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七


   日期:2025/3/28 18: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法的生命观(连载七终)----静波法师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  错漏之处敬请指正
整理人:悲松 校稿人:悲贤
 
   由于行为会熏习成善恶因的种子,影响别人学好是一种熏习,影响别人学坏也是一种熏习。所以我们要注意现行,我们要真正的对佛教负责任,既然信了,以身作则,既然信了,那么就应该相应。注意现行是什么?就是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你不要去观察别人的起心动念,你若看着张三李四瞪着眼睛研究别人,看着他不好,你会更不好。他退十步,你就退二十步,而且你要说,他退了,我为什么不能退?或者你退十步,你还很骄傲跟别人讲,你看我比他退的近。请问你到底是学什么?你不能再看别人,你再看别人就很麻烦。不说四众过的一个原因也就在此。
 
  因为你越说你心里越污染,你越污染越去说,因为你控制不了,因为你的业也是种力量,也是种惯性。除非你是善意的,但是善意要有善意的善巧方便,不要污染环境。所以在佛教内部说,僧犯千条令,不让一俗知。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我管理寺院的过程中,我关起门来教育我们的师父们,但是我会尽最大可能性不让你们知道,让你们知道了,哎呀,师父怎么能这样呢?师父也是人,他有的时候也不圆满,可以理解。但是他自己不能因此解释自己可以这样,有理由这样,那不可以。你是众生的表率,人天师表,那你应该做的更好。为什么不让你知道,怕你受污染。如果你一旦受污染就麻烦了。有人说,没关系是表面的,有关系是内在的。潜移默化的,师父都可以那样,那我们也可以那样吧。你最后会一点点坏下去…所以这个很重要,起心动念要看守着自己。
 
  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不是注意别人的起心动念,我们的恶业来自于贪嗔痴慢疑等烦恼,六根的烦恼。贪心谁都有,需要改变。但是该得的你可以得,嗔恨心谁都有,你也需要改变,痴谁都有,看不通,看不明白,慢:觉得我比别人强,疑:怀疑,西方极乐世界有吗?你这样怀疑的话也很麻烦。因为我们听闻佛法就是要断疑生信,你不能断疑生信你就不可能真正的坚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信心,愿力,行为。你不可能的。所以信愿行具足了,你才好去得成。这就是你自己要去承当,你自己不去承当就很麻烦。
那么还有不正见,不正见也很麻烦啊,从满洲里来的居士跟我说了个故事,说桔子不能买,不能上供,葡萄不能上供,好像是上了桔子家庭不合,桔子是分瓣的,上了葡萄就会经常的流眼泪,我听了非常的荒唐可笑,那我们究竟能干什么?请问你这不是没事找事吗?而且他活在恐惧里,他一直认为这就是佛法,我说那是瞎闹,他说我还是犹豫。我说你连法师的话都不相信了,我真的没有办法了,你自己回去好好考虑吧。最后听了一次经,好像豁然开朗,这个东西就是障碍,你就障碍住了,不能往前走了,你能走的了吗?你画地为牢,越画越小,最后你的生命的质量不下降才怪呢。不正见啊!也许你觉得很好笑,在这方面你可能比他强,在别的方面你可能不如人家。你可能你认为是实在的,是佛法,别人认为可能不是。所以说应该要有正见,宁可破戒,当然戒不可以破,要有正知见。正知见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必须注意我们的行为语言,不要去伤害人家。这一点我就非常的惭愧了。因为我学的宗派一直是面对面同外道辩论,棱角极其分明,所以有时候别人听了会很不舒服,尽管我也以慈悲心,正知见来说,但是终究不能让人家马上理解消化,这个也是我需要反省的地方,因为如果听了让人不舒服。甚至我在北京的时候,有一次讲完法了之后,他对号就来找我了,告诉我永远都不见你,我当时就呆在那里了。过了好几年,好像在六月份我去北京给通教寺讲了两天的时候,这个居士又出现了。当时他给我顶礼,我已经忘了这件事,他跟我提起来,他说,当年我说法师我永远不见你。我忽然想起来,哦原来是你,那你为什么又来了呢?他说我想明白了,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想明白的。如果有人消化不良,那还是我的责任,所以一个法师还是需要用最好的方法来接引众生,如果他接受不了,你非要用这种办法吗?当然,我说过,他已经长了肿瘤了,如果你不给他开刀,那他不就得死吗?当然开刀他就疼,疼他可能就恼恨,怨恨,可能最终他会消化,但是最少在一段时间内,他不能消化,那这也是遗憾啊。
 
  你也没这个办法,我不愿意学这个宗派,我当初在上本科的时候,我就不愿意学,当我上研究生的时候,我一年内也不愿意学,后来我的导师指着我的鼻子,他也很厉害的骂我,而且一点不留情面,比我的论文还长的,最后让我觉得特别没面子,我一下子就傻了,我在心里狠狠地想,这个老头一点面子都不给我。哎呀,简直…我一定要争口气,我一定要弄明白,当我弄明白的时候,我特别感谢他。苦口良药,逆耳忠言。如果别人老说你是老菩萨,老菩萨,把你叫懵了,你以为你真的是了。如果你没有内容,那不就是假菩萨了吗?所以说尽管我要反省我自己,我也希望大家在听法的过程中,有足够的抵抗力。不要因为某句话比较扎耳朵,这个药比较苦,你就拒绝服他。可能对有用啊。因为这些东西我说心里话,不是我发明的,我没有这个发明权,谁发明的,释迦牟尼,佛说的,我自己哪有个人的东西?我们一同要学佛,那才是关键,不学佛咱们来干什么?不要去伤害人家,也不要伤害自己。伤害别人也是伤害自己啊。伤害自己也是伤害别人。
 
  比如说在家里面,一天满身都是“佛气”,你伤害你自己了吧,你也伤害周围的人了。别人谁还敢学佛?我是说过,当你在水里的时候,还没有船的时候,你没有理由没有办法没有能力度别人。但是你会影响别人。很多人受了三归五戒,看到别人吃肉的时候,就吓唬别人,你要下地狱。别人没吓着,你先吓着自己了。更多的人都跑了,这个佛咱们不学了,三归五戒里有这样的说法吗?没有啊!那你为什么说啊?你凭什么说?你不能瞎说。咱要有的放矢。我们说的东西都是有来源的,是佛说的,菩萨说的,祖师说的,那我们要有依据啊,你不能没有依据啊。你要下地狱,我说了算,那就瞎说。你说了算,我早下地狱了。你说了能算吗?我们每个人说了都不算。我一再说自作自受。所以不要伤害别人,不要伤害自己。为什么?伤害自己也伤害了别人,因为你和他是合相,金刚经说的,世界是合相,你和他分不开。要不然大家都到这来了呢?大家都是哈尔滨人呢?大家为什么是黑龙江人?为什么是中国人呢?他就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叫共业。所以说不要相互伤害,相互堕落。一定要合乎佛法,合乎真理,合乎智慧行。
 
  这样以来我们的现行都是清净的,符合佛法,符合真理,真谛,真谛就是空性啊。符合智慧行,用智慧知道自己怎么样面对什么?面对我们的人生。当然也有人说了,苍蝇啊,蟑螂啊,现在没人问了,原来老有人问,一直消化不良,老停留在这上面,你还能走路吗?你走不了路,这样一来,我们的现行都是清净的,种子也必然是清净的。你就自在了,你心里就坦荡了,你心里法喜充满,你阿赖耶识种子也得到净化。所以你阿赖耶识最终会转识成智。我们现在会受苦,是因为过去有恶因。人生有不幸,是前生造的业。但是今生要消化,你不能老是抱怨,你要是抱怨啊,会又是一个因。你要知道种子生现行,现行又熏种子。现行又是种子,你不能老受伤,你不能老是被一块石头绊倒啊。你要觉悟,你要醒来,你要还债了,无债一身轻。你为什么还抱怨我这命怎么就这么不好啊。没有什么不好的,如果你改变一种观念,这种现象对我来讲就是考试,如果我不突破它,不合格,就被隔在那里。如果我突破了,我考试合格了,我消化了,那我就突破它了。
 
  前面的修行没有障碍,你应该这样去看。你这样去看,你不就好了吗?那么我现在受苦是对方在消除我的业障,你这样去考虑。我这样受苦是对方成就我的道业,在消除我的业障。将我的阿赖耶识里恶的因点名叫出来。我阿赖耶识里有恶的种子啊,点名把它叫出来,把它拿出来,拿出来不就清净了吗?你还完债,不就没人找你算帐了吗?这有什么不好呢?但是如果受委屈的当下,我们又抱怨,又恨,又贪,又嗔,又痴,又慢,又疑,又有种种的不正见,就像有人遇到挫折灾难了就会算卦,然后就告诉你,你得罪狐仙了,然后你又这样,又那样,那就不正见了。所以过去这个外地有个居士,他说他犯,冲啊,然后给他家里打工,有个女孩,婚姻不幸福,要怎么怎么样啊,一下子骗了三千多元。他一年才挣多少钱?然后他就控制不了自己,不知道在哪里弄到我的电话,给我打来。他说法师啊,他到底犯不犯啊,他问犯啥啊,我说犯傻啊。如果真的不犯傻,能这么干吗?口口声声学佛,学佛能这么干吗?不对啊。所以说你不能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你这种方法不是佛法啊。这样的烦恼又现行了。
  
  所以我刚才说,种子生现行,现行又熏种子。所以本来就是个委屈,你却又种下了十个委屈的恶因。你将来更烦恼,那还是很麻烦啊,所以说阿赖耶识种子里将来还要继续招感果报,所以你有一个东西,你现在抱怨啊,抱怨一次又增了个痛苦,你抱怨一百次,来生一百个痛苦来了。然后又有一千个痛苦,又有一万个痛苦。那你不被痛苦包围了吗?人生本来就很不幸,你为什么还抱怨啊,所以要去转化,要去消化,不要去抱怨。那么所以修行如果我们想要有所成就的话,就要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这个说起来很轻松,三皈依是戒,你记住,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告诉大家恐怕你三皈没执好。你皈依佛了,最后你又皈依别人了。皈依法了,你却皈依外道了。你皈依僧了,最后又不是清净福田僧。那是个问题。不是你皈依我,不是这样的,所以说大家要注意。勤修戒,戒就是规矩规范。我们的行为有规范了,你就不会越位。那你规范了,你就会定下来,你就堂堂正正,无所畏惧了。慧,有智慧了,智慧现前了。熄灭贪嗔痴,你有戒定慧,贪嗔痴就熄灭了。你没有戒定慧,你贪嗔痴就没法熄灭。就像钟摆一样,没完没了的在动,为什么在动?因为上面有发条啊。然后你已经上劲了,他不动不行。如果你把劲一点点消下来,那就一点点停下来了。那你说这不就是规矩吗?然后他就停下来了。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是不一样的。把阿赖耶识中的恶因,恶因缘断除,让它完全成为清净的,也就是说能够使我们身心清净的方法,就是要通过戒定慧的熏修。你为什么早晚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不能忘记,你不要认为皈依很简单,皈依很难的。
 
  上次济群法师来了,应该说大家对皈依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不要忘了皈依,不能违背皈依,因为你是佛教徒。所以太虚大师说有三个定位,第一,信仰定位,你是信什么的。你是信佛的,你就要走佛道。第二,寺院定位,寺院是弘法的,要定位。第三,僧伽定位。谁来弘法,出家人。这个很重要的定位。使阿赖耶识种子发生质变,你的戒定慧有了,就会发生质的变化,那么未修行以前的阿赖耶识是善恶交织在一起,没有修行。现在修行是让恶的势力范围逐渐在减少,没有恶。善的增加,不断持续的增加到99%至100%。以清净心行身口意三业,清净的就是你不执着。众生喜欢的我做。众生不喜欢的我不做。这样你才能完成对自己生命痕迹的改造,改变。那么转识成智即是修行成功。八识成四识,转前五识,眼耳舌鼻身成所做智,你所作的一切事情都能得以成就。你眼睛看的,你要它成功,它就成功。耳朵听的,都可以。因为你成佛了嘛。成所做智,转第六意识叫妙观察智,因为你能够在分别之中不分别,转第七识末那识为平等性。你看到山河大地一切众生都是平等。没有差异,什么我和张三好,跟李四不行,没有这样的观念。转第八识大圆镜智,明明历历,一点没有杂质,那就是阿赖耶识种子彻底清净了。所以叫转识成智。就八识而言,它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改变过程来完成我们自己对生命的改造,同时也来影响自己对别人生命的一种影响熏习。那么这样的话,辗转反侧,相互影响,那我相信,我们的众生由此而得解脱。过去有无名烦恼时,我们如同处在黑暗之中,无名烦恼愚痴啊,自己也不懂佛法,有了烦恼老是求神啊,装神弄鬼得,最后都很麻烦。处在黑暗中,不能看清事实得真相,不能够明白轮回得道理。如今有了智慧,就如灯光亮了,黑暗中灯突然亮了,所以叫冥冥三业中,三宝为灯烛。突然间亮了,就能看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很清楚啊,然后就不犯傻了。所以当我们看清楚之后,那时心便自在了。然后你就不浮躁了,不胡思乱想了。原来就这么简单,就这样简单吗?就这样简单。原来我为什么那么复杂?因为你想的太多。而当我们的心能够自在时,死亡时就能够自在。你的心能够自在,死亡你就能够自在。为什么?因为你心自在了,心对死亡的执着就改变了。不怕死了,因为死已经不是死了。所以它不能引起你的恐惧,所以你自在了,而且你会认为死就是生,而且你会认为这种生就是往生,而不是再去投生。而且是在无生中往生的。
 
  所以我们在回向中说,愿生西方九品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我们永远跟法身大菩萨在一起。那个时候你才有好的因缘,不然的话你哪有好的因缘啊。而当我们的心能够自在时,死亡便能自在。佛教中有一些解脱的大修行者,能够依自己的修行力量,在临命终时站着死,坐着死,可以生死自在。据说五台山的碧山寺金峰禅师据说是倒立死的。他死的自在。你们看过倒立死的吗?没有。没有那我给你倒立看看,马上倒立死了。你能吗?就像玩游戏,就像耍戏法似的,你就不能,你就没办法,你还在那愁呢,那你就被隔住了。以前有个庞居士的故事就是这样的,据说他是弥勒再来。那么他与夫人、女儿、儿子比赛着怎么死。比赛啊,你听说过这个吗?没有吧。人家是怎么样比赛踢足球得冠军,他们四个人是比赛怎么样去死。有的说一个礼拜后,坐着死;有的说要站着死;还有的说这里走到那里死;那么另一位怎么样呢?他先死,先跑了。死就是生啊,为什么大家抢着死呢,比赛着死呢,因为死是一种自在,解脱,所以不害怕。你现在为什么害怕呢?是因为你不知道死后到哪里去,所以你才害怕,所以你现在有个观念,好死不如赖活着。所以不愿意死。观念一改变,世界海阔天空。斯里兰卡有位长老尼,也就是出家的比丘尼,他怎么样啊,他的死亡与我们现在的死亡也绝对不一样。那么我把他的死亡过程描述给大家听。他说我端着脸盆走进房间里,然后洗好手,洗好脚,然后并且把手擦干净,自在,无所谓啊。很自然的,没有像我们手忙脚乱的,赶紧给我助念啊。没有那样慌乱着急,于是我就坐在床铺上,床上啊有一盏油灯,我就用针把油灯的芯啊,把它挑出来,于是火就熄灭了。于是自己就往生了。很自然的一个过程。那么这个长老尼就是这么死的,就像秋叶似的,平静,就像泰戈尔,印度诗人说过这样的话,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我们要活,活的负责任,活的很成功,活的很有成就。我们死呢,也要死得很自在,很超脱,很洒脱。死如秋叶之静美。那么寂静优美高雅柔和,灯芯指的是什么呢?就是阿赖耶时。我离开了,阿赖耶识转识成智了,它能够把阿赖耶识挑起来,就是指阿赖耶识离开肉体,这个样子的死不也是很自在的吗?你能吗?当我们临命终时,不是手忙脚乱的吗?不是苟延残喘悲哀啊,忧伤啊,甚至会茫然啊。或者会恋恋不舍啊,眷顾啊,有没有这样的情形呢?我想更多的是这样的情形。所以这是常人的生死。不是常人的,他一定是这样自在的,坦然,坦荡,无所畏惧。另外还有种方法,靠自己的修行,修行力,佛的愿力,加被往生佛国净土,远离生死的轮回。
 
  佛教中三宝的力量相当之大,佛经中曾经有这样的记载,是来自于《那先比丘经》,或者也叫弥蓝陀光所问经,那么有这样的记载,虽然只有一两重的小石头,把他放到大海里或水里,便咚的一声沉了下去,这是一个事实。大家能够想象到符合我们生活中自然规律。但是如果把他放在船上,如果你把石子放在船上,那么即使是一百斤的大石头或者是一吨或者是一百吨的大石头,也不会潜下去。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是这样。因为这个船很大,这个船是什么?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四十八愿,应该是这样的。所以你害怕吗?你不要说带业不能往生啊,可以往生,问题你要坚定你的信心啊。他也能够将它乘载在海面上不会沉下去。诸位听了觉得如何呢?当我们不修行时,即使我们的业只有一两重,都会沉到海里去,沉到水里去,都会堕落。可是当我们有了修行,并且仰仗三宝的功德力量,仰仗阿弥陀佛的愿力,那么就如同有一艘大船,或者一架大飞机,在那里等着我们,能够乘载几千公斤甚至是几千吨的业力。从我们的娑婆世界抵达极乐世界,这一点我坚信不疑,这是佛说的,这不是个人杜撰的。
 
  我们印了许多乱七八糟的书,为什么《那先比丘经》没人印,我觉得这是遗憾。为什么弥蓝陀也没人印呢?大家不都急功近利吗?有人送我一箱《疗治疮经》,真的很奇怪,《玉历宝钞》那么多,不是佛法。真的不是佛法,真正的宝贝大家不知道。这是遗憾啊。登上目的的彼岸,就像念佛的人,如果我们有阿弥陀佛的愿力加被我们,我们于是就可以因此将罪业带业往生。这一点不用怀疑。佛说的。说来说去,我们要净化阿赖耶识种子,我们同时要相信三宝的加被,自利和他利,而这完成往生。这一定是可行的。那么由此我们可以度过生死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点我想是不能怀疑的,因为佛经是这么说的。我们既然信佛就要依法不依人,如果依人不依法,那可能瞎掰了。所以就像江湖上流行的墓林僧笔记本一样。我们说依法不依人,我们不提倡这个,因为他也累,我们更累,因为绕路了,没有真正按着佛经说的做。如果你真的按《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或者《大势智菩萨圆通章》或者《弥蓝光所问经》或者《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你去看,你就觉得那不重要了。开阔你的心量,完成你对事物智慧的透视。我觉得才是根本。
 
  所以《维摩经》里有这样的话,“若菩萨欲得净土”,如果你想往生净土,无论你是东方西方任何一方佛国净土,当净其身,那是根。随其心净则国土净。你的心清净了,你的佛土就清净了。怎么清净?不执着,不挂碍,不在乎,还要负责,还要承当,但是你不要执着。这个很重要,所以你的心就会清净。你的心清净了,你的世界,你的佛土就清净了。你的生命的质量就改变了。不一样啊,这是佛说的。所以不要故弄玄机,佛法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不愿意付出辛苦。你老是想走捷径,指望别人摸一下你的脑袋,别人教你特殊的咒子,或者怎么样,你突然间就跑了,上极乐世界了。没这好事,我学佛二十年,出家二十年,没有这样的捷径可走。我也没找到,找到的,这就是捷径。那么让我们走进第五个问题。结论,结束语。那么有情的生命虽然有变化,变化万千,变化万端,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大家左右瞧瞧,你和我长得一样吗?你和他长得一样吗?都不一样,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真的不一样。你说他两像,像的不一样啊。而且什么都不一样,即使同年同月同时生的人,也不一样。所以说变化多端,但这些变化都是因缘生,因缘灭。是一个过程,不是永恒,所以大家不要执着了。这一个过程你还在乎吗?是真理的体现,我们如果能够知道死亡的真理,那么生也是真理,病也是真理,老也是真理,死也是真理,爱别离都是真理,因为你知道他是生命的痕迹,生命的现象。无所谓啊,但是你现在不能透视他的真相,你就在相上执着起来,停了下来。你不能看到里面。
 
  我这次到湖南长沙参加一个研讨会,我就看在水月路,是个禅师之间的对话。百丈禅师和沩山灵又之间的对话,沩山灵又禅师去见百丈,百丈一看,他有根系,那就要去指点开示,所以说“如八炉中有火否?”你就拔拉拔拉那炉子中有火没有啊?表面一看,都是灰啊,于是灵又禅师到那拔拉,一看没有。这个时候百丈禅师过来,拔拉半天,有点火,拿出来。这是不是火,是火。你能够坚持吗?你能循序渐进吗?你能够深入其中吗?你没有,你只是表面,你只是表面看没有,真的没有吗?不是,你还没有用心,没有用力。就像我们挖井,挖几锹一看,没有水,你永远挖不出一口井。这个火星代表空,那就是事物的真相,而这个空明白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整个这个宇宙万有不都是这个火星吗?所以佛在《无量亿经》上说过,无量亿者,从亿法身,这个火星是什么?是真相。你今天认识不到真相,就很难解脱,很难自在。你什么都挂碍,临命终时想的多了,这儿子也放心不下,姑娘也放心不下,孙子更是恋恋不舍,房子归谁还在考虑。请问怎么往生啊。是非长短回忆梦,一句弥陀坐大舟。这个缘分已经散了,不要再纠缠了,再纠缠要麻烦。你想解脱嘛,当即立断,不要纠缠啊,不要拖泥带水啊,真的有那一天,怎么样啊,要恒下心来,跟佛法相应,不要再纠缠了。你纠缠不了多一会。所以这个是很重要的。我们如果能知道死亡的真理,那么生也是真理,老也是真理,病也是真理,死也是真理。一切就能够无所谓,我的因缘就是这样啊。我能出来听经是缘分,我不能出来听经也是缘分。但是你不能找借口不来听。说我有缘就来,没愿就在家里,就是听经了。没缘,他在家里抓耳挠腮,一会站一会坐,这不是佛法。随遇而安,这也好,那也好,都好。如果你不能随遇而安,老痛苦啊,失落啊,吃亏啦,都错了,都不是佛法。精进用功,超过相对的二元,什么叫相对啊?你别上当了,别说这个是美的,那是丑的;别说这是好的,那是坏的;别相信,那是假的。一上当,你就受骗了。所以就超越了,你不上当,你不受骗,你就超越了。那你就解脱了,不一样啊。于是你没有冲突,没有矛盾,没有挂碍,没有烦恼。你就不会在世俗中活着了,你在世俗中,但你已经不被世俗所左右了。于是就进入了绝对宁静的如来境界。如来,好像来了,好像走了。如来如去,随他去,云飘来飘去,我也一样,我也在变化,你说你真实吗?你不真实。有人说我道理明白就是做不好。所以你才需要练啊,才需要修行啊,才需要改变啊,你一下子就成功了,我还不相信你呢。你说我现在一点点烦恼都没有了,一点妄想都没有了,我说对不起,我不相信。你不可能一点点妄想都没有了,你不可能一点点烦恼都没有了。因为你活的不真实啊。因为你是人,不是木头啊,因为你睡着了需要醒来,你没睡着就不需要醒。
 
  那么什么是如来境界?就是不来不去,如来如去就是不来不去,好像来了去了,其实没来没去。你说西方极乐世界离你多远啊?我告诉你,就在你心里,心量不够,西方十万亿佛土你要走多长时间啊。你宇宙飞船你要走多少光年啊。心量一大,马上现前。就是这样啊,要不你做多快的飞机都到不了。我说的都是实话。为什么以一念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告诉你,那不就是心量问题吗。大圆镜智,不一样。来只是假相,来的意思就是去,去就是来。我们从这个角度看,是来,从那个角度看,是去。就像你说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站在你的西面,你不成了东吗?你往生哪了,到底往生哪里了。所以还是找准自己的心,改变自己的心。所以你看《华严经》说的话多深刻啊,“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三世一切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应观法界性,法界性,因缘所生法,没有自性,是空,是假,假的就是空的。所以你观照了,一切唯心造,从你的内心世界改变吧,不要执着,不要挂碍,不要拖泥带水,不要计较了,不要纠缠了,我告诉你,都是大梦一场。而且这谁说的,佛说的,不是我说的。
那么生死也是如此。从生者,活着的角度来看,有出生,老病死,但从中阴身的角度看,则一个婴儿的出生是中阴身的结束。中阴身死了,婴儿出生了。人死了,中阴身生了,生死本来不是固定的,角度不同,生死观念不同。所以生死不固定的,不固定就是假的,假的生不就是死嘛,死就是生了,你怕什么?如果真的把中间界限打破了,你一下就自在了,否则你老提心吊胆,这是死到哪去啊,如果阿弥陀佛不来接怎么办啊。现在很多人这样怀疑,甚至会打电话问我,阿弥陀佛不来接我,你怎么知道阿弥陀佛不来接你啊。如果你现在老认为阿弥陀佛不来接你,那大概接不了你了。因为你方向不一样了,首先你信心没有坚定,没有建立起来,你老怀疑那不就麻烦了嘛。那么如果从中阴身的角度来看,老者的死亡其实是中阴身的生。就像我们说我们现在是东南西北,东胜神洲的太阳落了,就是南瞻部洲太阳的升起,南瞻部洲的太阳落了,恰恰是西牛贺洲太阳的升起。请问哪个是东啊,北啊。所以你看《金刚经》说,东方西空,可思量否?不可思量。否也,不可思量。否也,那不是固定的,那是因为你众生说有东方,他说对有东方。你众生说有西方,有西方。你说有南方,他说有南方。其实东南西北还不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你若不分别,哪里不是东,哪里不是西,哪里不是北,哪有什么实在的东南西北?都是你画地为牢,然后你就说这是个圈,哪有圈,没有圈。
 
  又如果以无限的时间空间来看生死过程,那么生死只是像白天晚上,春夏秋冬的一个变化而已。那么我们以时间空间来看的话,那就是生是白天,死是黑天。如果说这个春夏秋冬来看,生就是春天,然后到冬天死亡。过去我们说我们的老祖宗是遵从事物的发展规律的,这个杀人啊,是要等到秋天,为什么?秋天啊,万物萧条,死亡了,所以那个时候杀人。他是遵从自然的法则。我们今天违背了这样的观念,所以我们今天人类在破坏自然的时候,同时自然也在惩罚我们。请问今天环境污染已经是迫不及待的问题。但是环境污染,人们不能光喊啊,需要每个人去承当,每个人去负责,就像禅宗里说牛拉车,车如果不走,你现在是打车还是打牛?那你肯定是要打牛。但我们今天都在打车,把车大坏了也没用。你光做表面文章有什么用?改变我们的心,每个人都来承担责任,环境才可以变化。否则都自私啊,把自己家里的环境都弄的非常好,别人管他呢?别人的环境好不了,你的环境也好不了。就是这样啊,息息相关啊。他是缘起啊,就像塞子眼似的,每个眼,每个环节他都关联的啊。日本人为什么到中国来植树?有人说日本人好。其实我告诉你,日本人看那黄沙已经飞过海了,到人家那去了,人家说我赶紧帮你植树吧。那就在利他中完成自利。所以你明白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所以全部都是虚幻的,全都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当我们承当的时候就不会很累。你不会觉的很委屈,你不会觉得很吃亏,你也不会去跟别人比了。你自己对自己负责了,我管他呢,我自己做好自己的事不就完了嘛。身为佛子,当做佛事,不做佛事,非为佛子。当我们体悟了生命的真相我们就有了智慧。生命的实相是空,是假啊,因为有了智慧,所以我们就住在生死里了。生死就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了。鬼也拿不住你了。我告诉你天堂也留不住你了。因为你不在那上停留了。你生命的归宿不在这,我志向不在这。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天堂留不这你,地狱留不住你,那才是真正的改变。
因为有慈悲所以不住涅槃,所以你想想,你慈悲心现前了,你会倒驾慈航,回来帮助众生,这是菩萨啊。菩萨会倒驾慈航,就像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已经成佛了,大家都知道。但是为什么他又示现观音菩萨呢?大家喜欢观音菩萨。那我就示现没成佛前的样子,跟大家广结善缘。你看看每座寺院里观音菩萨最忙。大家都去跟他求啊,最后给他挂锦旗,观音菩萨说那你挂吧,那是你的事。没说我不要,也没说我要锦旗。没说过啊,是我们众生自己在折腾啊。就是这样的。那么生死就是涅槃,你不住在生死里,生死不就涅槃了嘛。就是一种解脱。如果我们每分钟,每秒钟的存在都在运用智慧,运用这样的智慧,不住在生死里面,那么我们就能够帮助自己解脱烦恼。你不住在上面,你骂我,我不住在上面,我就不在乎。我不住在上面,我就不得意忘形了。那你不就自己解脱了嘛。同时你也能够帮助别人解脱啊。
 
  人家大家会看,真正的佛教徒就会给他一个理性的评价,他不在乎,那我们为什么还在乎呢?那你会觉得他就是我们修学的榜样。无论你是出家人,在家人,那都应该是我们修行的榜样,因为他做到了,所以我们都很服气。那么于是就能解脱生死。如果每分钟每一秒的存在都能够发挥慈悲心,能够去考量更多的众生,就能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不白白努力,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当然你要有缘,我很老了,我还在外面找事,那不一定,你遇到了你帮,没有遇到不要帮,随缘度众生。你最有缘的人你都不管了,家里人你都不管了,你说我帮助别人,我觉得是句空话。家里的人首先要和合。首先要认同你的信仰,首先要不反对你的信仰。你才可能建立你的信仰,不然的话,你的信仰很难升华,反对你啊。能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证入涅槃。最后我们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我们的观点是观照人生梦幻般的虚幻,谁也留不住青春,谁也不能让我们自己永远不死。所以是梦幻般的过程。可是在没有解脱之前,因缘合和的当下,没有解脱,没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房子还要留着住。你不要给我,我也不用,你还是要面对现实,当下让我们感觉是那么的真实,所以碰你一下,你怎么碰我呢?你不是没有执着了嘛,碰你一下有什么关系,然后你就开始说我还没有成佛,你急了,就是这样的。那你什么时候成啊,我想帮助你早点成佛,你应该感谢我。那你为什么不感谢。所以你就急了,我不想成了,那不就麻烦了嘛。
 
  所以佛法说的没错,业力是自作自受的。我们要为自己的责任去负责任。在缘起法中,你还是要负责任,你还要承当,还要负责任,还要做工作,还要众善奉行,还要自行其义,还要想想生病时的痛苦,看看死亡时四大分散如山崩地裂,泰山压顶,肉体分离如割一样,分离开来了。在这样的摧残之下,我们的心很难维持宁静,所以说境界现前的时候,才能看出你有无修行,平时谁也不惹你,你说没关系,我心里没有执着,没有挂碍,没有烦恼,一旦有人惹你的时候,才能证明你是不是没执着,没挂碍,没烦恼?这才是重要的,所以临命终时就是最好的考验。那平时你说我不怕死,是因为你离死很遥远,如果面对死亡的时候,你说我不在乎,我觉得那你很了不起,你能这样嘛?能这样就是真正的佛教徒。如果说不能这样,那真的很难说了。在这样的摧残之下,我们的心很难维持宁静,所以面对考验的时候,我们很难考试过关。你考试不过关,那你还能上大学嘛?考试不过关,阿弥陀佛怎么来接你呢?你抱怨阿弥陀佛他不慈悲,谁说不慈悲了,告诉你了好好念佛,你又没好好念佛,然后你还要混进西方极乐世界去,那能行吗?那好像不行吧。如果西方极乐世界收的都是坏蛋,那我就不去了,那我们去干啥?如果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聚会一处,那我们就理直气壮地去。我们那个时候去了很骄傲。到那里去是真正的修行,这才是有说服力的。所以佛法要我们用智慧观照生死的虚妄不实。
 
  还是要再次提醒诸位,用智慧来观照生死是虚妄不实的。你不要上当啊,再执着,再挂碍,再担忧了,不要再恐惧了,既然是虚妄不实的,那你一下子就自在了。我所谓,不在乎了,否则你嘴上说不在乎,腿直颤,那不行啊。现在的问题是大家基本上也明白了道理,但是做的太差,包括我自己。我首先得说我自己,要不然你可能消化不良,首先说我自己不行,其实大家都不行,还得继续努力。那么同时要求我们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以免将来感招苦果,继续生死和轮回。所以说绕来绕去,还是要恒顺众生,恒顺众生怎么样?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行其义,而且在恒顺众生的过程中,完成我们对生命的改变,改造。于是我们生命的质量就升华了。我们就能够完成往生的资粮。这种资粮的培养,这时你的生命就没有白白浪费。否则肯能就白活了。当然你有信仰可能就浪费了生命。在《景德传灯录》中,我可能说的是禅师的语言。请问佛法是分割开来的吗?没有。有一个归峰禅师,这样一段话作为结束:“做有意义的事是醒悟”,什么是有意义的事?就是符合佛法的事。就是醒来了,你的心就清净了。原来你做梦,梦得很好,一会升官了,一会发财了,一会得意了,一会失落了,一会上哈尔滨了,一会到南京了,那是做梦。那是睁着眼睛做大梦,所以做有意义的事就是与佛法相应的事。那是醒悟的心。
 
  做为意识是狂妄的,因为你没醒来,你追名逐利,非常在乎,老问别人他们说我啥了?你累不累啊,谁能背后不说人啊,谁能背后无人说啊?都会是这样的。那个时候你就是狂乱性,狂乱性就是染污性,所以你很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人说你好,你很高兴,但你并不一定是真的好。人说你坏,你很烦恼,但你也不一定真的坏。你在乎,你就颠倒了。你的心变染污了。你执着啊,有我就执着啊,没我执着什么?狂乱随情念,颠倒妄想会怎么样?情是执着,六根啊,眼耳鼻舌身意,你若没有六根,你还能执着吗?不可能。所以随情念。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是贼,你上当了,你想想人生有什么意义,没什么意义。就是你赋予他,他有什么,你不赋予他,他就没什么。你观念改变了,不一切都改变了吗?所以临终被情激啊。有情啊,狂乱啊,妄想啊,怎么样啊,就被业力仅仅牵住了,抓住了,你想走,走不了了。醒悟不计情,醒来的人知道那是假的,他就不被六根所缠缚,所牵扰,临终能转业。临终时就能改变自己的业。业就是自己的造作,能改变,不会随波逐流,不会随业所转。你能够改变,改变这种方向。意念临终受生自在不自在。如果我们要考验检验临终的时候你自在或不自在,怎么样呢?但验寻常心,沉静自由不自由。只在你寻常心,平常的时候,你怎么样啊,你面对现实你的根境识,主观世界面对客观世界,然后你的分别心自由不自由,这是你活的洒脱不洒脱。你如果活的很累,请问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也这样子,你能去吗?根本去不了。
 
  如果你现在很累很苦很在意,你临命终时接下来的生命时相似的。也是很累很苦很在乎很烦恼。也是这个样子,你不可能说你一下自在解脱了。所以平常的日用心非常关键,所以说二六时中,当醒查尔,什么叫二六时中,就是黑天白天,六时就是前业,中业,后业。白天也是前中后六时,也就是一天分六个时辰,当醒查,就是我们应该警醒啊,检查自己。是不是自由了,还是不自由。是不是自在了还是不自在。我觉得这是很有价值。总而言之,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佛应该在心中,不应该在外面。我们老去执着,包括开光啊,拿个镜子晃来晃去,我们眼睛都睁不开。这个没有办法。前些天到湖南,有个研讨会,有个开光,我的眼睛不敢睁开,大家都是一样。众生差不多少,拿个镜子在外面晃啊晃,找什么?佛应该在心中。
 
  有句话,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在灵山塔下修”。那么佛应该在心中,路应该在脚下,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远离现实生活,你没戏,你没有办法得到锻炼,训练,因为如果你离开了现实,你就不能立事,你不能立事,你就无法练心,如果你不能立事,你就不能立法。法就是现实生活,法就是一切存在的现象。法应该是有它自己规则的,任其自性,轨生悟解。什么叫自性,是空,轨生路接,路就出现了。悟解,就是众生得解脱了。如果你按着这个规则,那有什么办法?所以再次强调,佛在心中,路在脚下。到此那我就讲完了。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静波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静波法师)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六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五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四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三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二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一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静波法师: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静波法师: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静波法师: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静波法师: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静波法师: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