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感觉


   日期:2008/10/1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有一次,在慈济干训营的双向交流环节里,一位学员递上纸条提出问题:“学佛已有几年,但近来发现,越学越没有感觉,请问这是什么原因?”我十分感恩这位学员提出如此深具探讨性的问题,至今仍觉得这个发问让我学习了很多。

  工商社会里,机械式的忙碌生活让我们丧失了许多与生就具有的感觉能力,在日常平平淡淡的公式化生活里,我们可能认为衣食住行是每天理所当然之事,所以对它没什么特别感觉。上班下班或洗衣煮饭也是日复一日的例行工作,一般人不只没有感觉,可能有些人还甚至感觉日子过得很无奈。因此许多人需借着刺激感官的视听享受或其它消遣娱乐,来纾解枯燥、烦闷、忧虑 …… 等等不安的身心或工作的压力,藉此寻求短暂的快乐,哪怕这种快乐是来来去去,我们依然乐此不疲,在彷徨中盲目地追求。

  当我们刻意追求快乐的时候,快乐其实已经成为我们的负担跟烦恼,越是穷追不舍,烦恼跟苦闷就越多,越是往外求,内心越是空虚。如此,让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识,长期让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奴役着。长期没有目标地跟着感觉走,最终让自己失去感觉,造成感觉不敏锐、感受不清楚,而成为一个行动粗重的人,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即为“昏沉”跟“散乱”,此即为“不知不觉”。生命中常常不知不觉或后知后觉,面对危机的机率自然增加,应付变化的能力则相对降低。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如此经验,在激烈跑步后十分口渴之际喝下一杯水,那是清凉透心肝的感觉,我们也曾经目睹手术后的病人对一滴水滋润嘴唇的渴望,如果我们也曾经是那种病人,我们更能体会,在嘴唇上滴上一滴水的感觉真好。好友黄乃辉是脑性麻痹患者,他曾经在慈济青少年的生活营里,以颤抖断续的声音告诉学员们说:“你们要喝一杯水那么简单,而我只是要喝一口水就感觉很辛苦。你们每一个人都有妈妈,而我从小就没有妈妈。”刻骨铭心的一段话感动了现场每一位孩子,至今犹言在耳、如影历历。有时候我们也要感恩逆境,它让我们有吃苦的机会,因为有吃过苦,才能体会苦尽甘来的甜美,也更懂得珍惜辛苦过后得来的成果,也因感觉人生有苦,进而激发吃苦了苦的修行念力。有时候我们虽不处逆境,我们也可以透过观想而从中体会当下那一种知足的感觉。

  一九九五年,我随慈济赈灾团两度前往柬埔寨,在摄氏四十度的日正当中站着进行大米发放,虽然我们身上带有干粮,但看着成千上万的难民们,携家带眷在艳阳天底下苦蹲数小时才能拿到粮票,还要到发粮处大摆长龙才能领到大米,我们实在吃不下那份干粮。如此拖着疲惫的身子又饿着肚子撑到傍晚,大伙回到旅店正准备泡快熟面时,这才发现旅店在白天泡好的开水已不是烫的而只是温的,果腹要紧,大家照泡不误。面虽是软硬不均,但至少还有冒出一点烟的温水汤,这已让我们深深感觉有如荒漠甘泉,珍贵如获至宝。那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一碗面,每当忆及赈灾的那碗面,就会心存感恩的想着:“只要有得吃,感觉都很好。”

  “感觉”顾名思义就是“感性”与“觉性”。感性可以培养慈悲,觉性可以启发智慧。要感觉很好就要时时培养“好感性”与“好觉性”,要好感性就要心地柔软,要好觉性就要心存正念,如此就会越学佛越靠近佛,越学越有感性,越学越有觉性。人生不一定要跟着感觉走,但却必须走得很有感觉,活得很轻安自在。一滴水、一碗面都能让人感受深刻,更何况生活周遭重要过水跟面的大小事情。用眼睛细心观察,用耳朵静心聆听,之后再用心体会并转化为智慧,则每天都会过得很有感觉,而且“感觉真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感觉)(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感觉)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禅定营--怎样才能使员工感觉工作、生活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总感觉烦恼越念越多 如何对治?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心中有一种空旷、充满、柔和的感觉,这 

 大安法师:东林佛号的感觉非常好——大安法师与歌唱家的谈话 

 传喜法师:念咒没感觉,没有境界,怎么办? 

 法藏法师:觉知「感觉」背后的修行意义 

 道证法师:不能欢喜忍受恶毒的话,感觉像喝甘露水,就不能叫 

 这样修学离学佛的道路就越来越遥远,自己还感觉不到 

 道证法师:恐惧失去的感觉,造成精神上的贫穷 

 宣化上人:有这种感觉,这是十方诸佛来为你摩顶授记 

 嘎玛仁波切:明明以前没见过这个人,却感觉对他很熟,搞不好 

 达真堪布:不要把感觉当做修证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