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净土法门法师佛学问答(六)


   日期:2011/10/2 2:2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29. 一位广东的女同学在读高一时,天天有些人在后面跟着她,并说出她心里想的事,包括个人隐私。她很害怕,辍学了两年,因此常不固定居处,怕被他们找到,曾有几次受不了想自杀。何以她心里想的,那些人都知道?

这是属于冤亲债主一类的。这是因缘聚会,他来报复。这些人为什么能知道她的隐私?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鬼有五通。像狐仙的神通是修得的,而鬼的五种神通是报得的,不需要修,堕落在鬼道就有这种能力。《感应篇》讲得很好,“举头三尺有神明”,这是真的不是假的。遇到这些事情,把它当作逆增上缘,策进自己,逼着自己不敢不认真努力修行,又何尝不是好事!只要你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就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这些冤亲债主自然就远离了。要真诚心求佛菩萨,如理如法的修行。

130. 夜晚梦见一个同学和一个人在我的床边转来转去。要走的时候,还对我打招呼,让我好好睡觉,他是从窗口走的。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一般讲,这是你的气很衰,精神意志不集中,所以见到这些鬼神。虽然他们没有恶意,也不是好事情。你见到之后,见怪不怪,不要放在心上,不要常常想着,要多想佛、多念佛,这些不正常的际遇,自然就没有了。经上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131. 大约在三周前,我在做晚课时,忆念起我的祖母,当晚即在梦中见到她,双眼不见了,腿不能走。我当时教她念佛,她照做了,我便离去。又过了一周之后,我在梦中又见到她,相貌完好,生活无忧,我心里便安心无虑。请法师帮我解梦。

这些事情,《地藏菩萨本愿经》里说得很多。梦见过世的家亲眷属,是他有求于你,求你帮助。所以,梦到这些事情,应当很虔诚的诵经念佛回向给他,要为他发愿,念十部、一百部弥陀经,或者念一万声佛号、十万声佛号,专为他念的。至于要诵多少部经,念多少佛号,以修行功德回向给他,这是你自己定的。他来求你,你应当要帮助他。这样做,以后就不会再梦见了。

132. 居士帮助往生者助念,会不会影响自己的修行?会不会背因果?我们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但不知道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

帮助别人助念,帮助别人往生,对自己决定有殊胜功德,这是好事情;而他的恶因恶果绝对不会跑到你身上来。大慈菩萨讲:“真正能帮助两个人往生,比自己修行精进。”佛说这些话,就是勉励我们,一定要肯帮助别人。帮助别人第一殊胜,就是他在临终时,帮助他助念往生。他往生就成佛了,你是帮助一个人去作佛。你喜欢帮助别人,自己临命终时,就有许多人帮助你;你不肯帮助别人,嫌弃别人,到自己临命终时,就没有人助念,这是业因果报。

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经上讲得很清楚,在我们这个世界西方过十万亿佛国土。可是有人怀疑:我们在地球上往西面走,走去又走回来,也没有发现。经上讲的西方是娑婆世界的西方,何谓娑婆世界?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报土,所以是这个大千世界的西方,不是地球的西方。大千世界太大了,过去我们想象的大千世界是银河系,而黄念祖老居士说,银河系实际上是个单位世界。释迦牟尼佛的报土,有多少个银河系?十万亿个银河系,这是个大千世界,这是今天科学家还没发现的。

可能这样说,还是不能断除你的疑惑,但是不要紧,不管它在哪里,我们有信号可以跟阿弥陀佛沟通,这个信号就是“阿弥陀佛”这句佛号。我们念这句佛号,就像打电报一样,所以不管它在哪一边,这个线路决定是通的。一定要老实念佛,到临命终时,也不要去辨别方向,阿弥陀佛会来接引你,决定要有信心。

133. 生前有志捐献器官,但不知临终前后动手术切除器官,会不会影响往生?

如果临命终时切除器官,你没有一点嗔恨心,你可以这么做。如果到那时,你又痛苦、又后悔,极乐世界你就去不了,立刻堕落了。所以,要有定功才行,没有定功,这是很冒险的一桩事情。你捐献器官,不过是帮助一个人多延长几年生命而已;你要是成佛之后,你在虚空法界不晓得度多少众生。这个帐要会算!

134. 在日常生活工作上,应随时念佛,但如果所做的工作需要用心,应如何对待?

这个很简单!如果是不用思考的工作,就可以一面工作,一面念佛,或者可以听佛号。但是要用思考的工作,决定要专心,就先将佛号放下;等工作完了之后,把工作放下,再将佛号提起。

135. 听不见声音的人,临命终时应如何为他助念?

聋子听不见声音,是耳根有障碍,但神识没有障碍。他临终时,神识清楚,念佛决定有效。

136. 想住在新加坡的“弥陀村”,念佛三年,如何才能去?

这要问“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的林长。“居士林”是一个十方道场,任何人来参学、念佛都欢迎。但新加坡地方太小,人口众多,所以对人口限制很严格,因此国外的同修受新加坡政府的限制。我们希望将来缘成熟了,在中国也建“弥陀村”。

137. 宋朝的杨杰临终说了一首偈,“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恋,太虚空者,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将错就错”是什么意思?

杨杰在《净土圣贤录》中有记载,这首偈是对修净土信心不具足的人说的。净土法门是三世诸佛所提倡,自古至今有多少人修学往生了,如果是错了,那自古以来这么多人都错了,我错一次又有何妨;如果是不错,那我就中奖了,就是这个意思。

138. 我学佛以来,身体状态一直都很稳定,可是这一、两年,出现不规律的发烧。最近情况加重,清晨起床,全身无力,到午后才能好转,念佛修学不如以前。请问是不是修学功夫不得力,还是不得当?是不是业障很重,或者有其它原因?

这种情形,最好先让医生做一个检查,了解身体的状况。这当然与修学的方法、业障都有关联。病痛来源不外乎三大类,第一是饮食起居调理不当,引起生理的病态。凡是属于生理的病态,医药可以对治。第二是冤业病,冤亲债主附体,医生看不好,药物也没用处。就像《慈悲三昧水忏》记载的悟达国师得人面疮一样,这不属于生理病。凡是这一类的病,就要调解。自己也可以发愿跟他和解,或请一些有德行、有修持的法师,或者在家居士,为他讲开示、诵经回向。若对方接受,病就好了。第三是业障病,这是自己过去、今生造作许多恶业感招的果报,这种病既不是生理,也不是冤亲债主,很麻烦!但只要“至心忏悔,改过自新,断恶修善”,还是有救。由此可知,什么样的病都有方法对治,自己一定要懂得方法,如理如法,自然能解决。念佛一定要求佛菩萨加持,世尊在《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当我们有急难时,专心持诵观世音菩萨名号,求菩萨慈悲加持,往往有不可思议的效果。

139. 静坐念佛时,忽然听到声音,心里受到惊吓,非常害怕。长期下去,是不是容易着魔?怎样才能消除这个魔障?

《楞严经》上,世尊教导我们,魔境现前,完全不要去理会,把精神意志集中在佛号上,或者集中在读经上,魔就不得其便。如果魔来吓你,你就害怕,他就收到效果了;反之,他来吓你,你不害怕,他无法得逞,只好离开了。所以,不必畏惧,一心念佛,魔境自然就消失。

往年我在美国旧金山,有一位同修遇到魔障,那是一般人无法承受的。魔现前的时候,样子非常丑陋,气味非常难闻,晚上半夜十二点就会出现,愈靠愈近。他看到魔来了,就大声念阿弥陀佛,佛号一句接着一句不间断,魔距离他大概三尺远。当他不念佛了,魔就靠近,所以他一直念到天亮,魔就走了。过两天,魔又来了,还告诉他,他住的房子是鬼屋,他前世是他的冤亲债主,现在来讨命。别人劝他搬家,他不搬,他说:“这是好事情,如果不是他,我就不会用功念佛。他天天来找我,我佛号一句接一句,丝毫不敢松懈,他帮了我很大的忙。”这位同修的确非常勇敢,很值得赞叹。菩提道上,冤亲债主变现的魔障是决定不能避免,最重要的是我们念头要正,心地善良,决定没有害人之心,没有恶劣的行为。这样魔障不但能减少,或许再也不会遇到。

140. 我对佛非常尊敬,但在佛像前照相,因照相技术不佳,结果佛像没有照全,请问应如何解决?是否有罪?如何消罪?

这没有太大的关系。对佛尊敬不是在口上说的,也不是在礼节上,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上再恭敬,不依教奉行,还是不尊敬。敬佛就一定要把佛的教训落实,才是真正的尊敬。佛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做到了,就是尊敬;没有做到,就是不尊敬。普贤菩萨教我们“礼敬诸佛”,诸佛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未来佛就是一切众生,我们统统要尊敬。得罪一个众生,就是得罪一尊未来佛;轻慢一个众生,就是轻慢一尊未来佛。所以,要以尊敬佛的心,敬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这才是“礼敬诸佛”。

人与人相见都有礼貌,人与一切鬼神见面也要有礼貌。为什么?一切众生包括鬼神在其中,他也有佛性,他将来也会作佛,怎么可以轻慢?我们今天在新加坡与九大宗教往来,每个宗教都供奉他们所崇敬的神圣,我们走到他们的教堂、寺庙,见到他们所供奉的神明,也要致敬。纵然不顶礼三拜,至少也要恭敬的三问讯。学佛的人遇到土地公庙、神庙,最低限度也要恭敬的一问讯,跟见到人打招呼一样。见人我们都合掌称“阿弥陀佛”、“你今天好吗?”遇到土地公也不例外。人对鬼神要有礼貌,我们对他好,他对我们也好;我们对他没有礼貌,他有时也会来找麻烦。所以,要懂得这些道理,恭敬是对一切人事物的。

141. 我在国有单位工作,经常有同事向我要一些单位里的东西,以便家用。不给,好象又不合乎情理;给了,确实犯了盗戒。遇到类似情形,应该怎么处理?

一定要如理如法,决定不犯盗戒。如果他向你要,你上面还有主管,你就跟主管报告,主管答应了,你不犯盗戒;主管没有答应,你随便拿去做人情,你就犯盗戒。学佛最重要的是给社会大众做一个好榜样,不可以因为人情而破戒;因人情破戒,将来还是要堕落。你把这些道理事实向他讲明白,他就不会再向你要了。我们都希望改善自己的环境,这一定要懂得修因,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修善因决定得善果,绝不贪图眼前的小利。

142. 每天诵《无量寿经》,十斋日加诵《地藏经》,是否夹杂?

为了消业障,为了化解冤亲债主,在十斋日专门为他们诵《地藏经》,这是可以的。

143. 受菩萨戒多年,有时破戒,是否有补救的措施?

破戒一定要忏悔。真实有效果的忏悔,是“后不再造”。过去造了,以后不再造,这是真实的忏悔,很有效果。

144. 请法师开示农历七月份的意义?

这是民间的风俗习惯。在佛法里,农历七月有一个特别的意义,就是每年的七月是结夏安居。世尊在世时,弘法利生活动的区域,大多在印度恒河流域。而印度的夏天是雨季,每天都会下雨,僧团托钵相当不方便。所以,在这三个月(九十天)中,出家人不出去托钵,可以接受居士们的供养。除这三个月之外,弟子们平常都在各地讲经说法,教化众生。在每年结夏安居的时候回来,亲近世尊,接受再教育,进行集训。像美国许多公司的职员,从经理到员工,每年一定有两次至三次的再教育,接受更新的科学技术。如果他不接受再教育,就会被淘汰。因此,佛法结夏安居的这三个月是属于再教育,把各地弘法利生的同学召集回来,使他们每年都有机会亲近老师,提升境界。

145. 弟子受五戒以来,清净严守,但是最近梦见杀人,后来竟在现实生活当中都想要去杀他。弟子向佛菩萨求忏悔,可是意念还是一直浮现,这样是否犯了杀戒?

五戒的“杀生”,是把他杀死才算犯杀戒,起心动念不算。若受菩萨戒,起心动念就是犯戒。五戒是论事不论心,菩萨戒是论心不论事。你能忏悔就好。

146.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求恩报者,善摄诸事。”譬如有人发愿出家,听到某寺院有明师,便去作义工,希望能亲近结缘,并成为其弟子。如此作法算不算存有私心,求恩报、求果报?

出家一定要了解出家的意义,否则以后所作所为违犯世尊制定出家的戒律,就不好了。出家一定要做社会大众的榜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皆能为社会大众的楷模,这样出家就有无量功德。若做不到,反而不如在家,在家修行一样可以成佛、成菩萨。所以,真善知识不会随便劝人出家。印光大师一生不劝人出家,亦不收出家弟子;李炳南老居士也不劝人出家。在现代弘法利生,在家人做的比出家人还要殊胜。出家不是容易事,真正发愿出家做天人师范,这是值得尊敬、赞叹。

你的作法正确,必须亲近明师、亲近真善知识。在道场里住一段时期,观察这里的老师、同学,与自己能否相处,道场生活环境适不适合自己修行,再做最后决定。如果冒然出家,出家之后觉得老师毛病很多,同学也不能相处,这是破和合僧,不但没有好处,反而造罪业,所以一定要很慎重。

147. 《地藏经》说,功德无法给人,一定要自己修学,只有福德可以给人。请问“愿以此功德,回向于某人”,那个人能否得此功德利益?

如果你修的有功德,他就能得利益。功德与福德不同,我有财富可以给你共享,我有房子可以供给你住,这是把福德送给别人。我在社会上有地位,也可以让给你,譬如释迦牟尼佛舍弃王位;安世高大师是伊朗国王,他做了半年国王,发心出家,把王位让给他的叔父,这是将福德让给别人。功德则不行,功德是什么?戒定慧是功德。你不持戒,我持戒,我无法把持戒的功德给你;我得定、开智慧了,也无法把定慧的功德给你。所以,功德无法给人,福德可以与人共享。

“愿以此功德,回向给某人”,这是你特别为他而修的功德,这个功德他能得到。譬如一个朋友过世了,我特别为他念一百部《地藏经》,若不是为他,我就不念了,这个功德他能得到。他得多少?《地藏经》讲七分之一,而念经的人得七分之六。虽然你特别为他做,但他所得到的还是福德,不是功德。

《地藏经》说,婆罗门女的母亲在世时,造作恶业,女儿懂得佛法,知道母亲的果报在地狱,所以母亲死后,她非常忧郁。她如何救度母亲?她以真诚的孝心,感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教以念佛法门。她救母心切,一日一夜念到了一心不乱;真诚到极处,才有这个效果。证得一心不乱,相当于小乘阿罗汉、大乘圆教七信位菩萨。她母亲以此功德而离开地狱,上生天界。若不是她母亲堕恶道,她用功也许就不会这样认真恳切,也就不会在一日一夜得一心不乱,她之所以有如此殊胜的成就,是母亲给她做增上缘,所以母亲能脱离地狱生天,就得这一分功德。

因此,为家亲眷属诵经,有口无心,得到的非常有限;若能像婆罗门女一样,以此功德为亡者回向,决定超脱。所以,自己修行的功夫愈殊胜,他所得的利益愈大;若念佛、诵经、拜佛,心中的杂念丝毫没断,所得的利益很有限。这些超度的理论与效果,《地藏经》讲得很清楚。由此可知,自己这一生当中真成就了,真正觉悟了,往生的品位愈高,以此功德回向给家亲眷属、冤亲债主,“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他们得的功德就愈大。如果我们修行一无所成,他什么也得不到,一定要靠自己认真努力。

148. 人死了一定要还《寿辰经》吗?有无此事?

没有这回事情,这是民间的传说,佛经亦无此说法。佛很慈悲,知道末法时期魔来扰乱,众生无所适从,所以教导我们“四依法”。第一、“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经典没有这么说,我们就不要相信。可是经典很多,我们依哪一部经呢?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我们有问题可以直接找他,他是大夫,我们是病人,他开方子给我们,我们依照方子服药,药到病除。现在佛不在了,这么多的经典都是他当时为大众所开的处方,因此自己要晓得自己是什么病,在这么多处方中,应如何来取舍,决不能全收,全收必死无疑。

佛指示我们取舍的一个方针:“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今天生在末法,就取净土法门,这是遵从释迦牟尼佛的指导原则。净土经典有五经一论,也无需全取,依一种就行了。这六部当中哪一部适合自己,自己读起来欢喜、能够理解,依教奉行,一门深入就能成就。不可以搞太多,所谓是“贪多嚼不烂”。我们选择净宗五经一论,一定要依照经典理论方法修学,才能有成就。

149. 学人常念弥陀而不识弥陀妙性,与自灵妙之体深深疑惑,不知承当,是故长夜念佛仍不免轮回,请法师开示?

你说得有道理。一定要多听经,断疑生信,具足坚定的信心,真实的愿望,放下万缘,一向专念,就能成功。没有怀疑的人,经教能理解更好,不能理解也没有妨碍;但是有怀疑的人,疑是菩萨最重的障碍,一定要断疑生信。释迦牟尼佛也是为了我们的疑惑很难拔除,才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如果大家都没有疑惑,佛就不需要用这么长的时间来讲经说法,这显示出佛的无尽慈悲。

150. 弥陀与自性体是一,念是性体起用,性体起用之时正是心生万法。可是学人功夫未熟,正念佛时妄想丛生,若放下观心便觉心安;若不念佛,妄念亦生,心猿意马其心难制。请问如何是好?

心性是很深的学问,境界也很深广,假如没有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对这些事实真相都无法理解。我们在初学过程中,也只是闻佛所说而已,不是自己的境界。这时要看自己的根性,若是利根,烦恼轻、智慧长,有悟入的可能。但一定要亲近善知识,在善知识会下开悟之后才能离开,没有开悟不可离开。

我们从《高僧传》、《居士传》就能明了,古人如何亲近善友(善友就是老师),如何奉事师长。奉事师长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对老师百分之百的信仰,无丝毫怀疑;若对老师有疑惑,你亲近的时间再长,都不会开悟,因为疑惑障碍了悟门。因此,最容易开悟的,是无丝毫疑惑之人,他的悟门没有堵塞。由此可知,对善知识有妄想、分别、执著,就是亲近善知识不能开悟的真正原因。

我们在古人著述里看到,老师不一定是开悟的,而学生开悟了,这个事情常有。为什么?老师虽然讲的不错,讲的是祖祖承传的,但妄想、分别、执著没有完全放下,也就是自私自利、贪嗔痴慢没有完全放下,这是“能说不能行”。他是小悟不是大悟,小悟出不了轮回。而学生对老师百分之百的信仰、尊敬,丝毫怀疑都没有,他的悟门没有障碍。学生的根比老师利,听了之后,听懂了能行,放下的比老师彻底,所以能开悟,这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关键在于一个能行,一个不能行。这个学生虽然开悟了,还是永远尊敬老师,因为若不是老师协助,他也不能成就。

而心性起作用,一切时、一切处从未停止过。所起的作用,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清净的、有染污的;四圣法界就是清净的,六道就是染污的。我们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自性起用是清净的;反之,夹杂自私自利、贪嗔痴慢,这个作用就是染污的。这个理与事,我们都要懂。

我们念佛功夫不熟的时候,会起妄念,这是无量劫来的习气,是正常的。过去诸佛菩萨在没有成就时,也跟我们一样。但他何以能成就?就是妄念起来时,不理它,不要在意,把意志集中在佛号上,或加上观想也可以,这都是对治妄念的办法。

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用来对治妄想、分别、执著的。哪个法门对自己有效果,使用起来方便,就用那个法门。用一段时期,也可以再换一个法门,但是原则是能帮助自己减少烦恼、增长智慧,这就对了。如果你选的法门,控制不住烦恼,妄念还更多,这个法门对你就不适合。好象我们生病吃药,这个药吃了没效果,我们立刻就会停止,再去找别的药,修学法门亦复如是。

151. 学佛人执著不除,终难作佛。我佛慈悲有妙法门,以方便为究竟,教令专执念佛成不退转,同成佛道。然学人之中,执念阿弥陀佛与念观音不同,此执是否障碍佛道?若有障碍,如何使令解脱,成就菩提之道?

念阿弥陀佛、念观音菩萨都一样,但是不能执著,执著就成了障碍。你喜欢念观音菩萨,就一直念下去,求生净土,临命终时,观音菩萨会来接引你。专念阿弥陀佛,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会来接引你,也可能观音、势至菩萨陪同阿弥陀佛一起来,感应道交不可思议!这是世尊教导的奇妙方法。

152. 念佛时怀有感恩的心,或是存着我要向佛学习的心情,这样念佛是否成了二心?

这不是二心,这是正确的。我们确实要感佛的恩德,感佛恩德不是一个空的念头,决定要向佛学习,要将佛的教诲普遍介绍给一切大众,这是真报恩。念佛确实要有这样深切的愿望。

153. 如果每天早睡早起,白天努力做到皈依瞻仰,如说修行,为人演说。但是从不打佛七,或是熬夜精进念佛,如此能往生西方吗?

当然能,因为五经一论并没有说一定要打佛七才能往生,也没有说一定要熬夜念佛才能往生。我们要依法不依人。

154. 如果寺院是专修专弘的净土道场,早晚课是否能和净宗学会一样,诵《无量寿经》的第六品(四十八愿)与三十二到三十七品?

净宗道场应当如是修学,解行才相应。如果还掺杂其它的功课,就搞乱了。

155. 专修专弘的净土道场在农历七月份,是否要诵一个月的《地藏经》?

没有必要。如果有特殊原因,譬如此地遭了大灾难,有很多众生死亡,诵一个月的《地藏经》、或《普门品》,或持观音菩萨圣号,是为了替他们超度,求消灾免难,而不是为了自己,这个可以。若是自己,决定一门深入,求生净土,绝不夹杂。

156. 念佛应该一向专念,但在观音圣诞时,是否要念观音菩萨的圣号,或打观音七?

这个随缘,你喜欢这样做也行,不做也没有关系。

157. 我现在每天读诵《无量寿经》,可是因工作性质,可否改诵《阿弥陀经》?

可以!如果工作很忙,觉得《无量寿经》太长,诵《阿弥陀经》也一样。

158. 修净土法门可不可以大拜,即密宗的拜法?

在一般道场不需要,免得扰乱别人净修。你自己在家里可以,大拜对身体运动有好处。

159. 助念弥陀圣号时,身体会很自然随着左右摆动,会不会很不尊重?昏沉时,晃一晃似乎能提醒,不知共修时会不会扰乱别人?

这要看当时的环境。只要你的动作不太多、不太大,就不会对邻坐的同修产生妨碍;如果动作太频繁,就扰乱秩序了。这时你可以退出,到外面走一走,调调心、调调身,然后再进念佛堂,这样就好。

160. 弟子自从受菩萨戒后,严持戒条处处小心谨慎,但是觉得受用不大,生活得很累,家人也不欢喜。特别是八关斋戒日,有时守不了,经常有些应酬,要晚上出去吃饭等等,这样是不是犯戒?应该如何做才不犯戒,又能令众生生欢喜?

八关斋戒主要是修清净心,受八关斋戒的这一天,一定要严持,如果晚上有应酬,八关斋戒就破了。菩萨戒的确很难持,但菩萨戒里有开缘,比如应酬是开缘,决不是自己想犯戒。如果这一天有应酬,这一天就不受,改天再受。八关斋戒是每天受的,有效期间是一天。天天持,天天受。自己在佛像面前可以受,这是很方便的一种戒。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净土法门佛学问答)(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净土法门佛学问答)  

对不起,暂时还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