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普献法师:大乘or小乘


   日期:2025/4/23 9: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大乘or小乘

我们一般把经典都分成大乘、小乘,这个是不对的。经典本身没有什么大乘小乘分别,是我们后代的人分别的。经典有先出的、有后出的,有些国家对先出的经典肯定,对后出的经典就否定,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我们研究佛法来讲的话,不管是先出的后出的,我们研究的方向也就是符不符合三法印,符合三法印就是佛法,不符合三法印那只是个方便法。我们如何去取舍真正佛陀的本意?要以三法印做为根本教义。我们佛学院听很多的课,随时随地我们就是以三法印来验证说法者所说的法,是不是无常无我、寂静涅槃、缘起大悲,是不是跟这些相应,如果跟这些相应的话,我们可以接受。

先出的根本教典——以阿含经来讲的话,跟后期出现的经典最大的差别点是什么?先出的经典里面特别重视人生意义价值的抹煞,当然我讲这个话可能比较严重一点。它认为生命出现是很痛苦——诸受皆苦、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就从无常入门,厌离心切,所以很容易就堕入解脱道、声闻道。

但是我们要知道,因为当时佛陀在世的时候,许许多多的比丘都是由苦行外道转入佛教的,所以佛陀对当时的弟子、那种根机的弟子,只能说这些无常、苦空、解脱的佛法;可是对现实的人生来说,这是抹煞了人生的意义价值,这个不是佛陀出世的本怀。所以佛陀以本生谈说:我过去生过去世当一只鸟,有些地方火烧了,这只鸟就到海边以羽毛沾的水去洒一洒,后来感动天帝了,那只鸟就是我释迦牟尼佛;这个就把菩萨道的精神讲出来了。

所以是不是大乘经典,用一个最简单的话来检验:就是肯定生命的出现是非常有意义的,肯定轮回生死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是一种美好的事情。大乘经典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是「严土熟生」——庄严世界,成熟众生;他不但要净化自己心灵,还要净化这个世界。如果大家发菩提心多的时候,这个世间就会变成美好的世界,因为整个世界就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投影。

所以我们看一部经如果是否定人生的存在意义价值的时候,这是佛陀为了适应当时苦行的风气浓厚时代所说的法——解脱道,厌离心切。我们信佛学佛的人要知道这是根本佛教里面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对整个世界人类来讲的话,在无限的时空演变当中,我们发现说我们要以解脱道为基础,净化自己身心以外,就是如何发大悲心去利益众生,在无限的生死当中,来完成利他自利的功德。如果我们没有解脱道的基础,菩萨道也不能建立。华严经里面有一品叫做<梵行品>,就是专门去观五蕴空、解脱道。

所以不要以为我们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我们一天到晚办活动、办夏令营、办什么斋戒会一大堆,而自己的内心里面烦烦恼恼的。我常常讲,原始佛教是一个半圆,后期出现的大乘经典又是另外一个半圆,这两个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一个圆。我们研究佛法,我们学生不要去分说这是小乘经、这是大乘经,这整个合起来才是一个圆满的佛教。

我们修学佛道的人,如果没有解脱道的基础,你说要去广度众生利益众生,到最后会变成败坏菩萨,你会退心。你自己没有一点本事,你跳到水里面说要救人,救人要紧,你跳下去,你会抱着他一起沉到海底。所以不要说这是小乘经我不想修,我要修菩萨成佛,这也不对。(华严大义-1)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