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普献法师:收放自如


   日期:2025/5/6 21: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讲题:佛学讲座一93

主讲:普献法师

地点:狮头山元光寺

日期:98 年9 月6 日(文章末端附有文字档)

今天我要讲什么给各位参考?叫做「收放自如」。

第一个讲「收」字。一般人在六根与六尘接触的剎那,我们总是以过去的经验来了解当下,没有办法真正的以当下的、很单纯的六根触对六尘。本来是一个平等的境界,可是我们往往已经习惯以过去的偏见、过去的印象、过去的分别嫉妒,来看眼前的一切境界,所以当我们去收入眼前境界的时候,完全就是走样的,不是事实的真相。

举一个例子来讲,比如说某人过去伤害我,我对他有一个成见,觉得他是一个不好的人,可是现在他是一个很好的人,但是我们不能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他,我们以种种的成见来判断他,觉得他不对劲。

也就是说,我们收到现实的一切一切讯息,时时刻刻都是扭曲了事实的真相;我们扭曲了真相,我们反应的时候,往往就是错误的反应。

这是第一个讲到认知的问题:就是当我们内在的六根对外在的六尘接触时,我们所收到的讯息,大致都是以过去的成见来认知,所以很容易处理错误。

第二个收,我给它一个名词,叫做收功。请问各位,如果没有剎车的车子,你敢坐吗?不敢坐,是不是?我们每一个人也要有这个收功;在这个工商业、繁杂的时代当中,我认为这个收功很重要。

收什么功呢?收情绪上的功──控制我们的情绪。一个不能控制情绪的人,就像一部车子没有剎车,那是很危险,随时都要出状况。

这个就是让我们了解说,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他的IQ很高,而是他的EQ跟AQ很高,他能控制情绪;在任何情况当中,遇到挫折横逆的时候,他能够平心静气的去面对处理,他有这个收的功。所以一个成功的人物、伟大的人物,他的收功很好,控制情绪的这种quotient 指数很高。我们问问自己,遇到事情来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们之所以不能控制情绪,跟我们的修养有关系外,还跟我们的呼吸方式有关系。因为我们的呼吸方式常常造成氧气不足,我们一般的呼吸只是一种胸式呼吸,每一次才吸600C . C,可是当我们静坐的时候,我们是可以吸到3000C . C 。每一次呼吸只有600C . C的时候,会造成脑部及全身五脏六腑氧气不足,而氧气不足的时候,就容易生病、容易发脾气,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一个问题。

所以为什么我们要静坐,要练练气功,练练这些活动筋骨,就是让我们氧气足;一个人氧气足的时候,他不容易发脾气,你叫他发也发不起来;氧气不足的话,他容易发脾气。

这个是谈到「收」,怎么样收敛我们的情绪,收敛我们内心的妄念,这是很重要的。

除了控制我们的情绪,收敛我们的情绪以外,很重要的就是收敛我们的妄念。无量劫来,我们都是随着妄念而动,所以世间有一句话叫做「心动不如行动」,心动,行就动。你嘴巴会讲话,想去购买东西,因为你心动了。

所以我们在这个时代,尤其是媒体这么猖狂,那些做媒体的都是武林高手,他让你一看以后,非买不可,所以你就会去大量的采购,到底能不能用也不知道,先买再讲。因为他用种种的图片把你脑筋洗了一遍、两遍以后,自然你就会上网去采购。所以在这个时代,如果我们不能去收敛心念的话,往往我们就是现代媒体的一个受害者,买了一大堆东西,却又一辈子用不上的;衣服总是少一件;男生的话,是皮鞋少一件。

问题是怎么样子呢?我们一辈子都是在做妄念的奴隶。所以我们谈修行,不是说我们修到没有妄念,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妄念来的时候,我很清楚:噢!你来了,我不随着你走。然后你会发现到这个妄念是虚妄的,只要我们去注意它的时候,它会消失。

但是我们养成的习惯是什么?妄念来的时候,我们就不断的跟它对话,不断的去帮助它,而且我们还灌输许多营养给它──这一步不能走,我们走另外一步;你一个念头说往北,另一个念头说算了,去南部好了,南部有很多亲戚朋友,这一去一定是很快乐的;你不断的给它营养,所以你就开始起程到南部去了。我们累生累劫已经被这个妄念来误入歧途,浪费很多时间、生命去耗在这种没有意义的事情上。

所以,我们最宝贵的生命时间,不要去耗在没有意义的行为上,不要被这个妄念欺骗蒙骗,这就是要收敛我们的心念,收的功;也就是每一部车子都要有剎车,要剎车系统。

◆◆

我们接着讲第二个字「放」:放下自己的身分,放下自己的执着,放下自己的烦恼。

各位,我们一天忙下来,累得要死,躺在床上好不好啊?不好,一定要先洗澡,你洗去了尘垢,你会觉得很轻松。如果全身痒痒的,一大堆脏东西,白天外面这个汽机车的油、污垢、灰尘沾得满身满脸的,我们因为工作很累,回家也不吃饭,,也不跟老婆打一个招呼,就蒙头大睡,行不行啊?不好。

所以这个「放」就是::放下身段。在公司里面,你是总经理、你是CEO,但是回到家里面,你要放下这个身段,柔软你的身段,抱抱你的妻子,抱抱你的儿女,给他们安慰。放下身段外,也放下你的执着,那些不愉快的回忆,过去的那些不好的事件,都放下它。一个人学会放下,暂时忘记自己的历史、地位执着,这是在这个时代我认为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整天绷得紧紧的,我是一个董事长,我是CEO,你们要对我恭敬,对我很尊敬,一呼百诺。然后为了业绩忙得焦头斓额,白天想,晚上还做梦,绷紧的神经,有一天我们过劳死了,到底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现在社会上有许多菁英份子,四十几岁、五十几岁走了,就是不能轻松的放松自己。

所以为什么要静坐、要有宗教的仪式,因为在宗教的场合里面没有身分,你不要以为说你这个董事长、总经理来到寺庙里面,或是有钱没有钱,或是男男女女,一律都是平等。就是学会放下身分,放下身段,放下执着,放下那些不好的念头,放下那些很粗俗的语言,放下那些灰色的念头,让生命在轻松当中来恢复他的体能、体力;在这个时代里边,这个「放」的功夫很重要。

想想看,我们平时有没有放的功?整天绷得紧紧,整天板起面孔,这一生当中就是很严肃的过一辈子的话,生命什么时候结束不知道,所以我们要有这个放的功。

◆◆◆

第三个字是「自」,是自己。讲到这个「自」,有一天有一个人问我了:「师父,释迦牟尼佛成道的时候,他降生的时候,走七步,他讲了一句话,好象听起来不太对劲。他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释迦牟尼佛一生下来就讲这句话,好象有点狂妄。」

我说:古代的人都是简略的文言文,翻译都是很简略的,他的意思是说所有的生命当中,唯有人类是最尊贵的;天上天下唯我人类是最幸福、最尊严、最尊贵的。因为人会回忆过去、思考现在、推测未来,人有这种能耐;人的记忆力很强;人可以发展科技改善生活;人可以去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目的何在;有人可以转凡成圣,成圣成贤;人懂得去克制自己的情欲,克念做圣,克己复礼;这是咱们人类特殊的地方。

所以,收放自如的「自」,就是说我们要庆幸自己得到人身,这实在是值得放鞭炮庆幸我们得到人身。

如果是阿狗阿猫什么宠物的,虽然是有那些太太小姐们抱着睡觉,有意义吗?你把它打扮得再怎么漂亮,帮它洗澡化妆,它懂不懂什么人生价值意义?不懂。但是人不同,而且比天上的天仙还尊贵、还尊严。天上的天人希望投胎到哪里?人间。天上的天人要死的时候,希望到人间那个善良的家庭去投胎转世。一般人以为说信仰宗教以后,我们做善事升天堂,但是天堂的人是念念希望能够投胎做人。

因为依佛法来讲,做人的价值在哪里?他记忆力很强,学的东西能记起来;人有羞耻心,能见贤思齐,有一种反省的力量,所以人能够成圣成贤;人可以为了达到一个目的,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一部车子如果是没有油,会不会动?没有油就不能动了。可是人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不睡,在冰天雪地里面,还可以走路,厉害不厉害?人可以把自己的五脏六腑释放出能量来救这个生命,可以把这个肌肉或身上某一部分燃烧变成卡路里,这是人类了不起的地方。

在菩提心文里面叫「尊重己灵」,尊重我们自己得到人身,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成圣成贤的这些条件我们都有了,在人道当中苦乐参半,可以修道。

讲一个小故事。在非洲有一个地方,不晓得几世纪以前,它们本来是聚在一起的一群羊,可是突然间下大雨了,就把这个大平原切成两半,切成两半的时候,羊群就分成东西两边。东边的群羊很不幸的有狮狼虎豹这些天敌,西边的羊群得天独厚有花草树木,却没有狮狼虎豹。经过几世纪一代一代传下来之后,请问是东边的羊群越来越多?还是西边的羊群越来越多?

结果是东边的羊群越来越多。它繁殖得快,而且它的生育能力强;因为它有狮狼虎豹的天敌,它随时在备战的状况,它要赶快生,赶快养,要赶快逃避这种天敌,所以它的繁殖力越来越强。而西边这一群羊因为没有天敌,结果它们跑得慢,懒懒散散的,要死不活的这么过日子,反正没有天敌嘛,所以羊群就越来越少。这些科学家就想:唉呀,你们很可怜啊!越来越少。科学家就把东边的羊群抓了五十只放到西边来。拿到西边来以后,因为这边没有天敌,就发现这五十只羊越养越少,慢慢的生殖力也差,跑得也慢。

这个譬喻是让各位了解,咱们人类有什么天敌?生老病死的天敌,还有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怨憎会苦,你看我们有八种天敌,所以咱们人类修道一定是很快的。你不要以为说我到天堂、到哪一个世界去,我会修道得很快。事实上,在这个娑婆世界修道,是最容易成道的地方。所以你们要住在东边,还是住在西边啊?我认为还是住东边好了。

所以我五十岁的时候写了一首偈:

三界流浪汉,六道独行侠,坚忍建道场,娑婆是吾家。

那是我五十岁的时候,内心觉得我们信佛的人要有这种态度:我们是人,我们站在人的立场来看宗教,站在人的立场来修宗教,我们不要讨厌这个世间,这个世间越恶劣,那我们变成有逆的增上缘,也很容易得道。所以古代有一句话说,如果一个国家四周没有强国、没有敌国的话,这国家会灭亡。我们中国人有一个意思,叫忧患意识。在西洋的文学里面,我好象还没看过一个字说「忧患意识」,或者是你可以把它翻成awaken,警觉。

就是说,我们因为有生老病死这些来激励我们向道,这是好事情。

我再举个例子来讲。如果世间没有死亡,请问有没有宗教?没有宗教。宗教是跟死亡有绝对关系;世间很多可歌可泣的事情,也都是因为死亡而建立。死亡,意味着有一天我们会离开世间,那我们可以为了国家、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而提早离开这世间,反正早晚有一天会离开这世界,我提早离开的话,我可以利益这个世间。如果我是顺着自然而死亡的话,那个尸体太脏了,连狗都不愿意吃。

这个就是说,收放自如的「自」,自己,就是咱们人类,我们要了解到我们的身分,我们出现生命的时候,是以人的身分出现,这是很值得我们庆幸。我们不是狗身、牛身、马身,不是宠物狗,也不是宠物鸡。

佛陀一再的强调,我们每一个人自己都拥有一颗无上的、无价的宝珠,叫做佛性,成佛的可能性;这个成佛的可能性,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去尊重它,不知道自己有这么宝贵,自己的灵性这么好,因为它跟佛是平等的。所以在我们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了解到我们每一个人自己拥有这么宝贵的佛性宝,我们就是怎么样去挖掘它,去修戒、修定、修慧、布施、忍辱、精进。如果我们找到这个宝,这个宝我们得到了,我们面对生离死别,面对穷通夭寿,面对这世间的一切一切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一切事情不再影响我们。

所以宋朝有个禅师就讲过这句话,他说「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也就是说,找回自己本来面目的人,禅宗说是明心见性的人,他不再被这个世间的一切所转。那我们还没找回这个宝的人,就一直被外在的人事物所转,生也好,老也好,病也好,死也好,不断被它所转。

不要讲到生老病死,就是一个头发白就让你伤透脑筋;一个单眼皮、双眼皮,就要让你到哪里去手术;长太高、长太低,或黑斑、雀斑,就想尽办法买什么药膏牙膏来涂。为什么呢?舍本逐末。

所以为什么禅宗一直要我们找回本来面目,因为我们有这个无价的珠宝,任何人找到了,他就是尊贵的,因为他的快乐、他的幸福不是外面给他的。讲到这个地方,我们要重复讲刚才的「收」。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了,他的痛苦、快乐这一切一切,不是外人决定给他的。

各位,如果我们家里的大门、房间门的钥匙,打了一大堆送给人,好不好?不好。别人马上到你家里偷东西。所以我们今天要要学什么?把钥匙收回来。我说你好漂亮,你就好快乐;说你好丑,你又痛苦了;你的快乐、你的痛苦、你的钥匙在我这边。这样笨不笨?很笨。

我们要学○○○常常笑,常常微笑面对人生,因为钥匙他没有交给别人。我们平时都是钥匙交给人家──别人一句话,别人一个关爱的眼神,哇,就快乐得不得了;别人一句话,伤心难过,吃睡不得──我们把快乐、痛苦的钥匙交给别人。所以今天我们记得把这个钥匙全部要收回来。这个是「收」功。

你能把这个钥匙收回来,你这个自己的「自」才能发挥他的功能。因为我们的命运、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幸福、我们的一切一切,一定要靠自己去努力争取,没有什么侥幸可言。

今天我这个长相、我的习惯、我成功、我失败、婚姻事业子女,这一切一切都是自己招感而来的,不要去怨天尤人;一切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念、自己的口语、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行为去招感来的。

所以佛陀一再的强调,命运是在自己的手中,今天快乐不快乐、幸福不幸福、悲伤、难过、痛苦,都是自己的一个念头来决定。你想到我头发白了要去染,你就会很难过;如果你想到说,我知道我白发苍苍,每个月领三千块,不错了,有些人还没有领三千块就走了。一个念头而已嘛!是不是?所以你看我们自己的念头多厉害,幸福、痛苦、快乐、悲伤都只是自己的一个念头。所以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个是佛陀一再强调的。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可是我们一般人主人不愿意做,我们喜欢做奴隶──我有钱我就很快乐;我有白马王子我就很快乐;我有天仙美女我就很快乐;我有孝子贤孙我也很快乐;银行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存款,我很快乐。我们忘记了最重要是我自己健全的心灵、健全的人格,我们忘记这个了。

各位眼睛闭起来你想象有一张纸,在纸上我们画很多的零,画一百个零也等于零;如果你先写一,再写一个零,变成十;再加一个零,就是百,然后千、万。这个「一」是什么呢?就是你自己健康的身心、健康的心灵、健康的生理。那么后面的「零」是代表什么呢?妻子丈夫、财产名誉、儿女、孝子贤孙、你的愿望…你都可以加。所以零跟一哪个最重要?一最重要;一就是自,自己。成佛也是由我自己去成佛,不是别人帮我成佛;下地狱也不是别人叫我下地狱,我就会下地狱,是我动恶念、做坏事下地狱的。

我们信佛学佛的人要了解到,我们自己的本事很大,因为我们有无上的如意珠宝──佛性。如果我们迷失了自己的本性,我们向外去追求快乐,你就是把痛苦与快乐的钥匙交给别人,所以我们要把它收回来。

◆◆◆◆

第四个字「如」,如如不动,如如本性。佛经里面讲到这个「如」字很有意思,这个叫如实,如者不虚,或者如者不动。

这个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性本来是如如不动的,可是我们已经养成一个习惯,总是向外去追寻快乐啦、幸福啦,都是向外去追求,很少去注意到自己有如如不动的本性。往往我们都是向外去追寻快乐,所以靠人人会跑,靠山山会倒。但是我们生命的依归处──生命之所以依靠的地方,是如如不动的本性。

再讲一个故事好了。有一个人莫名其妙的来到沙漠的地方,一望无际的沙漠,他独自一个人踽踽独行,背上背包又是重很重的,每走一步好象有一千斤重。在这个沙漠当中,唯一的办法是是埋头苦干一直往前走,一步一脚印。可惜这个老天爷啊,太阳很大,风沙又大,满身流汗,这个风沙就粘在身上变成污垢。走啊走啊,幸运的看到一个绿洲了。来到绿洲,还不错,还有旅馆客栈,所以他登记好了,就到房间里面。

各位注意喔,他进到房间以后,是先化妆?还是洗澡?先卸装是不是。把身上的包裹、包袱整个拿下来,然后跳到浴缸里面,把几年来的污垢洗干净,这时候身上一无所有,寸丝不挂,是最快乐的时候了。有没有人进房间以后,赶快化妆的?没有。你们要化妆以前,要先洗净是不是啊,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所以我们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一颗纯洁的心灵,很单纯的、很纯洁的、很纯朴的。古代人说反璞归真,当我们回到生命的原点、如如不动的这个地步之后,我们感到空生的轻松愉快,叫做法喜充满。就像这个人在外面流浪好几年,全身的污垢又痒又难过,等一洗完澡的时候,那种快乐实在很难去形容。

各位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形:你忘记了你的身分,你忘记了你的历史,你只把你的腿盘起来,眼睛一闭,念佛也好,诵经也好,持咒也好,突然间你感觉到手脚消失了、肉体消失了、宇宙消失了,整个就是光明的一片,那时候这个时间就像飞快的一闪而过,你觉得几秒钟,实际已经是几个小时了。各位有没有这个经验?这个美妙的经验很有意思喔!那是我小的时候常常玩的游戏,想进去就这么一蹲下来,慢慢就宇宙消失了,很好玩的。

这个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拥有一颗如如不动的本性,当我们回到生命的原点,这个时候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喜悦,你真正的去了解自我。所以回到生命的原点,是值得我们去品尝的一种宗教的一种训练。

一般人整天就是往外追寻,生命就耗掉了能量。各位都有手机吧,如果不充电的话,能用吗?用了两天,你的手机不充电就不能用了。我们生命也要充电。生命怎么充电呢?你念佛、持咒、打坐、修行,或者是你读经读书,那就是在充电。一个最简单的充电方法:注意自己的呼吸;你从注意自己的呼吸当中,生命回到原点了。

◆◆◆◆◆

在这工商业时代,如果我们没有收、放、自、如这四套功夫,你会觉得活得很忙碌,每天就是这么忙忙碌碌。然后忙再加上眼睛看不到的盲,不知道生命的归宿在哪里;有一天要离开世界的时候,感到一片迷惘茫然,真的是很悲哀。每天就这么忙忙忙,穷忙;然后又盲目的过日子,不晓得在忙什么,不知道到底为家庭、为子女、还是为妻子;忙得焦头斓额,到最后年纪大的时候,对自己生命的未来一片茫然;那真叫忙、盲、茫,实在是很悲哀。

今天各位来到这个地方,我们要了解佛陀告诉我们的,每一个人都拥有一颗无价的珠宝,这个无价的珠宝叫做佛性,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如如不动的佛性宝,我们要懂得去找寻。怎么去找寻呢?

要收敛自己的习气,懂得去收敛自己的情绪,不要随着我们的妄念去奔波劳碌张罗,这种恶习千万不能再让它猖狂。自己的念头来了,知道这个念头有意义没有意义,马上要知道,然后懂得去收敛。这是第一个功夫:收。

懂得收敛以外,还要怎么样子?不能整天绷着脸过日子、非常紧张的过日子,所以要放下。你一天放下忙碌的生活,陪你的妻子儿女读读书,跟这些古今中外的圣贤来心灵上的沟通。放下自己的身段,放下自己的执着,放下那些没有意义的嗜好恶习──赌博、抽烟、喝酒,这个是第二个功夫:放。

然后要尊重己灵、自己的灵性,这是根本的。因为本立而道生,如果你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忘记自己本身就有无上的珠宝,你往外去追寻,那很可怜。所以经典里面说有一个乞丐,他一要到钱就去喝酒喝。有一天他酒醉了,他的朋友一看很可怜,就把一个珠宝缝在他的内衣里面,怕他醒来掉了。可是这个乞丐醒来以后,他不知道身上有个珠宝,他继续跟人家乞讨维生。

经过几年,他的衣服破破烂斓,他的朋友又看到他,说:「某某人啊,我某年某月某日看到你倒在路旁,我把一颗无价的珠宝放在你的身上,你怎么笨得要死还在做乞丐?」他说:「我不知道啊。」「要不你摸摸看。」乞丐一摸,还在,就找回到珠宝。朋友就说:「你就把这个珠宝去买房子、去娶老婆、去生男育女,过很好的生活。」这是法华经里面讲到的譬喻。

所以我今天送给各位一个宝,不要再做乞丐了。乞丐,就是希望别人给我快乐、给我财富,那是做乞丐,不行喔。我今天送给各位一颗无价的如意珠宝,有没有收到啊?收到了,不要忘记啊。我们这个无价的珠宝本来是如如不动的,你能够修到如如不动的时候,你就是一个大自在者。所以今天送给各位四个字:收放自如。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