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菩提心是学佛的根本


   日期:2008/9/13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心是一切善恶的根源,是万法的根本。我们日常思虑的心,可为善,亦可为恶,十法界不离此心,成菩提亦即此心,但唯有菩提心,才是真心,其余心皆是妄心。
  要知道真正从内心发起菩提心,谈何容易呢?读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中,大师至诚恳切,剖心沥血的言词,令我激动不已,他说“入道之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亿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无功的辛苦。我们学佛是学佛的“觉”,并不是*那些仪式、仪轨可成。正如妙境法师所说:“我们学佛必须要有正如正见,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菩提心。”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业,是为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说如宋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覆也。”
  那什么是菩提心呢?宣化上人在开示中曾打了这样一个比喻:未发菩提心前,好像面粉未发粉:一旦发菩提心之后,好像放下面种。久而久之,面便会长大。那可能又有人要问菩提心是什么样子呢?宣化上人又开示道:“菩提心本是无形无相,只是个觉道。正如一座宝塔,无论它多高多大,必须从地上修起。地就是我们的心地。要从地上建这座宝塔,使它一层比一层高。菩提心,也是从心地上建起,愈发愈大,愈发愈高。然菩提心也不是盲目地、一时冲动地乱发。
  省庵大师给了我们一个真正菩提心的标准:“真发菩提心,必须去掉邪、伪、小、偏四种不正确的观点,建立起正、真、大、圆四种正确观点。”修行之法,八万四千法门,菩提心是世出世间一切善法之王。因为五戒是人善、十善及味禅是欲界天善;四禅八定是色,无色界天善、戒、定、慧,是二乘善,六度万行是菩萨善;菩提心为成佛正因,故为佛之善,因此称为诸善之王,而此菩提心,众生人人本具“不生不灭”,然无因缘不能发。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即应”。这是我们常听到的几句话。一切事物的生起必各有因缘。因是菩提种子,如果没有菩提种子,即便遇到外缘,亦不会发起菩提心。由于我们内心皆具菩提种,外缘一遇皆可发起,故大师特别引出发菩提心的几种因缘。《法华经》云:“佛种从缘生”,这就更加可以知道发菩提心的因缘亦不可少。最后大师勉学人说:“若惧地狱苦,则精进自身,若念无常速,则懈怠不起……心真则是实,愿广则行深,虚空非大,心王为大。金刚非坚,愿力最坚……愿同生净土,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同成正觉。”我读了大师此文,对发菩提心有了更具体、深刻的了解。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说过:“为欲令众生,除疑舍邪执,起大乘正信,佛种不断故。”大师即要我们发菩提大心,树立大乘正信,使佛法得以绍隆,使正法得以永昌!
  我们作为诸佛弟子,皆是生死未了,大事不明,才辞亲出家,既然出了家,就应立愿于今生吃得苦,放得下,抛弃幻躯心;舍色身生为常住,置性命附于龙天,以菩提心为基础,蒙佛接引往西方极乐世界。最后以清莲隐大师所作共勉之。
  残月钟声欲晓天,如何高枕尚安眠;请看竹马风鸢日,忽到头童齿豁年。
  休逐世波沉黑业,快称佛号育清莲;乐邦归去须归去,莫待他人把手牵。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菩提心       学佛)(五明学佛网:菩提心       学佛)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不失菩提心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菩提心的邪行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00~104)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90~9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70~7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60~6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50~5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