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电影《非诚勿扰2》带给我们的人生思考


   日期:2011/4/14 9: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来源:2011年2期《净土》杂志 作者:蕴德

《非2》从缘分、金钱、慈善、死亡、爱情多个视角深度挖掘人生的意义,我们也应该借这部片子的机缘反思一下过去的生命历程,因为生命比任何财富都宝贵。

年末贺岁大片云集,而三部大片里均有葛优的身影,葛优在三部大片中分别饰演了三个“骗子”,每个角色都出神入化,而且总带着葛式幽默。而这三部片子中,最带给我感动的是《非诚勿扰2》。如果说《非诚勿扰》是纯幽默,那《非2》绝对是人生思考的经典案例,从缘分、金钱、慈善、死亡、爱情多个视角深度挖掘人生的意义,和冯小刚之前的片子比对,冯小刚升华了,我们也应该借这部片子的机缘反思一下过去的生命历程,因为生命比任何财富都宝贵。
   
正视我们的缘分
    《非诚勿扰2》里面精彩的一段就是孙红雷扮演的李香山和姚晨扮演的芒果高调离婚的一场戏,而恰恰是这场戏,带给我们的是如何正视缘分的问题。很多夫妻都遇到离婚的问题,但是离婚后成为“仇人”者居多,面临着婚姻的解体,我们能不能如同这两位角色一般正视我们的婚姻,而不是讲条件闹得不可开交呢?有人提出问题说:“那是因为李香山有钱,所以才能够轻松而且奢华地离婚,我们穷人离婚不能这样。既然婚姻没了,总要弄点钱作为回报,才能心理平衡。”这个问题在我看来是不正确的,缘分的复杂微妙,是我们很难想象的,不管哪一世的因缘造就了这一生的婚姻,而这个因缘中是否掺杂着金钱的因缘,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反之,这一世的离婚,是否为将来种下哪种果报,我们也不得而知。所以,我想如果能正确理解缘聚缘散之理,就应该如同影片一样正视离婚。
   
别太在乎金钱
    《非2》中有李香山的一句台词:“我这辈子就跟钱着急了,大好时光都浪费了。”这是李香山对朋友们的忠告,也看出李香山自然没有秦奋活得滋润,因为秦奋自从卖了他的“分歧机器”后,就没在钱上忙活。而当今社会的生存压力也带给我们为了钱奔忙的生活,金钱在有正信的人眼里,应该只是此生修行的工具。我并不主张放下一切,因为既然是工具,我们就没必要被金钱所束缚,这如同我们使用的其他工具一样,电脑、汽车、房子亦是如此。我们只需努力地好好活在当下,也就是印光大师讲到的敦伦尽分,扮演好自己的每一个社会角色,不去强求。我们还可以细细想想,这钱多少够花啊?此话绝不是让您不奋斗了,而是有目标的奋斗,抑制自己的贪心,有了房子,有了车子,有了娘子,有了孩子,赡养老人就可以了,别贪心无限!因为往往奔忙都是贪心造成的结果,有了100万总会想到1000万,而有了1000万总想1个亿。这样下去就没有尽头,也就是李香山浪费大好时光的原因,大部分人都是如此,所以,满足于当下也很重要。
    记得有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穷人终日愁眉不展,一天他遇到一个老人,老人问年轻人:“你为什么不高兴啊?”年轻人回答:“因为我贫穷。”老人说:“那好吧,我给你10万,砍掉你一个手指,行不行?”年轻人恐惧地看着老人说:“肯定不行!”老人继续问:“那砍掉你一个胳膊,我给你100万,行不?”年轻人依然不同意,老人最后说:“我拿10个亿的金钱买你的生命,可以不可以?”年轻人更坚决地不同意。老人笑了,拍着年轻人的肩膀说:“小伙子,你不必不高兴,你已经有了比10个亿金钱更珍贵的东西,那就是你的生命。”
    佛教思想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放下世俗的挂碍,找到自己内心的平静和快乐,所以,有着多少钱都买不来的生命和时光,我们还愁什么呢?珍惜现在自己所有的一切,善用每一分钟,多做些有益于社会大众的有意义的事情,以充实提升自己的生命,就是最宝贵的财富。

菩提心与慈善
    《非2》中重要的一幕就是那个为了拯救北极冰川融化的慈善拍卖会,我们先不看组织者的目的,而是看那个被无数观众嘲笑、为了拯救“北极企鹅”而伤心的女孩。我曾问师父:“目前灾难频发,我们作为修行人应该如何面对?”师父给我的回答是:“第一要安住自己的心,要明白人天合一的道理!”这句话对于我来说是震撼的。我们现在来拯救地球,其实就是自我保命的唯一途径。从事慈善,就应该如同那个女孩一样,有大悲心,有菩提心!《无量寿经》所教导,三辈往生都要以发无上菩提心为必备的条件。彻悟大师说:“大心不发,则外不能感通诸佛,内不能契合本性,上不能圆成佛道,下不能广利群生……随所修行,多诸障缘,纵有所成,终堕偏小,故须称性发大菩提心也。”
    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修学净土宗的居士们推动社会公益、难民救济事业,兴办佛教文化、教育事业,为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正证明了弘一律师在其《净土法门大意》中所说:“常人谓净土宗惟是送死法门,岂知净土宗以大菩提心为主。常应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众生之宏愿。”印光大师总结净土法门大旨“以菩提心为根本”。这也给当今慈善机构指明了一个宗旨,慈善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大家的菩提心,因为拯救地球,拯救生命的根本在于拯救内心。

快乐地面对死亡
    李香山的死带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首先是“人生告别会”部分,和朋友们回顾一生,感恩朋友们在自我生命中的闪光。当然跳海的死亡不是我们推荐的,既然已经看开,那就任之发展,找个清静的地方死去。而死后的方式确实值得大家反思,很多人买了房子开始为墓地发愁,而香山同志直接弄一个花盆把自己解决了,还成就了一盆好花。这种方式应该在大众中推广,比如政府应该鼓励,甚至补贴这种“厚葬”方式。
    按照佛法讲,“死亡的无常就是正常的”,也就是从出生我们就已经一步步走近死亡了,既然如此,何必执著于身后之事呢?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未知生,焉知死”的思想很重,佛教教义中很多理论都在解释“死亡”,在汉传佛教中,净土宗的生死观更是明显。印光大师著作的《临终三大要》中详细地说明了一个人从接近死亡到最终死亡所应该注意的具体事项。任何人都不愿意提及死亡,其实我们都无法回避死亡,一个没有思索过死亡的人,是不会真正地生活的。净土宗关注死亡,实际上是对现实的关注。放下死亡的问题,只谈论生活那并不是真正的人生。特别是现代人,大量的疾病、犯罪、灾难,使得死亡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净土宗正是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给予死亡极大的关怀,使修行者能以平静的心态和安稳的身体状态顺利度过人生最后的一个环节,最终往生西方净土。对死亡的关注和指导,正是净土宗普世教化价值的又一个很好的证明。所以,要快乐地面对我们的生命,用佛法开启人生智慧,从而达到能够快乐地面对死亡,获得新生。
    这部影片剖析了人生的一个过程,如何正视我们的生命,如何正视我们的过去,都值得我们反思!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人生       反思)(五明学佛网:人生       反思)  

 普献法师:佛教与人生哲学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虚空观 禅定学修前的开示 

 圣轮法师:看透人世间 欢喜生活禅─谈「随缘自在」的欢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