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一法师:随顺世缘无好歹


   日期:2011/9/4 3: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随顺世缘无好歹

 

前几天我们看了日记《随顺世缘善管理》,知道了一切事情没有是非好歹之说,不过是大家共住在一起,需要每一个付出一点点的约束代价,这样大家共住在一起才能更自由,这就是戒律与法律的作用。否则,大家全部得不到任何的自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够明白这些,自然能够做到随顺世缘无挂碍。

一切是平等的,根本不存在是非、好坏、善恶等等对立,充分体现了佛教所宣传的“空性”。因为从“空性”来说,就是一切事物不可能只有坏的一面也不可能只有好的一面,是一切好与坏、善与恶、是与非等等对立的集合或者叫统一。所以,我们如果执着于好坏、是非、善恶等等对立上就要吃苦了。

这个执着就是我执与法执。我执与法执带着我们对这些是非、好坏、善恶等等进行判别,结果就是把我们带进了痛苦的深渊。如果所有的人都不进行判别或者说,所有的人都“不识好歹”,那么任何人都是无法生存的。所以,我们共同生活在一起还是需要一定戒律与法律来约束。

从理想状况来说,当然是最好连这一点点的戒律与法律的约束也没有才是最自由的。但是,这样只能是你自己一个人存在的时候才能实现,比如独自住山的解脱者,他们相对我们来说,当然显得自在自由很多。所以,对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来说,只能说有些人可以少一些判别或者说少一些“不识好歹”。

而对于生存在集体中的人“不识好歹”就要少一些,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一定的规范或者说规矩。要是处于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很“不识好歹”或者说很自由,那么结果只能是大家都不自由,何况完全“不识好歹”或者说完全自由。所以,对于生存于集体中的人来说,是需要一定的规矩的。

因为,从“空性”来说,独自住山的解脱者也不可能完全“不识好歹”或者说自由,因为他们也不可能完全离开这个集体。只能说他们可以“不识好歹”多些或者说自由比我们多一些。因为他们也是要依赖我们共有的这个“依报”或者说环境,因为他是以人的形式生存,就会有与我们相同的依报。

这在禅堂里面有充分的体现。比如禅堂里面在打禅七的时候,给了监香师打八种香板的权利。同时规定监香师不得做什么、什么事情,最典型的要算“不得打回头香板”这一条。这样,给功夫实在有困难的人一条活路,让他们有喘息的机会。要不然就没有人能把功夫练出来了,因为所有的人都是从不会到会的。

这就是戒律与法律的特点,戒律与法律都是为了让我们有更多的自由,让我们付出最少的代价来得到的方式。所以,戒律与法律不是为了约束我们的,不是给我们找麻烦的。事实上,戒律与法律是为了保护我们的自由的,是为了我们大家在一起能够更加愉快而设定的。

所以,我经常与信众说:“戒律与法律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不是非要不可的东西。最最典型的莫过于与佛陀的制戒过程,佛陀制戒都是有人犯了,而且有人举报之后才制定戒律的,不是一开始就把全部的戒律制定出来了的。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戒律保护我们的特点。

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的法律执行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我们有些法律的执行过程存在“民不反,官不纠”的说法。这就是说,如果某些严格来说是违法法律的事情,如果这样的举动并没有给别人带来坏处的时候,法律是不会自动去追究的。只有有人受到损害的时候,法律才会去追究他的责任。

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执法也是有一定的特点的。对于非管不可的事情,我们就认真去管。当然这也有很多的小巧门,比如小事急处理,大事缓处理,无事莫寻,有事不避,遇事做事,做事了事等等。这些处理事情的方式在以前的有关日记中有很多的描述,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去找来看看。这能帮助你多些“不识好歹”,少些烦恼。

后门敬请关注《随顺世缘明般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