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法华漫话系列之三:成佛快慢谈


   日期:2011/9/13 20:2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参加了好几次《妙法莲花经》诵读的法会了,由于福报不够的原因,每次都没有完整的诵完过。但是每次都很巧,巧在哪里呢?巧在每次都有机缘读到小龙女成佛那一段,我不晓得是不是佛菩萨有意的安排。

法华漫话系列之三:成佛快慢谈

 

  于是我就思考啊,这么个八岁的小龙女成佛咋就恁快呢?经上是这么描写的:“尔时龙女有一宝珠,价值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龙女谓智积菩萨、尊者舍利弗言:‘我献宝珠,世尊纳受,是事疾不?’(龙女问舍利弗)。(舍利弗)答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观我成佛,复速于此。’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花,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就是说,龙女在顷刻间就女转男身,成就佛道。由此我又想到米拉日巴尊者,他老人家跟随玛尔巴上师修行(好像跟的时间也并不是很长),也是即身成佛了。这两个故事都在引发我的思考:都说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这两位为什么都是这么快呢?

  成佛是最究竟的快乐,一旦明白了这个目标,谁不想快呢?好像肚子饿了三天了,回到家,赶紧起灶做饭,就嫌火不够旺、饭熟的慢,恨不得米倒进锅里就变成米饭、赶紧吃到嘴里……这个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世间做工作、做事业也是,没有一个不想着学业、事业早日成就的,但实际的情况却是很少如愿的,每一次的成绩和成功都是缓慢的,甚至还有失败的。我自己前几天学习法器,非常用心,很想在一天之内学会所有的法器。法师就说我,你也太心急了吧,我当初学的时候用了九个月呢!以前在世间工作与客户谈判,就是抱着一次就谈妥,谈妥了好干活,干完活好收钱啊。结果谈了好几次都没有成,搞的自己很痛苦。据我的了解,目前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和我有类似的情况,图快。学佛的更是这样,就嫌自己进步小,每天都盼着自己要达到什么什么量。唉!好苦啊!

  看到龙女和米拉日巴尊者,我们不能眼红。他们是什么量?他们都是大菩萨再来,都是已然修行了多少辈子的大乘菩萨了,他们已经具备了成佛的一切资粮和条件,他们这一生所呈现出来的都是果相,他们是果上成就啊。而我们却不是,我们资粮不具、善根不足、福德尚浅啊,也就是说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在无量劫之前中下成就圆满菩提的因,没有因而求果,这不是自讨苦吃吗?佛法的根本不离因果,好比是烧开水,只要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水一定会开;又好比种子种在土壤里,只要春天来到,阳光、雨水充足,自然会生根发芽的。因到了,果一定呈现,这个道理是一定的。种因的当下就决定了我们的果,急求果报就是不信因果,就是自讨苦吃。这是从无限生命的概念来说的快慢,现世的修行也是一样,米拉日巴尊者也好,虚云老和尚也好,他们这一生能够取得那么大的成就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因素。从他们的传记中发现,他们都是如理如法的依教奉行,尤其是那么的精进用功;他们对佛菩萨可以说信愿具足,100%的具足;不但对佛菩萨信愿具足,对于自己能够成佛也是信心具足。《妙法莲花经》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而佛的知见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人人都本自具足佛性,人人都可成佛,人人终将成佛。米拉日巴尊者和虚云老和尚对这一点是绝对的深信不疑惑,这是我们比不了的。我自己的情况就是,对于师长的话难以相信,即便是理上相信了,甚至也照着做了,但是坚持不了几天,便停滞、中断、终止了。这怎么能成就呢。

  后来我发现,快慢都是自己的一种安立,什么叫快,什么叫慢呢?你说你走路快,你跑的比马快,但是你能像马一样长期保持那么快的速度吗?古代交通工具不发达,主要是靠双腿走,从中国走到印度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想想当年玄奘大师不就是靠双腿走过去的吗?现在不用那样了,买张飞机票,坐在飞机上,一步腿都不需要迈的,三四个小时就到达了。可见哪里有什么快慢之说呢?玄奘大师求法十几年,现在求法几个小时,看似很快,但是现在去印度求法的人不见得能取得玄奘大师那样高的成就。从求法修行的角度看,表面的快真的不一定是好事,心在道上,就快;心不在道上,再快也是慢。禅宗的境界就更高了,禅定中的修行者,虽然他们感觉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是有的已经过了十几年。一个老和尚禅定中被弥勒菩萨请去兜率天做客,早晨去的,半晌午就回来了,老和尚一出定,谁也不认识了,别人也不认识他,好像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后来才知道,自己这定中的半晌午,自己孙子辈的小娃娃都已经白头发了。

  早日成就谁都想,那么如何能够快呢?我个人的体会关键问题有两个,一个是要走对方向。大家都知道“南辕北辙”这个故事,那个人走了半天,发现方向搞反了。也就是说,他走的慢还好,还离自己的目的地近一点,越是跑得快,越是离目的地远。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修行更是这样,方向一定要搞清楚,方向正确了,才能谈得上快慢的问题。《插秧歌》中说道:“手持青苗插满田,低头望见水中天,六根无尘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插秧者身子是朝后的,但却是向前。他要是面朝前插秧,秧苗一个也活不成,这就违背了插秧的最终目标了,也就是做事的方向丢失了,被眼前的快慢给迷惑了。方向对了,俗语说,不怕慢,就怕站;慢一点不要紧,再慢,也还是在进步呀。修行首要问题也是方向的问题,就是宗旨目标的问题,我是为谁而学佛?我成就的目的是什么?善知识说过,大乘人,过一天,多一天。因为宗旨是为了众生都离苦得乐,所以每天、每个时刻都是与道相应,每个念头都是与佛法相应,可谓是“一念,当下菩提”。

  第二各问题是方法的问题,也可以说是环境的问题。有一个故事,一船人出海采宝,厨子和水手闹别扭,开口骂,乃至动起手来,甚至打的还很严重,但是只要不下船,一直能待在船上,终有船到彼岸、找到宝藏的那一天,那个时候,见者有份,大家都有收获。可见修行也不是一个人单搞的事情,必须需要依靠一个团队、一个环境。在一个很良善的环境和氛围里,习性改变的特别快,成就的也特别快,这个团队的作用是无形的、巨大的。我个人对于自己的道业就是十分的着急,一位法师说,龙泉寺道场每年都在快速的发展变化,你只要不掉队就可以了,在这里,就好比坐着坐着宇宙飞船,在这个船里面好好用心,为众服务,这就是最快的,还想多快呢?回想我以前在家学佛的经历,确实是这样,在家的时候心定不下来,俗事、琐事缠身,难得一颗心的休息,听经、拜佛都很难入心,看似精进的背后,进步微乎其微,真是举步维艰、苦不堪言。而到了寺庙,与大众一起学习、共襄善举的当下,就已经在实践佛法了,来庙里参加法会几天的收获和受用,是在家里几个月都无法比拟的。这个角度看,一个良善的、纯净的道场,一个清净和合的师法友团队就是我们快速进步的最有利的保障。

  前面说了那么多,最核心的没有说。学佛也好,修行也好,快也好,慢也好,都是方式方法或者状态过程,最关键的重要的在于是否真正解决人生苦乐的问题,佛就是最彻底地解决了人生的苦乐的觉悟者。修行修的快,外相的快,如果不能解决苦乐,这些都没有意义。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善知识太难找了,善知识就是佛菩萨的化现和代表,也就是说,善知识在解决苦乐问题上是我们依止的对象,我们不依靠善知识而在外相的快慢上执着,本身就是苦啊!万善根本从师出,能生利乐生良田。道之根本在于依止善知识,否则凭借自己的这点聪明,哪里有什么道呢?这是我们目前学佛的核心所在,也是最快速成就、最容易成就的秘诀。

  依止善知识,学习善知识的那种广大深远的菩提发心;依止善知识,培养善知识的那种誓救一切众生的愿力;依止善知识,学习善知识的那种不辞劳苦、精进不息的行持;依止善知识,学习善知识的那种随缘不变、般若智慧……学习的当下就是在与法相应,就是心在道上,就是最快的修行,就是最大的快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