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一句少管闲事,断绝母子关系


   日期:2011/5/6 16: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世界上所有的人会说自己非常孝敬父母,几乎没有人说我不孝敬父母,因为孝敬父母是自古以来,人间最美好的道德,也是最尊贵的感恩。大家都说自己孝敬父母,那么,我这里首先问大家,你会跟父母说孝敬的话吗?因为语言是人生的第一起跑线。 言为心声,语言是人们表情达意的重要途径,恶劣的语言表达你的嗔恨,能令人交际愤怒,不乐的口音让人伤心,能害人处世悲伤,事业失败。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令人交际畅达、谈笑风生,能助人处世安乐、事业成功。因此,家长要从小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孩子大胆说话,让好口才为孩子的人生保驾护航。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从小牵着手的时候就教育遵守信用,学会美德语言,会说孝敬的话。家长自己也要培养和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经常说孝敬父母的话,将来你的孩子同样会说孝敬父母的话,这是和睦家庭,和谐世界的基本之一。

    所谓:“祸从口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句不是一种学术界的说法,而是对语言深奥透彻的经历与修炼以来的一句话。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就是这样,心直口快,不经大脑说出一些令人刺耳的话语,尽管并非本意也惹火烧身,惹事生非。往往一句话后果却不堪设想。有没有想过为说过的话而负责,藏族有几句俗语:“衣服可乱穿,东西不可乱吃,话却不能乱说。”好坏的衣服都可以穿,对身体没有伤害,但好坏的东西不可以乱吃,一旦乱吃东西,你就会得病的; 

    话却不能乱说,乱说引起灾祸。因为有些话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这样有可能会失去友情,亲情。我这里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家乡有一位非常慈悲的妇女,他有四个男儿,三个女儿,一共七个儿女。她对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关爱,拥戴,就当着自己的心肝宝贝。她的丈夫身体不好,养育他们,她付出了无穷的代价,从不会走路养到自己生活之间,她吃了很多苦,养七个儿女不容易啊!但她从来没有说过自己为儿女辛苦与吃苦,总认为这样付出代价是应该的,是我的责任。她也没有要求与希望将来儿女对她好。天下的母亲总是希望自己的儿女好,不会想儿女吃苦,自己过好。她有个女儿叫做“卓玛”。 

    经常去外地打工,她就学会了讨厌、少管闲事等几句汉语。卓玛在打工的时候交了朋友,开始。过春节卓玛回家,就告诉父母自己交朋友了,父母不反对她交朋友,但他们有点反对她谈恋爱的对象那个人,因为那个人已三婚了,而且带个孩子,更严重的是喝酒,赌博。卓玛的母亲非常关心她,劝她找其他,卓玛就说:“你真讨厌,少管闲事。”这样说了几次,卓码的妈听不懂,也不晓得什么意思。但知道不是良语,而是恶语。她妈记住她说的话,到县城里问什么意思,有人告诉她什么意思,她妈在恶语中受到严重的伤害,非常失望。自己发毒誓,再也不管女儿卓玛的事。卓码结婚的时候,母亲没有赴宴。后来卓玛的丈夫赌博赔钱,卓玛去找妈的时候,妈就说:“你教我少管闲事,现在我真的学会了少管闲事,谢谢你。” 

    卓玛掉出眼泪,觉得自己对不起母亲,心里后悔莫及。最后卓玛无法接受她丈夫的行为,就离婚了,卓玛又找母亲,希望帮她找个对象,卓玛的想法是,如果这样做的话,母亲也许会原谅自己,但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母亲同样地说:“你教我少管闲事,现在我真的学会了少管闲事,谢谢你。”卓玛掉着眼泪,跟妈说:“妈,对不起,我错了。”她的母亲说:“你不是讨厌我这个老太婆吗?我也讨厌你们哭闹的声音。”包括卓玛,很多人会想,她的母亲这样断绝关系,她不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因为她在乎女儿的话,母亲不应该给儿女计较,必需要宽容,忍让,包容,这样一说,很有道理,但反过来说,卓玛她自己也不应该说,讨厌母亲,更不应该给父母说少管闲事。我这里向大家问两个问题:“世界上讨厌父母的儿女,还能算有良心的人吗?跟自己的父母说少管闲事,这种的儿女,将来会幸福吗?”现在你给自己的父母说讨厌,或者少管闲事。将来你的儿女绝对跟你说讨厌,与少管闲事。那时侯你才能感受到多么伤害,多么刺激。实际上,很多人不会说孝敬父母的话,同样家长不会说关心儿女的话。 

    现在很多孩子,认为自己懂事,或者自己学问高,总是看不起父母。曾经我自己也有个这样的想法。我从佛教学院毕业之后,回到寺院,开始讲课,总认为自己学问博大,知识渊博,有点看不起别人。我的父母可以说是文盲,但他们通过我的语言发表和讲课的动作,发现我好高自大。有一次,父亲让我回家看母亲,我找个时间回到家里时,只有父亲一个人在家,父亲给哦倒茶聊天,我就跟父亲聊佛法,父亲就说:“孩子,目前我对佛法没有兴趣,因为我家里出了怪事,我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心很烦,如果我有你那样的学问,这些怪事早就解决了,我就安心学佛。”我很奇怪,就问:“什么怪事?”“前几年我家的土豆长得又大又重,这几年不知为什么,土豆又小又臭。”我问答的是:“没有好好处理呗,所以土豆又小又臭。”父亲摇着头:“不是,我们比过去还处理的很好,但总是不好。”这时候母亲回来,就说:“傻孩子,你不懂,我家缺少牛粪,地里没有养分,所以土豆又小又臭。”父亲就说我妈:“你知道的话,早应该告诉我。”母亲的意思说了好几遍。 

    然后,父亲带我和母亲去草地,父亲摘下来几种草,他就问我:“这些草名叫什么,有什么作用?”我有口无言,最后只说:“不知道。”父亲有点失望的眼色看我,就说:“孩子,你不是知识渊博吗?你能讲几千年前的历史,而且讲的清楚,但你为什么讲不出来眼前看到的东西呢?我如何相信你讲的历史是真确呢?另外,你能讲博大深奥的佛法,但不晓得眼前看到的东西叫什么,我如何相信你讲的法是正法呢?你问你的母亲,她只是一位凡人,但她知道这些草药的名字和作用是什么,孩子,文化和知识不在于书上,也不在经典里,而在我们生活之中的经验之上。”我才想到父亲画了一个大的圈子来教育我,消除我的傲慢心,我从内心里感谢父亲的教诲。书上写的“百闻不如一见”确实就是这样。我们的父母都是从这个社会里经验过来的,他们虽然比我们文盲,但他们经历过的知识比我们多百陪。可以说儿女的知识在文字之上,父母的知识社会经历之上,所以很多儿女不接受父母的思想和行为。这是严重的一个问题,因为,父母和儿女是不同的两种人,儿女就像纸上谈兵之人,父母就想文盲拿刀之人。儿女没有经历过社会,谈社会就像在纸面上谈论打仗,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父母虽然文盲,但他们对社会有经历的。如果自己不想接受父母的想法,但没有必要恶语来伤害他们,说孝敬父母的好话,这也是一种文化,也是美好的道德。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孝敬       父母)(五明学佛网:孝敬       父母)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四篇 孩子的心理卫生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三篇 教导的原则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二篇 激发孩子的潜能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一篇 培养健全的精神力量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自序 

 仁焕法师:孝顺父母是福德 

 仁焕法师:孝是原谅父母的过 

 仁焕法师:老祖宗与父母的定位 

 仁焕法师:老祖宗与父母对后代的影响 

 仁焕法师:父母孝顺对后代的影响 

 仁焕法师:信仰天地父母 

 道坚法师:父母亲的信念——苦谛思维修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