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傅味琴居士:缘起性空,转染成净(30~39)


   日期:2025/5/24 22: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缘起性空,转染成净(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讲于  2002.2.20


 
因为无生,所以咱们
才能去掉有生进入无生

提要:
 ·因为无生,所以咱们才能去掉有生进入无生
 ·人有男女都是人,光有亮度也都是电的作用
 ·女性习气强成女,男性习气强成男,心好成好人,心坏成坏人,全是心的
  作用
 ·灯有开关,宇宙的电无有增减,“能生所生,缘起显现,故名无生”
 ·人生如浮云,难以重聚,人亡境还在,境散人还在,看破是智慧,并非是
  消极

因为无生,所以咱们才能去掉有生进入无生

从世间上的形象来看,明明是有生,怎么叫无生?比如我们都是妈生下来的,没生下来之前就没有我,生下来就生了一个人。每一盏灯泡,开关一开就发光,就产生了光体。从现象上来看,这是有生,可是从实质上看是无生。因为有生,所以才有佛说法四十九年,讲了广大的般若智慧。因为无生,所以咱们才能去掉了有生就进入无生。比如电灯泡有亮度的不同,灯泡种类也不同,光的颜色也不同,如果在灯泡上涂一点颜色,光又两样了。

人有男女都是人,光有亮度也都是电的作用

人也是如此,人有长有短、有男有女,皮肤有黄有白有黑,可是只懂得这一点是不够的,佛告诉我们不光要看到这些,还要看到里面的实质。光哪里来的?通了电,灯泡就发光。发电机、电线、灯泡、开关,这些只是形成供电的条件,那么电从哪里来?宇宙本来就有电,所以科学家不是发明电,而是发现电。闪电就是电,闪电是因为电跟电相撞就发光了。懂得这个道理就能明白,从里面看,日光灯的电跟霓虹灯的电是一个电,不是两个电。所不同的不过是人们制造出来的灯泡,所以佛说法界一相,别无二相。

女性习气强成女,男性习气强成男,
心好成好人,心坏成坏人,全是心的作用

人的佛性都圆满,可是生出来偏偏有男的女的种种相貌、种种脾气。这就好比电灯泡的样式不同。当然这也是由种种条件形成的,你女性的习气太强了,或者你喜欢做女的,你下一辈子就变女的。如果你男性习气很强,不喜欢做女性,那么你下一辈子就成男的,这完全是一颗心的作用。心好,你也会变好人,心坏会变坏人。

灯有开关,宇宙的电无有增减,
“能生所生,缘起显现,故名无生”

我们把开关一开,灯泡就发光了,明明是有生,怎么叫无生?宇宙的电是永恒的,从来也没有减少也没有增加。没有减少就没有灭,没有增加就没有生。所以从宇宙人生真实的相貌来看,一切无生。“能生所生,缘起显现,故名无生。”所有的“有”全是缘起,由因缘条件聚合而出生的,所以佛教是缘起论。也不要强调唯心也不要强调唯物,这两个都是片面。辩证法就是在批判机械唯物论,从前毛泽东也说过,精神能变物质。

既然一切有生皆是缘生,我们就不能不重视这个缘。从因到果必须有个过程,这个过程可长可短。因要通过缘才变果的,是靠缘在发生变化。

人生如浮云,难以重聚,人亡境还在,
境散人还在,看破是智慧,并非是消极

昨天提起,人生相聚犹如天上的浮云,分散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聚。也许你回来的时候,我已经死了,也许我还活着你已经死了。

一切都在不停地变化,算命是算不准的。算命不过是个统计学。人不是死人,活人随时都会发生变化,当然命也会发生变化,那怎么算得准啊?人跟环境都是无常的。喜欢玩乐的人,每天到歌舞厅里唱卡拉OK。有时候歌舞厅没有关门,他倒死掉了;有时候人倒还活着,歌舞厅关门了,他也去不了了。所以不了解佛法的智慧,就看不破人生。有人说“我看破了”,那是消极厌世的“看破”,可不是佛法的看破。佛法是用智慧来看破。
 
缘起性空,转染成净(3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讲于  2002.2.20


 
人可以动,也可以不动,
入定就不动,出定就动

提要:
 ·一切音都是“阿”字出生,“阿”字原始音,亦由发音器官磨擦缘生
 ·因为有动,人才有生长和老死,这是现象不是实质
 ·人可以动,也可以不动,入定就不动,出定就动
 ·水底有鱼水就动,水面有风水就动,可那是鱼动、风动,并非水动
 ·水与波实是一体,只是形状不同,宇宙本有电,并非发电所生,妈生孩子,
  孩子并非妈所创造
 ·你有本事不钻进妈的肚子里去,也就没有生,没有生也就没有老病死

一切音都是“阿”字出生,“阿”字原始音,亦由发音器官磨擦缘生

昨天还讲到“阿”字的声音也是缘生,“阿”是一个原始音,发音器官的配合就能够发出来。人总有喉咙,气通过喉咙,一磨擦“阿”字就发出来了。所以不管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刚刚出生的婴儿,乃至于哑巴,全会发“阿”字。其它的音无非是“阿”音变化出来的,也是缘生的。如果没有发音器官,你字音也发不出来。

因为有动,人才有生长和老死,
这是现象不是实质

天地万物,本来寂静,你不动,怎么会变?你一动,什么都有。人走过来,叫来;人走过去,叫去。这是人们为了讲话方便而起的名字,其实没有来跟去,只有一个动,来跟去都是动。其它也都是一样的。人为什么会长大,为什么会老?因为有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就是运转,就是在动。因为动所以人才能生长,因为动,生理就要老化,老到最后,一切都要败坏,就死了。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不过这仅仅是现象不是实质。

人可以动,也可以不动,入定就不动,出定就动

能不能不动?人可以动,也可以不动。比如修禅定的时候,你做好准备:我修禅定时不动,就不动了。在不动的时候,你想着动,就动了。比如你们修禅定一动不动,听到人家给你弹指,意思有事情要你出定,你就动了。

水底有鱼水就动,水面有风水就动,
可那是鱼动、风动,并非水动

人世间一切都是相对的,有长有短,有成有败,有动当然有不动。人什么都在动,连我们心都在动,所谓叫心理活动。心理科学都是在研究动。心理活动,照佛学来看那是第六意识,心理既然会动,谁在做主啊?说是“我”,就是第七意识,到第八意识就不动了。既然第八意识不动,为什么第六识偏偏要动呢?因为海里有鱼。鱼游来游去,海面就动了,可见这是鱼动,不是水动。如果没有鱼,水是永恒的不动。说“没有鱼,有时候也会动,有风就会动。”那是风动,可不是水动。一个人本来是好人,怎么会变坏啊?因为旁边有坏人,受影响了。所以佛法告诉我们的是更高一层、更深一层的道理。

水与波实是一体,只是形状不同,宇宙本有电,
并非发电所生,妈生孩子,孩子并非妈所创造

世间上根据外面的形象,叫大家分辨清楚:这是平静的水面,那是波。佛法告诉我们,波跟水是一个东西,只是形状不同。如果靠鼻子、眼睛、耳朵就能成人的话,为什么木头人就不能成人?说人的精神是从大脑产生的,这话没错。好比说灯光是从电灯泡发出来的,电灯泡的电是从发电厂输送过来的,可是停留在这儿,那就错了。宇宙本来就有电,并不是发电厂产生的。妈妈生的孩子,这个孩子不是妈妈创造的。为什么有的妇女结婚多年不生孩子,说是有病,可医院里检查结果男的女的都没病,就是不生孩子,你怎么说呢?世间上对这些问题到现在都回答不出来,只好留给后人去研究。

你有本事不钻进妈的肚子里去,
也就没有生,没有生也就没有老病死

妈生孩子,是你自己钻到妈的肚子里,才生出来的;如果你不钻进去,妈会生你吗?世间上人只会怪妈:“都是我妈不好,把我生出来,搞得我受了那么多苦。”难道妈把你养大还不好?那干脆一生下来就把你丢到厕所里去。

修行人要怪自己,为什么要往妈肚子里钻?什么叫了生死?很简单一句,看你有没有本事不往妈肚子里钻。如果你有这个本事不钻进去,你没有生就没有老死,也就没有痛苦,什么都没有。
 
缘起性空,转染成净(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讲于  2002.2.20


 
苦的地方易觉悟,
刚强众生能转变,成佛也快

提要:
 ·流浪汉如果没有调皮的恶习,都是了不起的人
 ·说话不流畅,发音被卡住,好比心急走路就摔跤,实在说“口吃者是天才”
 ·众生受苦都是自己造成的,起心动念尽耍小聪明,要不然我们早就成佛了
 ·苦的地方易觉悟;刚强众生能转变,成佛也快,娑婆众生是一个可以雕刻
  的特殊材料
 ·众生烦恼无其数,断烦恼的法门也无其数,故称八万四千

流浪汉如果没有调皮的恶习,都是了不起的人

流浪汉并不是父母把他赶出去的。做父母的哪有不喜欢自己孩子的?妈冒起火来说:“你给我滚!”儿子说:“滚就滚!”儿子真的要滚了,妈又说:“你回来!”还是叫他回来。流浪汉是自己调皮捣蛋要做流浪汉,这种恶劣的习性,使他到处流浪。所以我们生死流浪是冤枉的,谁叫我们这么调皮的?如果不调皮的话,我们都是了不起的人。

说话不流畅,发音被卡住,好比心急走路
就摔跤,实在说“口吃者是天才”

打个比方,你们别看磕巴子讲话磕磕巴巴的,其实磕巴子是天才。修筑京张铁路的詹天佑就是个天才,外国人说中国不请外国工程师,京张铁路40年都完不成,因为要开很多山洞。詹天佑4年就完成了。有个老朋友去看他时说:“这么大的困难,你都成功了,了不起啊。”他笑笑,“我还有更困难的,”(众笑)“要我面对群众讲一次话,比我修京张铁路还困难。”因为他是严重的磕巴子。

磕巴子往往是语言能力最强的人,古今中外,唯一的独步的大雄辩家德摩斯梯尼就是磕巴子。(众笑)既然语言能力这么高,为什么会磕巴?不老实、调皮啊,讲话不好好地讲,劈里啪啦,像开机关枪,“啪”机关枪卡住,就说不出来了。好比孩子不好好走路,去学人家跑,结果心一急,腿碰腿,摔一跤。

众生受苦都是自己造成的,
起心动念尽耍小聪明,要不然我们早就成佛了

我们现在都是烦恼众生,愚蠢颠倒,因为我们太调皮了,做人不好好做,走路不好好走,起心动念不好好想,尽耍小聪明,要不然的话,咱们都成佛了,因为我们个个佛性圆满,跟释迦佛的佛性一模一样。就好比电灯泡里的电都是一个样,区别仅仅是这是白光,那是黑光,谁叫你把电灯泡涂得那么黑,你不涂黑,它也是白光。所以受苦受难都是自己造成的,下地狱也是自己下的,没有谁把你推下去。

苦的地方易觉悟;刚强众生能转变,成佛
也快,娑婆众生是一个可以雕刻的特殊材料

既然如此,佛就来度众生了。十方如来都赞叹释迦佛难能稀有、极其伟大,发心到最苦、众生脾气最坏的娑婆世界来成佛、度众生。这是释迦佛的大慈大悲大愿,也是他的大智慧,因为释迦佛看到,娑婆世界虽然很苦,苦的地方众生容易觉悟;娑婆世界众生虽然脾气很坏,非常刚强,可一旦转变过来,成佛也快,是一个可以雕刻的特殊材料,“浪子回头金不换”嘛。

众生烦恼无其数,断烦恼的法门也无其数,
故称八万四千

可是娑婆世界众生太复杂了,各种各样脾气、各种各样思想、各种各样心念都有,老话说,“百姓百姓一百条心”,众生心绪太多,也就是烦恼病太多,佛法好比治烦恼病的药,烦恼多,那么药也要多一点,所以释迦佛说了四十九年法。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也有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有人理解成是个数字,有本书硬是拼拼凑凑,拼成八万四千烦恼。八万四千是印度的土话,意思就是很多很多。宁波人也有土话,小孩子经常说假话,宁波的老太太就说他:这个孩子,“乱话三千”,乱话就是假话,讲了“三千句”,意思就是他说假话很多,其实哪有说三千句?这是形容词呀,一个人的烦恼,怎么数得清楚啊?
 
缘起性空,转染成净(3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讲于  2002.2.20


 
有法才有门,不肯学法,
进不了门,就把修行架空了

提要:
 ·有法才有门,不肯学法,进不了门,就把修行架空了
 ·法门无量都离不开戒定慧,持戒是止恶,禅定是入定,闻法是得慧
 ·法不求解,却喜戴高帽子,时间跑光了,谁都不能保证你成就
 ·求福报的是人天乘,求觉悟的是解脱乘,自苦他安乐是菩萨乘
 ·烦恼根本是无明,断爱解脱才能得自在。度众生觉悟,能发菩提心,成就
  无上佛道是菩萨行

有法才有门,不肯学法,
进不了门,就把修行架空了

要知道,一个起心动念就是一个心态,一个法就是一个法门,一百句指导就是一百个法门,你可以从每句话里进门,你不肯进去,有啥办法?

我来到福鼎快要四年了吧?我给了你们可能真的有八万四千法门,假如有人一个门也不肯进去,那修行不是架空了,要进门才是实在,也就是说,要依照法去实践,要做到法的要求。

法门无量都离不开戒定慧,持戒是止恶,
禅定是入定,闻法是得慧

而且佛法能广能略,比如你们学的文殊法,有略法有广法。如果工作很忙,就修一本略法;如果你有时间条件,略法修好了,再修广法。把广法归纳归纳就成略法,那么八万四千法门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我们的规章制度好比戒律;每天带你们修禅定,就是定;天天给你们讲佛法就是慧。

法不求解,却喜戴高帽子,时间跑光了,
谁都不能保证你成就

有人说“傅老师那儿佛法很好,可是傅老师那儿拿不到高帽子。傅老师自己只肯做老师。”你要去别的地方拿高帽子,我劝你还是先把法学会了。高帽子能了生死吗?一个生死流转的众生进了佛门还要东跑西跑,把时间跑光了,谁都不能保证你的成就。

有人一开口就是:“我这几年四大名山朝了八次。”“我皈依了某某大和尚。”还拜了什么活佛、金刚上师。一句比一句高,好像他己飘飘然升上去了。请问你今天又如何了?你得到了些什么呢?别说高帽子,连法都学不起来,还是现实一点,学好戒定慧再说。

求福报的是人天乘,求觉悟的是解脱乘,
自苦他安乐是菩萨乘

众生心态千差万别,佛也不能强求,只能慢慢地引导,众生心态可以归成三类,一类是修人天福报,“前世不修今世苦,今世不修来生苦。”从前老太太都是这么说的。第二类比第一类有觉悟,他知道苦从烦恼来,只要有烦恼,死了还会去投胎,一投胎,第二个生死又来了,这是非常悲哀的事情。就好比火车一开,首先要拉一声“呜——”,意思就是:呜乎哀哉,又是一生开始了。车轮转动的声音,上海人形容是:“压死不管,压死不管。”人世间我们所受的种种的生老病死苦,有谁管我们?死了,亲人也不过掉几滴眼泪。妈妈管你生,那是凭一颗爱心,可是谁管你死?所以这一类比前一类有觉悟,他要求了脱生死。还有第三类,他心胸伟大,除了自己要了脱生死,还要让所有的亲人都走上幸福的路,宁愿自己辛苦一点,以求别人的安乐,这就叫菩萨。

烦恼根本是无明,断爱解脱才能得自在。
度众生觉悟,能发菩提心,成就无上佛道是菩萨行

佛最终的目的是要我们个个成佛,跟释迦佛一模一样,平等平等。可是人心不同,有的人知见高、目标远大,有的人心量小、眼光短浅,只追求眼前。如果一刀切就不是辩证法了,辩证法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为众生有这样三类,所以佛就分别而度。第一类的人先让他们脱离三恶道,第二类人让他们脱离生死轮回,第三类人使他们快快成佛。所以,佛鼓励第一类的人说:做人要做幸福的人,要修好止恶修善,千万不要造恶业下三恶道,下三恶道太苦了。这条道就叫人天道。佛又跟第二类人说:生死流转无有穷尽,苦的来源就是烦恼,生死的根源就是无明。无明一步步发展到爱,爱了必定有取,你对于喜欢的东西一定会去拿,拿着了必定有“有”,一有了,生老病死也有了。所以要消灭苦必须要断爱,你不断爱,人世间的苦是没有穷尽的,也解脱不了生死。从根源上来讲,还要断无明,因为一切烦恼都是无明开始的,这是根本。这条道路叫解脱道,只有解脱了才自在。第三类人心量广大,对每一个人都有悲心,看见别人受苦,他心里难受,自己有一点乐,恨不得给人家,佛就赞叹他,“你是个有觉悟的众生,而且能够帮助别人觉悟。”能发菩提心,成就无上佛道是菩萨行。
 
缘起性空,转染成净(3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讲于  2002.2.20


 
佛弟子没有成佛的念头,
十方佛都不喜欢,所以佛就讲了大乘佛法

提要:
 ·为了排除修行路上的障碍,所以佛说法四十九年
 ·人是靠福气上升,因罪业而下降
 ·福少可培福,修行可延寿,人寿算不准
 ·烦恼聚集成苦谛,断烦恼是道谛,断尽烦恼是灭谛,出离生死就证阿罗汉果
 ·证果并不靠临终一刹那,十六尊大阿罗汉还在世上教化众生
 ·佛弟子没有成佛的念头,十方佛都不喜欢,所以佛就讲了大乘佛法
 ·因为众生有烦恼,所以佛才讲佛法,众生因烦恼而动,就种下了三恶道的因

为了排除修行路上的障碍,所以佛说法四十九年

这就是佛对这三类人分别讲的三士道,第一种修人天福报的,称为下士道,“下”不是看不起他,而是表示第一步,好比是小学;第二步称为中士道;第三步称为上士道。停留在下士道的人,单靠福气成不了佛;停留在中士道的人,可以解脱生死轮回,可以断尽一切苦,可是你只有智慧,福气不够,也成不了佛;只有第三种人,既学佛法,智慧增长,又行菩萨道,一切为众生考虑,培植自己的福气,将来智慧圆满、福气圆满,就成佛了。所以佛叫两足尊,要修福修慧两条腿走路。

既然三士修法能修到成佛,为了排除修行路上的障碍,所以佛说法四十九年,使你稳稳当当往前进。

人是靠福气上升,因罪业而下降

人天乘的法是止恶修善,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过去做的恶要停止,还未做的恶,不要做了,现在做的好事,要做得更加好,还没有做起来的,要逐步做起来,这样你罪业就少了,福气就大了。人是靠福气上升下降的,如果你没有做人的福气,你也做不了人,人是凭福气活着的,你做人的福气享完了也就死了。比方说,住旅馆也要凭福气,有福的人住五星级宾馆,没福气的人只能住小旅馆,等到小旅馆钱也付不出就要把你赶到马路上去。人生还不是如此,福气没了,家里都不给你住。家里犹如旅馆,人一死,就送到火葬场去烧掉,因为你没钱付旅馆费了。

福少可培福,修行可延寿,人寿算不准

福气少,你可以培福嘛,本来你银行里存款少,你再存进去嘛,你银行存款不是多了嘛,所以人的寿命是算不准的。从前算命的人都说我早该死了,又说:72岁这一关,你无论如何逃不过。可是我活到今天。72岁确实生了一场大病,我的女儿也跟我说“爸爸,你还有半年时间,你今年要自己保重一点。”可也过了。

烦恼聚集成苦谛,断烦恼是道谛,
断尽烦恼是灭谛,出离生死就证阿罗汉果

对于出离道,佛讲了四谛法、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是讲人怎么来的。四谛法讲的是苦集灭道。因为烦恼的聚集,所以有苦;修行就是断烦恼,断烦恼得有工具,要用种种的法去断烦恼,这叫道谛;断尽了烦恼,就叫灭谛,好比摆渡已经到彼岸了。出离道最高的境界就是证阿罗汉果。

证果并不靠临终一刹那,
十六尊大阿罗汉还在世上教化众生

说我还活着,怎么证阿罗汉果?难道你要死了再证阿罗汉果?佛弟子不懂佛法,颠颠倒倒,样样要等到临终一刹那,你活着时候都没有把握,临终一刹那就有把握?有说靠助念,你自己都靠不住,还靠别人?

证阿罗汉果是活着证的,当年佛在人间的时候,舍利弗、目键连个个活着证阿罗汉果,佛还叮嘱十六尊阿罗汉常住世间,只是咱们碰到了也不认识,哪有等死了时候再证果的。佛是度活人的,死人只要功德回向就可以了。现在的佛弟子被邪说长期蒙蔽,样样等死了再说,还以为唸经不必求懂,戒定慧也用不着,念佛就行,死了以后,家属拿钱来做做佛事就行了。修行要活着的时候断烦恼,你能够证到阿罗汉果,死的时候你就不会痛苦了,犹如脱一件衣服那样。

佛弟子没有成佛的念头,十方佛都不喜欢,
所以佛就讲了大乘佛法

还要行菩萨道,快快成佛,“佛道无上誓愿成。”如果一个佛弟子没有成佛的念头,十方诸如来都不喜欢。每尊佛度众生总要度到众生成佛,所以佛就讲了大乘佛法。为了度三种道上的人,佛就说了三士道的法,排除我们修行路上的种种障碍。

因为众生有烦恼,所以佛才讲佛法,
众生因烦恼而动,就种下了三恶道的因

现在释迦佛成佛了,阿弥陀佛成佛了,药师佛成佛了,自然没有必要给佛讲佛法。释迦佛是因为众生有烦恼习气才讲佛法。山上长满了草,怎么会变成药呢?因为有人生病,所以才有人去研究这个草能治什么病。佛法都是缘生的,因为众生有烦恼,所以有佛法。如果众生都没有病,也就没有人去采药,山上的药草岂不是不动不动?就因为众生有病,所以有人发好心,把药草采来研究。这种动是为了救度众生,众生的动则是因为烦恼而动,一动就种下了三恶道的因,那就是坏事了。一切都是无生,由缘而生,因为有三种人,所以由“阿”字出生三士道,士就是人。

这样讲听得懂吗?时间到了,今天讲到这里,明天再接着讲吧。(回向)
 
缘起性空,转染成净(3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讲于  2002.2.21


 
寂静不动是宇宙的实相,
由于运动,微尘形成了世界

提要:
 ·寂静不动是宇宙的实相
 ·宇宙本来就有微尘,由于运动,微尘成了世界
 ·物质不灭,精神怎会灭?认为有断灭,这种错误叫断见
 ·承认科学不承认佛学,是由于对佛学没有正确的理解,或是放不下我执法
  执
 ·佛法不能发扬光大,是因为有人在佛门搞封建迷信。整天跟鬼作交易,佛
  门也会变成鬼门
 ·不能把释迦佛当作偶像来供,三宝的地方,可不能一宝也没有

寂静不动是宇宙的实相

虽然宇宙的实相是一动不动、完全寂静,可是整个的世界、整个的人生,却始终不停在运转、在运动。有运动就有变化,有变化就有形成、消散。消散了并不等于什么也没有,科学上也讲物质不灭,人火化了,人的形体没了,乃至骨头也烧成了灰。可是物质的元素还是存在,不会消失的,所以叫物质不灭定理。这种规律科学家很早就发现了。

宇宙本来就有微尘,由于运动,微尘成了世界

由于运动就形成了各个世界、各个星球。世界是微尘组成的,无数的微尘合起来成为一个世界。哪怕世界爆炸,也不过分解成微尘。那么微尘究竟是谁创造的?本来就有的,宇宙的真理就是这样。

物质不灭,精神怎会灭?
认为有断灭,这种错误叫断见

我们不相信神能创造人,宇宙中本来就有形成人的元素存在,条件聚合就产生了人。我们也不认为人死了什么也没有,这一点科学家也不主张,不过科学家没说清楚,其实他发现的道理已经够人深思的了:既然物质不灭,精神怎么会灭?因为精神从物质来的。

死后什么也没有,这叫断见。佛教最反对断见。有今天必有明天,有七点钟必有八点钟,假如你的手表停了,不等于时间也停了,你心脏停止跳动,不等于你的生命从此完结,仅仅是这一阶段的生命结束了。如果有完结、有断的时候,物质岂不是有灭,那怎么叫物质不灭定理?

承认科学不承认佛学,是由于对佛学
没有正确的理解,或是放不下我执法执

世间上人如果承认科学,不承认佛学,只能说他对佛学不懂,或者说讲佛学的人没有讲清楚。讲佛学要看你怎么讲,我是照辩证法来讲的。有些人的讲法,离开了佛的智慧,违背了佛的精神,有头脑的人听了当然不会信他。还有人不承认佛学,因为他有个人的打算,一承认,他的论文、他的知见观点,乃至于他的地位全都动摇,他放不下呀。就好比有身份的人,即使明知道自己错了,也不大肯认错,因为面子放不下,这就是凡夫众生。

佛法不能发扬光大,是因为有人在佛门搞封建迷信。
整天跟鬼作交易,佛门也会变成鬼门

佛法不能发扬光大,这是佛弟子的失职;众生看佛教是迷信,这是佛门的过错,但不是释迦佛的过错,因为有人在佛门搞封建迷信。七十年代,赵朴初就大声疾呼:“敲敲打打是敲不出水平的,这是大方向错误。”可是谁听他的?反而越搞越厉害了。佛门里整天跟死人做交易,佛门变成鬼门,经书变成黄纸了,这有功德还是有罪过?居士也背罪过,因为你出了钞票,那些人才搞得这么起劲,弄得佛门越来越不像样了。

不能把释迦佛当作偶像来供,
三宝的地方,可不能一宝也没有

如果佛法不是智慧,那"佛"字不是要倒写了吗?佛就是智慧圆满,是觉悟的意思呀。佛门搞迷信,有觉悟、有智慧的人看了实在痛心。大殿中间一尊释迦佛非常庄严,而且灯光一照,表示佛法大放光明。可是很多寺院的大殿里从不讲佛的法,仅仅是当作偶像来供。把佛当偶像,对人有什么好处?佛像面前放一只功德箱,鼓动人们来丢钞票,整个弘法事业的空空如也,真使人痛心。这些人样子蛮像三宝弟子,可是他们释迦佛也不要,佛法也不懂,穿了出家人衣服对戒却一点都不清楚,实在说是一宝也没有。
 
缘起性空,转染成净(3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讲于  2002.2.21


 
人世间充满动相,
上升下降是根据一颗心

提要:
 ·发菩提心、弘扬正法,佛法就会兴起来,十方如来都欢喜
 ·世间有形成、毁灭的时候,谁也不能使形成的东西不消失
 ·既然能变,佛度众生的办法就是掌握这个变
 ·众生不珍惜好的条件,偏要让烦恼泛滥,无形中烦恼膨胀形成了粗大笨重
  的狗熊
 ·有因必有果,现世报受不完,来世再受,就有了六道轮回
 ·人世间充满动相,上升下降是根据一颗心
 ·人干好事白天心舒畅,晚上做好梦;干了坏事心沉重做恶梦,这都是现实
  生活中存在的事实

发菩提心、弘扬正法,
佛法就会兴起来,十方如来都欢喜

为什么咱们能得到三宝加被,来的差不多都是年轻人,而且总是法喜充满,这还不是护法菩萨的力量?因为咱们都发了菩提心,弘扬正法,支持佛法的兴盛,十方如来都欢喜。

世间有形成、毁灭的时候,
谁也不能使形成的东西不消失

再回过来说,世界有形成的时候,将来也有毁灭的时候。佛经上也讲地球将来要毁灭,可是不会像现在社会上的人,或者邪教、宗教说得那么快。将来的佛法也要消失的,因为有成必有坏,现在已经到了末法时期了。佛只是觉悟,佛没有权力能使世界不坏,能使形成的东西不消失,谁也不可能有这种能力。佛不过是发现了这个真理罢了,真理可不是佛创造的。

既然能变,佛度众生的办法就是掌握这个变

你们也天天在动,天天在变化,一样有成住坏空。小孩变大人,病人变好人,好人变病人,进医院的叫病人,出医院的叫好人,变来变去。既然能变,咱们就要掌握这个变,这就是佛度众生的办法。科学家为人类做贡献也是利用这个变。科学家掌握宇宙的能量,使它朝好的方向去变,比如原子能,如果朝好的方向去变,就给人类带来很多利益。

众生不珍惜好的条件,偏要让烦恼泛滥,
无形中烦恼膨胀形成了粗大笨重的狗熊

可是这么好的条件,人偏偏不知珍惜,带着过去世的烦恼来到人间,心理的烦恼泛滥,丝毫不感到惭愧。人对自己烦恼的宠爱,对自己烦恼的坚固心可厉害了,有烦恼的人还自豪得很!这种样子在生活中就看得见,虽然没有挺起胸昂起头,他的话已经是挺胸昂头的气势:“我有我的脾气!”以脾气为骄傲。“我也不是好惹的。”以不好惹为英雄。“我就是不听你的,看你把我怎么办?”说话的口气很大。份量又重,身子又大,那是谁呀?狗熊呀!

有因必有果,现世报受不完,
来世再受,就有了六道轮回

人世间,由于烦恼而出现了种种坏事,制造了种种痛苦。有因必有果,当然你要受报,现世没有受完,或者来不及受,死了还要受报,所以有六道轮转。

人世间充满动相,上升下降是根据一颗心

人世间充满了运动,这是动相。动里有好有坏,动出好结果来,你是在培福,你往上升;动出坏事情,你往下降。有人不相信这种道理,因为他对自己的心认识不清。你天天在往上升,又天天在往下沉,怎么说没有上升没有下降?上升下沉,是根据你一颗心,也根据你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

人干好事白天心舒畅,晚上做好梦;
干了坏事心沉重做恶梦,这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实

一个人做了好事,心里就欢喜,走路也轻松,就好像往上升,好比文学里讲的,感情的升华。从来也没有人做了好事,心里非常痛苦。干了坏事,心会轻松吗?干了坏事的人连睡觉都睡不好,稍微有点敲门声,他紧张得就想逃走,生怕公安局来抓他,心完全是沉重的;不干坏事的人,“半夜敲门不惊心”,高枕无忧。人死了好比做梦,白天干了好事,晚上做个好梦,白天干了坏事,晚上做恶梦,这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实,怎么能说没有吗?
 
缘起性空,转染成净(3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讲于  2002.2.21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故空中无色”

提要: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天空的蔚蓝色是光线的散射,“是故空中无色”
 ·虚空里的物质元素会分散,那么空跟色还有什么两样
 ·佛经说“法身光明遍虚空”,科学家也发现宇宙有一种光是永恒的、平等的
 ·人一生下来,清净的佛性和肮脏的染污心都存在,将来成佛也是你,下地狱
  也是你,就看你怎么做人了
 ·众生所以不成佛,是把烦恼捧上天,别人帮忙也帮不进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天空的蔚蓝色
是光线的散射,“是故空中无色”

空气里充满了灰尘,冬天阳光照进来,就看得清清楚楚,其实这就是空间的种种元素呀,微尘本身就包含着元素。你抬起头来就看得见白云、彩云、乌云,那是虚空中的云彩,可不是真正的天空。真正的空——连蔚蓝色都是空,为什么会有蔚蓝色?因为虚空太远了,光线散射成蔚蓝色,实非蔚蓝色,“是故空中无色”。

又如我们装的玻璃,全是透明的。卖玻璃的商店里,很多块玻璃叠在一起成了蓝色、青色,因为它厚度增大,光线散射,就成了蓝色,这也是光线的作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切颜色都是光线的作用,我们看到白的、红的、绿的,其实根本没有白的、红的、绿的,你看到的不过是涂料的颜色。涂料也没有颜色,是光线照射后,反映出来的颜色。这种种科学道理已经能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说清楚了。

虚空里的物质元素会分散,
那么空跟色还有什么两样

什么叫做“色即是空”,虚空里的元素称为物质,可是这个物质并不是坚固的,元素与元素之间都有空隙,所以它会分散,那么空跟色还有什么两样?

佛经说“法身光明遍虚空”,科学家也
发现宇宙有一种光是永恒的、平等的

虚空是清净的,蔚蓝色看上去很舒服,为什么是清净的?因为它空。虚空没有白天黑夜,始终是光明的。佛经里说,“法身光明遍虚空”,这跟太阳光没关系。现在科学家已经发现宇宙有一种光,各个方向都是平等的,而且是永恒的,没有这边亮那边暗,也就是没有生也没有灭,科学家给它取个名字就叫宇宙光。由此可见,佛经里的话一点没错。我们不怕科学,我们欢迎科学,科学的发展会证明佛法的正确。

人一生下来,清净的佛性和肮脏的染污心都存在,
将来成佛也是你,下地狱也是你,就看你怎么做人了

我们眼睛所看得见的微尘就两样了,有形象、有飘动。以人间的习惯来说,这些微尘,如果飘在白衣服上,就说白衣服肮脏了,清净与染污的区别就在这里。人也是如此,人的心里有清净的东西,有染污的东西。前几天讲过,有“空”才有“有”,“有”都是从“空”出生,“有”的本身就没有离开过“空”。“有”就是飘上来很多微尘,带着染污心污染了空,空就是佛性,微尘、染污心就是你的坏脾气,一生下来,两种因素都存在,将来成佛也是你,下地狱也是你,看你怎么做人了。

众生所以不成佛,是把烦恼捧上天,
别人帮忙也帮不进

众生应该是有觉悟的,众生不成佛是冤枉的,好比衣服本是干净的,肮脏都是外边的灰飘上去的。肮脏的衣服可以洗干净,刚刚飘上去的灰尘,也用不着洗,刷子一刷就掉了。可是衣服上的白颜色永远不会变,从来也没有人把白衣服放在清水里洗。我们的佛性是永恒的,众生有这样的条件,不成佛不是冤枉吗?都是自己调皮捣蛋,把烦恼捧上天,别人想帮帮忙,“你别管我!”帮忙也帮不进?
 
缘起性空,转染成净(3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讲于  2002.2.21


 
做好事是人天道,不动是出离道,
自苦他安乐是菩萨道

提要:
 ·亲人不照顾,好事不肯干,烦恼心一起,尽往坏处想
 ·烦恼少一分,痛苦少一分,烦恼一多,日子不好过。自找烦恼,是错用感情
 ·人一直在动,动到死还要继续流转,要动就动好,做好事是人天道,不动是
  出离道,自苦他安乐是菩萨道
 ·佛菩萨都有感情,这是理智的感情,与世间上人的感情可不一样
 ·男女痴情,不知使多少人堕在痛苦悲哀的感情里

亲人不照顾,好事不肯干,烦恼心一起,尽往坏处想

父母是我们亲人,一切好朋友、周围的人都是我们亲人,可是我们却没有好好地保护他们、照顾他们,整天只照顾自己的烦恼。而且还神经过敏,眼睛这么灵活就做做好事、背背经书吧,却去自寻烦恼。看见那边有人在小声说话,碰巧朝他看看,“肯定在说我闲话!”从来也没有想在表扬我。烦恼心起来,尽往坏处想,痛苦就是这么来的。

烦恼少一分,痛苦少一分,烦恼一多,
日子不好过。自找烦恼,是错用感情

烦恼少一分,痛苦也少一分,烦恼多一分,痛苦也多一分。烦恼一多,日子不好过,而且还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办公室里两个女同志在聊天,一个说,“我这个孩子讲话磕巴,难听死了。”那个女同志说:“怎么搞的,我家孩子也磕巴了,这样孩子带出去,真是丢人脸了。”旁边坐了一个真正的磕巴子,赶快像老鼠那样偷偷地溜出门了。人家说的是自家孩子,跟你有什么关系啊?自找烦恼呀,这也是错用感情的一种的表现。当然这种现象多得无其数,形形色色就像万花筒一样,全跟感情有密切联系。

人一直在动,动到死还要继续流转,要动就动好,
做好事是人天道,不动是出离道,自苦他安乐是菩萨道

人一直在动,动到死还要继续流转。佛来度众生就是叫大家“别动了”。很多人听不进去:叫我不动,做人还有什么味道啊?他习惯了,再叫他听佛的道理,很少人能接受。佛只好说,“你们动就动吧,不过要动好不动坏。”有人总算还有点觉悟,听得进去,那么信佛了觉悟了。佛又说,“你做我的弟子来帮助我一起度众生吧,只要别人快乐,咱们辛苦一点,也是一个愉快的报酬。”他这么做了,就称菩萨。做好事是人天道,不动不动是出离道,自苦他安乐,菩萨道。这就是昨天给你们提到的三士道。

佛菩萨都有感情,这是理智的感情,
与世间上人的感情可不一样

三士道的智慧就是恢复你本来面目。人都有感情,没有感情不是变成木头人了吗?佛也有感情,佛就是凭对众生的感情度众生的。连阿罗汉也有感情,所以佛教不是道教。听说道教要断七情六欲,这我也不多说了,因为这是外道。根据我对佛教的理解,众生是错用感情,佛教是理智的感情。当初佛涅槃了,弟子们个个痛哭流涕,拍胸跺脚,悲伤到这个程度,这不是感情吗?可是这种感情跟世间上人感情不一样。

男女痴情,不知使多少人堕在痛苦悲哀的感情里

世间上人的感情是我所爱的人死了,我也不能活了,他是只为一个人活着。所以我最反对是梁山伯、祝英台的作为。梁山伯死了就死了,祝英台还可以好好地活着嘛,她也要死,死一个还嫌不够,还要死两个?

去年来了一个男的,因为他的女朋友发生车祸,撞死了,他在山上买了两口墓地,一口留给自己。这种“生同蚊帐,死同坟”的感情,究竟有多大价值。他没有结婚,还想做鬼夫妻!

大年三十,有一家人都到齐了,团团圆圆。老太太吃到一半,说“你们吃吧,我有点头晕,到房里去休息一下。”时间过了很久还不出来,儿子女儿觉得奇怪,门也推不开,硬是破门而入,老太太已经上吊了,因为老头子死了,她一个人活不下去,这就是人世间的感情。也不想一想,就是去做鬼夫妻,难道你们不要投生啊?假如投生到一家,一个变姐姐,一个变弟弟,还能做夫妻吗?如果说感情好分不开,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结果生下来一个连体怪胎。说句笑话,即使做了鬼夫妻,其中一个变了心,你难道到阎罗王那儿去排队离婚?(众笑)都是被感情所害啊?
 
缘起性空,转染成净(3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讲于  2002.2.21


 
众生的心通过转变,
就能转清净,叫转染为净

提要:
 ·佛教的修行是把众生的愚痴转变成佛陀的智慧
 ·佛教讲转变,但也要掌握它的规律与过程
 ·众生的心通过转变,就能转清净,叫转染为净
 ·穷也是冤枉的,为什么不肯培福做好事,却要占便宜抓别人的
 ·不肯放下自己脾气的人,好比把感情放在病上,痛苦也就“招之即来”了

佛教的修行是把众生的愚痴转变成佛陀的智慧

佛弟子可不是这种感情,如来涅槃,佛弟子为什么痛哭流涕啊?如来是众生生死黑夜里的明灯,现在明灯暗了,众生没有明灯的照耀,人生的路就危险了,是为众生失去明灯而痛哭流涕。佛教不否定感情,佛教的修行是把众生的愚痴转变成佛陀的智慧,感情上也要转变,事物的发展,即是事物的转变。

佛教讲转变,但也要掌握它的规律与过程

即使掌握了转的方法,要转变也必须有个过程,要符合客观规律。有个国王整天盼望自己的女儿长大,他想女儿为什么不能一下子长大呢?就贴出皇榜,招聘天下能人。结果来了一个人,“我能使你女儿一下子长大,不过我有一个条件,我要把她带走十二年,施行法术。这段时间,你不能跟她见面,等我施完法术,再把你女儿带回来,你就能看到一个很高大的女儿了。”国王想这个可以,结果过了十二年女儿一回来,国王高兴,“哦,果然长得高了。”哪会一下子长高?十二年功夫才长高的,不过这个过程国王没有看见呀。

众生的心通过转变,就能转清净,叫转染为净

整个的辩证法,其实只有一个字叫变,整个的佛法也只有一个字,叫转,合起来叫转变。众生能成佛还不是转成佛?众生的心通过转变,就能转清净,叫转染为净。有句话“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人们只懂得佛法的智慧像大海那样广,像大海那样深,其实大海还有净化的功能,也就是说佛法能够净化人心。

众生成佛,也是转,是转识成智。佛说的一切法都是转变众生的心:觉悟不断积累,恢复原有的光明;智慧不断增长,达到圆满;烦恼习气不断地消除,肮脏转变成干净。归根结底,是恢复众生的本来面目。

什么是众生的本来面目?刚才讲过,众生流转生死是冤枉的,就好比你穿这件又脏又臭的衣服,也是冤枉的。你洗一洗不是干净了吗?日光一晒,又是白又是扑鼻香,你为什么不洗?因为你脾气太坏、懒惰、不肯动,那岂不是冤枉?

穷也是冤枉的,为什么不肯培福做好事,
却要占便宜抓别人的

穷也是冤枉的,为什么前世不做点好事培培福呢?今世有做人的福气也不错,赶快培福啊。有人却动歪脑筋,只想抓别人的,想吃小亏占大便宜。靠工资也可以过日子,偏要去赌博,居心不良,想不通过劳动把人家口袋里的钱抓到自己口袋里来,结果输光。赌博最终都是输掉的,你不输掉,赌场老板的钱又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说句笑话,假如有人说,我去打牌,目的不是赢人家的钱,我要输给人家,我愿意输。这也是卑鄙的!你有钱可以布施供养,何必用赌博方式去输给人家?你使人家赌钱赢了,人家就更要赌!输的赢的全不肯放下赌博,对两张牌这么有感情干什么呢?这也是错用感情。

不肯放下自己脾气的人,好比把感情
放在病上,痛苦也就“招之即来”了

有的人一发脾气,气得要命,可他对脾气有感情,好像离开了脾气,没好日子过。有的人对病也有感情。生了病以后,就赶快看医生,治好就算了,但他不去看病,似乎要把病留住,对病念念不忘,连做梦都在想自己的病。你对病这么有感情,老是想它,病还肯离开你吗?它也舍不得走了。有人说:“我这个头疼也怪,我不想它倒没事,一想它头就疼。”这叫“招之即来”。 
 
[转载自-佛教菩提心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傅味琴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傅味琴居士)  

 傅味琴居士:《金刚经》四句偈的开示 

 傅味琴居士:平等爱徒的乐趣 

 傅味琴居士:观师持戒、多闻、解空功德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 

 傅味琴居士:《律海十门》开示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90~95)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80~8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70~7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60~6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50~5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40~4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