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生根活佛:静坐的方法


   日期:2011/9/9 10: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静坐的方法

作者:生根活佛

 

现在很多人对静坐都很感兴趣,但却不知怎样才能静修入坐。静坐的方法很多,仅据我所知的静坐就有大约有100余种,而且每个宗派和教派都有不同的静坐方法,甚至同一个教派就有很多种静坐的方法,所以人们刚开始想打坐静修的时候,无法确认自己静坐的方式是对还是错,不知哪种是对的,哪种是错的,而且还可能担心会不会“走火入魔”等等。我们要知道,条条佛道通极乐,道路虽有千万条,但目标却只有一个,就是最终到达佛国净土。静坐的姿态有一百种也好,修行的方法有千千万万种也好,其实共同的目标都是 “静”。

那么“静坐”是正道吗?如果不是正道,人们又何必大力提倡并风行“静坐”呢?这两个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其实“静坐”就是一种有意识的睡眠,睡眠也是无意识的静坐。真正的“静坐”就是让透明的心灵安详与自在,“静坐”还不是明心见性,而是达到明心见性的一种方法。在睡眠中,我们只能获得很有限的能量。但是在心灵透明安详自在的静坐中,我们却能够获得源源不绝的宇宙能量和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加持。这种超越自然的能量不但可以提升我们自身的心灵和智能力量,还能够打通我们的脉络。它能够开启中脉的窗口、它让我们的灵慧和意识进入大乐之宫、它让我们接收到诸佛菩萨和神灵的能量、它给我们带来宁静祥和、健康快乐,它能够让我迈入一个更高的境界。真正的静坐就是放下万念,身心安宁、轻松愉悦、自由自在、远离所有妄想;真正的静坐就是将自己的意识回归到自性与本来的无染清净之中。在静坐中,我们会有意识地回归自性、穿越心灵、开启智慧、在自性清净与安乐之中,将自己提升到最高的境界。

在静坐之前,我们要首先停止一切身口意的功能和动作才能达到静坐的目的,也就是说,要停止身体和思维的所有活动,比如走路、观看、说话、妄想和思考等等;然后我们用“如来五支坐姿”开始打坐静修,或者你也可以自己选择一种坐姿,选择一个让你感到很舒服、很自在、很稳定的姿势,坐在地板上、椅子上、或者山顶与森林花园里也都可以。在任何一个令我们感觉舒畅轻松的地方,安安静静、舒舒服服地坐下来,当我们双腿盘好,双手交叉好的时候,自然形成的回路能量会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安稳自在,就在这种祥和轻松的状态下轻轻地闭上双眼;我们停止了一切持咒、念佛、诵经、观想、思考、观照等身口意的活动,我们把自己的身心放松、放松、再放松、慢慢地放松、纯粹地放松、最后完全地放松下来。身心放松之后,意识就会进入心灵,心灵与智能交融,那时候,不必追究过去、不会希求未来、不用惦记现在、不执着各种妄想、断绝念头、当下就放下;先将自己所有的意念集中与停留在眉心的位置上,再慢慢地平息所有的念头,空宁静寂,进入一个别无杂念、完全没有念头的空明状态,这就是无念的状态,也就是一个静心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我们就能够开始源源不断地接收到宇宙和诸佛的能量。静坐的时间越久,我们能接受到的能量就越多,我们的清净心就越明朗。当宇宙灵能和诸佛菩萨加持的能量流动在我们体内时,就能够增添我们的智慧、提升我们自身的能量,心灵开启,心界开放,让无暇的光明普照自心,使我们的自心通透明亮,安乐自在,清纯无染,如如不动,这才是真正的“静”。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生根活佛       静坐)(五明学佛网:生根活佛       静坐)  

 净界法师:静坐念佛五点记数法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静坐首先要放松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如何静坐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静坐中出现自发功的原因 

 明一法师:悠游静坐白云洞 

 蒋维乔居士:因是子静坐法续篇 附录 静坐要诀 广爱篇 

 蒋维乔居士:因是子静坐法续篇 附录 静坐要诀 遣欲篇 

 蒋维乔居士:因是子静坐法续篇 附录 静坐要诀 调息篇 

 蒋维乔居士:因是子静坐法续篇 附录 静坐要诀 修证篇 

 蒋维乔居士:因是子静坐法续篇 附录 静坐要诀 豫行篇 

 蒋维乔居士:因是子静坐法续篇 附录 静坐要诀 辨志篇 

 蒋维乔居士:因是子静坐法续篇 附录 静坐要诀 序(袁了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