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胜利道歌》讲记(二)


   日期:2011/7/5 12: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胜利道歌》讲记(二)

达真堪布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在这里继续给大家讲《胜利道歌》。《胜利道歌》虽然词句不是很多,但是它的内容非常完整、殊胜。法王劝导我们修持大圆满法,因为大圆满法是成佛的捷径。我们想迅速成就佛果,必须要修持大圆满法。既然大家有这个缘分,就一定要珍惜,好好地修持大圆满法。

  大圆满法和其他的法门不一样。仅仅听闻到大圆满法的词句,也能断除轮回之根。若是能在六个月中认真学修大圆满法,就能成就佛果,圆满自性。虽然大圆满法很殊胜,成就也很快捷,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根基,无法能够领悟大圆满。要想领悟、证得大圆满,首先要发菩提心。所以大家要仔细观察自相续,若是在相续中没有产生菩提心,就应该先发菩提心。菩提心分为两种,一种是世俗菩提心,另一种是胜义菩提心。在这里讲的主要是世俗菩提心,就是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为沉恐怖轮回中,获得永乐之佛果,

  当负利他之重任,舍弃爱自如毒食。

  首先要发愿菩提心。愿菩提心是发自内心地为了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而发誓、发愿成佛。这正是我们学佛修行的目的。以前也给大家讲过,为了解脱而修行不一定是大乘修行者,为了成佛而修行也不一定是大乘修行者,为了一切众生而修行、成佛,才是大乘修行者。

  为什么要成佛?因为只有成佛了,才能直接、真正地利益众生,之前没有法真正地利益众生。为了利益众生、救度众生要修持成佛,这就是愿菩提心。它要具足两个条件:一个是为一切众生,另一个是发誓要成佛。仅仅为一切众生,也不是真正的愿菩提心;仅仅为了成佛,这也不是真正的愿菩提心。应该是将这两者综合在一起:为了救度一切众生而要成佛。这才是最究竟的发心。你为众生做一些暂时的事情,给他们一些眼前的利益,不是究竟的利益众生,也不是真正的菩提心。

  菩提心是最全面、最究竟的。不是为一个众生,也不是为一部分众生,而是为一切众生。这也就是大悲心。为了一切众生做什么呢?不是给他们吃的、穿的、用的或者住的,这都不究竟,解决不了根本上的问题。只有成佛了,辗转法轮了,有自己的教法了,才能直接、真正地利益众生。所以发心不能错。发心是最重要的,这是修行的目标。

  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大乘的发心都不一样,因为修行的目的不一样。人天乘是为了生生世世获得人天的福报,这是他修行的目标;声闻、缘觉乘是为了自己能摆脱轮回,超出三界,解脱烦恼与痛苦,这是他修行的目标;大乘修行的目标不一样,不管是显宗的波罗密乘,还是密宗的金刚乘,都是为了度化一切众生要修持成佛。我们应该先把目标确定下来,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奋斗,不然努力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发心很重要。

  前面讲的是愿菩提心,然后还有行菩提心。行菩提心是为“因”而发的心。就是为了度化一切父母众生,发誓要成佛。成佛有成佛的方法。什么是成佛究竟圆满的方法呢?就是修六波罗蜜。所以,接下来发誓、发愿:为了成佛,我要学修菩萨的学处,修持六度万行。

  为众生成佛,这是目标;为了成佛要修六波罗蜜,这是方法。一个是果,一是为果发的愿。愿、行菩提心有这样的区别。其实这两个的差别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我在这里给大家讲的,是我们的祖师龙钦巴大士的见解。

  “当负利他之重任”,我们得到人身了,闻到佛法了,还有修习大乘佛法的因缘与福德了,应该珍惜,应当负起利益众生的重任。

  首先要问一问,你学佛修行是为了什么?是不是为了解脱,是不是为了成佛?若是你真心想解脱,想成佛的话,就要利益众生。能够不为自己,只为众生,才能彻底解脱、成佛。佛不是勉强你,也不是硬给你这样一个任务,这是佛教给我们的最殊胜的解脱、成佛的窍诀。你不是想成佛吗?若是你真心想解脱,想成佛,就放下自我,利益众生。这也是唯一的方法。

  大家仔细想一想,沉溺在六道轮回中,在无穷无尽的苦难中饱受煎熬的地狱道、饿鬼道、傍生道的众生,都是我们宿世的父母和儿女啊!假如你知道了自己现世的父母和儿女在地狱里,感受着极大难忍的痛苦,心里会怎么想?

  前世的父母和今世的父母有什么区别?前世的儿女和今世的儿女有什么区别?比如,你去年生的儿子和今年生的儿子有什么区别?只是时间上的区别,一个早一些,另一个晚一些而已。若是你前世的儿女和今世的儿女有区别的话,那么你去年生的儿子和今年生的儿子也有区别了。

  我们现在对今世的儿女那么喜欢、溺爱、执着,对宿世的儿女就没有感情,就不管了。为什么这样呢?还是没有懂得轮回,没有深信因果!问题就出在这里。若是你懂得轮回、深信因果了,前世的父母、儿女和今世的父母、儿女只是时间上有所不同,没有其他的差别。

  现在很多人都修这个法门、那个法门,其实都没有真正地进入佛门,连最基本的六道轮回、三世因果这些道理都没有明白,就别谈这些了。你首先要懂得轮回,深信因果,然后再进一步地学修佛法,才会真正地领悟佛法,之前是不可能的。有的人觉得自己很聪明,很有修行。也许你在表面上懂了很多,在表面上掌握了一些知识,但若是你没有懂得这些最基本的理念,你所得到的都不是真正的佛法。真正的佛法就是从六道轮回、三世因果这些理念上建立的。所以说,基础非常重要。

  若是你真心想学佛修行,真心想解脱成佛,修其他高深的法门暂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从基础做起,功夫首先下到基础上,一步步地修,最后才能成就,否则是不可能成就的。因此我处处强调基础。

  “舍弃爱自如毒食”,“爱自”就是我执我爱,“如毒食”,就像是有毒的食物。有毒的食物再珍贵也不能吃,若是吃了,会立即断送性命。同样,若是你不断除我执我爱,就会断掉自己解脱的慧命。

  以上这两句是说,如果想解脱成佛,就要发利益众生的菩提心,舍弃我执我爱,断除自私自利。

  以此可阻恶趣门,亦可获得善趣乐,

  趋至究竟解脱地,切莫散乱修此要。

  若是你能发出愿行菩提心,就能阻断恶趣之门,再也不会堕落恶趣,再也不会感受恶趣的痛苦了。

  “善趣乐”就是人天的福报,名闻利养。若是你发出愿、行菩提心了,世间的这些利益自然就有了。我们从小到大,为了追求快乐与幸福,拼命地奔波,不停地追求这些世间的名闻利养,经历过多少坎坷与磨难,受尽了多少痛苦与折磨,最终还是没有得到。为了得到这些利益,也采取过很多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是错误的。

  佛讲过,凡夫所想和所做是背道而驰的。为了能够得到快乐与幸福而煞费苦心,不但没有得到快乐与幸福,反而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烦恼与痛苦。你们仔细回顾一下,上学、上班、工作、成家、生孩子,给你带来了真正的快乐与幸福了吗?没有吧!都是痛苦与烦恼。你追求快乐、幸福没有错,但你采取的方法是错的。

  众生都特别愚痴,什么也不明白,在真理面前,在智者面前,就是一群孩子。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因为不懂事,觉得好玩,然后把石头从头顶扔上去了。石头落下来砸到自己的头了,才知道疼,知道哭。众生有时候就是一群疯子。疯子什么都不懂,所以没有分辨、取舍的能力。觉得火坑好玩,就跳进去了,被火烧了才知道疼,才知道恐怖,才知道后悔。

  我们这些凡夫和那些孩子、疯子一样。觉得世间的名闻利养能给自己带来快乐与幸福,于是采取各种方法去追求,一旦遭受烦恼痛苦了,才知道逃脱。错了!你追求快乐和幸福没有错,但是你的思想,你所采取的方法是错误的,你要纠正这些错误。

  你是不是真心想学佛啊?如果是,就要从这里做起。你能不能纠正自己,改变自己?如果能,你就能学佛修行。如果不能,你还是凡夫,还是愚痴颠倒。你这样学佛还不如不学。为什么这么讲呢?佛在经中讲过,很多大德高僧也说过,不如法地学佛修行,不但没有功德,反而还有罪过。真心想学佛修行,就要如理如法地学修。

  现在,我们要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怎样转变、改变呢?就是发愿菩提心。从今以后,不为自己只为众生,为一切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这是思想上的转变。然后还要改变行为,为了成佛而学修菩萨的学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你能这样从思想上转变,从行为上改变,才能解脱成佛,才能实现你的愿望,达到你的目的。

  你的愿望、目的是什么?就是快乐幸福嘛!这样你才能得到永恒的快乐与幸福,否则不可能。即使得到了也是暂时的,暂时的都是无常的。

  无常性的东西都是属于轮回的,属于轮回的东西都是痛苦的。有的是痛苦的果,有的是痛苦的因。有些缘起让你直接痛苦,有些缘起让你间接痛苦。比如,你遇到逆境了,它就会直接让你烦恼痛苦。你遇到顺境了,虽然它不能直接让你烦恼痛苦,但是它会间接地让你烦恼痛苦。不管逆境、顺境都一样,只是一个直接和间接的区别。自己取舍吧!

  “趋至究竟解脱地,切莫散乱修此要。”若是你能发愿行菩提心,它给你带来的利益,不仅是世间的,还有出世间的;不仅是暂时的,还有究竟的。“究竟解脱地”,菩提心能让你达到究竟的解脱成佛。“切莫散乱修此要”,心不要再散乱了,立刻下决心、做决定,好好地修持菩提心。

  这是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法王告诉我们,要成就大圆满,首先要发菩提心。要发菩提心,先要修出离心。这些心是有次第、有程序的,前前是后后的因,后后是前前的果,它们是因果关系。没有因哪来的果?没有出离心,无法能够生起菩提心;没有菩提心,无法能够领悟大圆满。要生起菩提心,首先要修出离心。那什么是出离心呢?

  于诸轮回之盛事,不起羡慕之心念,

  当持人天供养处,殊胜严饰之净戒。

  就是对世间的这些利益与福报,没有丝毫的贪恋与羡慕之心。我们现在,只要是大富翁、大老板,是总统、主席,是明星、学者,就羡慕得不得了。这都是对轮回的贪恋之心,都是贪心!这种人解脱不了!其实我们还是不明理,还是不知道事实真相。若是明理,若是知道事实真相的话,就会知道这些都离不开虚假,都离不开无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论他的地位有多高,钱财有多丰富,相貌有多端庄,都是无常的、虚假的。有什么可羡慕,可贪恋,可留恋的?对轮回,对世间法没有丝毫的贪恋、留恋,对解脱的希求、渴望之心日日夜夜不停息、不间断,非常迫切,这种心叫出离心。

  “当持人天供养处,殊胜严饰之净戒。”受持清净的戒律,就能成为人天的供养处。世间的那些严饰,都不是最殊胜、最庄严的;清净戒律之严饰,才是最殊胜、最庄严的。因为人天所有的众生,见了都会觉得特别庄严、殊胜,都会恭敬、供养。但是成为人天的供养处,非常不容易,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也不是侥幸得到的,都是有因缘的。那么,清净的戒律的基础是什么呢?就是出离心。

  戒律有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它们也是有次第的。别解脱戒是菩萨戒的基础,菩萨戒是密乘戒的基础。所以,别解脱戒是一切戒律的基础。别解脱戒包括沙弥戒、沙弥尼戒、正学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优婆塞戒、优婆夷戒、八关斋戒。别解脱戒要有出离心的摄持,才有真实的意义。若是相续中不具备出离心,没有出离心的摄持,就不算是别解脱戒。

  别解脱戒是解脱的根。能够受持别解脱戒,在此基础上学修,就能解脱。我们现在受持八关斋戒,受持居士五戒,若是没有出离心的摄持,统统都不是别解脱戒,都不是解脱的因。即使你持戒持得再严格,也只能得到一些人天的福报和暂时的利益,绝不可能解脱。

  别解脱戒是最基本的戒律,若是你能够受持别解脱戒,有别解脱戒的严饰,你立刻就会成为人天的供养处。

  一切增上定胜乐,悉皆依此而生故,

  倘若破戒堕恶趣,切莫迷惑当取舍。

  “增上”就是属于世间的这些暂时的利益与功德。“定胜乐”就是属于出世间的究竟、永恒的利益与功德。“悉皆依此而生故”,世出世间的一切功德和利益都来自于清净的戒律,暂时、究竟的成就全部是依清净的戒律而生。有了清净的戒律,就能获得暂时和究竟的成就,即世出世间的一切成就。这里讲的是清净戒律的功德。

  “倘若破戒堕恶趣”,若是破戒了,不立刻忏悔的话,就会堕落恶趣,感受地狱、饿鬼、傍生的痛苦。

  “切莫迷惑当取舍”,不要再迷惑,应当谨慎取舍,认真受戒、持戒。“舍”就是要舍掉不受戒的这种想法、念头,舍掉破戒的行为。作为凡夫不可能不犯戒,如果犯了就要统统地忏悔,不能让罪恶一直在相续中存留。忏悔就是把罪恶和相续分开。有的人怕破戒而不受戒,这是错误的。不受戒你永远不能成就,永远不能解脱。这样学佛修行不是白学白修了吗?不是失去意义了吗?

  若是你真心想解脱成佛的话,就应该受戒。也许你受戒了还会犯戒,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但是你可以统统忏悔,越快越好,这样慢慢地纠正错误,最后就不犯戒了。持戒圆满了,你就解脱成佛了。你没有解脱成佛之前,持戒不会圆满。要慢慢来,一步一步地来,尽量别犯戒,犯戒了就忏悔。有的戒犯了只忏悔就行,有的戒犯了还要重新受戒。但是你不能因为犯戒了可以忏悔,可以重新受戒,就随便犯戒,这样罪过就更严重了。但是,如果你实在降伏不了烦恼,实在没有控制住习气,犯戒了,可以忏悔,可以重新受戒。

  佛讲过,众生犯戒有四种原因:第一个是不明理;第二个是没有深信;第三个是烦恼重;第四个是有习气。有时候我们因为不懂、不明白,犯戒了;有时候也明白一点,但是因为没有深信,犯戒了;有时候也明白,也相信,但是烦恼一起来,控制不了,犯戒了;有时候因为有习气,不知不觉地又犯戒了。

  上师如意宝在这里劝告我们,要好好受持戒律,修出离心,发菩提心,去证得大圆满。要证得大圆满,就要先发菩提心;要发菩提心,就要先修出离心。在有出离心的基础上,皈依三宝,修四无量心,才能生起愿、行菩提心。有出离心、菩提心的基础上,再去消业、积福,修上师相应法,最后才能领悟大圆满。这个次第、程序是必须的。上师如意宝特别强调基础、次第,我们也在强调基础、次第。他老人家在这里是由上而下讲的,我们是由下而上讲的,其实是同一个道理。宗咯巴大师的《三主要道论》也强调次第,“三主要道”就是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智慧。

  别总是想一步登天,想修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学密了,现在修本尊呢!”“我学密了,得到灌顶了。”真是笑话!什么叫修本尊?我们讲过,五种圆满是基础,两个次第是方法,最后才能成就本尊。在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基础上,相续成熟了,才能接到灌顶,之前是不可能的。其实按仪轨严格要求的话,灌顶要具足很多条件:上师的条件、坛城的条件、弟子的条件。不是谁都可以受灌顶的。不要好高骛远,不要盲修瞎炼,这样会错过机会的。所以大家要从基础开始,一步一步地来,脚踏实地地修。

  修持加行是通向大圆满的唯一之路。通过四外加行修出离心,通过皈依、发心修菩提心,通过除障法、曼茶罗、上师瑜伽修大圆满,这是一个完整的修持方法。遇到了这么殊胜的法要,这么完整的一个法门,如果还不好好修,还到处瞎跑,就是福报不够,或者说没有福报。这就像一个快要渴死的人,碗里装满了甘露不喝,却到别的地方找水喝一样。你自己碗里装的是甘露,你喝了不仅能解渴,还能治病,能解脱痛苦。但是你没认识到,还到处去找水—— 而且你不一定能找到,即使找到了,也只是一杯水,没有多大意义。

  你们虽然遇到了大圆满法这样殊胜的法门,但是如果认识不到,不珍惜的话,还是没有福报。只听了一些开示,按照法本念几遍仪轨,这不叫“遇到大圆满法”。你认识到了,能够学修,而且能够不间断地学修,这才是真正的遇到,这才是真正的福报。如意宝拿到手里了,你是幸运的,是有福报的。如果你觉得这是一块石头,你没有认识到,不知道这是如意宝,然后把它扔到垃圾桶里了,对你来说,和没有得到一样,还是没有意义,还是没有福报。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珍惜,再珍惜!好好学,好好修。

  今天就讲到这里。祝愿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达真堪布:《胜利道歌》       达真堪布)(五明学佛网:达真堪布:《胜利道歌》       达真堪布)  

 达真堪布:末法时期的众生有两个特点 

 达真堪布:六度新解(二)疫情期间如何修持安忍、静虑、智慧 

 达真堪布:若是你有智慧到处都是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 

 达真堪布:疫情期间如何修持佛法? 

 达真堪布:让隐身的化身佛切换到在线状态 

 达真堪布:拜财神灵验的关键是什么? 

 达真堪布:透过无常找到永恒 

 达真堪布:认真不是执着,放下不是放弃 

 达真堪布:为了平安幸福,不要吝惜你的祈祷 

 达真堪布:今年,你要集的福都在这儿 

 达真堪布:相爱何必要相伤 

 达真堪布:当下的美,你感受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