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宣化上人:大教育家─孔子(儒道佛三教的关系)


   日期:2009/1/3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中国春秋时代,有一位大圣人出世,就是孔子。他一生极力到处宣扬仁义道德、孝悌忠信的学说,可是不受欢迎,处处受到排斥。他虽然置身横逆之境,可是仍不改变他的教育宗旨,从始至终,他都是提倡「大同之道」。

孔子是位大教育家,对于提倡「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不遗余力。他有教不厌、学不倦的精神。他是一位「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实行家。孔子晚年删《诗经》、定礼乐、修《春秋》──诗、书、易、礼、春秋,就是现在的五经。

他的学生有三千人,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有七十二人。礼,是婚丧祭祀的礼节;乐,是音乐;射,是射箭,御,是驾车;书,是写字;数,是算数。必须样样精通,才能成为完人。

孔子的教育方针是因人施教,以身作则。他的学生分为四大科:

(一)德行:有颜回、闵子骞。
(二)言语:有子贡、宰我。
(三)政事:有子路、冉有。
(四)文学:有子夏、子游。

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分为两派,曾子主张「传道」,以孟子代表,后为正统。子夏主张「传经」,以荀子为代表。

传经派兴于汉、唐、清三朝;传道派兴于宋、元、明三朝。世界上的事理,都有相互的关系,好像中国的儒、道、佛三教,都是互相帮助。儒教如同启蒙的小学,道教如同中学,佛教就是大学。三教道理都有关连,可是小学生不知中学的教科书,但是大学生知道中、小学的课程。

儒教讲做人的道理──如何建立好人格。道教一半着重于建立好人格,一半着重修出世法。所以道士不剃头发,与在家人一样,但穿古时隐士所穿的衣服。

佛教是修出世法的道理,剃除须发,穿坏色衣,不注重外表,可是袈裟不离身,现比丘、比丘尼相。是不是离开世间法而另外有佛法?也不是的。只要将世间法认识清楚了,不被其所迷,就是佛法。

有人主张「三教合一」,所谓:

红花白藕青荷叶 三教原来是一家

这就是表示「如是道」。佛教的根本,发起信仰的肇基,是在儒教。必须读书明理,先学如何做人,然后再依法修行,所谓「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学佛法的人,应该懂得这个道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孔子       三教)(五明学佛网:孔子       三教)  

 陈兵教授:莲池大师对“三教一家”说及儒、道的评判 

 楼宇烈教授:漫谈儒释道“三教的融合” 

 洪修平教授:隋唐儒佛道三教关系及其学术影响 

 洪修平教授:明代四大高僧与三教合一 

 洪修平教授:论中国佛教的曲折发展及其现代意义——以儒佛道 

 陈兵教授:三教一贯心性法门(下)佛教心性论 

 陈兵教授:三教一贯心性法门(中)道教内丹的心性论 

 陈兵教授:三教一贯心性法门(上)儒家心性论 

 宋元居士名家文集:三教平心论卷下(刘谧) 

 宋元居士名家文集:三教平心论卷上(刘谧) 

 宋元居士名家文集:三教平心论序 

 董群教授:融合的佛教 第三章 三教合一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