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如本法师:见性成佛 第十二天


   日期:2024/12/10 17: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十二天

诸位观众、诸位菩萨大家好:

我们修道一定要记得,纵然你有布施心,但是不要忘了要「见性」。有喜舍心也别忘了要「见性」。随喜赞叹他人也不要忘了要「见性」。纵然你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乃至学习般若,也处处不要忘了要「见性」。因为「见性」是出三界、开悟证果必须经过的阶段。换句话说,你如果行持六度波罗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做很多功德,但若未见性的话,那仍是三界内人天的福报而已,是无法出离三界证成无上菩提的。如此看来「见性」重要吗?非常重要啊!

一位唐朝开悟圣僧见性以后,他说:

「未曾离一念,光透照十方,

万法皆一如,佛魔有何妨。」

圣僧说「未曾离一念」意指我在日常生活中起心动念,没有离开这个念头,离开这一念心,我动怒、耍个性、发脾气,也没有离开这念心。我对他人随喜赞叹,并没有离开这念心。我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没有离开这念心。我笑哈哈,这笑没离开心,我忧愁也没有离开这念心。「未曾离一念」万法不离自性,自性能生万法,一点也没错,「未曾离一念」啊!「光透照十方」是说日常生活没有离开自性,自性能生万法。我的心已经清净透彻,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法身显露 满十方世界。【楞严经】有一句话「净极光通达」意思是说自性已经彻底没有染污,已经光明自在。如此,你的法身能 满三千大千世界。

所以修道能心不染污于五欲六尘,此时就算法身不 满三千大千世界都不可能了。问题在于你的心并未解脱,处处染污五欲六尘之境,这要如何 满十方呢?连家庭都跨不出去了,要如何 满呢?光是社会你都无法超越了,要如何 满呢?仅仅这个国家你都超越不了,要如何 满呢?单是这世界你就无法超越了,要如何 满三千大千世界呢?你在这区域被束缚、染污了,你的范围就局限在这个区域而已。若你没有被十方世界拘束、染污的话,称为「光透照十方」「净极光通达」。

「万法皆一如,佛魔有何妨。」这个时候若知道万法皆一如,就是了解万法是空幻不实而不染污的话,那么魔也是佛,而佛就是没有染污一切法,知道万法皆无自性,而不染一切法。佛就是这样成就的呀!总之,我们讲「未曾离一念」是说你想要成佛,不能离开这颗心,纵然在三界内没有修道但很有成就的人也不能离开这颗心,作魔王也不能离开这颗心。佛、魔都是由心去做,魔能离开心吗?不可以,只是魔染污于五欲六尘之境故称为魔。其实,佛之所以为佛是没有染污而已。

总之,你修道至心空境寂的时候,你的佛性就展现,相对的你心生境生当下魔就出现了,这都是心的问题。佛门常提到「心魔和外魔」的差别。稍微解释一下,什么是「心魔」?「心魔」就是你的心起了贪瞋痴,对别人嫉妒就是心魔。扯人后腿说人是非,就是心魔。你不随喜他人,忿怒生闷气就是心魔。你执着、染污就是心魔。所以「心魔」就是心起了不正常的心态。什么叫做「外魔」?外魔就是确实有他化自在天的天魔来骚扰你、干扰你、破坏你,这就叫做「外魔」。但是这两者比较之下,外魔没什么可怕,可怕的是心魔,为什么?你有能力降伏外魔却没有办法降伏心魔,你若有能力降伏自己的心魔,就是成佛的时候了。你有办法扳倒别人,却没有办法扳倒自己,你相信吗?你讲经说法度人开悟证果,有办法扳倒对方,但是你要扳倒自己却没那么简单。例如,在耍脾气时,你把脾气降伏啊!降伏叫做扳倒,你有这种能力吗?你没有这种能力。你耍个性时,你有办法扳倒它吗?没办法。如果扳得倒,你今天就不会耍个性、发脾气拿枪射人家,拿刀杀人、毁谤别人,你没有能力降伏自己的心魔。所以外魔固然可怕,但心魔更加可怕,你无法不起贪心,你扳不倒它。你无法不嫉妒别人,因为你扳不倒自己。当你在批评别人是非,你无法降伏自己不去批评。人家富有、有成就、有一片天,你就嫉妒造口业,你无法扳倒自己。这么说来心魔是不是比外魔还可怕呢?当然外魔不好,心魔也好不到哪里去,两样都不好,但心魔比较可怕道理在此。

诸位,我们修道有时候心魔会引来外魔。本来没事,自己却起心动念,起贪欲,那么外魔就会来找你,魔也有他心通,附在你身上去偷盗、抢劫。心魔会引来外魔,起YIN欲妄想之心,外魔就会破坏你的道行,附在你身上推波助澜帮助你的心魔,促成你造业堕落。所以心魔也好、外魔也好,我们要了解「魔由心生」,离开心并无魔,魔就是由心所生,你若不起心动念,一切心魔就不存在。在【楞伽经】中佛陀这么说:

【楞伽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你若动念头,一切万法就生起,包含好坏是非,佛魔都由心所生。心若灭时,佛相心魔全部灭除,起心动念都停止了还有什么法呢?没有法了,叫做「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是了义的经典,修道就在这个窍门而已。总之心若灭时佛就现前,心若生时魔就出现。你的心若没有净化,起心动念全是魔的境界,你的心若净化,起心动念就是佛的现前,也是妙用,窍门在这里。所以【十地经】佛陀说话了:

【十地经】云:「一念心不生即如如佛。」

我们就是一念心不能灭掉不能停止,无止境的起心动念,造一切业,造业之后就要受果报。你若一念心不生,就万法不生,当下你的自性如来就显露了。叫你五分钟不要起心动念,你做得到吗?你做不到。不要说五分钟,叫你一分钟不要动念头,你坐在这里心想:「等一下坐禅后,去吃一碗蚵仔煎。」喔!坐不了三十秒,念头又来了:「我好象没关瓦斯,如果瓦斯爆炸起火了怎么办?」再接下来,嗯!「很久没有和女朋友约会了,这一次要带她去看电影。」有没有?凡夫的心如心猿意马,叫他停止动念头,他做不到啊!无尽的起心动念,心像开水一样滚滚而动,念头无止境的现前,叫做「心猿意马」。「一念心不生」你若做得到,你就不用轮回生死,不用做六道的流浪汉、三界的苦命儿了。诸佛透过修行的管道,因圆果满而解脱,所以有办法一念心不生,当下就如如佛了,这是境界的问题。所以,为何别人五分钟没有起心动念,一个小时没有起心动念,乃至百千万劫没有起心动念,人家为何做得到呢?那是人家修来的。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呢?因为我们没有修。你老人家不能不相信,不能不承认这个事实。有修没修,有一百八十度的差别。所以我们能不修行吗?有修行的人早都成佛了。我们在这里听闻佛法,知道佛法这么好,难道还要轻忽、冥顽不灵,继续沉沦下去吗?不要把如此庄严的权益在自己手中丧失,要好好用功修道就没错。

一位开悟祖师说,行六度波罗密,行善布施作功德不要着相,你若着相布施就没有功德可言。你要做到「三轮体空」才能让你的福报 满虚空。所以,开悟圣僧教我们如何布施,达到见性解脱。他说:

「布施莫着相,着相则无功,

能作三空想,福德 虚空。」

这位开悟圣僧教我们如何做功德布施喜舍,他说布施千万不要着相,着相就有病,一切病皆由着相而来,你不去执着就没事,做功德不着相才能解脱。你若着相当下就无功德可言。有一个人布施着相,留恋又执着,结果后遗症层出不穷,所以不要着相执着。他说「若能作为三空想」什么是三空想?就是布施要「三轮体空」的意思,即「布施者、受布施者及布施之物」这三者,当下是空性的。能布施的我,是空性,我布施的对象,也和我一样五蕴四大皆空、幻化无常。被布施的东西,金、银、钻石、玛瑙,包含名誉、地位,全部都是空幻不实之物,是空性的。他说:能作三空想,福德 虚空。

我们就是无法达到三轮体空,布施的我、布施之物、布施的对象三轮不能体空,因而留恋、罣碍、执着,当然就沉沦,无法出世解脱啊!因此布施后悔了、布施痛苦、布施后又留恋,就生出病来。严重的又来要回去,有这种事吗?有的,以前有一位在家居士,很高兴的布施五万元要建寺做功德,后来有人怂恿她,说一些五四三的话︵风凉话︶,她听了之后就起疑心,将布施之五万元又要回去。此人布施没有智慧,心中没有主见,这种情况大有人在。如果是一个入道的人,听这位开悟圣僧的开示,真正与法相应的话,哪里会将五万元又要回去呢?所以开悟圣僧说这些话,对于在家居士和出家人、有心修道的人,是莫大的鼓励,建立正知正见,他说「布施莫着相,着相则无功,能作三空想,福德 虚空。」我们就是要听这些话。既然如此,布施怎可着相,布施若着相、留恋并非全无功德,有,但只是人天果报而已。你若想出离三界,要解脱,那么布施不可着相,要「三空想」,这样才能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布施着相绝对无法出世解脱,最多只能得到人天果报而已。

我讲一个公案给诸位听,在迦叶佛时代,有一位女性常布施喜舍,她的相貌非常庄严,在当时是很受人欢迎、尊敬,我相信,这是她多生累劫修来的。这时候佛陀在人间讲经说法,当佛陀离开世间后,这位女性就发心要建一个道场,奉献给出家师父讲经说法,作为弘法的道场,这是她的心愿。她的力量有限,但她动这个念头以后,便召集她三十二位的女性好友,连她一共三十三位一起发心布施建寺,聚沙成塔众志成城,因此成就了一间富丽堂皇的佛寺,然后作一个很庄严的仪式,邀请会讲经说法的出家师父,来寺里讲经说法,再将这间寺布施出来,功德做到了吗?做到了。你看,建寺请法师讲经说法,度多少众生呢?不说别的,如本也是烦烦恼恼、苦苦恼恼的凡夫僧而已,在全国讲经说法,朝野上下、多少人民百姓、文武百官在听经闻法,多不多?很多喔!不可思议呀!士农工商来学佛的人非常的多。所谓:一切布施当中法的供养、法的布施最为第一。在【维摩诘经】以及其他经典处处提及,讲经说法能利益人天,使其在迷中觉悟,在生死此岸度过彼岸证成涅槃。在黑暗当中得到光明,在烦恼当中得菩提,可以出离三界,那么讲经说法重不重要?非常重要。因此,庄严又贤慧的这位女性发起了建寺,寺建好后请出家师父来讲经说法,功德让她作到了,让她种下了善因。但是人总是会百岁命终,这位女性朋友百岁命终后,承蒙生前发起建寺的功德,让出家人讲经说法,因此命终后往生到第二层天,当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在【阿弥陀经】里称为「释提桓因」。所以玉皇大帝的前身,就是这位很庄严、贤慧,很有福德的女性。

凡事有因果,这是庄严的因果、人天的福报,所以我们在此对这位女性朋友非常赞叹,她后来感召当玉皇大帝,所以玉皇大帝的前身就是这位女性朋友。这第二层天叫做忉利天,忉利天又称为三十三天,为何叫三十三天?佛教说三界有二十八层天,纵的有二十八天,横的第二天又称为三十三天。忉利天正好在须弥山最顶端的地方,东边有八天、西边有八天、南边有八天、北边有八天,四八三十二再加中间一天刚好是三十三天。这位女性朋友也就是玉皇大帝的前身,命终后感召统领三十三天,其他三十二天都属于玉皇大帝管辖。因为论功德、论福报,玉皇大帝的福报比旁边的三十二天的天主福报还大,因为她是发起人,旁边是随喜赞助的,故感召当三十二天的天主,这三十二天都归属这位女性朋友,也就是玉皇大帝所管辖,种如是因,得如是果。

所以我们支持建寺,让法师来讲经说法度化无量众生,所有的福报当中这种功德最为第一。千经万论中释迦佛陀提到,法的供养是为第一,经云: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所以我们修道布施是好事,与人结善缘也等于为自己成就佛道铺路。所以佛门有一句话:「未成佛道先结人缘」道理在此。希望大家在布施的时候,千万不要执着、不要着相,着相确实会出问题,不是无功德,有,问题是只得人天的果报而已,人天果报无法出离三界叫做「暴殄天物」,布施本是好事、是功德。我再举一个例子来说,假设布施一丈,功德就有一丈,以一丈的功德来说,你将它执着、罣碍,而且事后后悔、舍不得,功德就会缩短剩下一尺。你越想越烦,哇!一尺变八寸,想到后来想将布施的钱财要回去,哇!功德就剩一寸、一公分。所以布施不要着相不要执着,原因在此。他才说「着相则无功」所以千万要听佛陀的话就对了。我们布施要「三轮体空」,因为我们布施的当下,要了解「布施的我」是空性的,被我「布施的对象」也是空性的,「布施之物」也是空性的,这三者都是空无自性,叫做「三轮体空」。总之,修道如果了解诸法空性,就不会留恋、执着于空幻泡影的东西,那么此人见空性、破执着,心地当下就解脱出世了。心地解脱以后,当下就 满虚空啊!

要多布施,布施分为财施、法施和无畏施。财施就是物质界的喜舍,例如:我布施金银宝物、三餐或是车辆,或是看得见有形相的物品,包括布施房地等,都叫做财施。还有一种叫做无畏施,就是众生在紧张、惶恐时,我们安慰他、勉励他,尤其当众生内心脆弱、低潮时很需要关怀,我们对他付出爱心、给他信心让他振作起来,远离恐怖,不再惊慌,这就叫做无畏施。第三叫做法施,法施者就是真理的布施,道理的布施,三藏十二部教典的布施,也就是讲经说法的布施,讲经说法的布施,是所有的布施当中最为第一。当然三种布施都很重要,但比较起来法的布施最为第一。你的布施纵然让众生三餐温饱,免去物质的缺乏,但你无法解救众生的生死。众生仍免不了有生死轮回,其内心依然充满黑暗、痛苦,无真理的滋润故。如此诸位了解吗?所以布施分为治本和治标,物质界的布施,叫做治标,法的布施叫做治本,软体若建设好硬体就比较没有问题。譬如我教你生财之道,教你如何修忍辱,教你如何解脱,如何修福报、修智慧,你学会了方法以后,自然不用接受人家布施,你能自力更生,最后福报智慧圆满。为何你能福报智慧圆满?因为你有法啊!知道方法、得到修行的法门,起而修行!到最后福慧圆满。如此美好的果实从那里而来?听人讲经说法来的,所以叫做治本。只要你掌握根本,其他都是枝末。所以修道处处不能「忘本」,「本」是了解法是所有供养中最为第一。如本了解这深深的意义以后,我尽形寿乃至尽未来际,永远做如来忠实的弟子,做为弘法布教的法师,因为法很重要。过去我还未学佛时,也是听法师讲经说法,然后肯定佛法、了解佛法的本来面目,清楚学佛的动机何在,然后才学佛,受三皈依、五戒、菩萨戒,而后出家修行,所以我非常感谢过去法师弘法布教的辛劳、贡献,在此抱着十二万分的感恩,感恩过去我在家时,那些讲经法师的慈悲布教,成就了如本出家修行讲经说法度化众生。

所以讲经说法有多层的意义,第一我很感恩过去还没出家以前,那些辛辛苦苦弘法布教的法师,非常感谢他们。第二要感谢佛陀慈悲来人间讲经说法,将这法宝流传至今三千多年。及感恩我多生累劫的父母、眷属。讲经说法,能利益陆海空的孤魂野鬼、天龙八部,他们也很需要佛法,所以讲经说法也可以利益他们。因此经典说「有僧说法能度无量无边的人天。」所谓「有佛出世龙天喜,无僧说法鬼神愁。」有佛说法龙天喜,有佛陀来人间讲经说法,天龙八部欢喜得不知该如何形容。因为佛陀讲经使人天得以出离生死不用再轮回六道中,叫做「有佛出世龙天喜,无僧说法鬼神愁。」没有出家人讲经说法连鬼神都忧愁烦恼,因为不能得到光明,永远生活在幽冥界黑暗中,不能出离生死,不能破暗为明。所以说「有佛出世龙天喜,无僧说法鬼神愁。」我相信自己多生累劫以来,也是一位讲经说法的出家师父。所以今生仍延续了多生累劫以来的善根,在今生继续发芽茁壮、开花结果,成就无上菩提,完成多生累劫未完成的佛道。

所以讲经说法,法缘广阔是有原因的,我相信这是多生累劫修来的。所以我到每一个县市去讲经说法,听众总是人山人海,我相信除了我说的法正确以外,最重要的是这些来听经闻法的人,多生累劫以来曾经和我结过法缘,所以听众是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只要到每一个县市的县政府礼堂、文化中心、国父纪念馆听众总是非常多。一些法师表示,讲经二、三次的听众加起来仍比不上如本法师讲经时一半的听众,他们很感叹,但是不要紧、不要灰心。我们多生累劫要和众生结善缘,这样当我们要讲经说法,自然会有很多听众手牵手、亲戚邀朋友、楼上告知楼下,大家结伴来听经闻法,这是法缘的问题,不要烦恼,只要我们无尽的弘法布教度众生,我相信我们的法缘若结下以后,讲经时听众就会人山人海。

举一个典故:有两位师兄弟发心讲经说法,师兄的听众是人山人海,来听师弟讲经的听众比较少,而且听众一天比一天少,他就起懊恼不知如何是好。他的师兄很慈悲劝他说:「师弟不要烦恼,这告诉我们多生累劫要结善缘,我相信我的听众是我多生累劫结善缘而来的,不然凭我这一世结的善缘有限啊!」他就劝师弟将信徒所布施一元二元十元的钱财累积起来买一些泥鳅、鳝鱼、鳖、六畜等来放生。放生要有智慧不要随便放,现在很讲究环保,随便放生会害死那些鱼虾,罪过无量,放生要有智慧。师弟听师兄这么说以后,抱着欢喜的心情,师兄又说:「你二十年内不要出来讲经,多做功德放生,二十年后东山再起。」师弟听师兄的话,就将信徒所布施的金钱都拿去买泥鳅、鳝鱼、鳖、鱼虾之类放生,放多久呢?放了二十年。屈指一算日子,他也差不多五十多岁了,后来他出来讲经说法,喔!不得了,不同凡响「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他再入红尘讲经说法,听众多的不得了,那些听众都是小孩子,最多二十几岁而已,七、八岁、十几岁的一大堆,你可知道这些十几二十岁的听众其前世就是被法师所买来放生的泥鳅、鳝鱼、鳖、虾,投胎转世后成为现在的这些少年、小孩,这有其前因后果,是好的因果。这些众多的听众听法师讲经,不论听得懂不懂都没关系,或是来看热闹也好,总是人潮拥挤,这位法师就有信心了,师兄说的没错,多生累劫要和众生结善缘。我们没有度它们也就算了还要杀它、吃它、啃它的骨、喝它的血,这分明和众生结恶缘啊!

所以要结善缘不要结恶缘。结缘有两种,有结善缘和结恶缘,我们要结善缘啊!结善缘非常重要,在修道过程中,我们需要多结善缘、喜舍做功德。所以师弟听师兄的话,将泥鳅、鳝鱼、鳖买来之后,在佛寺前面为它们皈依,他都这么念:「汝等畜牲发菩提心,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畜牲,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为它们皈依三宝,三番羯磨,与佛门结下深深的善缘,再念佛做功德回向给它们,然后放生。这些鱼虾命终后投胎作人,因缘际会,因此来学佛修道,可见结善缘很重要啊!你看释迦牟尼佛,每到一个场所讲经说法,听众总是人山人海,不但人间的人民百姓,还有国王、太子也来听经闻法,这是看得见的众生。还有看不见的幽冥界众生、陆海空的孤魂野鬼,也来听佛陀讲经,还有鬼王、无量的阿罗汉、菩萨全都云集来闻法。尤其佛陀讲【法华经】时,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诸佛,也随喜来到释迦牟尼佛身边,听他讲经说法,可见释迦牟尼佛多生累劫和所有人结了很多善缘。所以佛陀是我们的榜样,作人天导师、作佛世尊有那么容易吗?我相信成功有条件,失败有原因,这是一定的道理。佛为何成功?成功有条件,什么条件?可能你勤劳、可能你认真、可能你有耐性、可能你脾气好、你的修养好、你的操守好、你很认真打拼,这都是构成你成功的条件。失败有原因,什么原因?可能你做人喜欢贪小便宜,可能你做人喜欢欺骗别人,不老实,你可能不会做人,处处得罪人,说话太快没经过大脑思考,无形中得罪很多人,人缘就狭隘起来。所以生意不论怎么做都做不好,做什么事都处处不顺利,你不要怪老天爷没有保佑你,那就误会了,这是人为的因素,却怪天文怪地理,所以如本不相信地理,事在人为福地福人居。

真正会修道的人,正报能感召依报,依报是随正报而转,世间人说福地福人居,有福报的人处在「祸地」,灾祸之地也会变成「福地」,你若业障很重住在福地,也会一塌糊涂。没错,事在人为。这间房子不好不坏,让杀猪的人来住,这间房子变成猪灶,挂着猪刀一尺的一支,一尺二的一支,有剁肉的、切肉的刀,还有杀猪的猪灶。若一位老师住进这房子就改观了,里面放置办公桌一张、摆设文房四宝、毛笔砚台、参考书,还挂了一些标语,整个就改观了。若是出家师父住在这间房子,就又改观了,挂的是庄严的佛相,有拜垫,供奉的是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挂的是佛教法语。因此,房子是不好不坏,事在人为,环境会因人而有所改变,所以说福地福人居,无福之人住在福地,也会一塌糊涂,与其信地理不如信自己,要行持公理公道,做好人,你会受到人天的赞叹和称许,最后的成功者,最后的光明者、解脱者非你莫属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