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一法师:《不理》文摘26


   日期:2011/10/11 10: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不理》文摘26

随顺世缘来专一 

我们参禅要想与道相应,首先要远离得失是非等等二元对立。而且不但是在参禅修道中要远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要远离,这样我们才能减少烦恼,才能更好地随顺世缘。

所以,参禅悟道要有善知识的引导,要按照祖师教的方式勤苦去修,没有投机取巧的机会。达道的人全是教导我们如何远离得失是非等等二元对立,教导我们如何精进用功,教导我们如何专心致志或者叫守一不移。只有这样用功才能与道相应,才能登堂入室。

从没有一位祖师说可以通过简捷的方式入禅,都是要我们默默用功。或者“看话头”,或者“参话头”,都是在念头上守住自己的功夫,这样久而久之才有可能突破开悟。所以,做功夫这件事情从来不从思考分别而来,都是远离二元对立等等的散乱心之后而行。

所以,古人总用“守一不移”来形容做功夫的方式,也叫“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希望通过极端的专注而达到目的。四祖道信禅师在他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中着重提出了“守一不移者,以此空净眼,住意看一物,无间昼夜时,专精常不动,其心欲驰散,急手还摄来,如绳系鸟足,欲飞还掣取,终日看不已,泯然心自定”的用功方法。

在寺院的生活方式以及达道的祖师的言行中也可以看出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在沉默与专注等等守一不移的状态之中。所以有“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之说,有“不是达道人,不将语默对”之说等等。可见专注守一地用功是我们参禅问道的唯一途径。

其实从现实的修行实践中,我们也能体会出守一不移的好处。因为,我们修行是要向自己的内心去寻找。粗的方面来说,是在平常的日用中反观自心,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觉悟自己。但是,因为平时日用心比较粗,所以观照力度有限,持续时间也不会长,自己的心很容易被外界的环境干扰,所以心就容易散乱。

如果在平常日用里面能够长时间保持观照,只有守一不移一条途径了。这正是我们能够很快地得到觉悟的用功方式,就是放下一切外缘,专注于自己的本参话头或者其他的用功方式,进行守一不移。

这样就能使自己的观照力度强劲,持续时间也长,使得自己能够长时间地观照自己的内心,不让它散乱。比如长时间的禅修打七等等就是全靠我们守一不移地做功夫。否则我们的散乱心收不回来,或者掉进一个自己觉得安静的状态,那么,我们再怎么刻苦用功都是不可能得到觉悟的。

所以我平时总结的经验就是:在心比较粗(妄想比较严重)的时候,就进行拜佛等强体力的用功;在心一般的时候,就进行诵经等方式用功;在心比较平静的时候,就用打坐的方式用功。这样比较容易抓住自己的心念,使它不向外边奔跑,从而达到时时刻刻观照内心的效果。

不要听信有什么奇迹,不要想有什么速成。比如很多人念佛念了几天,听说修禅容易成就,就跑去修禅;再过几天,听说修密更好,就跑去修密。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把自己害了,因为这样的心本身就是散乱的心,当然最后会一事无成。

不管是什么用功方式,其特点都是沉默与专注,都是想办法把自己散乱的心收拾起来。如果生活条件许可,就进行长时间的禅修;如果生活条件不允许,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尽力去观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