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普献法师:十个幸福方程式


   日期:2025/4/26 1: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十个幸福方程式
 
一、心随境转则苦,境随心转则乐
 
「心随境转」的人最苦,而我们一般人最容易接受的干扰是:声音。佛经说:「语言性空」,语言本身没有绝对不变的定义。但是我们不能做自己生命的主人,而去做环境的奴隶,被它牵着鼻子走。心理的作用大于生理的作用,可惜我们却放弃这种决定苦乐的决定权。
 
二、依赖仿徨则苦,独立肯定则乐
 
如果不能培养独立的心灵,事事要依赖人,要靠别人的鼓励、安慰,才能感受生命的喜悦,才感受生命的存在价值,那你这个人是很孤立的,当人们不再关心你时,你怎么办?这种生命就好象缺少根据地,无法立地生根,生存就是不安而痛苦的现象。
 
三、心境逆差则苦,内外顺平则乐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自己珍贵的生命,去和外界变迁无常的人事做贸易,这是很不值得的。当我们面对人事物的困扰时,要存着感激的心情,因为我们内在的火药动力常在这当中被引发,没有这些逆对人事的刺激,自己就不知道上进了。妥切处理生命中的逆缘,它就能转换成生命的营养。这关键就在一念之间。
 
四、生命贫血则苦,生命充实则乐
 
心灵的空虚,会与时代产生代沟,永远落伍,这叫「生命贫血症」。生命就像一座银行,你必须有存款才能提款,你知识「存款」丰富,就能做很多你想做的事。空虚的心灵,慢慢就会变成五欲(财色名食睡)的殖民地。
 
五、重视外表则苦,重视实质则乐
 
我们经常被外在的外表所骗,人也好,事也好,我们都是看了外表以后,马上给他一个结论。应当避开外表的迷雾,从实质的内在中,以获得长远的利益。
 
六、重视目标则苦,重视过程则乐
 
目标是一剎那,过程却是很长的。由于快乐是不能储蓄的,它是透过你主观意识去决定它是痛苦或快乐,所以,唯有懂得品尝过程的人,才能享受长久的快乐,而能兴致勃勃的往前迈进。
 
七、懒散无目标则苦,紧凑有理想则乐
 
每个人口袋里所装的东西是公平的,那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时。我们应该让生命有清晰的图案,我现在是几岁?我该做什么?每天拟定一个目标,想做什么,该做什么,你每天就能有所得。否则光阴一天天的逝去,你不晓得为什么而活,如此人生有什么价值?
 
八、畏事怕烦则苦,面对现实则乐
 
如果你一生当中平平凡凡,遇到的都是好人好事,什么事都是最简单,不用考试就能通过,什么事都没有困难,想要讲求这样的「无事」生活,这是不可能的。所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面对困难时,我们更要面对现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逃避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九、乞丐心态则苦,富贵舍心则乐
 
有些人持乞丐心理,总是打算着:这个人对我有什么利益?我可以从他身上得到什么?然而一个拥有富贵舍心的人,他心里想的是:怎样去做善事帮助人家?什么地方有需要去关心他?人生最快乐的事是「一进二出」,「一进」是进食,「二出」是大小号。这也好比我们取之于社会(一进),如果不用之于社会(二出),只用于自我,这种「心态臃肿」的人是痛苦。
 
十、自我见深则苦,同体大悲则乐
 
人都是在自私心态下,制造了天灾人祸,所以是「人有自私,天诛地灭」才对。佛法告诉我们要透过「缘起」方法来看事情,也就是说,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是很多因缘条件来支持,你才能够生存。每个人都是我们的恩惠者,而我们的回报却太少了,所以当以感恩心贡献心力,回馈社会大众。
 
结论:
 
幸福不是口号,别人是无法给你幸福的,唯有透过力行实践才能真正感受幸福。
 
生命存在的当下就是一种幸福,若丧失生命,再多的事物都没意义了。
 
(节录自--龙山文集第一集:生命的幸福程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