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随缘,随的是什么缘?


   日期:2011/8/22 11:2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的同修,有一句口头语,就是‘随缘’。大家都常说随缘、随缘,到底随的什么缘呢?原来随缘二字,具足应该说是‘随顺因缘’。因缘二字,在佛经是非常深奥的名词,是要解释因缘二字,就要从佛陀在菩提树下修行证道说起。佛陀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证道,他所证的道就是‘缘起’。缘起,具足说就是‘因缘和合生起’。

  佛陀住世时代,印度传统的宗教是婆罗门教,婆门教的理论,说世间万物是大梵天所创造的。就像现在天主教、基督教所说的,‘上帝创造世界’一样(这叫做神意论)。同时还有一些反传统的沙门集团,如六师外道等,他们则说,万法的生起,没有什道理,全是偶然生成的(这叫做偶然论)。佛陀认为这两者都不合理,他在菩提树下入定沉思,证悟到万法的生起,不是神造,不是偶然,而是‘缘起’——因缘和合而生起。

  什么是缘起呢?《阿含经》中给缘起下的定义是:‘此有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意思是说:宇宙之间,没有独立存在的事物,全是许多因素条件、彼此间关系的生起与存在。任何事物,全是互相依赖、互相支持而生起存在的。其中若欠缺某一些因素条件,这一法就不会生起;生起之后,若是某一些因素条件发生变化,这一法的本身也随著发生变化。

  不过,佛陀最初是以人生生老病死的烦恼、而出家修道的,所以最初缘起的含义,主要是指生命流转而说的。因此经中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此有则彼有,此无则彼无,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例如《杂阿含.二八八》经中说:

  ‘譬如三芦,立于空地,辗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辗转相依,而得竖立。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亦复如是。’

  名色就是五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就是我们的五蕴和合之身。‘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识与名色和合(肉体与精神和合),而有生命的生起;名色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就是五蕴分离(精神和肉体分离)。生命即不存在,生命的生起,‘不从天生,不从自生,非无缘生,从因缘生。’这就是缘起的最早的定义。

  缘起法,是宇宙间本然的法则,不是佛陀所创造或所制定,而是‘法尔如是’——大自然间自然的法则。此自然法则为佛陀之所证悟。所以《杂阿含.二九九经》谓:

  ‘佛告比丘:缘起法者,非我所作,亦非余人作,然彼如来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彼如来自觉此法,成等正觉,为诸众生分别、演说、开发、显示。’

  缘起,是佛陀以有情生死流转的立场所证悟的真理,这种有情生死流转的缘起,具足的说,就是‘缘无明行,缘行识,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的十二有支流转。继而由有情生死流转的缘起,扩及于万法生灭变异的缘起,而把前者称‘内缘起’;后者称为‘外缘起’。如后来的大乘经典《入楞伽经》称:

  ‘佛言:大慧,一切法因缘生有二种,谓内及外。外者谓以泥团、水、杖、轮、绳、人工等缘合成瓶,如泥钵,缕垒、草席、种芽、酪苏、悉亦如是,各外缘前后转生;内者谓无明、爱、业等生蕴、界、处法,是谓内缘起,此但愚夫之所分别。’

  经文中的内缘起,是指生命流转的缘起;外缘起,是指万法生灭的缘起。关于内缘起,留待后面再说,兹先探讨外缘起。所谓外缘起,是指世间一切物质现象的生起、存在、变异、坏灭。前面说过,宇宙万有,没有孤立存在事物,一切都是仗因托缘,互相关涉对待而生起存在的。好比我们以泥土与水加以调和,再加以木杖、轮子等工具,就可以做出泥罐、泥钵等陶器来;我们用纱缕织成布,用草编成席子,也都要加上工具,人工等相关的条件。更具体的说,我们有了或瓜或豆的种子,但种子只是因缘的条件之一,必须把种子埋在土壤中,再加上阳光、雨露、人工等助缘,种子才能萌芽生长。当然,如果我们再除去杂草,施以肥料,种子萌出的芽会生长的更茁壮。所以种子生出豆苗瓜蔓,决不是种子单一的因素条件,要依赖其他许多相关的因素条件。这许多相关的因素条件,重要者称因,次要者称缘。有缘无因,固然不会有事物的生起,有因无缘,同样也不会有事物的生起,而因缘具足,一定成果。在因缘具足的条件下生起存在的事物,就叫做‘因缘生’;而许多因素条件生起事物的理则,就是‘因缘起’——简称缘起。

  许多因素条件生起的事物,有时间上与空间上两种相对待的关系。自时间先后来说,就有了前因后果的关系;自空间相待来说,就成了互相依存的关系。譬如一棵大树,自时间上说,先前的种子为因,而有现在大树的果;自空间上说,树苗要依赖土地、阳光、雨露等条件而生长。而土地要依赖周围的土地来支持,周围的土地要依赖更周围的土地来支持。反过来说,土地固然支持了大树,大树的根也保护了土地,这就成了关涉对待的依存关系。所以,广义的缘起,任何事物的生起、存在、变异、坏灭,其依存与因果的关系,可说是横遍十方,纵贯三世。

  宇宙万象,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也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这些关涉和变化,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生起、存在、变异、坏灭。因此,所谓‘诸法因缘生,法亦因缘灭’,因就是主要的条件,缘则是次要的条件。这就是楔经所云:

  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

  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再者,人世间事,因缘没有成熟——就是因素条件没有具备的时,我们强求不得,一定强求,必生烦恼;因缘成熟,水到渠成,一切顺乎自然。譬如树上的苹果,没有成熟时,你强摘下来又酸又涩,但到瓜熟蒂落的时候,一切就自然了。所以我们学佛的人常常说‘随缘’,意思就是说随顺著因缘,任何事不勉强。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成事在天,这其中就舍有因缘成熟不成熟的意思。

  因和缘一切具足,必然成果,此果对因来说,即称为‘报’。因此,因缘又称‘因缘果报’,简称因果。所以缘起法则有三条定律,就是果由因生,事待理成,有依空立。于此再分别说明如下:

  一、果由因生:世间万法,各有因果——物质世界有物理的因果,生命世界有生理的问因果,心识的作用有行为上的因果。行为的后果就‘业’,有业因必成业果。所以,凡果必有其因,但有因无缘不能成果,必须因缘具足始可成果。佛经上说:‘假使千有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二、事待理成:万法各有其因果,而此因果中又有其普遍的理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瓜种豆种是因,所生出的瓜和豆是果。但瓜种生不出豆苗,豆种生不出瓜蔓,这就是其理则。为善必获乐果,为恶必获苦果,这也是其理则。

  三、有依空立:任何存在的事物或理则,都必依否定实在性的本性而成立。佛经上说:‘缘起性空’。一切有——存在,都是依空性而立。

  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的世界里,所以一切都是相对,而不是绝对。有因缘和合的生起、存在,自然也就有因缘离散的变异、坏灭。青年男女,互相爱慕,交往一段时间后,终于缔结连理,这其间,自然有它的因,也有它的缘;相反的,夫妇交恶,争执不断,日久不能相处,终至异离,这也有他的因、有他的缘。好友意气相投,合伙创业,有它的因缘;到了事业有成,彼此猜疑,终至折伙,也有它的因缘,所以、‘有因有缘世间集’,同样的,‘有因有缘世间灭’。一切都是因缘,离开因缘,就没有所谓宇宙与人生。

  随缘,就是有不自我执著,不坚持己见的意思,我们与人相处,包括家人、亲族、街邻、朋友,以至于公司的同事,道场的同修,如果处处执著自我、固执己见,岂不是自寻烦恼?佛经上说:‘随顺众生’——随顺别人,也是尊重别人的一种表现。随顺众生,尊重别人,也是结善缘的一种方法。

  缘有顺缘、有逆缘;有善缘、也有恶缘。我们在生活过程中,随顺众生,处处与人结善缘,自然会顺缘多而逆缘少;反之,处处与人结恶缘,自然是逆缘多而顺缘少了。命相学上的术语:‘你命中有贵人相助’,或者说:‘你命犯小人’。贵人相助,是我们多生多劫结的善缘;命犯小人,自然是过去结的恶缘了。

  我们常常说:‘随缘、随缘’,要能随顺缘,也要能随逆缘。如果只能随顺善缘,不如我意的缘我就变了脸,那叫随什么缘?如果能随顺逆缘,则逆缘也能化为顺缘,恶缘也能化为善缘。大乘佛教发菩提心的修行者,要修六度。六度的第三度是忍辱度——羼提波罗蜜,忍辱度所以度嗔恨。忍是能忍之心,辱是所忍之境,人情上最难忍受的境,莫如侮辱,辱若可忍,则其他境遇也就能忍了。但是,随缘不是随波逐流,更不是同流合污,在修持上要中心有主,不随境转,在生活上要随顺因缘,一切不勉强。至于其间的分寸,就要靠自己的智慧来抉择。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随缘       因缘)(五明学佛网:随缘       因缘)  

 普献法师:随缘?还是消极? 

 圣轮法师:看透人世间 欢喜生活禅─谈「随缘自在」的欢喜人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十二因缘 

 其它:十二因缘与大乘三系(杨云唐)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一集 妙莲老和尚新春开示-因缘果报 

 其它:十二因缘(潘宗光教授) 

 惟觉法师:福报与因缘 

 王雷泉教授:随缘销旧业 任运着衣裳——王雷泉教授访谈录 

 惟觉法师:因缘果报与命运关系之介说 

 郭元兴教授:略论佛教与中国书画之因缘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佛法住持世间的因缘 

 净界法师:临命终时能否过关 放下因缘观照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