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80~85)


   日期:2025/4/22 21: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80)

傅味琴讲于 2006.4.6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声闻弟子学释迦佛的法,发菩提心,
能成就等正觉,比缘觉更殊胜
提要:
 ■ 愿十方声闻圣众为度众生故安住娑婆世界,常住生死林
 ■ 声闻弟子学释迦佛的法,发菩提心,能成就等正觉,比缘觉更殊胜
 ■ 没有出离法的基础,所谓修大乘的人,都成了修人天福报
 ■ 缘觉无师自通,声闻弟子应按释迦佛教法去修成正觉
 ■ 老太太谁讲话都信,知识分子自以为是,这都是傲慢和愚痴在作怪

愿十方声闻圣众为度众生故
安住娑婆世界,常住生死林

“解脱福田运转正教轮,十方声闻圣众愿安住”,“十方”,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再加上方、下方,所以十方就包括任何方向。“声闻”,听到佛说法的声音,照佛的教导去修行,这就叫声闻弟子。“圣众”,已经证果的称为圣僧,走在证果路上的称为贤僧,“圣众”包括贤圣僧。“愿安住”,我们大众发愿请求十方声闻圣众能够安住在人世间,安住在娑婆世界。

声闻弟子学释迦佛的法,发菩提心,
能成就等正觉,比缘觉更殊胜

我们都是根据释迦佛的教导在修行,所以我们都是声闻弟子,那么谁不是声闻弟子?就是缘觉。缘觉是无师自通,他不是佛出世以后,听到佛讲法,照佛的话去修,他是通过观察宇宙人生,逐渐明白一切都是因缘所生,他主要是修十二因缘悟道的,所以叫“缘觉”。他也了脱生死了,跟声闻比,缘觉是利根。释迦佛也叫我们修十二因缘,我们在学习四谛法三十七道品的时候,也学过十二因缘,所以真理只有一个,你要想了脱生死得到成就,都要走这一条路。其实释迦佛四十九年教法全归纳在缘起论里。当然,四十九年的教法里也包括了十二因缘,可是比十二因缘内容更广大,因为释迦佛成的道是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缘觉不是无上正等正觉,人们称他为“辟支佛”。这是一个区别,或者说,缘觉是小圆满,佛是大圆满。

没有出离法的基础,
所谓修大乘的人,都成了修人天福报

你们同学听我讲修出离乘的法都非常欢喜,这是一个好现象。假如你连出离心,连了生死的要求都没有,大乘法你根本是修不起来的,就成了一个空架子。如果没有出离法的基础,所谓修大乘法的人几乎都是在人天道里培培福,而不是真在修菩萨法。现在却把这些培福的人全称“菩萨”,这个菩萨的要求也太低了,可是中国人有个风俗习惯,以为说好话总是没错的,其实好话说错了,也叫妄语。

缘觉无师自通,
声闻弟子应按释迦佛教法去修成正觉

过去有一位来小住的同学,他听了我几年前讲的十二因缘的法非常欢喜。可是他想偏了,他说“既然缘觉修十二因缘能够了脱生死成辟支佛,我修十二因缘,我也能成辟支佛。”所以他别的法也不听了,就想照十二因缘去修。年轻的知识分子最犯忌的就是冲动,从前有人说他们是“一学就懂,一抓就错”。这也离不开知识分子傲慢、幻想和自我陶醉。要知道你跟缘觉根机不同,如果你根机好,你应该早就成辟支佛了,也用不着等到佛出世再来听法,跟佛学了,怎么你今天还是凡夫啊?你即使在修十二因缘,你也是听佛讲了才知道的,所以你还是释迦佛的声闻弟子,你还得要照释迦佛的话去修啊。

老太太谁讲话都信,
知识分子自以为是,这都是傲慢和愚痴在作怪

老太太盲目迷信,谁讲话都信;知识分子自以为是,以为只要抓住一个法,其他法就不用学了。这种人太多了,所以就形成了末法时期。末法时期的形成因素很多,非但是因为魔王波旬捣乱、外道猖獗,连佛弟子自己也在跟自己捣乱,你说不断烦恼能行吗?

我们今天的根机,谁也比不上当年释迦佛在鹿野苑初转四谛法时的五比丘,佛四谛法讲了三次,称为三转十二*轮,五比丘就证阿罗汉了,这是历史事实。我们今天听的都是佛法,如今人们听到外面种种的说法,总感觉某些说法不太对,有点讲不通,看到我们出的书和杂志了,就感觉讲得对。我从七十年代初开始出来讲法,讲到现在快四十年了,都认为我讲的是正法,正法就是释迦佛的法。从年初一讲到年三十,这个*轮也不知道转了多少次了。不怪你们一个阿罗汉果也没有拿到,我也没有拿到,还想跟缘觉比?这都是因为傲慢和愚蠢的思想在作怪。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81)

傅味琴讲于 2006.4.6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内魔是烦恼魔,外魔是环境魔,魔王波旬就是通过改变你的环境,来达到破坏你的修行
提要:
 ■ 靠一句半语真能彻底究竟,那么你就比释迦佛还聪明
 ■ 在人间的魔子魔孙,才是最可怕的
 ■ 内魔是烦恼魔,外魔是环境魔,魔王波旬就是通过改变你的环境,来达到破坏
  你的修行
 ■ 寺院风气败坏了,佛弟子不会不受影响,修行修不起来,歪风邪气却越搞越凶

靠一句半语真能彻底究竟,
那么你就比释迦佛还聪明

现在的佛门差不多都是这种情况,仅仅表现方式不同。这个同学只要十二因缘,其他人也是如此:一个法抓到了,其他法都用不着了。释迦佛很早就批判过这种思想,他跟文殊菩萨讲过:末法时期抓住一句半语以为就能彻底究竟。假如这有可能,释迦佛为什么要讲四十九年法了?这种人自以为是,又傲慢,又愚蠢,好像释迦佛还没有他聪明。说句笑话,你这么聪明,看来释迦佛还得向你请教呢。

在人间的魔子魔孙,才是最可怕的

什么叫魔?小住的同学常问起这个问题,好像魔挺可怕的,魔究竟在哪里?是在天上?还是在人间?

所谓魔,凡是破坏你修行的都是魔,天上的魔叫天魔,天魔对我们影响不大的,魔王波旬他不轻易出动的,一个称王的哪会轻易出动。释迦太子发心出家,他也没有出动,六年苦行他也没有出动,要到释迦太子快要成佛了他才出动。像我们这样初发心,刚刚在修行,你请也请不动他,他魔子魔孙魔兵魔将多得不得了,何必自己出动?这些魔子魔孙魔兵魔将就在人间。所以人间的魔才是最可怕,他们直接跟我们较量,破坏我们的修行。

内魔是烦恼魔,外魔是环境魔,
魔王波旬就是通过改变你的环境,来达到破坏你的修行

人间的魔归纳起来就是外魔内魔,外魔是环境魔,内魔是自己心里的烦恼魔。别小看了环境,环境是一个重要因缘,人很难摆脱环境的影响。

魔王波旬非常傲慢,因为他有实力,再加上观点不同,他放不下五欲的享受,释迦佛要叫修行人离欲,他要修行人贪欲,成为他的魔子魔孙,他的办法就是破坏你修行的环境,通过改变环境来破坏你的修行,所以环境因素很重要。

寺院风气败坏了,佛弟子不会不受影响,
修行修不起来,歪风邪气却越搞越凶

佛弟子归依三宝了,必然会进佛门。归依戒规定,归依僧了,不能够归依外道邪众,不能再到外道邪众那里去。佛弟子当然应该到四众弟子的地方去,所以寺院、居士林就成为我们修行人的环境。如果寺院、居士林风气败坏了,你进去不可能不受影响的。

有人想干脆就别去了,现在就有人说,“别往寺院里东跑西跑了,好好在家里唸佛。”这个做法也不恰当,佛弟子不到三宝的地方去,到哪里去啊?脱离三宝总不是一件好事情啊,何况寺院有寺院的环境,有种种宗教活动。

说“即使到不清净的地方去,我也不会受影响。”也不可能。你不想受影响,灰尘也会飘在你身上的,污染的空气也会吸进你的鼻子的,这都是不尊重现实的说话。由此可见,把佛门搞得不清净,影响了多少的佛弟子,影响了多少未来的众生,危害无穷啊!这个罪过最大。而那些佛门里搞歪风邪气的人,却越搞越凶,越搞越厉害。还有种怪现象,有人好心去劝导他们,他们说,“我也知道这样不对,可是没办法呀。”好像不这么搞就会饿死似的。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82)

傅味琴讲于 2006.4.6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皈依法是皈依释迦佛亲口讲出来的法,
法不能混杂,乱法就是灭法的手段
提要:
 ■ 魔在人间搞魔业,佛弟子被同化了,最后还不是下地狱
 ■ 佛弟子不以释迦佛为本师,佛弟子身份也就没有了
 ■ 皈依法是皈依释迦佛亲口讲出来的法,法不能混杂,乱法就是灭法的手段
 ■ 皈依僧是皈依走解脱道的清净比丘僧,并不是劣比丘和假和尚

在人间搞魔业,佛弟子被同化了,
最后还不是下地狱

这些破坏修行的人,他们不学法也不修行,没有办法去掉烦恼,烦恼魔控制着他们,他们所做的种种都是魔业,所以魔在人间。这些魔业会转变你的思想,转变你的观点。开始时你看不惯,他们说你是少见多怪,现在都是这个样子。慢慢你也习惯了,同化了,见怪不怪,那么你也挤在魔子魔孙里了。做了魔子魔孙,也没有这么大的福气能进入天魔的宫殿,最后死了还不是下地狱?这不是一件小事啊,路线不能错误,路线错了你修行还有什么好结果?声闻弟子听到佛的教导,就必须照佛的教导走上解脱的道路证果的道路。如果自身烦恼不消除,是不可能解脱的。

佛弟子不以释迦佛为本师,
佛弟子身份也就没有了

我们皈依三宝,皈依佛是皈依释迦佛,所以称为“本师释迦牟尼佛”。现在一般讲,我是归依某某法师,可是心里要明白,你皈依的是释迦佛,那位师父仅仅是代释迦佛给你授皈依。

即使在《三十五佛忏悔文》里边,有“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释迦佛叫我们皈依十方佛,可并没有说从此就不必皈依释迦佛,也没有说释迦佛不再是我们的本师了。你不皈依释迦佛,你连佛弟子的身分都没了。

皈依十方佛,这是理上的皈依,可没有什么形式,你皈依十方佛,释迦佛还是你根本的师啊,这是不能否定的。打个比方,你的亲爸爸叫你认个干爸爸,即使干爸爸比你亲爸爸富得多,你不认亲爸爸,这种做法在世俗上也行不通,人家会说他太势利了,忘了本。

有一次我住在一个佛教协会里,楼下在做晚课,唸得很响,“南无本师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变了娑婆世界的本师了?这么唸别说没经过释迦佛同意,也没有经过阿弥陀佛同意啊!这种做法就把佛法搞乱啦。

皈依法是皈依释迦佛亲口讲出来的法,
法不能混杂,乱法就是灭法的手段

皈依法,是皈依释迦佛亲口讲的法,此外的法全都不能插进来,插进来就混淆了。古时候有种无价宝,白玉上一个黑点子都没有的,如果出现一个黑点子就不值钱了。同样道理,在珍贵佛法里如果加入了儒教道教的东西,佛法也就不纯粹了。魔王波旬要灭掉法,首先就是搞乱法。因为法乱了,你说你一套,他说他一套,弄得大家也不知道该听谁的。所以乱法就是灭法的手段。

皈依僧是皈依走解脱道的清净比丘僧,
并不是劣比丘和假和尚

皈依僧呢?真正地讲是皈依贤圣僧。我们一般讲,只要他是一个清净比丘僧,都可以归依。今天要讲清楚:释迦佛当年,比丘僧全是走清净的解脱道,所以无论哪个比丘僧,只要他戒律清净,你都可以拜他为师,因为他路线没错,都是走在证阿罗汉果这条路上的,除了个别的劣比丘。

可是今天,离开释迦佛的年代有二千多年了,佛弟子离开释迦佛的教导越来越严重了。看看现实,今天究竟能有几个发心出家的人还在想要修出离法,要走解脱道?有的人也不看这个出家人是清净还是不清净,只要外形是现出家相就去皈依,喜欢皈依哪个就皈依哪个!有的还去皈依假和尚呢,乱得这个样子啦,讲佛法就要把这种乱七八糟的观念理理清楚。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83)

傅味琴讲于 2006.4.6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拿高的法冲掉基础的法,
是末法时期的通病,成了口说玄妙,实非玄妙
提要:
 ■ 拿高的法冲掉基础的法,是末法时期的通病,成了口说玄妙,实非玄妙
 ■ 佛门要清净,不通过分别,清净哪里来
 ■ 智慧是从细细观察得来的,不分别清楚,你不上当才怪呢
 ■ 首先要有分别慧,才能进入无分别慧
 ■ 佛门是佛弟子的家,家里来了小偷,佛弟子能不管吗 

拿高的法冲掉基础的法,
是末法时期的通病,成了口说玄妙,实非玄妙

我是很重视把事情搞搞清楚,别糊里糊涂了,这是我们佛弟子必须要做到的。也许有人要说,“古德不是说要无分别吗?你区别得这么厉害,就是执著。”我们当学生的,哪有不通过小学初中高中,就进大学研究院的?这是末法时期的一个通病,都喜欢拿高的法来冲掉低的法,其实佛法无有高下,哪有低?只能说拿高的法来冲掉基础的法,结果成为一个夸夸其谈没有基础的修行人,所以能海上师说过:口说玄妙,实非玄妙。

佛门要清净,不通过分别,清净哪里来

我又想起来,十年动乱的后期,大家还是心有余悸。苏州有一家,请了一些出家人,还有些居士去他家聚聚,那个时候大家都有些紧张,所以门口还有人望风。碰巧了,我也住在他们家。那个时候出家人也穿居士衣服,不过头还是光头,我头上秃顶也是光头,所以不熟悉的人搞不清楚了。进来两个样子很像出家人,看见我堂堂正正坐着正在写东西,她们就很恭敬地到我面前,说:跟师父顶礼。吓得我连忙趴在地上说,“我是居士我是居士”。我就要分别清楚!你样样都不分别,稀里糊涂,把出家人当居士,居士当比丘,那不是乱七八糟了。佛门要清净,你不通过分别,清净从哪里来啊?

智慧是从细细观察得来的, 不分别清楚,
你不上当才怪呢

尤其是修念佛法门的人更要分别清楚,要分别就要观察,出了智慧就叫妙观察智,阿弥陀佛就是修妙观察智成就的,为什么修阿弥陀佛法门的人偏偏不肯修妙观察智呢?在他们的眼里,好像阿弥陀佛也是跟他们一样,一天到晚只知道拨念珠、没有智慧。没有智慧怎么成佛?妙观察智是从细细的观察、细细的分别中来的,只有分别你才能够搞清楚。比如两碗东西,样子差不多,闻闻都是臭的,你说差不多差不多。其实一碗是大便,一碗是臭豆腐,你不分别清楚,不上当才怪呢!

首先要有分别慧,才能进入无分别慧

所以不论是皈依、受戒、供养、布施,这个师是不是善知识,全要弄弄清楚,只有弄清楚了,魔道邪道才没办法钻空子。首先要有分别慧,然后再进入无分别慧。你没有分别慧,自说一套,什么都无分别,那就是个糊涂虫。样样都不弄清楚,当然喽,法也用不着了,善知识也用不着了,即使有善知识也没人请教了。魔道邪道为什么会钻空子?混水摸珠,真假难分啊。只有通过分别,搞清楚,才能逐渐逐渐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恢复佛门的清净。

佛门是佛弟子的家,
家里来了小偷,佛弟子能不管吗

“十方声闻”,是指释迦佛的弟子,“圣众”,是指证果的或者走在证果道上的修行人,这才是我们依靠和学习的对象,这才是我们的师,我们希望他们安住在人间。如果是个假和尚,你也请他长期住世,那不是请邪法住世了吗?这些人在佛门外,咱们也管不着;在佛门里,佛弟子就要管,这就叫护法。你和佛的观点不同,知见不一样,你到佛门外面去宣扬,随便你是儒教观点、道教观点、宗教观点、有钱人的观点、喜欢享受的观点,咱们管不着,但是出现在佛门里边,就必须管,这是责任所在。比如说,家里爸妈都不在,儿子已经三四十岁了,家里进来小偷,你做儿子的管不管?这也是你的家呀!佛门就是我们的家,我们都是佛子,也是主人,作为儿子,能够不护持爸爸的事业吗?

现在佛门里谁都不管的风气非常严重,思想观念变掉了,而且知见也邪了,所以有时候我讲法有人就听不进去。很多年前我到苏州,一个居士陪了个年轻人来见我。这个居士跟我诉苦,“现在佛门很多风气都不好啊。”我说:“原因就是没人管,应该要管管好。”这个年轻人就说:“佛门平等,谁能管谁?”大家都是这个知见,佛门就形成了没人管。释迦佛不管弟子,何用订戒律啊?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84)

傅味琴讲于 2006.4.6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修行不讲空话,
今生没有个成就对不起自己的生命时光
提要:
 ■ 有人说:“我来这儿学法,不证阿罗汉果绝不走”,这颗心已经走在圣众的
  路上了
 ■ 修行不讲空话,今生没有个成就对不起自己的生命时光
 ■ 弘法度众生要能成就智慧辩才,不接受批评就排除不了障碍
 ■ 今生修行能证初果,已经是降低要求了
 ■ 你们越沉下去,我越起劲,修行人要有出离心、菩提心、正知正见

有人说:“我来这儿学法,不证阿罗汉果绝不走”,
这颗心已经走在圣众的路上了

“十方声闻圣众愿安住”,愿,就是希望,希望十方的圣众都能在世间安住。今天我们也都安住在人间,你们这些老同学,在我身边安住快要十年了,我也听到两句话,一句是“老师,我是永远不走的,就是你打我,我也不走的,就是你去闭关,我也要找到你。”我说“我闭关你来干什么?”“我来护关给你煮饭。”那要一百个人给我煮饭?这是说说笑话了。还有一句话,到现在为止,我只听到一个人说:“我不证阿罗汉果绝不走!”我看这颗心已经走在圣众的路上了。

修行不讲空话,
今生没有个成就对不起自己的生命时光

我们这儿既是修行又是弘法,但主要是培养人才。我们这个法流不讲空话,学这个法流的人必须要成就,否则你对不起自己的生命时光。达不到大成就,至少小成就总要有吧?能海上师涅槃的时候,是自己走的,他已生死自在。火化的时候,天上有光,拍下来是狮子上面坐了一尊十六岁的童真文殊菩萨,所以海内海外都称能海上师是修童真文殊成就。

弘法度众生要能成就智慧辩才,
不接受批评就排除不了障碍

学文殊法的人,大成就是自成本尊,小成就要开智慧得辩才。现在我脑子里又多了一个思考,你们修文殊法这么多年了,怎么没开智慧得辩才,咋搞的呢?有时候批评你们,你们不能知道了就算了,要醒过来,你们被批评的地方正是你们的障碍,否则你们怎么会开不了智慧呢?

今生修行能证初果,已经是降低要求了

我五四年上五台山,那个时候能海上师在广济茅蓬,天天下午讲《定道资粮》。能海上师讲法挺风趣的,讲的话也好懂,有些我到现在还没忘记。那个时候听法的人多数都是出家弟子,居士听法很少的,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更少。能海上师跟出家弟子们说:“你们即使条件差,不能即身成佛,你们证个阿罗汉果好不好啊?”要求降低了,降低到证个阿罗汉果。又说:“即使证不了阿罗汉果,初果总要证吧?”我一直没有忘记这个话,所以去年我给你们规定前进的目标,就是证初果!别说我老师专门喊口号、夸海口,我不过是传达能海上师的希望呀。

你们越沉下去,我越起劲,
修行人要有出离心、菩提心、正知正见

你们也别把我看低了,你们这么多人都没有办法推动,我就有办法。因为现在我没时间,天天在赶菩提心网站的稿件,总有一天,我比较能抽出时间了,我在你们每个人屁股后面放把火,我就不信你不动。去年我定这个目标时,同学们热情高涨啊,好像明天就能证果了,热情蹿得高,菩提心也发得高,信心百倍啊,没几个月又沉下去了。你们仔细观察观察就出智慧了,你看我昏沉吗,我情绪低下来吗?刚刚相反,你们越沉下去,我越起劲,批评训话也要训得起劲一点。修行人就要有修行人的素质,修行人的素质就是要有出离心、菩提心、正知正见,三主要道。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85)

傅味琴讲于 2006.4.6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要为后世的众生留在人间,
否则你走了这些众生咋办呢
提要:
 ■ 要安住在戒定慧里,安住在有缘的众生里
 ■ 释迦佛的弟子,永远是释迦佛弟子,发菩提心的人要常住生死林
 ■ 要圆满大乘功德,既要远离生死怖畏,也要远离涅槃怖畏
 ■ 要为后世的众生留在人间,否则你走了这些众生咋办呢
 ■ 可不能等地球毁坏,再发菩提心回娑婆
 ■ 愿所有十方声闻圣众,对众生发起悲愍心,安住人间生死林

要安住在戒定慧里,安住在有缘的众生里

讲到“安住”,最要紧是希望出家人能够安住下来,因为整个佛门是以出家人为内护。要安住在戒里,安住在定里,安住在慧里,安住在出离心里,走清净道,安住在菩提心里,走菩提道,广度众生,弘扬正法。当然喽,如果你以十六尊大阿罗汉为榜样,常住生死林,到了彼岸也不涅槃,那就更好了。至少你现在在娑婆世界,你要安住在有缘的众生那里。包括你们来这儿学法的同学、老师,全要安住下来,要安心住在修行弘法的事业里,这要靠每个人自觉发心。修行要靠出离心,走解脱道;弘法度众生要靠菩提心,行菩萨道。

释迦佛的弟子,永远是释迦佛弟子,
发菩提心的人要常住生死林

咱们前年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规定:来这儿报名学习的,随时随刻可以退学,可这跟真正想学法修行的佛弟子的要求、释迦佛的希望相违背,真正要培养一个人才,总要十年。按照“十方声闻圣众愿安住”这句话,总希望你们能安住下来,小住的变常住,学三年的变五年,五年的变十年。哪怕你临命终时,知道自己不行了,赶快发个愿,生生世世常住生死林,下一世仍然在娑婆世界,永远是释迦佛的弟子,学学地藏菩萨的样,娑婆世界众生没有度尽誓不成佛。这不是我的要求,释迦佛对十六尊大阿罗汉就是这么要求的,叮嘱他们生生世世常住生死林。

要圆满大乘功德,
既要远离生死怖畏,也要远离涅槃怖畏

根据这样一颗菩提心说话,两种情况最可怕,叫二怖畏。一种是生死的怖畏,始终不肯走解脱生死的路,忙敲敲打打,从不断烦恼,一直流转生死,这太可怕了。还有一个可怕,就是涅槃。你安住于空寂,不肯出来度众生这也可怕,因为你圆满不了大乘功德,成不了佛。后来释迦佛讲大乘法劝阿罗汉发菩提心,所以即使我们将来证了阿罗汉果,我们还是要发菩提心修菩萨道,要常住生死林。

所谓常住生死林,就是要安住在生死流转的地方,菩萨法的要求高,在六道里度众生你不能光挑好的地方啊,那么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众生咋办?他们也是咱们过去世的父母,所以菩萨还要在六道里度众生。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够学大阿罗汉的样,常住生死林。要求不高,只希望你们不要离开人道,因为人道是修行最好的地方。

要为后世的众生留在人间,
否则你走了这些众生咋办呢

有人说我前世是女身,(笑声)是一个唸佛老太,小时候大人还说我两只耳朵的背后都有洞洞的痕迹,可能前世挂过耳环的。(众笑)你看我左手的大拇指长的,右手大拇指扁的,可能我前世拨念珠拨扁了。这是说说笑话,启发启发,至少来说我也没走嘛。如果我前世走了,你们今天还能听到我讲法吗?可能我跟你们有缘,所以还是在人间。那么你们也要为后世有缘的众生留在人间,否则你走了这些众生咋办呢?

可不能等地球毁坏,再发菩提心回娑婆世界来

有人想得好,要到极乐世界去发菩提心,等修成就了然后再回到娑婆世界来度众生。等你再回娑婆世界,娑婆世界还有吗?早就没喽,地球要毁灭的。

愿所有十方声闻圣众,
对众生发起悲愍心,安住人间生死林

所以咱们应该要好好发菩提愿,愿所有十方声闻圣众,能够对众生起悲悯,安住在人间,同时也希望我们自己也能够学习十六尊大阿罗汉的榜样。今天我们身在这样一个发菩提心、弘扬正法、兴办菩萨事业的修行道场,希望大家能够安住下来。人总是要死的,死亡都是突然来的,谁也算不准自己哪一天会死,一等到死亡来了,世间上的一切什么都没了,何不想想穿,你还要留恋世俗上的五欲干嘛呢?今天就讲完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傅味琴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傅味琴居士)  

 傅味琴居士:莲花(湖南岳阳莲花寺开示) 

 傅味琴居士:柏林寺中元节法会开示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供养为报恩 忏悔为成就 

 傅味琴居士:庆祝药师佛圣诞法会开示(2003年药师佛圣诞 

 傅味琴居士:释迦佛为我们被业障所缠的苦恼众生特地讲了这部 

 傅味琴居士:释迦佛成道纪念日会供前开示 

 傅味琴居士:《2004年观世音菩萨圣诞法会开示》之二 

 傅味琴居士:《2004年观世音菩萨圣诞法会开示》之一 

 傅味琴居士:2004年普贤菩萨圣诞法会开示 

 傅味琴居士:大慈大悲愍众生,成就无上菩提道(2004年观 

 傅味琴居士:2004年释迦佛圣诞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