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如本法师:见性成佛 第二十三天


   日期:2024/12/15 1: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二十三天

诸位观众、诸位菩萨大家好:

「见性」顾名思义就是见到本来面目,见到你的佛性,我们佛教称为见到如来藏性。一个见性的人堪称行化一方,堪称是祖师。还未见性之人,当然是名副其实的凡夫众生,所以修道贵在见性,见性之后是转凡入圣,可见「见性」对一个修道人而言,是排行第一。

可是凡夫众生修道,无法取到了义的经典、遇到善知识。什么是了义的经典?了义的法门呢?就是「见性」。如果任何一宗任何一派,没有教你如何见性,这宗这派是不了义的,不圆满的,是舍本逐末,只抓到一些枝末的问题,根本没有掌握到重点。因为佛法以「心」为根本,如果学佛的人不以心为根本的话,掌握那些枝末,与他的生死了无痛痒,有什么相干呢?可见学佛的重点在「见性」。

各位,当然你是过来人,你是有根机的人,知道「性」在生活当中,离开了生活你难以见性,每天性与你在一起,每天为你吃饭,每天为你做许多事情。「性」就是你的总司令台,你的总司令,但是你没有见到你的总司令、你的佛性,又生活在佛性当中是名为可怜人。所以一位开悟证果的圣僧,他开悟证果后一语道破,当下就告诉你,你的性就在生活当中,只是你迷、悟、染、净的差别而已。已悟之人,已达到究竟清净之人,你的生活何曾不是「性」的作用呢?所以他这么说:

「一切众生从无量劫来,不出法性三昧,常在法性三昧中,着衣吃饭,言谈祇对,六根运用,一切施为,尽是法性,不解返源,随名逐相,迷情妄起,造种种业,若能一念返照,全体圣心。」

这样清楚吗?所以我们要看、要听就要听这些。这位开悟圣僧开悟以后,大公无私的就将他开悟的心境说出来。众生之所以众生是无量劫以来,永远都生活在佛性里面,法性就是他的佛性,他的如来藏性,你如何轮回,如何受苦,如何不如意,如何伤心、忧愁、罣碍,乃至嫉妒心、怨妒心、酸葡萄心理,全都没有离开你的法性,也就是没有离开你的佛性。时常在他的佛性里面,在禅定、解脱中,但是在不生不灭的自性里面运筹出来以后,变成有生灭有所污染了。所以,他生活在佛性当中同时在解脱当中,他不能自觉,还在心外求佛,求一切佛法。他告诉你,你的佛性在吃饭当中,你见到了吗?在这言谈、在问答中,你见到了没?你的佛性在六根中运用一切施为,你见到了吗?在眼能见,在耳能闻,在舌能尝,在身有触的作用,知道热、冷、粗、细,你见到了没?凡夫众生不了解返源,不知回光返照没办法见性。所以随着外面财色名食睡,随着五欲六尘之境追求外在一切相、一切境界。因此迷情起无量的妄想心,造了无量无边的一切业,如果能一念回光返照,你全体圣心也就是你的如来藏性,你的佛性当下就显露出来了。

所以开悟圣僧三言两语就教你如何会性、见性,不知你契会到了没?你见到了吗?如果已经契会了,见到了的人,如本也仍然抱着平常心来祝福恭喜你。若还没契会的,需要快马加鞭用功修道喔。所以祖师这些话,我感触很多,你看不论如何轮回,没有离开你的佛性,纵然有一天开悟证果以后,也是这佛性的存在。所以迷悟、染净、开悟不开悟、沉沦和升华、魔和佛都没有离开这佛性,在佛性当中运筹作用,吃饭、睡、施为动作、搬柴运水为你做那么多服务,当你的志工、义工为你义务服务那么久了,你见到你本来面目了吗?如果还未见到,实在悲哉哀哉。所以开悟圣僧才告诉你,不知返解归源,随名逐相,迷情妄起,造种种业这样受苦就无量无边了。如果你「若能一念返照,全体圣心。」要如何「全体圣心」呢?一切妄想顿断,烦恼迷情顿断,当下菩提自性显露了,贵在此处,就很干脆不会在那边「转金龟磨︵台语,指拐弯抹角︶」,教你如何回光返照,照见本性了义的法门。如本再念一遍:

「一切众生从无量劫来。不出法性三昧,常在法性三昧中,着衣吃饭,言谈祇对,六根运用,一切施为,尽是法性,不解返源,随名逐相,迷情妄起,造种种业,若能一念返照,全体圣心。」

好庄严的解脱法语。这些话也说出了我的心声,让我联想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就是因为他无法相信自己有一个法性,不相信有一个如来藏性,不相信自己有一个灵魂,以为死了以后尘归尘,土归土,四大崩溃以后完全断灭,否认有灵魂、否认有来世、否认有因果,完全不相信有一个佛性的存在。所以他的善根永远不会成熟。所谓「铁齿钢牙」,所谓「得了大头病」喜欢和人辩论,辩到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不会因为你的好辩、铁齿嘴硬,不会因为你奉行铁齿钢牙,就否认灵魂的存在。相对的,若相信他有一个佛性,深信自己有一个灵魂,此种人不费吹灰之力,三言两语他就善根大展流露。

有些人你问他信什么宗教?「我们没有信宗教,我们信自己。」有没有这种人?有。你信宗教吗?「没有,全都不信,我是信孙中山的。」「喔,我是信美钞的,钻石、玛瑙、玉跟宝物的。」这种回答你真拿他没办法,比你还会讲话,讲到最后好象他赢了,这种人大有人在,聪明反被聪明误。不会因为他逞口舌之快,就没有灵魂、没有佛性,认为这样就真的没有了,不会因为你的主张和提倡铁齿钢牙,就否认佛性的存在。所以你相信,佛性存在;不相信,佛性也存在。不是你信不信的问题,你要信了当然有绝对的利益和好处。

现在的一点一滴会影响你的未来,所以当然要为自己的未来铺路造桥,使以后有较好的真善美,如果你不相信,铁齿钢牙拼命造业,以后你来世,外省人讲一句话「吃不完兜着走」你吃不消啊,你因果背不动,所以一些受因果的人常常怨天尤人。如本会告诉他一句话:「何必当初呢?」今天不想要有这么坏的因果,你应该在无量世无量劫以前,不应做了狠毒、种下不好的恶法、恶因,有因必有果,平等的,现在才铁齿钢牙否认这一连串的因果循环。另有一种人,是故意逃避不相信有灵魂,故意逃避不相信有因果有来世,他会说「以后再说了」。意思是说,现在还在造业没有勇气承担他的因果,承担他的来世,因此故意逃避,借口等以后不造业时,以后空闲一点或以后成熟时,都推的一乾二净,但不会因为你的推拖和逃避,就没有因果。所以明知故犯或故意逃避的人,这种人业障更重,与其如此不如了解清楚一点,深入去探讨,否则你也该知道如果做了,刀不可切太深,不要偷那么多,不要劫那么多,坏事不要做得那么严重。这种故意逃避,故意回避的人,原因就是他怕因果,并非真的不怕,才以「以后再讲了」推拖,或是否认不相信。其实不会因为你的否认、不相信佛性就消失,因果就消失,来世就消失。因此,与其如此不如深入的了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这个道里。所以佛经说:「不入烦恼大海,不能得一切智宝。」不论何事都要面对现实,面对你眼前的事实,排解、逃避不是办法,或是明知却故意当作不知道,打迷糊仗模棱两可于事无补,事情总是有因果、有来世。

我们常讲一句话「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你想知道上辈子是什么身分,什么角色,扮演什么样的人?你不用问上辈子的事,因果已经帮你安排好了。告诉你,你现世的富贵贫贱,就是上辈子的业因所带来的果报,应得的啊。你长的美,长的丑,长的高,长的矮,长的黑、白、红,你的长相与过去生中的「因」有息息不可分离的关系。这辈子的逆境那么多,顺境那么如意,和过去生中有密切的关系。你拚死拚活但守不住赚到的钱,这是为何?和过去生中所做的业因有关系。「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所受的就是与前世所做的因有关系。「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你若想知道下辈子的你,到底会扮演什么角色,会当什么样的人,以后果报如何?你这辈子所做的点点滴滴,全部都会随着你的业因投胎转世。

所以学佛的人要了解,你要负起你的因果的责任,这样就对了。修就是这样修的,你要勇敢的承担,你现在所做的一点一滴是决定你的未来,是由你的业力来决定的,由你所做的一点一滴来决定,不是你要不要的问题,这样诸位了解吗?并非说我下辈子要做人,有那么简单吗?做人有做人的条件,天神有天神的条件,做人要守五戒,做天神要修十善,做菩萨要行持六度波罗密,成佛要六度圆满达到不二法门,实相中道达到见思惑断尽,尘沙惑断尽,无明惑断尽三惑顿断,得到三德、三明、六通、四无所畏、十力、佛的十八不共法同时齐全,成佛的时候了。讲条件的,这条件你做不到,当然你就无法成就佛道。

你想做总统,做总统也要有条件。选举,全国人民对他发表的政见,政治理念的认同投票给他,他才有可能当总统,若人民对你的政策产生反感,不认同,对你不信任当然人家不会选你。做总统论条件,同样的做文武百官一切都要论条件,所以说成功有条件,失败有原因,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为何失败?找出原因,有什么因素构成失败。你成功,为何成功?有构成成功的条件。所以论条件说原因,这就是佛教讲因果,这样诸位清楚了吗?

总之,我对根机利的人说话很省力,对根机利的人讲话三言两语就交代好了,不费吹灰之力,讲话轻轻松松快快活活,因为根机够彼此讲话对答、交换,马上领悟了。对中下层根器的人,我们就要费一些口舌,多说一点话,不然人家听不懂。如此说来,对根机利的人我很喜欢说话,若对中下阶层的,我们讲话很累,一来他领悟不到,他的思想智慧还没达到某一个层次的成熟,你讲那么多话,他似懂非懂还无法认同,又一大堆怀疑。这也难怪,因为比较没有修行,多生累劫接触的佛法比较少,所以我们要有耐性去教。开悟圣僧这些话,会悟的人,根机够的人看到这些话当下就认同,你我大家有一个佛性。生活在佛性当中,却因迷了他的本性而否认佛性,是天下第一悲哀之人。所以祖师这些话,你当下认同者,你善根不成熟都难哪。如本再念一次:

「一切众生从无量劫来,不出法性三昧,常在法性三昧中,着衣吃饭,言谈祇对,六根运用,一切施为,尽是法性,不解返源,随名逐相,迷情妄起,造种种业,若能一念返照,全体圣心。」

见佛闻法都是一种方便,你若开悟证果以后,见佛也好,不见佛也好,闻法也好,不闻法也好,这都是自心的分别。达到已无所见时才是你自身佛显露的时候。所以一位开悟圣僧说:

「见佛闻法,皆是自心分别,不起见者,是名见佛。」

说的好,见佛闻法都是我们自心的分别,这是凡夫众生因地的说法,是针对凡夫、初发心的人、刚学佛法初起步的人而言。尚未开悟证果的人需要听经闻法、看佛祖菩萨,因为你还没有开悟证果要依赖三宝,依赖佛、菩萨和三藏十二部教典。就如同过河,你不能不走到桥上去,因为有桥,你才能过这条溪,没有这座桥,溪水湍急你涉水而过,可能会被湍流冲到大海去淹死,所以渡河需要过桥。等你有神通愿力,有能力时飞过去,乘坐飞机过去或用其他的方法过去,这样不用桥就没关系了。但是你还没有这些种种方便的时候,桥对你而言是相当需要的。

同样的理由,凡夫众生需要见佛、见菩萨,需要三藏十二部教典,需要听经闻法,等到开悟证果以后,就不用见佛闻法,都是自己心的分别了。「不起见者,是名见佛。」你还见法需要闻法,需要修行,需要刻意用功,这全都是凡夫众生。当达到无修无证「无所见」时,自性佛显露,见到自性佛的时候了,叫做「不起见者,是名见佛。」就是说,当你还没开悟以前需要见佛闻法,因为见佛,佛为你讲经说法,开悟圣僧、善知识为你说法,不透过诸佛菩萨为你讲经说法以前,你如何了解佛理呢?佛经是文言文,佛经的义理很宽阔很深奥,有果地也有因地,你要摸清楚没那么容易,所以需要见佛闻法以此法来度生死,以此法来度过三界,跳出二十八重天来开悟证果。法有需要,在因地需要靠桥来渡河,靠佛法渡过生死。到了果地的时候,有法也好,无法也好,要用的时候随时可用,不用的时候,法就消失找不到踪影了。

「皆是自心分别」是说你若开悟证果以后,见佛也好,没见佛也好,闻法也好,没闻法也好。为什么?如果你今天开悟证果了,你们何必见佛见法呢?不用了,自性就是佛,自性就有法,何况凡夫众生的时候,你要知道佛是佛,你是你,与你有什么相干呢?不就是自己自心的分别吗?何况我在因地,佛祖在果地,在此情况之下,佛为你放光让你看到莲花,种种感应,你如果自性迷没见到本性,你仍然是凡夫众生。所以佛是佛,你是你,你还没有开悟证果,佛祖开悟证果出离三界。所以心外求佛求法,全都是自心的分别,与你的生死了无痛痒。所以他说见佛闻法全都是自心的分别,那是指在因地而言,你若开悟证果了,见佛闻法都是多此一举。

他才告诉你「不起见者,是名见佛。」达到「见无所见」,「无所见」就是见到自性的时候。因为在果地你的自性是不见一法、万法不立、一尘不染、清静的法身?虚空自性解脱。「虚空」就较好比喻,「虚空」你说半空中住一朵花,虚空增加了吗?不增。这朵花拿掉后,虚空有减吗?不减,不增不减。用水泼虚空,虚空也不会湿。用红漆泼虚空,红漆也不会着在虚空。青色的泼向虚空,虚空也不会变成青色的。用刀割它虚空也不会破。用炸弹投它,虚空也不会碎掉。虚空就是这么自在潇洒解脱。我们的心也一样,那怕用原子弹炸,全身碎掉了,佛性不伤大雅,不增不减也没有粉碎,碎的是肉体臭皮囊而已,四大碎掉他的精神界,他的佛性没有碎。你斥责他咒骂他,佛性不增也不减,也无清净也无污垢。所以用虚空来比喻佛性,比较容易了解,修道人如果可以「心如虚空」,这种形容你能了解时,你要悟入解脱之道就易如反掌了。

总之,我们在修道的过程中,你的佛性不是因果法,佛性不是黑的、红的、青的、白的,它是无颜色的,佛性是无形相的,你要了解这一点。如此来修道才有一个入门之处。他的果地是如此,如果有一天你真的登上圣道,也就是成佛的时候,佛性是一尘不染,万法不立。如果说佛性是红的、白的、粉红色,那这个人当下着魔,不知佛祖的心境是如何。所以【楞严经】有四句名言:

【楞严经】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修道不可以自称「我已经成佛了。」如果成佛的人他不会这么讲。「不作圣心,名善境界」本性是不垢不净的,成圣就成圣了无可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你还有一个「我已经成圣成佛了」的心理,「若做圣解,即受群邪;不作圣心,名善境界。」成佛以后「涅槃的境界、不生不灭的境界、无生法忍与空相应。」这些都不能落入文字落入形式,不能落入种种形色就对了。如果还有语言文字「即受群邪」何以故?因为我们的佛性非因果法,非色非心非形,所以若成佛以后实在是无话可说了。你开悟以后实在不能讲了,若讲话只是方便而已。所以【楞严经】才说「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道理在此。

我们用功修道的时候,「法」全都是方便之法,你若执着一切法,你这个人变成迷人了。所以「法」是让我们度过生死的方便而已,达到开悟证果登彼岸后,法要舍掉,一切都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不要太认真,但不认真也不行,所以这种修行的拿捏,刚刚好才是真功夫,知道假,假也能成真啊!知道真,真也是虚幻不实啊!在真真假假中,处理起来刚刚好,这才是真的功夫。

开悟圣僧云:「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长伸两脚睡,无伪亦无真。」

庄严吗?明明没有悟法,悟法的时候却成了迷人。这是什么意思?今天你是已见性之人,你是过来人,你是倒驾慈航的人,你是开悟证果的圣者,他知道「悟,不悟」之法对他而言可有可无。明明没有悟法啊,还有悟法者,你心里有一尘,还有法尘的话,被法尘绊住了又变成迷,又没有悟了。所以悟法、迷法,有悟、无悟,对圣者而言全都不能说了。但是圣者也可说悟法、不悟法,他的说法可以这么讲,对他的心境来说可有可无。在凡夫而言你不能不悟法,没悟法如何登彼岸呢?就圣人而言你若已悟入法,登彼岸以后,还有悟法存在他心里,还罣在那里的话,那就并没有悟,而变成「迷人」了,好庄严的解脱,没有法绑住。「长伸两脚睡」你若已开悟证果,是无事道人「梵行已立,不受后有,所做该办。」他该做的都办好了,什么叫做办好了?没有生死,没有轮回,顿断六道,是清闲自在解脱之人,世界那么广阔任他遨游,无罣无碍,自性一尘不染的时候了,叫做「长伸两脚睡」。睡在床上两脚伸直,看要怎么睡都没有关系,整个床要如何辗转,随他自由了,代表「无事道人」了。否则你想要做什么?还有修有证,还在凡夫的因地,还有次第,还没有证果。

若开悟证果以后,达到绝对无学,世间人叫「绝学」。若还有什么要学的就还在因地。「长伸两脚睡」好好睡个饱觉,因为你没事了,没什么事了?没有生死的大事。「无伪亦无真」是说你自己开悟证果以后,无伪就是非假,每一件都是真的,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你今天已经开悟证果了,不假,你已见到如来藏性,见到涅槃性,见到开悟的自性你都见到了,叫做「无伪」或者称为「非假」。不能说它假,也不能说它真,叫做「非真」。你说它真,那么拿出来看看,拿不出来,佛性在那里呢?看不见。摸看看,摸不着。唯有「冷暖自知,唯证相应」,用语言文字再怎么形容,都无法形容佛性的自在,但是有善根的人,从语言文字的表述当中,去会、去见,叫做「非真」。

「无伪亦无真」我们修道就是修这个窍门而已,修到开悟证果的人,叫做「长伸两脚睡」你是无事道人,要睡就睡久一点没关系,好几百千万亿劫都没关系,没事了嘛。若没有开悟证果就不可以这样喔!你睡太多会睡出问题来,因为贪、瞋、痴三毒这条蛇,还在你的心里,你睡它跟你睡,你醒它跟你醒,赶快用智慧之?,将贪瞋痴的毒蛇?出来,净化掉,否则你没有资格睡。做佛的弟子,如果修道贪睡,因贪睡空过一生啊,浪费岁月。难怪修道人有一个心声:「还未开悟证果,他心里惶惶不安。」为何不安?因为人生无常啊,何时要「休掉、包起来」没人知道。所以在有生之年,他怎么能悠悠哉哉呢?他一定是惶惶不安很谨慎,很注意,他的心不安,他要真正能安心,需要达到「无伪亦无真」达到「长伸两脚睡」,这才真的是无事道人。「梵行已立,不受后有,所做该办。」这种人自然就是无事道人了。

开悟证果以后,他不会执着一切法,执着一切法反而被法绑住,但是还未开悟证果以前,实在需要一切法,没有法就没有标准,没有法就无法登彼岸,没有法又如何脱离三界?实在有需要。你登到二楼就需要楼梯,需要坐电梯,没有楼梯也没有电梯,用跳的用飞的窜上去,没有那个本领。所以「法」是方便法,方便法等你开悟证果以后,方便法又变成可以不用了,可以不用时,你强将他执着会变成被法绑住,又变成有生死有轮回。

所以法是对治法,我常说黑是对白,男是对女,天是对地,强是对弱,圣人是对凡夫,佛是对魔,全都是对治法,佛说八万四千法门,是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烦恼,众生如果没有八万四千烦恼的话,如来何必说八万四千法门呢?因为众生有无量的病态,佛才说无量的法门。如果没有一切病,八万四千法门全都是多余的。如何说?举一个例子,你很我慢贡高,两只眼睛都长在头顶上,看人不够重非常我慢贡高。那么你要多礼佛,礼拜三宝,因为礼拜三宝、多礼拜的人能消除我慢贡高之心。有人看到三宝头低不下去,拜不下去,身体一拜下去全身三百六十几块骨头劈啪作响,很勉强,心拜不下去就是拜不下去,我慢贡高。看到圣人,有看到当作没看到,那种自傲、傲慢的人,佛祖教你多礼佛能消除我慢,法是对治法。

你看,有人很有学问很客气很平易近人,与他在一起很有安全感,就很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不会占我的便宜,不会我慢,不会端架子又棱棱角角,若这样就不对了。低声下气的人,这种人我们就很喜欢和他相处。有人棱棱角角的很会摆姿势︵架势很高︶,这种人就没人喜欢和他相处,走得比跑还快︵赶快离开︶。再者,你若很会毁谤人家,佛祖说你要多赞叹人家,对治法啊!有人开口没三句就开始毁谤,说人家的是非,这种酸葡萄心理的人,世间到处都是。只要还未开悟证果大家多多少少,只是强弱比较明显或不明显,有人毁谤人家较艺术化而已。佛祖告诉你都不对,再怎么艺术,你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你这句话装饰的那么漂亮,其实是在挖苦人家、毁谤人家,不论怎么装饰、修饰、包装,总是你比谁都清楚,你的心理是酸葡萄心理,是毁谤的,说得艺术点如此而已。所以佛祖说这样不对,你的毁谤,要用多赞叹人家多称赞两句,可以消除你毁谤之心。

我曾看过一个人,从来不曾称赞、赞叹人家的,突然赞叹称赞人家以后,他好几天好几夜都想不开,向人家称赞、赞叹很正常的啊。他却想不开,好象掉了一块肉,人矮了一截吃亏很多似的,觉得在大众人群中没面子。其实这样就不对,真正的伟人他很会称赞你,称赞不是虚伪喔,他会很适当的找出符合你的条件,符合你的情况给你称赞、赞叹,令你生欢喜心,这是伟人。如果讲话削来削去好象他占便宜,他赢了,其实他输得惨兮兮,你对人家削来削去,对方就反感不喜欢,他不说而已,他对你有防备心以后对你就打折了。所以向人家美言几句、称赞几句,你反而赢了。来,我说赞叹有什么好处。第一你向人家多称赞,缩短彼此间的距离,你多赞叹人家会消除彼此之间的对立,多赞叹人家的人,你心里就没有病。相对的,你嫌人家、毁谤人家、说话对人家削过来削过去,你还没伤到对方以前,你的心就先黑掉了,谁比较吃亏呢?所以毁谤对你而言,全都没有好事啊!百害无一利。所以佛祖说多称赞、赞叹别人的人,这是为自己消除毁谤之心最好的消炎药。

接下来,你很会嫉妒别人,什么叫做嫉妒?别人比我强,我就不高兴。别人比我厉害,我就不高兴。别人有一片天,别人比我强势,别人比我美貌,在台湾社会比我势力还大,因此就生嫉妒心,世间人说酸葡萄心理就生出来了。佛祖教你,要给人家随喜,就如我说的「成功有条件,失败有原因。」人家成功之所以成功,是付出多少代价,他的前因你看到了吗?你现在看到他富有,有一片天的果报,你看到果没看到因哪。你了解真相以后,要向人家称赞、赞叹,人家当初付出多大的代价劳心、劳力,拚的死去活来,你要对人家称赞啊。不向人家称赞反而嫉妒、怨妒,这种人在别人尚未给你嫉妒到时,你的心就已经生病、先黑了,你再怎么说都是吃亏了。所以,你要给人家随喜,一来可以增进彼此间的距离,人家对你也有好感。嗯,和他在一起他会为我随喜赞叹,你对他就没有防备心,对他有安全感,很喜欢和他相处,因为他会给我美言,给我讲好听的话。

例如你和一个人出来,他吃饱没事都扯你后脚、对你吐槽、对你毁谤、对你嫉妒,说一些话揶揄你、削来削去的人,你和他出去会放心吗?唉唷,在这场合不知会不会给我漏气?在这种场合不知会不会给我吐槽?因此,他走得比跑的还快了。我有一个同学,他这种人就比较有嫉妒心,比较不会替人家随喜赞叹,会给我吐槽,所以我当年就不爱和他连络。不会给我们称赞,尽在豆腐中挑骨头,当然我们怕得要死,这个人也没有朋友交往啊。所以佛祖说「我慢」的人要多礼佛,多拜三宝。会给人毁谤的人,要多赞叹人家。较有嫉妒心、怨妒心会吃醋的人,要多给人随喜。这样叫做对治法,重要吗?非常重要。所以修道如果知道门路,我们修行就知道如何入手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