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行道首先从孝道开始做起


   日期:2011/6/2 10: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我们这个心有没有在道中?老人家一直强调要进圣贤之门,一定要把十六个字放下,要把自私自利放下,要把名闻利养,这是虚荣心要放下。人家对我们的肯定跟尊重不是来自于我们跟谁照过相,我们跟谁相处过;来自于我们的自重自爱,来自于我们的言行跟经典相应,那个才是人家发自内心对我们的尊重。我们干嘛去要一些虚的尊重?没有意义的尊重,要把贪瞋痴慢放下,要把五欲六尘这些欲望、贪着放下。这十六个字放下了才到门口,还没进去。所以从这些叮咛都可以提醒我们,学习圣贤教诲重实质不重形式,实质是什么?放下习气的功夫。所有的经典,包含我们听课,增加我们对道理的理解,理解完了要力行,力行最重要的是放下习气。所以我们提到,首先随顺圣贤教诲,不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不随顺烦恼习气就是要赶紧放下,不然它又冒出来。接着我们强调,要老实、听话、真干,这老实、听话我们看曾子做得非常彻底。曾子的特质是迟顿,可是他却有高度的成就,他是中圣,传孔子的道统。夫子讲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曾子听完之后真做到,一生不敢伤害到自己的身体,让父母多操心。我们自己想一想,有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体让父母操心?所以行道首先从孝道,首先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开始做起。

    在《论语》里面又强调,“父母唯其疾之忧”,孟武伯问孝,夫子这么提醒他。这个疾从身体来讲就是一些坏的习惯,这坏习惯每天在伤害自己的身体,父母看在眼里都在操心。我们看每一句要落实,其实它义理都有深度跟广度,我们得用心去体会。这些经句不能只落在一个名相上、一个知识上的学习而已,它们都是真真实实的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谨嗜欲”,我们有没有些嗜好会伤害身体的?喝酒、抽烟,甚至好色,这些都是对身体极大的伤害,有了就是不孝,因为父母每天看每天操心,忧能使人老。“慎饮食”,现在文明病一大堆,病从口入,吃出来的占大部分。我们自己在饮食习惯当中,有没有时时想着要节制欲望,要均衡饮食,不能吃坏身体。所以《孟子》讲“事孰为大,事亲为大”,人生最大的一个事情,事奉父母。而这个事奉里面,包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所以在各行各业尽心尽力,让父母感到欣慰、感到光荣,这是事君,尽本分这也是事亲。你到单位去不尽心尽力,还给人添麻烦,那父母每天很担忧:孩子会不会又给人家添乱?所以说实在的孝包含一切,在哪个本分当中没有尽到,都是不孝。夫妻不和,不孝;朋友不信,不孝;兄弟不和,不孝。为什么?父母最希望的是我们成就道德,所以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什么是人生必须要很谨慎的?这个守里面守住原则,要非常战战兢兢在哪里?守身。这个身健康要护念好,更重要的自己的名节、自己的道德。我们身体感冒了,受伤了,父母担心可能是一个礼拜,可能是半个月、一个月。可是我们的德行有损,辱及父母,父母可能是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所以这个守身为大,守好自己的道德。太史公司马迁先生讲到,“行莫丑于辱先”,一个人的行为最差劲的、最不好的是什么?行为有辱自己的父母跟祖先这是最不可取的。这些话对于我们省思自己力行孝道,都是非常明确,也是非常到位的教诲。

    而刚刚跟大家谈的这里,最主要的是在身体方面饮食,包含“慎寒暑”,天气在变化的过程当中要慎重,不能够太粗心大意,可能就感冒了。这寒暑,尤其春夏秋冬,什么时间最容易感冒?秋天、春天的时候是吧?所以人最危险的时候是什么?安逸、舒服的时候,最容易粗心大意,所以叫居安思危,人时时要慎重。所以到马来西亚来容不容易感冒?冰天雪地我都经过了,这算得了什么?有这种心念的人,保证三天就感冒,大家有没有经验?一讲完大话,可能一走出门就出事。这个有时候也是感应,可能是冥冥当中的,这些圣哲人很慈悲提醒你。大家有没有经验?平常都做得挺好,突然想打混一下,马上就被人家看到,有没有这个经验?有。倒霉不倒霉?告诉大家这是最有福气的人。最没福的是什么?搞小聪明的时候都没有人发现,最后他就觉得自己挺厉害的,就毁了。反而是偷偷才做了一件坏事,马上被发现,这个人有大福,旁边一大堆人在护念他,就被发现了。所以人生要知好歹容不容易?把好事当坏事,把坏事当好事太多了,人假如顺着习气,都把坏事当好事。所以最近大家一做坏事,马上被人发现,恭喜你,你祖上有德,冥冥当中都在保佑你。

    这个还包含“慎思虑、慎烦劳、慎愤怒”,思多血气衰,寡欲精神爽。你思虑太多了,每一次在那里吃饭,你妈妈看着你,你的眉头都是深锁,饭吃半碗就吃不下去了,妈妈看了还是操心。其实说实在的,人要常常心能放空,他的思虑才会生智慧。常常一堆事挤在脑袋里面,遇事都会慌张,惊慌失措。所以圣贤人,都是时时保持心的清净,“净极光通达”,人的心愈清净,一遇到事情智慧就现前,思虑要少。烦劳,你做事情不能做到太疲累,一次把它做完,有时候消耗,人的体力过劳之后,要再调回来要好几天。尤其像熬夜,熬一天要几天才能恢复?可能要三、四天都不一定,所以这都要谨慎。包含生气,这个对身体伤害都很大,那天有学长问到:高师兄为什么一听了师长讲经之后,就不发脾气了?我感觉最近几位贵宾来给大家分享,大家问的问题都非常有水平,都是问到重点,这非常可贵。确实大家是希望来这里好好挖宝,能学的绝不放过。为什么能这么快的把习气断掉?没别的,孝亲尊师。有孝了,他就希望自己赶紧成就德行,不能让父母再操心;有尊师,珍惜师长的教诲不愿意糟蹋,不愿意让老人家失望。就像“暖春”的小花,为什么进步这么大?小花说“她成绩这么好,她最喜欢看爷爷笑。”诸位学长,你最喜欢看谁笑?所以人学习能够勇猛精进,没有别的,常念父母恩、常念师长恩、常念国家民族恩。国家民族这么大的危难,我还有时间在这里蹉跎、在这里放纵吗?

    我们读着《德育故事》,所有的先烈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他们就是这样一代一代把文化传下去。现在到我们,我们可不能糟蹋了他们几千年的承传。包含时时不忘所有人生当中,大众对我们的恩德,尤其我们走向践行传统文化,推展传统文化的道路,多少老百姓,尤其是老人对我们很支持。记得我们在庐江的时候,有老人拿了一千多块钱说要支持传统文化。在他的钱当中有五角、有一块,而且那个钱看起来都很旧了。后来我们了解,那都是老人家积攒了不知道多久的时间,全部奉献出来,可能都是他的省吃俭用积累下来的。这老人的真心我们记在心上,我们不认真去落实、去推展,对不起老人的这分心。八月份在云南,由云南省委主办的传统文化的论坛,我们听说还有他的父母临终的时候交代,说只要传统文化论坛到了云南,就把我这一笔钱要捐出去。有人是拿着父母留下来交代的遗言,把这个钱送到主办单位那里去。所以我们走这条路,有多少的长者、大众的信任跟支持,这个我们不能忘。这四个重要的恩德,我们时时放在心上。

    所以刚刚跟大家讲到的,老实、听话,曾子传《孝经》,而他自己确确实实立身行道。在《论语.泰伯第八》里面有讲到,“曾子有疾”,曾子生病了,“召门弟子”,把他的学生找过来,他生病都命在旦夕了,把学生找过来,告诉他们,“启予手,启予足”。让学生来,你们把棉被掀开来,看看我的手,看看我的脚。因为深怕自己不能落实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终身都是这样“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所以“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到他临终的时候,他才安心的说,我不会因为身体受伤了,让父母操心,我也不会因为德行不好而有辱父母了。代表他一生守自己的健康跟德行,他真正做到,到临终都不敢懈怠。而且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他孝道,他是真正把身体跟德行,最后都能圆满还给父母,不辱父母,而且是非常的谨慎。曾子给我们的榜样,时时就是一心敬慎,恭敬、谨慎,所以他能成就道统。我们现在处处都是放纵、都是随意,这个要提升德行太难了。“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要立住自己的德行,不遵守这些五伦、这些生活礼节,他伏不住他的习气跟烦恼。而且曾子临终的时候,还不忘抓住教育自己学生的机会,这一分承传道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到他断气以前都不敢忘记,都把夫子的教诲传给有缘的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五明学佛网: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  

 蔡礼旭老师:真正有德行的人讲话厚道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 

 蔡礼旭老师: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君、亲、师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谦卑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定是以身作则 

 蔡礼旭老师:夫妻相处不好怎么办? 

 蔡礼旭老师:伦理道德教育影响一个人 

 蔡礼旭老师:夫妇关系要慎于始 

 蔡礼旭老师:学贵力行 

 蔡礼旭老师:相夫教子的心境就是去成就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