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念佛成佛把握两大核心


   日期:2011/5/5 8: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说阿弥陀佛及其极乐世界是诸佛世尊出兴于世唯一一大事因缘,告诉我们念佛修行的目标就是“面见阿弥陀,往生安养国”。那么如何才能往生极乐世界?当以抓住念佛成佛两大要点:一是明确阿弥陀佛承诺接引我们往生的条件和标准:至心信乐、至心发愿、至心回向,万修万人去。二是明确释尊教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即《佛说无量寿经》三辈往生中的“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意)。

一、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这几句话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第十八愿的核心。阿弥陀佛第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一愿意思,也正是《佛说无量寿经》所说的:“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两者意思相同。意谓:若我成佛时,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听闻到念佛往生法门,发起至诚真实心,至极信乐之心,愿意生到我的国土,深信切愿念佛,如是乃至只念十声佛号,都能生到我刹。如果信愿持名乃至十声不能往生,我便不成佛。唯有造作五逆罪且又诽谤正法的众生除外。阿弥陀佛了知他方世界一切众生,自无始以来,秽恶污染,漂没生死海,无有出离之缘。遂以平等大悲,别立此愿,以信愿执持名号一行,作往生正因,普救一切有情。

    我们知道,通途修行,从初信位的菩萨至等觉、妙觉经过五十二个阶位直至成佛,需三大阿僧祇劫,一个阿僧祇劫是多长时间呢?佛给我们做过比喻:一座方圆、高阔均为十五由旬的山(一由旬最小40里,大则80里),一个人手持一块丝绸布,每一百年轻轻地擦拭一下这座山,直到把这座山擦拭没了,才算一个阿僧祇劫。三个阿僧祇劫就是把这样三座方圆高阔至少600里的山,一个人每一百年用丝绸布轻轻地擦拭一下,直至把整座山擦拭消灭。这是初信位的菩萨成佛需要的时间,而我们这些薄地凡夫成佛需要多么漫长的时间是可想而知的。而阿弥陀佛接引大愿明确告诉:“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都能必生极乐。即使是五逆十恶的愚人,只要不诽谤正法,临终十念乃至一念都得往生,这就是大慈大悲接引导师阿弥陀佛为十方众生往生极乐所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今生能至心信乐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极乐世界,住不退转,作阿惟越致菩萨(三十七地菩萨位),这些全仗阿弥陀佛大悲愿力而横超三界得生极乐的,故念佛法门又称易行道,难值、难见、难得、难闻。

    第十八愿是阿弥陀佛大愿的核心眼目,表现出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大智大勇的最高境界。西方极乐世界由佛的称性大愿功德来庄严,有无与伦比的殊胜德用,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能令一切往生者都能快速地圆满佛果。这么一个实报庄严土,令人神往。然而怎么才能去得了呢?从通途教法来看,破无明的菩萨大士才有资格生到实报庄严土,破见思惑的阿罗汉也只能生到方便有余土。然而阿弥陀佛从大平等心中发出的普度一切众生的悲愿,是要让所有众生都能去,乃至五逆十恶的众生以及愚痴暗钝的蜎飞蠕动的众生都能去得了。往生的门槛一定要低,阿弥陀佛为此用五劫时间,思维出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即是称念佛名,俱生极乐。法藏菩萨述言:“若我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生我刹中。”众生闻名得生,因地启愿,果地兑现,真实不虚。

    他方世界亦有无量的净土,然而往生的条件都不低。生到弥勒内院要唯心识定方可成就,生到阿閦佛净土要修菩萨六度以及般若正观才有可能。是故,这些净土只能度化一类有缘的众生,未能平等普度。比如,如果设定持戒清净才能往生,那么垢染厚重难持净戒的众生就一筹莫展;如果设定禅定功深的众生才能往生,那么散乱昏沉掉举的众生就无能为力;如果设定广修供养才能往生,那么贫穷的众生就往生绝分;如果设定读诵大乘广开圆解者才能往生,那么没有文化的众生就没有办法了。可见如果设定往生条件,那就只能摄受一部份众生,而不能普遍摄受所有的众生。所以阿弥陀佛建立最简单的方法:以信愿持名作为往生的条件。

    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上智下愚都能念,上至观音、势至、普贤、文殊诸大菩萨念这个名号,下至愚夫愚妇也是念这个名号,结果都是可以平等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平等地毕竟成佛。大平等的心量才会现出大平等的法门,大智慧的善巧才会现出最简单的方法。最简单的也正是最深奥的。

    十方世界一切有缘众生,只要信愿持名,临命终时,或平时只有念十声佛号的功夫都可以往生。然“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的心态却不易建立,至心深信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存在,这是需要福德智慧的。修习念佛法门能否得到利益,全凭信心之有无。信为万善之源,愿为众善之本。对西方极乐世界有甚深的好乐与期待,愿意往生彼刹,对娑婆世界种种秽恶心生厌离,对极乐世界依正二报油然神往。阿弥陀佛才是吾人真正的大悲慈父,极乐世界才是我真正的故乡。我们以这样恳切的愿心,才能和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感应道交。如是念佛乃至十声,甚或念一声,也能往生。可见往生极乐净土并不在修行功夫的浅深,而是全凭信愿持名的感应情形。信愿持名,单刀直入,念念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即可成办往生净业。往生一事全仗阿弥陀佛大悲愿力,令我等下凡众生带业往生,横超三界,疾速成佛。我们就像一个残疾人,去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却缺乏良好的交通工具,且难以分辨方向,如是欲抵达目标万难万难。茫然绝望之时,忽有一架直升飞机落在面前,吾人只要以信愿为票,即可登机,登机便可以稳当地到达目的地。信愿持名即是通往安养净土的机票。净土法门不怕恶业的多少,怕的是怀疑。怀疑就如一个绝缘体,隔绝于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往生无望。在波翻浪卷的生死苦海,离开阿弥陀佛的大愿船,等待我们的只有灭顶之灾。阿弥陀佛因地观察到业力众生靠自己的道力难于渡过生死苦海,才有这一悲愿的建立。令众生执持名号,带业往生西方净土,一生彼土恒蒙弥陀光明愿力加持,便能伏断一切烦惑

    十念往生自古迄今有很多的个案可资佐证,比如唐代的张善和,一生屠牛,临终时有无数牛向他索命,这是地狱境界现前,张善和恐惧地喊救命。这时恰逢遇上一个比丘师父,此比丘以怜悯心说:“只有阿弥陀佛能够救你,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可以解脱地狱的苦难。” 张善和依教奉行至诚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了不到十声,说牛不见了,再念数声后说,阿弥陀佛来了,说后即往生了。十念往生,真实不虚。一辈子造作恶业的人,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的开导,以忏悔心念佛求生,亦能蒙佛加持横截生死。念佛法门是万修万人去的妙法,乃阿弥陀佛彻底悲心之显露!是对一切众生平等的恩赐,只要当下信受,弹指间圆成菩提大道,无量劫以来生死轮转的苦难,就嘎然划上一个休止符,何其神妙!十念随佛力往生,更随释迦本师劝嘱加被力以及十方无量诸佛赞叹护念力,得此三种佛力加持,犹如顺风顺水,又得好风帆,能令往生者疾速往生,决定无疑。

    对一个真心念佛人来说,死亡对念佛人乃是一个新生命的辉煌起点。是故,念佛人往生时绽现的笑容,是最灿烂的。而一个不念佛的人,临命终时表现出的恐惧、茫然与挣扎,实在是惨不忍睹。一生对物质感官欲望的追求到此成为一场空,惟有恶业随身,重者先牵。这样的众生临命终时是最需要帮助的,阿弥陀佛悲愿不舍任一众生,如果这类一生造业的众生,临命终时,尚能生起一念信心,阿弥陀佛亦会不失时机地摄受,令其往生,所以十念往生愿是我等众生的大希望,是生死苦海中沉沦挣扎时的救生圈!抓住救生圈就大功告成了。

    十念皆生愿利益甚大,然而造作五逆亦且诽谤正法者,不在此愿摄受之列。通途的五逆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前二种是背恩养违人伦,失人性,后三种是坏众生福田,灭世间明灯。这五种之所以称为逆罪是由于这五种人是对我们有世间或出世间的恩德,纵或粉身碎骨亦难以报其恩,现今恶业所覆,不仅不知恩报恩,反加以杀害,所以称为逆罪,五逆罪下地狱如箭射。然犯五逆罪,如果不诽谤正法,临命终时,遇善知识开导,忏悔念佛,也能往生,《观经》下品中生章记载:恶业众生临命终时,地狱相现,此时忏悔念佛,因弥陀名号威神力故,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清凉风吹来朵朵莲花,莲花上有化佛菩萨,接引此人往生净土。

    若有人犯五逆罪,又诽谤正法,那就无有感佛悲愿加持往生之事了。何为诽谤正法呢?广义来说,五乘佛法皆名正法,狭义来说,是专指净土法门。如有人妄言,西方极乐世界是幻想的产物,是现实人生的折射,是佛教衰微时兜售给苦难愚昧民众的一张进入天堂的廉价门票等等。昔莲池大师曾用一比喻来阐明诽谤念佛法门的罪过,于此有人每日出万言,用以诽谤万佛,积满千岁,是人所作罪业,无量无边。而复有人出一恶言,否认西方净土的存在,阻挠他人念佛,那么此人所犯的罪业,超过前人所作罪业的百千万倍,乃至无可算计。何以故?十方世界微尘数诸佛,伸出广长舌相,赞叹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惟愿一切众生信愿持名往生成佛。而汝却出诽谤之语,这即是诽谤十方无量诸佛,陷害众生永沉生死苦海,不得成佛。罪业甚重,直入无间地狱,永无出头之日。是知念佛法门就是让吾人的生命获得一个光明安乐的归宿,犯五逆罪而又诽谤正法者的复合罪业心,千佛难救,弥陀大愿不摄,吾人当谨慎避免。当然这就抑止层而言,如从阿弥陀佛慈悲摄受层面来说,如果犯下了五逆与谤法的复罪,若能幡然醒悟,痛加忏悔,阿弥陀佛亦以不舍一切罪苦众生的悲愿,摄受其往生。

    对十念往生法,具坚固的信心,就意味着人生获得了安身立命之归宿。人生阅历告知,有白昼必有黑夜,故应以灯烛床褥为黑夜的到来作准备;有酷夏必有寒冬,故应以棉衣炉炭为寒冷的到来作准备;人有生必有死,故应以信愿持名为死亡的到来作准备。念佛法门就是让吾人的生命获得一个光明安乐的归宿。阿弥陀佛已为我们提供了住处,吾人信根深植,了知此生决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这就是非常快乐的一生。念佛法门是安乐法门,让我们获得真正的安心、安乐与安慰。若能深信念佛法门,当下就可得到安乐,获得无上真实之利。故此,《无量寿经》云:“设有大火,充满三千大千世界,要当过此,闻是经法,欢喜信乐,受持读诵,如所修行,于无上道终不退转。”

    上述可知,十念必生愿里,能否往生,“至心信乐”是关键。什么是至心?至是最、极的意思,“至心信乐”就是信心达到了极点,这种信心连生死都不能动摇,更何况世间的虚名假利?我们的自性本与弥陀无二无别,我们自性真空妙有,西方极乐世界不离自性,至心信乐,就是把虚妄的自我放下,全身心的投入到弥陀愿海之中,定得往生。真信,能产生乐,为什么乐?往生极乐世界了脱生死能不乐吗?人生有了最终的归宿,解决了我们生死大事能不乐吗?阿弥陀佛在亲口告诉我们十方众生只要“至心信乐”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要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欲生我国),十念就可以往生的同时,也告诉我们唯有除了那些五逆十恶诽谤正法的众生。真信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众生,当然是不会诽谤往生极乐的正法。“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一句话,阿弥陀佛强调的不是说造作五逆十恶的众生不可以往生,而是特别突出强调声明不信的众生是不能往生的,只要真信,即使造作五逆十恶之徒,也能往生。在《佛说观无量寿经》下品下生者中,“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入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在这一段佛言中,佛告诉即使造作了五逆十恶的也可以往生。并且着重还是突出了“如是至心”,可见至心真信是往生的关键。也就是说,信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关键和基础。没有这个关键和基础,愿和行就是虚愿和空行。只有深信,才有切愿,才能力行。阿弥陀佛接引我们是一个都不舍,一个都不能少,就看我们能不能真信佛语,真信佛力,真信佛愿!只有真心真信切愿,才能登上往生极乐世界的法船。

    由此可知,阿弥陀佛真是大慈大悲,大愿接引,对于“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之者不舍一人。难怪善导大师说:“若能念念相继,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万修万人去。” 了知到这个讯息之后,我们难道还没有信心往生极乐世界吗?连一个做了五逆十恶的愚人,临命终时,只要至心信乐,都能十念必生,更何况持戒念佛多年的人呢?因此,古大德就告诉我们,往生极乐,比来生做人更容易。其一,因为往生极乐除了自己依据佛愿建立起信心和往生的愿望外,其余全仗佛力。其二,来生得人身需要做到五戒十善,在这个五浊恶世中很少有人做到不贪、不嗔、不痴。因此,佛在经中云:“得人身者,如指甲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正信是智慧,深入经藏,才能智慧如海。当我们深刻领会弥陀大愿的核心之后,就必须要转变观念,不要总给自己施加压力:我怎么业障这么重呀,念佛为什么不能得一心不乱?得不到一心不乱,我的往生就没有把握了。每天带着这个压力去念佛、拜佛,得到的结果就是事与愿违。因为你虽然在念佛,但仅仅只是口念,内心深处念想的是往生难的疑虑和一心不乱的压力,实际上是在念这些恐惧和压力,哪里做到了佛要求的“至心信乐”了??我们信佛特别是能修行念佛法门,都已解决了生死问题,还有什么让我们没有信乐?我们应该比普通的众生充满自信,充满欢乐。可在现实中,我们许多念佛人,活得比普通人更累,原因就是没有“至心信乐”。把往生、念佛作为包袱,越发要往生的愿,就越有压力,直到最后身体垮了,信心垮了,被世间人当成笑柄。因此,我们要真正领会阿弥陀佛大愿,真正做到“愿解如来真实义”,那我们就会从现在开始,心中充满法喜,随缘随份,敦伦尽分的持名念佛,我们这一生一世决定往生极乐世界。不仅如此,我们除了有解决生死大事之乐外,在日常生活时时处处,我们都会充满快乐,得大自在。因为阿弥陀佛在其第三十三愿中说:“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事实上,阿弥陀佛无量无边的智慧、欢喜、清净之光无时不刻的在照触着我们的身,因为我们信佛、念佛。因此按佛所愿,我们的身和心柔和软顺,超过天人,哪有不快乐、不自信之感呢?超过天人,那只有极乐世界才有的境界,我们当下念佛当下就在极乐,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所以说“唯信能入”,信,就接通了与阿弥陀佛的联系,信就放下了身心融入弥陀愿海。阿弥陀佛佛光时刻照耀着我们,以前没得到照耀,不是阿弥陀佛佛光没照到,阿弥陀佛是无量光佛,无量佛刹十方法界都能照到,怎么可能照耀不到我们的身心呢?就是我们没有打开信心这个开关。没有打开信心的开关,我们的身心就被无量的业障所包围。《地藏菩萨本愿经》告诉我们:“业障巨大,能障圣道”。业障把阿弥陀佛光明遮挡住了,本有的佛性被恶业障碍。要得到弥陀佛光照耀,很简单,依据佛的大愿,建立起信心,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十念必生。故此,蕅益大师曰:“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全由持名之深浅。”

    当我们理解、接纳并彻入到阿弥陀佛的大愿心海,就会知恩报德,就会把十念皆生我国愿落实在我们的日常行为当中,回归弥陀的慈悲怀抱,回归极乐本有的故乡。同时,要劝进行者,将阿弥陀佛的慈悲大愿播扬到全世界,令一切有缘众生,都能仰凭十念皆生我国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无量劫来为我们捐舍过无数的头目脑髓,献出的鲜血如四大海水,奉献生命的头骨高于须弥山!我们纵然粉身碎骨都难报答阿弥陀佛恩德的百千万亿分之一。由这一愿神妙德用,可见一斑。古往今来,凭藉此愿,横超三界轮回者不计其数,所以我们要顶戴受持,感恩不尽,以至诚恭敬之心弘扬传播净土法门,为人演说,行为世范。

二、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意)

    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意)是《佛说无量寿经》中上、中、下三辈往生的共同点,是《佛说无量寿经》的核心,也正是我们念佛往生的要点(下辈往生是一向专意)。

    菩提为梵语,意为正觉,无上菩提,即无上正觉。发无上菩提心,简单讲就是发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愿心,即成佛之心。

    《菩提心义》亦云:“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缘,莫过于是”。《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出离三界、成佛作祖的大事。故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中讲:“无上菩提心,即是愿做佛心。愿做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是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是故愿生彼安养国土,要发无上菩提之心也。”。故蕅益大师总结为:“发菩提心,即是发往生极乐世界之愿心。”这就是许多临终至心发愿十念乃至一念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或许多没有文化的老太太生前并没有特意发什么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心,只是一心一意求自己能往生极乐世界到临终照样能往生原因。他们中的许多人虽然只想往生极乐世界,并没有说要度化众生,但事实上,每一个往生的众生,在其生前和往生后都度化了许多有缘众生。如我们后面所举的往生例子,平凡的老太太甚至是往生的老鼠、公鸡、恶鬼等,其往生事迹一样表法一样起到度化众生的效果,与他们有缘的九法界众生有多少因此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而他们在西方极乐世界当生成佛后,又将会度化多少众生呢?

    所以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当生圆满成佛的大事,愿生极乐之心,即成佛之心,成佛之心即度众生心。这其中包含了:(1)不仅自己深信切愿力行念佛法门,而且以智慧帮助众生选择念佛法门,一门深入,往生极乐,当生成佛(即择法觉分);(2)不仅自己精进勇猛,持戒念佛,而且激发众生以精进勇猛之心,力行念佛,往生极乐(即精进觉分);(3)不仅自己因修无上微妙念佛法门,必生极乐远离恐怖颠倒而生欢喜,同时也要帮助众生,欢喜信乐,离苦得乐(即喜觉分);(4)不仅自己因念佛而除去身心粗重烦恼得轻安,而且也要帮助众生除烦恼,生智慧(即除觉分);(5)不仅自己因觉知极乐世界真、善、美、慧而舍诸谬妄,勇猛精进,而且能帮助众生舍妄证真(即舍觉分);(6)不仅自己能心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第一义谛妙相,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圣号而得念佛三昧,而且能帮助众生坚定往生之信愿,做到定心念佛,定生极乐(即定觉分);(7)不仅自己因念佛而得定慧,而且也能帮助众生念念相应念念佛,定慧等持(即念觉分)。以上七条即是《佛说阿弥陀经》中所讲的“七菩提分”,又作七觉分。

    成佛作祖、度化众生是世出世间无上大事。发菩提心既然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故必然要做到:正、真、大、圆。

    何谓正?不为名闻利养,不耽世间欲染,只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何谓真?不怕佛道长远,不畏众生难度,只为佛法兴隆,人民安乐,如是发心,名之为真。

  何谓大?不求个己解脱,不望当生成就,只为悲智双运,菩提道成,如是发心,名之为大。

    何谓圆?不滞人天福报,不欲声闻独觉,只为三觉圆满,万德具足,如是发心,名之为圆。

    如何辨别发菩提心的邪正、真伪、大小、偏圆呢?净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师告诉我们: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望未来果报。如是发心,名之为邪。

    既不求利养名闻,又不贪欲乐果报,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如登万仞之山,必穷其顶;如上九层之塔,必造其颠。如是发心,名之为真。

    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虽有好心,多为名利之所夹杂;虽有善法,复为罪业之所染污。如是发心,名之为伪。

    众生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如是发心,名之为大。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

    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度愿成;功勋不忘,知见不泯。如是发心,名之为偏。

    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不见一法,离心别有;以虚空之心,发虚空之愿,行虚空之行,证虚空之果,亦无虚空之相可得。如是发心,名之为圆。

    综上所述,菩提心就是真正的觉悟心。怎样才是真正觉悟?真正觉察人生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六道可畏!有这样的体会,一心一意要离开六道轮回,真正有心出离三界,超越轮回,这是真正的觉悟。如果再能念佛成佛,才能出离三界六道,这才觉悟圆满。真知道这一句佛号能让我们永脱轮回,一天到晚绝不中断,这是我们一生最大的一桩事情。什么事都可以放下,这一桩事绝不会放下。死心塌地念这句佛号,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才是真正的发菩提心,真正觉悟。

    一向专念,“一向”,简单的说就是一个方向,有狭义、有广义。狭义的说,就是一心一意、念念向往西方极乐世界。坚定一个方向,向西方净土,这样能往生,这是属于事,能得事一心。广义来讲,“一”是一真法界、趋向一真法界。凡夫、二乘、权教菩萨不懂一真法界,不入一真法界,所以妄想、执着、障碍重重。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定能趋向一真法界。专念,狭义的说,即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广义的说,不仅专念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名号,还要专意西方极乐世界第一义谛妙境依正庄严。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寿佛、无量光佛,名号就是法界体,光代表空间,寿代表时间,这句阿弥陀佛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就是自己的法身理体,法界是自己,弥陀身是自己,弥陀土也是自己,当你真正一心念佛的时候,心地清净,没有一个妄念,没有夹杂,没有间断,这个时候就是佛。为什么?你跟阿弥陀佛相应,你跟法界相应,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八万四千个法门都是修因证果,唯有这个念佛法门是果因同时。一切如来亲证的境界,是如来果地,一下手就从果上修,不是因,因在哪里?因在果里。真不可思议。我们什么时候迷?什么时候觉?我们一念阿弥陀佛就觉了,一念没有阿弥陀佛就迷了。所以我们一天到晚念念要有阿弥陀佛。真正做到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自古以来那些念佛人,大概有一年半以上,三年、五年即成就。什么是消业障?妄想就是业障,心里常有佛号,就是善根福德现前,念佛法门是从有念巧入无念。

    佛教我们不攀缘,一切时、一切处,身心清净,这就是修学净宗的秘诀。处世、待人、接物,修一切善,断一切恶,以此功德回向净土,没有不往生的。《佛说无量寿经》下辈往生:“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念专指念佛,意是指意想、观想、想念。也就是说,专念是持名功夫,可得一心不乱;专意是心地清净时刻系念着阿弥陀佛及其极乐世界,时刻想着往生极乐世界这一大事因缘。对照《佛说无量寿经》上、中辈往生可知,专念因念头细微专一而要求更高,心地更清净,故往生的品位高。专意因念头较粗,故往生品位较低。

    念佛法门是无上甚深微妙法,难值、难见、难得、难闻。我们要想往生极乐世界,必须做到“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意)”,这是我们念佛往生要诀。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念佛       成佛)(五明学佛网:念佛       成佛)  

 智谕法师:性缘问题之申论 三、与念佛的关系 

 法宣法师:念佛三昧宝王论白话浅译 

 法宣法师:宝王三昧念佛直指白话浅译 

 唐仲容居士:顿悟成佛的切实依据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随净土机施念佛号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人生为何要念佛 

 唐仲容居士:成佛唯一无二的殊胜妙法 

 唐仲容居士:诸佛的心要——顿悟成佛 

 唐仲容居士:试述顿悟成佛义 

 唐仲容居士:在现实中成佛的精要法门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