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星云法师:佛教对全球问题概观


   日期:2011/7/15 18: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各位法师、各位贵宾,大家好:

今天法鼓山为了庆祝落成开山而举办这场「世界佛教领袖座谈会」,很高兴能与各位法师大德共聚一堂,并针对「全球问题」发表看法,倍感荣幸。

谈到「全球问题」,现今社会面临的窘境,诸如战争的威胁、金融的危机、种族的冲突、生态的破坏、人口的老化,乃至高失业率、家庭暴力等,这些都是全球共同遭遇的问题。尤其近年来国际间灾难频传,各种天灾人祸造成严重的人命伤亡与财物损失,例如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发生在印尼苏门答腊的一场七级大地震,引发强烈海啸,使得临近的印度、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南亚地区都遭受严重的灾情;今年八月因为卡翠那飓风横扫,使得美国的纽奥良一夕之间成为人间炼狱。其它再如今年六月英国伦敦多处地铁站因为遭受恐怖分子以炸弹攻击,一时人心惶惶,尤其二○○三年五月的一场SARS流行,更是打乱了举世人类的生活步调……。

其实,不管天灾还是人祸,世间上的一切灾难都是人类共业所造成。尤其一些看似起因于不可抗拒的天灾,追根究底也都是源于人类的贪瞋无明,因为人类需索无度,不懂得善待地球,过度开发、使用的结果,自然引起大自然的反扑,因此我曾经说过:「世间上的问题,大都是源于人为的因素所造成;如何突破困境,解决世间的问题,唯有靠人类自我觉醒。」

今天针对「全球问题」,我仅提出四点看法,请大家指教。

一、要达致世界和平,应先建立平等的观念

爱好和平,这是人性光明的表现,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利要求过安定、福乐、没有战争恐惧的生活。然而和平并非一人之力可成,和平也不光是透过禁武、限核等外在措施所能达致,和平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平等」。

「平等」与「和平」是一体两面的真理,今日世界所以不能和平,就是因为不平等,举凡政治上的以强欺弱,经济上的贫富不均,宗教、种族的排挤,男女、地域的分歧,这些不能和平解决的问题,莫不是因为彼此不能平等共存所引起,所谓「不平则鸣」,因此唯有平等,才有真正的和平。

现在举世虽然也都在追求自由、民 主与平等,但是真正的平等不是表面上、齐头式的平等,真正的平等需要彼此立场互易,例如见到别人苦难,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设想,假如他是我,假如我是他,如此立场互易,才能建立自他平等的相处。

「平等」是佛法的根本精神,当初佛陀成立僧团,标举六和敬,以思想、法制、经济、语言、身行、心意为民主平等的原则,树立了佛法的平等风范;《杂阿含经》里的「四不可轻」,也在说明平等的原则,尤其佛教的事理平等、性相平等、自他平等、怨亲平等、生佛平等最为究竟。「平等」才能共尊,「和平」才能共荣,今日欲求世界的和平,必先呼吁世人建立平等心,不但大国小国要平等相处,各种族之间要平等相处,尤其要能以大尊重小、以多尊重少、以强尊重弱、以有尊重无、以上尊重下,唯有在平等的观念之下,人人平等共尊,才能进取世界和平。

二、要推动生态环保,应先重视生权的提升

「生态环保」是当代举世共同关心,也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现代人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毫无节制的滥捕滥杀,使得许多珍奇动物面临绝种的危机,间接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尤其滥垦滥伐,造成土石流、水库及河川淤积泥沙;滥采沙石,造成桥断路危;滥抽地下水,造成地层下陷;任意燃烧有毒废料,以及废弃物、工业废水、核废料等处理不当,造成空气、水质、大地的污染,乃至温室效应、臭氧层破洞、沙尘暴等大自然的异常反应,都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另外,根据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以目前人类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和全球人口增长速度来测算,再过五十年可能需要两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由于人类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及生态破坏问题,现代人终于意识到环保的重要。

环保是对于地球的爱护,没有地球,人类就难以生存,因此提倡环保,首重爱护地球。早在一九九二年六月初,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地球高峰会议」,这个被视为「抢救地球」的会议,主要目标就是要达成保护植物、动物和自然资源的协议。

因此,提倡环保其实应该从尊重生命做起,因为不光是人或动物有生命,树木花草等植物也有生命,乃至山河大地都有生命,甚至时间就是生命,因为生命是时间的累积,所以浪费时间如同杀生。相同的,随便浪费物品也是杀生,因为物品是大众的资源,是聚集大众的因缘而成,所以浪费时间,破坏物质,都是广义的杀生。

佛教是个很有环保意识的宗教,佛教主张不仅对人要有爱心,对山河大地也要保护,所谓「大地众生,皆有佛性」。既然「佛性平等」,一切众生的生存权利也应该受到保障,不容许轻易加以伤害,因此佛教提倡不杀生。

不杀生就是慈悲,就是对生命的尊重,佛教对生命的尊重关怀,从一些偈语可以得到印证。诸如:「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为别形躯。甘肥任我需,苦痛由他受;莫叫阎王断,自揣应如何?」「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等。甚至根据佛教《六度集经》记载,佛陀在过去世为鹿王时,曾代替母鹿舍身,感动国王制定动物保护区,禁止猎杀。佛灭以后阿育王更广植树林,庇荫众生,设立动物医院,规定宫廷御厨不得杀生等,凡此都是佛教对于护生的最好示范。

不杀生而护生,进而倡导生权平等,这是最合乎现代举世所关心的生态保育,也是最积极的重视环保。因此,唯有唤起现代人的共识,大家共同重视生权的提升,共同保护环境生态,才能还给人类一个健康美好的地球与未来。

三、要消除种族隔阂,应先发扬慈悲的精神

自有人类以来,「族群问题」就一直存在于各个国家与民族之间,不但经常造成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有时一个国家内部因为族群对立,也会导致分裂,甚至发生内战。所以世界上最难处理的问题,不是贫富,不是智愚,最难处理的就是种族问题。

种族的纷歧,有的是地理环境使然,有的是语言风俗习惯差异,有的是人种肤色的不同,致使大家排除异己。就算是在同文同种的种族里,也会有阶级贵贱之分;不同种族里更是划分了种种的不同,于是产生种种不能相聚的情结。

要消除种族隔阂,首先应该发扬慈悲的精神。慈悲是佛法的根本,《涅槃经》云:「慈息贪欲,悲止瞋恚。」佛教提倡的慈悲,不但要以同体的慈悲来解救众生,更要用无缘的慈悲为广大众生救苦救难;不仅要消极的不做恶事,更要积极的行善;不只要一时口号的慈悲,还要永久务实的慈悲;不唯以图利求偿而行慈悲,更要无相无偿而行慈悲。所谓「慈」能与乐,「悲」能拔苦,当一个人内心充满了慈悲心,则见他人痛苦时,即能以悲心拔除其苦厄;当见别人不欢时,即能以慈心施予安乐;如果人人都能以慈悲心相待,则一切众生皆得福乐。

荷兰弗朗几博士曾说:「世界战乱之根,由于人类贪竞权力思想过高,遂发为暴毒争战之至惨。」佛教强调慈悲、包容,不像其它宗教带有强烈的种族色彩,因此没有种族仇恨、残杀和宗教战争。佛教基本上是倡导和平的,佛法教导人要怨亲平等,不仅要「不念旧恶、不憎恶人」,甚至要爱我们的敌人;佛教的僧团里,「四河入海,同一咸味;四姓出家,同为释姓」。就是破除种族歧视的平等制度的落实。

长期以来由于佛法能不分种族、宗教、国家,因此佛教徒在世界各地都在努力推动净化人心、福利群生的工作,甚至结合各地人士的力量,共同为世界和平、社会福祉而努力,同时更扩大胸襟,包容异己,群策群力,以法界为心,以地球人自居。只要地球上的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都能本著慈悲心,彼此互相尊重、相互帮助,大家都能做个慈悲的地球人,都能走出国界,自然没有种族的歧视。

四、要体现共生智能,应先倡导缘起的思想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世间上的事事物物都不是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在各种因缘条件和合之下,才能现起和存在;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不复存在,这就是佛教所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缘起」道理。

我们生存在世界之上,可以说都是生命共同体,因为宇宙万物都是由众缘和合而成。所谓「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推其原理,国家与社会就是由种种因缘关系所组成;扩而大之,世界上的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都离不开「共生」的关系,都离不开「缘起」的法则。

缘,是世间上最美妙的事!靠著众缘和合,无中可以生有;由于善缘加入,坏的因子得以改善,因此佛教讲「因缘和合」,也就是社会人生互助的意义。乃至一般人喜欢探究人有无命运?其实命运就是「因缘」。造什么因,结什么缘,就有什么果报;果报善恶,就决定命运的好坏。所以做人要广结善缘,对于别人曾经给我们好因好缘,我们也要给人善因善缘,彼此互为因缘,这就是「同体共生」的关系。

总之,从「缘起」的法则来看,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因相成,众生之间也具有同体共生的关系,因此人类应该摒弃过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概念,大家要发扬互助精神,彼此不要分裂、排挤,让共生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能融和共存,都能以共生的理念发扬慈悲喜舍的精神,让地球成为和平安乐的人间净土,这才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今天就以这四点意见:

(一)要达致世界和平,应先建立平等的观念

(二)要推动生态环保,应先重视生权的提升

(三)要消除种族隔阂,应先发扬慈悲的精神

(四)要体现共生智能,应先倡导缘起的思想

提供给各位参考,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星云法师       佛教)(五明学佛网:星云法师       佛教)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五、爱国爱教与人间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戒有世间戒与出世间戒之分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菩萨优婆塞戒(在家菩萨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5、不饮酒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4、不妄语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3、不邪YIN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2、不偷盗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1、不杀生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受持菩萨优婆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不持五戒的果 

 大寂尼师:佛教「学忍辱」的意义 

 其它:从「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看中、印佛教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