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唐伯虎之鉴


   日期:2011/11/9 10: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唐伯虎之鉴

锦 棠

警世(八首录二)

贪利图名满世间,不如布衲道人闲。

笼鸡有食锅汤近,海鸥无粮天地宽。

 

富贵百年难保守,轮回六道易循环。

劝君早向生前悟,一失人身万劫难。 

  从上面所引的这两首诗来看,唐寅绝不是个糊涂人,肯定是位走上菩提路的佛门在家弟子了,何况他已为自己取了“六一居士”的法号哩!下面对他的平生做一简单介绍: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因为是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有此名与字。后来的雅号有: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普救寺婚姻案主等。这位自幼聪颖绝伦、心高气傲、才华横溢、文章有奇气的大才子,于弘治十二年28岁时,举应天府(南京)乡试第一。座主梁储、礼部侍郎程敏政等人大为奇异。次年伯虎与富家子徐经结伴赴北京会试,主考官正是程敏政。徐经贿程府家僮,得试题,赚得伯虎代撰科文,案发俱下狱。伯虎经此打击,心灰意冷,知仕途前程已断,又在家乡难以存身,便飘然远游,遍历东南沿海。于正德二年(1507),在旧宅附近阊门内桃花坞筑桃花庵别业。家无遗产,纵酒不事诸生业,以卖文为生。在他的《感怀》诗中总结到:“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这是他的生活;“四海资身笔一枝”是他唯一的经济来源。

  他在穷愁潦倒时,也曾潜心学过佛。六一居士就是来源于《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取其梦、幻、泡、影、露、电。已认识到此身如寄的真实。又读过《楞严经》等大乘经典,懂得礼佛参禅的修持。然而,他修学佛法并不虔诚,而是放荡形骸,每日邀朋携友,相聚酒肆中,出入花街柳巷。酒色迷心无远志,寻欢作乐有余哀。这样一来,便把自己糟蹋了。不但误了精神世界的提升,也伤害身心健康,于54岁便辞世。

  纵观唐伯虎一生,以超众的天赋,刚入世要大显身手,便遭到当头棒喝,遇到了断绝前程的“科场案”,蒙受了不白之冤。这按因果律来讲,肯定有前因后果,如果他有真智慧的话,认识到世间名利之路走不通,就应毅然回转身来走出世的菩提之路。如此,这是明智的选择,更应认识到,这是逼着走这条路啊!然而他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且顺其烦恼习气,堕落到痛饮狂嫖的魔鬼圈套中,这究竟是谁的罪过呢?

  唐伯虎既然潜心过佛法,也曾读过一些大乘经典,但他并没有将世事看明白。人间是五浊恶世,志在兼济天下,行在独善其身,“兼济”办不到,连“独善”也不要了,不是愚昧到极点了么!还应认识到,人间是个大考场。无论是穷、通、祸、福,都是考试的题目,答案是有固定标准的,岂容得将其撕碎而付之流水,不是对自己太不负责任么?自然,伯虎先生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不少诗书画的艺术珍品,可以享誉遐代,但以佛的眼光看来,只不过是一道没有实质意义的影尘,而编织成的虚假光环而已。

  佛门有云:“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日度此身。”具有世智辩聪的文人才子,往往是对世间和出世间的利益,总想兼得,而忘记了古德所教诫的“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道理。由于顺着自己的烦恼习气,结果偏重世俗一方,落得六道轮回有份。正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再回首已成不救身”。

  学佛不一定要出家,佛在世时即有同样成就的在家弟子,如具有代表性维摩诘居士即是其中之一。学佛也不是不准干事业,而应该按佛所教的“八正道”去做利国益民的事,并不影响学佛。以唐伯虎这样的文人才子来说,正可以深入经藏、发其奥赜,为弘法做出奉献,或者用诗书画的艺术形式来传播正信的佛法,使人们在欣赏之余,领略到佛教的真谛妙义,何乐而不为之!再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根机的法门去潜修,正是成功之路。

  南无阿弥陀佛! 

——摘自《台州佛教》2010年第6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唐伯虎       学佛)(五明学佛网:唐伯虎       学佛)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杨云唐居士: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