐观的。如果人死后如灯灭,如朽木腐烂归土了,一切都没有了那么杀人放火强奸谁也敢做,抢劫谁也敢做,抢得来是我的,抢不成「砰」一声被枪毙了,也不会认为这是可怕的呀!他不知道杀人放火强奸,这些绝对会构成以后轮回生死的因素,所造下的恶因,会影响来世,有密切的关系,他却不知道。但不会因为不知道,不肯定,就可否认这一连串的因果,你相信,因果是存在的,不相信,因果也是存在。所以未来世的存在,不是信不信的问题,是你善根成熟或没有成熟的问题,不会因为你的思想错误、因错误,未来世就不存在。所以我们如果相信有因果有未来世,有佛性的存在,此人的人生是充满信心,生命是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愿景,以后会更好喔!这样大家清楚吗?

总之,我们的神识也就是佛性,如果清净的话,当下佛性就显露出来。神识若清净,当下本性是光明的。神识若是清净,当下是解脱的、是菩提、是涅槃的。意识若不清净,就是凡夫,就是众生,心地当下是黑暗的,以后绝对构成生死轮回,受苦报。清净和不清净的意境有一百八十度的不同。所以修道不是为了其他,是希望你早一天见性啊!所以说「六根门头放光明」简单讲,就是你的六识,在你的六根出出入入的当中,当下都没有染污,来去自如,不会被束缚、控制住,面对五欲六尘之境能不被染污,称为「放光明」的意思。所以希望各位记住,我们修道并未离开生活,并未离开我们五蕴的身体。换句话说,五蕴的身体,从早上睡醒以后,在日常生活当中,来来去去行住坐卧,要藉假修真。如何「见性」不被染污,这才是功夫所在。所以,佛法在生活中,离开生活并无佛法,佛性日夜在你的行住坐卧当中展现流露出来,你老人家有感觉到吗?你没有感觉没有见到,因此叫做凡夫众生。修行并未离开生活,只是在生活行住坐卧当中,去见性而已啊!因为没有「性」的话,谁有办法讲话?没有「性」,谁有办法走路?没有「性」的话为何可以对答如流?没有「佛性」的话谁在笑?谁在哭?谁在说人我是非?没「佛性」的话,谁在杀盗YIN妄?如果没有「佛性」的作用,一切万法一切作为皆不可得。

所以,禅宗修道没什么秘诀,只有这点窍门而已,要承认你有一个「性」,那个「性」就是「佛」,以这个性去庄严自性,以这个性去修福慧,以这个性达到清净光明解脱,这样就对了。所以禅师说这些话,感言很多,我很喜欢这四句偈,我们再念一遍吧!

「五蕴山中藏真人,六根门头放光明,

日夜相处不相识,迷失主人甚可怜。」

清楚了吗?若是清楚向各位恭喜。佛教界出家众很多,也有很多在家居士在修道,但修不来,学了一大堆要用都用不来。其实修道,首先要「见性」就没错,否则你都用妄想意识为人处事,既然用妄想意识来为人处事,就免不了会沾染尘埃,这样不叫做修行,修行就是让你的心不要染污,见到光明本体,如此就是了。所以禅宗的话比较了义,禅宗的话比较锋利,这「锋利」的意思就是指修道的窍门把握得住的意思。有一位修大般若智慧的修道人,他修到见性,由空门入道然后见性成佛。来看他怎么说:

「般若深妙慧,通达万法空,

佛魔有何别,只在心疑中。」

这些话说得庄严解脱。他说大般若、大智慧又深又宽广又微妙,是构成开悟证果的智慧利剑。所以学佛没有智慧无法成佛。我相信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没有智慧,每尊佛都会讲经说法,了解人生宇宙的真理,如此才叫做「佛」,「佛」就是「大觉者」呀!「大觉」就是充满了摩诃般若大智慧,佛陀样样都会,样样都知道呀!不然如何称为佛陀。摩诃大般若对佛来讲,都成就了。那么佛的大智慧是如何成就?就是「通达万法空」。人生的真相是空性的,宇宙万象也是空性的,一切色法是空性的,一切心法也是空性的,一切有为法是空性的,无为法也是空性的,世间法是空性、出世间法何尝不是空性?叫做「通达万法空」。

此时见到空,「空」不是「无」是指「万法皆空」。但是空不可离开万有,离开万有一切法的空性不可得,叫做即有即空,即空即有,空有不二。你听到空以后不要联想为断灭空,以为什么都没有的空,那样叫做完蛋、糟糕,修到邪知邪见,修到误会佛陀说空的道理。空是建立在万有当中,以般若宗来说,诸法皆空,不否认假有。唯识说空不可否认意识的存在,若连同意识也否认掉,追求断灭空、顽空,就叫做邪见。所以「有」没离开「空」,「空」没离开「有」,有的当下是空性的,不是离开有,另外有空可得啊!你通达万法皆空的时候,佛魔有何别呢?这才是重点所在。你悟空以后,所担心的是魔无法悟此「万法皆空」,若能悟万法皆空,魔也是佛。换句话说,佛不能悟诸法空性的话,佛也是魔啦!所以佛和魔的区别,就在是否能悟诸法皆空。悟诸法皆空以后,即空、即假、即中,空、假、中三者是一体三面说。悟空以后魔也是佛,不能悟空、假、中的道理,那么佛也是魔。佛是悟万法皆空成佛的,魔以后要成就佛道,也不能不经过悟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故说「佛魔有何别,只在心疑中。」只因你迷惑即空、即假、即中,对空、假、中无法深入了解,如果了解以后有何疑呢?所以凡夫众生之所以无法开悟证果,问题出在无法悟到「万法皆空」。佛陀之所以开悟证成菩提不染万法,就是因为悟诸法空性。再念一遍:

「般若深妙慧,通达万法空,

佛魔有何别,只在心疑中。」

凡夫众生多生累劫以来,因为无法肯定自心就是佛。在此情况下善根永远无法流露,人人有佛性,修道就会成佛,成佛不是佛陀申请的专利品,只有佛陀可以成佛而已,没有此事。所以佛不是只有一尊而已,有三世诸佛、十方诸佛、无量诸佛,佛是人人可以成的,只要你按照佛陀的理论和方法,按照三藏十二部教典去修行,人人都可以成佛。所以,佛教称为「普门」,即门路很宽是人人可以成佛的,又称为平等的宗教,是人人可以成佛的宗教。并非只有释迦佛陀能成佛,阿弥陀佛不能成佛,或是你我大家都不能成佛。误以为佛陀是高高在上的,佛陀永远在上、我们在下,无法和他一样,若如此,这个宗教就没有意义了。以基督教而言,上帝是高高在上的,你往生到上帝的天堂、伊甸园,你永远只是祂的子民、仆人、百姓而已,你不能有意图想要登上上帝的宝座,你不能做上帝,上帝永远高高在上,是至高无上的,你永远只是祂的子民而已。你若宁愿信奉这种有阶级的有主奴关系的宗教,那就另当别论。佛教是没有阶级的,你修行可以成佛,没有阶级,若有阶级就是你还没有开悟证果,若开悟证果就没有阶级了,人人可以成佛。成佛后有大智慧、大愿力、大慈悲、大喜大舍、辩才无碍、福报无量、平等平等的没有阶级。

好比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老师为何会做老师?老师、教授也是从读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硕士、博士读上去的啊!学习到最后圆满做老师。没错,你不会永远当学生,你只要认真用功读书,有一天从小学、初中、高中读到大学、研究所、博士,你也可以当教授、老师呀!所以老师是人人都可以当的啊!老师没有申请专利和特权。成佛也是一样,佛是由凡夫修行明心见性,修到福慧圆满、庄严自性而成佛,我们按照佛的教法去修行,有一天也会成佛。所以佛教是平等的宗教,是人人都可以成佛的宗教,这样知道了吗?不像天主教、基督教、回教有主奴关系,我们到上帝身边只是祂的百姓、奴隶而已,没有办法成为上帝,这叫做有阶级、有对立,不是真理。所以知识分子要听就要听这些,要看就要看这些,这是窍门所在。你要和这种有阶级性、有对立性的相应,或是要和平等性、没有阶级性的相应呢?这选择权由你自己决定,我相信你的眼睛是雪亮的,明智之人有明智之举啊!不要让自己的权益睡着了。

「通达万法空」这是转凡入圣必经的阶段。我常说十方三世诸佛,全都是证悟空性而成就佛道,没有经过空性的洗礼,佛如何得、如何成呢?绝对不可能。所以了解诸法空性不可得,这是一个方便法门。最后要教你不要执着万法,因为万法是生灭的,如梦幻泡影,若对梦幻泡影,虚幻的万法加以执着,就是颠倒。所以佛陀说「空性」是叫你「不要执着」的意思。所以【金刚经】中有一句,我一听觉得非常相应,把世间的真相一语道破,它这么说: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就是因缘法,因缘所生的一切万法,如梦幻泡影,是有为生灭呀!例如这些花很庄严,由性航法师慈悲一大早就来插花,这些花也是生灭法呀!早上开得很艳丽,也许黄昏、晚上就谢了或两三天就谢了,所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如作梦般的幻化,如闪电一闪即逝变成幻影,水泡也有一生一灭,表示世间存在的一切有为法是暂时存在的,透过时间考验,很快的就幻化成泡沫了,叫做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切人事物、感情、富有、贫穷乃至富丽堂皇的房屋,你所喜爱的轿车、权威、名声、势力也是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要有这种正确的认知,这样就与法相应了。所以当初我看到【金刚经】这四句话,当下就领悟,世间只是暂时借住而已,你拥有的一切是暂时借你用的,不代表你带得走,因为它也如幻如化、如梦幻泡影。就算性命活得再久,也会毁坏啊!所以有智慧的人就看得很远,自然不会留恋,不会执着,不会罣碍,自性解脱。所以在【大般若经】释迦牟尼佛说:

【大般若经】云:「六度不可得,声闻不可得,独觉不可得,菩萨不可得,如来不可得,何以故?于菩提道中,一切法皆不可得,本性皆空故。」

说明一切万法包含了世间法、出世间法,全部都是假名安立而已。比方说「六度不可得」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名为六度,这是修道庄严自性,修福慧的宝筏、法门,六度也不可得,但是在不可得当中,会庄严你的自性。譬如以我讲经说法为例,我讲到现在将近一个小时了,可得吗?不可得,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但是说它不可得,在不可得当中,你已经了解佛法了,你说不可得吗?不可得,但是你都通达了,这就是微妙之处。透过如幻如化的语言,透过如幻如化的作用,因此悟了真理,你说你无得吗?也是有得啊!但说你有得的话?得在哪里?如梦幻泡影。所以在世间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当中去见到真理,离开假,真理不可得。一切万法都真真假假,在真真假假中悟你的本性,悟入真理。

所以你不能否认一切假相,不能否认讲经说法,所以佛陀说了这些庄严的道理,这当下让我悟入了。他说:「做幻化的*轮、梦幻的佛事,做如水中月的佛事,在假相当中办佛事,最后庄严自性、福慧圆满见性成佛。」「做梦中的佛事」意思是说你做这些事,虽然是假相的、是幻化的,但是在假相幻化当中入道见性,这才是真正的修道目的和意义。讲经是幻化,但在幻化当中悟性,悟道理,你不藉这幻化假相如何得到真理呢?难怪世间人说「藉假练真」。的确,身体是假的,但是可以做出许多利益众生的工作,帮忙需要帮忙的人,讲经说法度化无量众生,如此假虽假也是真呀!真是由梦幻泡影的假相来成就。在这真假当中悟明本性,是目前当今之务。

「六度不可得」,在不可得当中去成就六度,「声闻不可得」也就是阿罗汉也不可得,不过不可得却大得特得,最后见性出离三界,证成阿罗汉声闻的境界。「独觉不可得」悟此十二因缘因此开悟证果,十二因缘不可得,但悟十二因缘成就独觉的境界。「菩萨不可得」悟了自性以后,证得法身大士,虽然这也是假名,但是你已经证得菩萨的果位。「如来不可得」如来也是假名,方便施设的名称,以后你证到佛果时,「如来」这个名称也是一个假名而已。虽不可得,但确有如来的境界,不可误以为断灭。这样知道吗?

何以故?在一切菩提道中,一切法皆不可得,因为本性皆空。因为本性皆空不可得,所以在不可得中悟明本性,因此见性成佛。所以这说明了出世间一切万法也同样是空性,在悟空当中,见到甚深微妙的自性,这才是如来说空的道理。说空却否认一切法的存在叫做断灭,这是危险的。【大般若经】这些经文如本再念一次:

【大般若经】云:「六度不可得,声闻不可得,独觉不可得,菩萨不可得,如来不可得,何以故?于菩提道中,一切法皆不可得,本性皆空故。」

这就是我们要说的话啊!总之,「佛魔有何别?」佛和魔有何差别呢?很简单,因为佛已经证悟诸法皆空的道理,所以成佛。魔之所以为魔,就是因为没有悟入诸法皆空,所以仍然停留在三界内。魔就是没有悟诸法空性,以为诸法是实有的。其实诸法皆空是诸法本来的面目而已,佛陀来人间诸法也是空性,佛陀没来人间诸法也是空性。所以诸法空性是诸法本来的面目,佛陀来不来人间,诸法都是空性的。因此,诸法空性不是佛陀申请的专利品,佛陀那么大公无私,不会说这是我申请的真理哦!佛陀不会说这种不讲理、自私的话。相对的,佛悟诸法空性以后,说出诸法本来的面目让你知道,佛陀厉害呀!伟大啊!他不会贡高我慢,不会说诸法空性是我发明的,他不会这么说,如果佛这么说,那么佛就是不讲理的。所以诸法本来就是空性的,不是佛陀申请的专利品。

佛陀为何讲解空性的道理?因为众生执着一切诸法以为实有,因此,佛陀慈悲说:「不可以哦!诸法是空性的,你留恋诸法,诸法是空性,不留恋诸法,诸法也是空性,与其留恋诸法而带来生死轮回痛苦,不如了解诸法空性,这样你才不会留恋执着罣碍。一切人事物也是一样。」所以在人生的过程当中,有许多痛苦烦恼的事情,不要去执着,执着是空性,不执着也是空性。自古以来有多少伤心事、痛苦事,如今又何在呢?变成梦幻泡影了,变成历史不存在了。你从少年到现在遇到多少欢喜的事,心甘情愿的事,遇到多少称心如意的事,如今又何在呢?诸法如梦幻泡影,已成历史了。所以世间无常空性是世间的真相,我们千万不要被假相骗了。了解诸法无常,此人已渐渐入道,渐渐不会留恋,不会贪染五欲六尘,受想行识乃至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不会去沾染,不会爱恋,渐渐净化……渐渐解脱……最后自性解脱,嗯!见性了,这才是如来所说空的道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