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一法师:《与祖师同行》文摘57


   日期:2011/8/12 2: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与祖师同行》文摘57

——祖师教诫多峻严

师父们教诫弟子,或者苦口婆心,或者循循善诱,或者呵斥打骂,不过,大多是呵斥打骂。比如自己,从没有得到过师父的当面夸奖,常常是被骂得想在地上挖个洞钻进去,当然被师父循循善诱的时候也很多。所以禅宗的历史上常常是“拳头说法”,这在以前的日记《拳头说法》里面有说过。

所以有父子(禅宗师徒关系往往称为父子关系)相见,如仇人相似之说。这在自己的日记《青出于蓝》里面也有描述。像孤山智圆*法师这样的教诫就少见,可能是因为不是给自己的徒弟看的,所以语句缓和许多。下面我们看看孤山智圆法师是怎么教诫徒弟的:

于戏大法下衰去圣逾远,披缁虽众谋道尤稀。竞声利为己能,视流通为儿戏。遂使法门罕辟教网将颓,实赖后昆克荷斯道。汝曹虚心请法,洁己依师,近期于立身扬名,远冀于革凡成圣,发挥像法舍子而谁?

故须修身践言,慎终如始,勤尔学问,谨尔行藏。避恶友如避虎狼,事良朋如事父母,奉师尽礼为法亡躯。有善母自矜,起过务速改。守仁义而确乎不拔,处贫贱则乐以忘忧。自然与祸斯违,与福斯会。岂假相形,问命谄求荣达之期,择日选时苟免否屯之运,此岂沙门之远识,实惟俗子之妄情。

宜乎见贤思齐,当仁不让。慕雪山之求法,学善财之寻师。名利不足动于怀,死生不足忧其虑。倘功成而事遂,必自迩而涉遐。不沽名而名自扬,不召众而众自至。智足以照惑,慈足以摄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使真风息而再振,慧炬灭而复明。可谓大丈夫焉!可谓如来使矣!岂得身栖讲肆,迹混常徒。在秽恶则无所间然,于行解则不见可畏。以至积习成性,自灭其身,始教慕彼上贤,终见沦于下恶,如斯之辈,诚可悲哉。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斯之谓矣。中人以上可不诫欤。

抑又戒慧分宗大小异学,悉自佛心而派出,意存法界以同归。既而未晓大猷,于是各权所据,习经论则以戒学为弃物,宗律部则以经论为凭虚,习大法者则灭没小乘,听小乘者则轻毁大法。但见人师偏赞,遂执之而互相是非。岂知佛意常融,苟达之而不见彼此,应当互相成济,共熟机缘。其犹万派朝宗无非到海,百官莅事咸曰勤王。未见护一派而拟塞众流,守一官而欲废庶绩。原夫法王之垂化也,统摄群品各有司存。小律比礼刑之权,大乘类钧衡之任;营福如司于漕挽,制撰若掌于王言;在国家之百吏咸修,类我教之群宗竞演。

果明此旨,岂执异端。当须量己才能,随力演布。性敏则兼学为善,识浅则颛门是宜。若然者虽各播风猷,而共成慈济,同归和合之海,共坐解脱之床。夫如是则真迷途之指南,教门之木铎也。居乎师位谅无惭德,趣乎佛果决定不疑。汝无矜伐小小见知,树立大大我慢,轻侮先觉荧惑后生。虽云听寻未补过咎,言或有中,汝曹思之。

尽管这样,这鞭子也不可小看。所谓轻声说重话,厉鞭不见痕。真的是恨之入骨,爱之不离;信之能到,持之以恒。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