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净土法门法师:心要虚,虚就灵

2020/1/3 7:44: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前面一段讲的四个字,我们一定要记住,自性的体是「湛寂」,自性的用是「虚灵」。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中国儒家、道家的圣人都懂用「虚」,高明到了极处。你要用实就错了,用要虚,譬如房子,房子因为空虚,我们才得其用,假如房子里面是实实在在的,我们不得其用。你细心想想,凡是真能发挥大作用都是虚的,所以用心要虚,心里不能有东西,六祖惠能讲的「本来无一物」,高明到了极处。我们为什么比不上他?我们心里有一物,这就坏了。有一物就不灵,灵是智慧,无一物就是智慧。惠能跟五祖忍和尚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为什么?心虚,虚就灵,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对人对事对物心里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是真心起用,这就是「湛寂虚灵」,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这四个字我们如果真的得到,会用了,恭喜你,你就是法身大士,你就「悟之」,你觉悟了。你悟了你就是诸佛,你所得到的是尽虚空遍法界,你得到的是全部。为什么?虚空法界是自性变现的,你见性了,尽虚空遍法界是你的受用。

  下面讲显现的『三身圆显』。「三身」,第一是法身。「法身」是什么?就是「虚空世界,悉我自心」。到那个时候你肯定了,因为你看清楚了,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如同我们一般人作梦,在梦中忽然觉得我在作梦,整个梦境都是我自性变现的。梦境是妄,能现的心是真,所现的相是妄,全真即妄,全妄即真,真妄不二,真妄一如。如果你从梦境里头醒悟过来,我们现前虚空世界不就是如此吗?这是一悟一切悟,可是诸位要晓得,一迷一切迷。「报身」是什么?报身是智慧,般若智慧现前,对於虚空法界、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白,这叫报身。「应化身」,我们今天这个身体是应身,佛有应身,我们也有应身,不同的是什么?我们的应身是六道里善恶果报感应,佛菩萨的应身是应众生所感而现身。所以你才晓得诸佛菩萨现身是「依他起」,这个「他」,当然最根本的他是自性,另外一个他就是众生之感。众生有感,如果没有自性佛不能现身,有自性没有感,佛也不现身,所以佛菩萨现身,感是两个,自性跟众生之感。我们现身也是两个,也不能离开自性,离开自性怎么会有身?这不可能,这是根源;但是我们虽有自性,如果没有善恶业报也不能现身。所以我们的身是业报应身,诸佛菩萨是众生之感而应身,他自己的业报已经消除,业障消尽了。

  法身就是虚空法界,报身是圆满的智慧,应身是大德大能。虽然应现,他与自性的体、德完全相应,这是佛菩萨示现在我们世间,跟我们生活在一起天天教化我们,他跟众生不一样的地方。他与湛寂虚灵相应,我们凡夫纵然做佛的学生,跟佛学习不能见性,我们的心行跟湛寂虚灵相违背,道理在此地。然后你才明了,佛菩萨慈悲是我们说他慈悲,他有没有慈悲的念头?没有。他要是有慈悲的念头,他是凡夫,他起心动念了,他跟湛寂虚灵就完全相违背。慈悲是我们说的,我们眼睛里看到他慈悲,但他没动心、没动念头。我们千万不要以为佛菩萨起心动念,跟我们一样,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把佛菩萨看作人,把他贬低了,这是我们常用自己的心去度别人,也去度量佛菩萨。所以佛菩萨的境界,我们永远没有办法想像得到。

  这个地方好,一开头就把纲领告诉我们,这才是我们修学的大根大本。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如果我们把它说穿,这部大经自始至终说的是什么?也不外乎「湛寂虚灵」四字就说尽了。我们要落实,那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一真法界与十法界里面,所有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这四个字。圣凡之别就在迷悟,悟了就是一真,迷了则有六道循环,我们讲六道轮回。可见得六道之体是湛寂,六道之用也是虚灵,因为我们迷了,不知道它是湛寂虚灵,我们被污染,不清净,我们失掉平等。《无量寿经》的经题教得好,清净平等,清净与湛寂相应,平等与虚灵相应。由此可知,我们修学从哪里学起?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对物,我们用清净心。清净心是不动感情,心里确实没有七情五欲,你就不受染污,你就与清净相应。七情是喜、怒、哀、乐、爱、恶、欲,五欲是财、色、名、食、睡。你心里没有,事没有妨碍,事事无碍。心里决定不能有这个东西,你心清净与湛寂相应,这是佛菩萨。在日常作用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对人、对事、对物平等,没有分别心和高下心,平等,这就是虚灵。我们能用这种心态,这与基本相应了,然后你在佛法里面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没有不成就的,你也才体会到佛讲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我们今天在平等法门里面,为什么会产生高下?就是我们与清净心、平等心差别很大,也就是不相应的幅度太大了。不相应的幅度大小、差别,各个人都不相同,佛家讲利根的人差别幅度小一点,钝根的人差别幅度大一点。如果用九法界来说,菩萨差别最小,声闻、缘觉差别再大一点,差别最大的是三恶道的众生,道理在此地。不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修学虽然很用功,费了许多的时间与精力,依旧功夫不能得力。我们不知道不得力的原因在哪里,这对修学上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困惑,我们很想成就但不能成就,很想相应总是不相应。於是我们就体会到,佛教给我们读诵大乘,这很有道理。佛又劝我们要亲近善知识,我们靠读诵悟入,实行没问题,但时间较长,不一定到哪一天你才开悟,才大开圆解。如果遇到善知识,他来诱导我们,他为我们讲解,会把我们开悟的时间提前,好处在此地。譬如,原本你自己读诵需要十年开悟,遇到善友你五年就开悟,时间上节省一半,而利根的人更快,一、二年他就开悟。什么叫开悟?与湛寂虚灵相应,这个利益是真实的利益。迷悟虽然不同,心性没有差别,心性不随迷悟,心性的体用都不随迷悟,所以它不变;觉悟的时候,心性的体用是湛寂虚灵,迷惑的时候,心性的作用还是湛寂虚灵。

  再跟你说法界在哪里?法界根本没有,前面讲「无相无名」,这是真的。这个意思很深,要很细心的体会,你能体会到一分,你就有一分受用,体会到两分,你就有两分受用,这是真正做功夫,世间人讲真正做学问。真如本性不随迷悟,可是它在起作用的时候,悟就显了,迷了就不显,不是说悟了它就有,迷了它就没有,没有这个道理。这种说法很难讲,佛法讲迷了就是失掉,失掉是比喻话,不是真的,哪里是真的失掉?楞严会上世尊告诉波斯匿王,真心自性就在你六根门头放光动地,你不知道。这是说明虽迷它并没有失掉,所以我们叫迷失,你不认识它等於失掉了。但是虽迷,它照样起作用,在眼是见,在耳是闻,悟是这个作用,迷还是这个作用。可是迷悟,你的感受不一样,悟是清净、平等、觉,迷恰恰与这个相反,迷是污染、不平等、不觉。

  古德这句话是真话,「虚空世界,悉我自心」,自心就是自己的本性,前面讲一念自性,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的一念自性。这个意思在梦境当中比较容易体会,你在作梦的时候,整个梦境岂不是一念自性变现的?整个现象就是一念自性。我们自己悟入,自己天下太平,会不会受别人的牵连?不会。什么人会受别人牵连?迷人。悟的人不受牵连,天下大乱他也不乱,世间污染他也不染。如果天下乱他也乱,世间染他也染,这个佛学了还有什么好处?佛法可贵之处在此。所以这是九法界众生一定要学习的,必须要接受的佛教育。

  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居士说:「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他的话说得正确,只有真正懂得的人才晓得,不懂得的人不知道,社会大众不了解佛法,把佛法看轻了,哪里会晓得佛法这么重要。这个世间问题很多,大家都在思考想解决这些问题,有没有办法解决?不能解决,然而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是佛法,但是他不知道。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很深,它真实不虚。我们怎么学习?就在日常生活中细心去体会,渐渐的落实,作法就是用《无量寿经》经题的「清净平等觉」这个原则。我们以清净心、平等心处事待人接物,你自然就觉悟。我们今天功夫使不上力,就是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还没有用清净心、平等心。所以经本展开在面前意思透不出来,不但经本意思透不出来,古大德注解摆在面前意思也透不出来。你要问什么原因?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接触一切人事物没有用清净平等心,你果然用清净平等心,你就觉悟了,一展开经本就是无量义。别说佛经、注解无量义,你拿小朋友念的幼稚园课本,小猫叫、小狗跳也无量义,小猫、小狗跟你讲两、三个钟点,也讲得津津有味,这是因为没有一法不与湛寂虚灵相应。

  昨天在《华严经》讲的「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两句话,这部经上只讲八个字。《中观》里面讲十六个字,加上「不常不断,不一不异」,意思就更明显了。诸位仔细想想,这还是湛寂虚灵,意思完全相应,只是说法不同。从另一个方法来讲,只要我们听清楚、听明白,契入了,就入解脱门。「解」是把我们的迷惑解开,「脱」是把我们一切的虚妄脱离,这就是入佛的境界,就是明心见性。

  这一段是说明法界的起源,法界从哪来的,我们要搞清楚。现在世间许多科学家讲的,用隔靴搔痒这个比喻都太过分,实在讲差得太远太远了,他们所讲的连边际都没有摸到,怎么能解决问题,只给世界带来更多的麻烦、更多的纠纷。佛讲得没错,这是愚痴,没有智慧之过。

  地藏经玄义  (第二集)  1998/1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014-0002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