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22集)


   日期:2014/4/17 19: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生:弟子这边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也是这边几个同学一起学习中碰到的。有些同学他提出来,我们现在年纪比较轻,大概二十多岁,很早就接触了大乘佛法,听到师父上人讲经非常欢喜。然后就觉得师父上人讲要不思善、不思恶,不去分别这些,也不去执著这些,他们心里就很没有底。就是说那我们是不是善恶都不分了,然后就天天念佛求生净土?这个问题也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学佛遇到的一个状况,就是从哪里下手,怎么样才能真正打好大乘佛法的根基,真正的发出这种菩提心?请师父上人慈悲开示,感恩师父上人。

  老法师:佛法,尤其是大乘法,诸佛菩萨、祖师大德都跟我们说得很清楚,那就是第一个要契机,第二个要契理。契机是什么?每个人的根性不相同,每个人的缘分也不一样,所以佛没有定法可说。佛跟法身菩萨他们有这个能力,他已经得大自在,契入心性的境界,他有能力观机;也就是说,我们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过去、未来,他们知道。为什么会知道?实在说智慧、德能我们都有,并不缺乏,他们没有障碍所以知道,我们有障碍所以不知道。障碍不是真的,是可以把它除掉,除掉障碍,我们的智慧、德能就现前,我们跟他一样也能知道。知道才能够教化众生,教化众生就契机了,知道众生什么根性,用什么方法来帮助他。如果这个法门对我们不契机,我们对它修学的时候有障碍,这就非常困难,不容易契入,不容易得到法喜;换句话说,很容易退心,不能阻止见异思迁,常常想换门道,常常想换方法,这个就愈来愈乱。所以古人教人,他会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一门深入,十个学生可能是十个法门,不是一样的。

  我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我们这个班上同学二十多个人,每个人学的法门不一样,浅深、境界都不相同。程度浅的,小学毕业的,老师能教,在小乘经、在方等经里面选很短,意思不深,内容都是伦理道德、因果教育。这个就是世间法,佛陀的随顺世俗的教学,帮助众生断恶修善,他的果是决定不堕三恶道,依照这个方法修行,来生可以得人天果报。这是佛教学对比较低一点的程度,根性劣的。根性高的,也要适合他的程度,他能够理解,他能够落实。理解不能落实,最好不要教,为什么?变成玄学,他不能得受用。所以佛法非常重视行,佛门弟子叫修行人,他重行。也就是学到的东西,可以帮助我们修正错误的念头、错误的言语、行为,这个东西学了很管用、很踏实,真正契入境界,落实在生活当中,他生欢喜心。所以佛没有定法,佛也没有一定的形相,确实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在诸佛菩萨、祖师大德身上统统看到。包括我们眼前才往生的,才一年的海贤法师,海庆法师,这些人生平当中你都能够看到。然后才晓得佛法是多么现实、多么实用,真管用,决定不是谈玄说妙。

  佛法要从基本上学起,你才会得真受用,现在许多人把根疏忽了。根本是什么?根本就是净业三福。无论学哪个宗派,无论学哪个法门,佛把这三条讲得很清楚,告诉我们,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你看这多重要。我们有没有从这下手?从这下手怎么落实?三福第一福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要从这里开始。无论学哪个宗派,学哪个法门,学什么样的经论,这是最高指导原则,也是最根本的条件,你必须要具备。这一条是世间善,换句话说,佛法是建立在世善的基础上,没有世间善,哪来的佛菩萨的善?这个不能不知道。

  三条,第一条世间善,第二条小乘善,也就是持戒善,第三条大乘善。它这个三条十一句引导我们怎样扎根,怎样把基础奠定好。我们深深有感,近代学佛把这个疏忽了。怎么落实?这十几年来,我们劝导同学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落实在《弟子规》,把《弟子规》做到了,这两句就落实了;慈心不杀落实在道家的《太上感应篇》;有这两个基础,这才学习佛法的十善业,《十善业道》。我称这三样东西是儒释道的三个根,必须要扎这三个根,为什么?经本一展开,大家会看到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是指什么人?具足这三个根的就是善男子善女人。换句话说,《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没有做到,不是善男子,不是善女人。经上这个善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

  具足这三个根,这是净业三福第一福你落实了,你可以提升修第二福。第二福就是佛法了,前面是世间法,佛法里面教我们落实三皈、五戒、十善。你看第二条三句话,「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看看。我们怎么学法,怎么落实?三皈是行门,最高的修行总纲领,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学佛的同学都受过三皈、五戒,什么叫三皈说不出来,那怎么修法?你修什么?千经万论,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就是修这三桩事情。皈依佛是什么?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佛是自性觉,就是你本来是佛。你要依这个,不能依靠外面的佛,依靠外面的佛,你什么都不能成就。三皈是自性三宝,不能搞错,皈依佛是皈依自性佛。

  我们非常明显在惠能大师《六祖坛经》里面看到,六祖当年在世,给人家传授三皈,那个时候大概佛教传到中国来七百年的样子。七百年,时间不算长,但是也不短,佛法在中国已经有流弊了,有形式没有实质。往往人习惯了,佛是什么?泥塑木雕的这是佛。你皈依它,谚语所谓「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它能做你的依靠吗?错了。佛是觉,自性觉,这是佛宝,是自性三宝,这个东西靠得住。就是我要皈依「是心是佛」,我这个皈依就是「是心作佛」。我本来是心是佛,现在我是心作佛,你看看,这真正皈依。

  第二皈依法,法是什么?法是佛所说的一切经典,也没有说错。这经典说些什么?用一个字来代表它,佛是自性觉,法呢?法是自性正,觉正净,这真正皈依。正是正知正见,我对於整个宇宙、对於人生、对我自己,我没看错,我没有想错,正知正见。正知是你的思想,正见是你的看法,标准是佛的经典,觉正净的标准就是三藏十二分教。我们要掌握这个纲领,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第三个皈依僧,僧是什么?清净,自性净。你看六祖惠能见性了,第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来是清净的,我现在要回归到清净,我不要污染,这就是皈依僧。不是外头形式的,泥塑木雕的佛像,这是经本,这是出家人,全搞错了。

  所以六祖在《坛经》上,你看传皈依的时候,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他不讲佛法僧,让人头脑清醒,别搞错了。然后解释,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这讲清楚了,佛法僧是觉正净,觉正净是三宝。自性觉正净,不是外面的,不是释迦佛的觉正净,不是阿弥陀佛的觉正净,也不是观音菩萨的觉正净,是自己的觉正净。这个三皈依是自尊,自己尊重自己,你才真正得受用。你肯回头,肯依靠这个,这就是作佛。自性本有的是心即是佛,是心是佛,是本有的,现在我真正皈依,我回头,皈依就是回头,我再不搞外面东西了,要回归自性、回归觉正净,这叫皈依。

  现在皈依全搞错了,我皈依某个大德,我皈依某个法师,全错了。我早些年来给人授皈依都讲得很清楚,保留著有光碟,也有文字,《三皈传授》,有文字。受皈依之前要把这个东西看清楚、看明白,再举行仪式,仪式很简单,但是意思没有搞清楚这就错了,皈依也是假的不是真的,这是指导原则。

  如何落实?就是戒定慧三学。戒定慧三学是有次第的,决定是先持戒。持戒我们怎么落实?净宗学会当年第一个会是在温哥华建立的;第二个会是在圣荷西桑尼维尔,现在这个会还在,一直都是杨一华居士主持的,这么多年他在做会长。那个时候我们跟黄念祖老居士往来很密切,他老人家教导我,在每个地方讲经教学,最好都成立一个净宗学会,这是夏莲居老居士的意思,我接受了。所以我在美国的时候,美国、加拿大那个时候有三十多个净宗学会,这都是我常常去讲经的地方。至於念佛,领导念佛,这些居士同学们都会,都会敲法器,他们自己组成念佛班。在国外听经、念佛的人数不多,能有五、六十个人就很多了,少的时候十几个人、二十几个人。我们成立这个会,定了五个科目,这是戒律,我们必须要遵守、要学习的。第一个三福,第二个六和,第三个三学,三学就是戒定慧,六度,最后一个是普贤十愿,这都是在家的。在家同学要再提升一点,最好再加上《沙弥律仪》,《沙弥律仪》在家同学可以学,因为《沙弥律仪》里头有十条戒律、有二十四门威仪。我们从这个地方下手,净业三福第二条就做到了,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根本的,戒律的基础、根本就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三福第一条里头就做到了;提升到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个做到,再向上提升一个,大乘。大乘第一个,「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个因果不是普通因果,不是善恶报应,善恶报应在人天已经明了了。这个因果是成佛的因果,就是净宗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是讲这个因果,不是讲别的。信愿持名,往生不退成佛这是果报。「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最后一句是劝导大家要弘法利生,我们自己学佛了,要把佛法介绍给别人,这就是劝进行者。总共十一句,前面十句完全是自己自利,末后一句是利他,能自利才可以帮助别人,不能自利不能帮助别人。

  读诵大乘,一部就可以了,不要去读许多经,最好的无过於《无量寿经》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注解,有这部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足够了,我们这些年来都是依他的注解来学习,重复学习好多遍,愈学习愈契入,遍遍都有新的悟处。真正证实了,大乘所讲的经典的义趣无有穷尽,它的广度、深度都不可思议。随著我们自己契入的深度,你讲的味道不一样。为什么这个经听不厌、学不厌?它味道太浓了,不是一遍、两遍学了不想再看第三遍,学一百遍、学一千遍、学一万遍都学不厌。为什么?它称性,世尊讲学是从自性流出来的。又何况,这部经跟注解确确实实得到三宝加持,不仅是释迦、弥陀,它得到一切诸佛的加持,太难得了!这一句名号总持一切诸佛名号,也总持一切诸佛所说的无量法门,统统归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我最近常常提到来佛寺的三位前辈,因为他跟我们最近,他真正落实了三福、三学、六度、十愿,他真正落实了。修因、证果表演给我们看,劝我们学习,劝我们跟进,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是我们的最好榜样。我们将来往生也要像他们一样,说走就走,没有病苦,活活泼泼,自在、安详、欢喜,跟大家一挥手,我走了,就真走了。二0一二年十一月刘素青居士就是这么表演的,光碟在,大家看看就看到了。时间一到,跟大家一挥手,我走了,她就真走了。一分一秒都不差,十一月二十一号十二点钟。

  所以我们信、愿、持名要紧,真信,真发愿,蕅益大师说的我们要相信,不能有丝毫怀疑。有真信、有真愿,这就是取得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你就取得了;品位高下,那是我们持名,就是一向专念功夫的浅深。功夫通常讲三等,最下面一等就是功夫成片,再上面一等的是事一心不乱,最高层的是理一心不乱,功夫。功夫靠什么?功夫完全靠放下,你能不能放下,功夫不在别的。功夫的相,什么样子?那就是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心是功夫成片,平等心是事一心不乱,觉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理一心不乱。功夫成片有三辈九品,理一心也有三辈九品,事一心还是有三辈九品,这就叫功夫浅深不同。要想功夫深,第一个要放得下,第二个心量大,第三个要发菩提心,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往生的品位高。

  来佛寺的三位善知识,他们都是上上品往生,表演给我们看。我们要看明白、看懂了,依教奉行,个个都是上上品往生。就像善导大师所说的,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现在人为什么学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完全在信心上发生问题。怎么样帮助我们建立信心?那就要靠经教。决定要依《无量寿经》,要依黄念老的注解,或者是依《阿弥陀经》、依蕅益大师的《要解》、莲池大师的《疏钞》,统统可以达到上上品往生,我们要真正相信,不能有丝毫怀疑。

  现在这个时代,真的像《楞严经》上所说的,有邪师说法,如果听到他说的,对我们这个经教产生怀疑,信心失掉了,那就很可惜。他们说的那个法门能不能往生,没看到例子,这个法门传了几千年,老招牌、老字号,有信用;新奇的说出来,那才开张,没有通过检验,这个法门通过检验。更难得的,海贤老和尚最后给我们表法,那就是最后一次检验,他给我们做证明。他给我们做保证,我们往生,他自己说的,他会跟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所以你决定不会错误。看到阿弥陀佛来接引,旁边有海贤老和尚,那就没错。所以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静瑜老师还有没有问题?

  学生:阿弥陀佛,师父您好。弟子昨天请教,请师父开示的一个问题,后来因为时间问题就没有讲,弟子还是想请教一下。就是在现代社会,是否可以用神通感应、附体这样的光盘来取代因果教育的主体?就是在跟同修进行因果教育的时候,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最为得当,最契机?感恩师父。

  老法师:对,神通感应在现在很普遍,最好都要把它放下,不要放在心上,不要受它干扰。我们这一句佛号用真诚心去念,用清净心去念,用恭敬心去念。如果遇到神通感应,受它的干扰,我们这三种心都失掉了,那就非常可惜,真诚、清净、恭敬是跟阿弥陀佛感应的。掺杂这个在里头,所以念佛功夫讲的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我们功夫里头有夹杂、有怀疑、有间断,全破坏了。这桩事情我曾经跟诸位讲过,《观无量寿佛经》里头「上品上生章」我还特别讲过,单独这一章特别讲过,那就是帮助我们坚定信心。谁来了?阿弥陀佛来了,说我还有个好方法,比这个还更殊胜、更简单、更容易成就的,怎么样?我们感谢阿弥陀佛,你以前讲的方法我完全接受,我还是照老办法做。要有这样的信心才行,阿弥陀佛来,我还是坚持你以前经教上所讲的,绝不动摇。

  你看,海贤给我们做的榜样,一生就是一句佛号,他那种坚定不移,绝不受干扰,决定不动摇,九十二年。我们能不能往生就靠这个,外面风吹草动,我们就受干扰,这就错了,大错特错了。还有灾难这些谣言,都不能相信。我们自己会不会有灾难?我这个家里会不会有灾难?我住的这个地区有没有灾难?不要问别人,问自己。自己的心是清净平等觉,自己的心是纯净纯善,哪来的灾难?别人一说灾难,你的心就慌了,灾难就来了,你就没法子避免。如如不动,决定依靠佛菩萨,依靠自性三宝,跟佛菩萨才会有感应。自性三宝失掉了,自性觉、自性正、自性清净失掉了,会受外面干扰,你的灾难不能避免。什么原因?你的清净心破坏了,你的平等心起波浪,你已经迷惑了,你不是觉正净,你是迷邪染。依觉正净是是心作佛,依迷邪染是心是六道、是心是三途,你要明白这个道理。

  学佛不可以迷信,所以佛法要回归教育,回归教育是正道。为什么?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经典上讲的佛事,你查查看佛事怎么讲?教化众生之事,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之事,这叫佛事。教化众生不是帮助众生觉悟的,这不是佛事。佛菩萨的教化,一定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破迷开悟是因,离苦得乐是果,佛只要你修因,果报一定自己得到,这个要搞清楚。不但佛教要回归教育,我这十几年来,跟世界上许许多多宗教接触,我都劝勉大家要回归教育。宗教要团结,宗教要互相学习,为什么?宗教与宗教之间的矛盾没有了。宗教团结才能真正帮助世界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谐。这是大家共同的愿望,是每个世间人的愿望,不能违背,我们要和谐,我们不要斗争,我们更不要战争。宗教团结可以带给世界永续的安定和谐,我们要努力,怎么做法?就是互相学习,把我们的经典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问题就解决了。大修行人做出榜样,真干,真把宗教的智慧、宗教的道德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做出榜样来给大家看,这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决定不能迷信。好,还有没有问题?

  主持人:华藏净宗学会。

  老法师:第十二个。

  学生:庄闲给和尚请安,阿弥陀佛。

  老法师:好。

  学生:今天陈老师问的问题里面,和尚也是提到这个信心的问题,让庄闲想到现在我们普遍的净宗学会的同修都有一个现象,就是大家会觉得我们念佛不得力就是有业障、有冤亲债主。很多人就认为要去念某一部经,这个经当然我们净宗也都是符合我们学习的。我这里就不要说是哪部经,因为大家都应该会知道,现在非常的流行,我们净宗的同修就会专门去念这部经,说是消业障的。其实今天我们谈到信心,我们应该可以这样子理解,如果说我们对阿弥陀佛、对《无量寿经》有信心,何况刚刚提到的慈云灌顶法师告诉我们的,就是一切业障都消不了的,这一句佛号还可以把它消掉。如果说我们还觉得去念哪部经可以消业障,其实就是对《无量寿经》、对阿弥陀佛没有信心。如果是这样的话,可能这个业障也还是消不掉的,并且还障碍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修行。如果说我们对《无量寿经》、对阿弥陀佛有信心的话,其实就念这部《无量寿经》,专念《无量寿经》、专念阿弥陀佛,就可以把我们的业障消除掉了。之所以不得力,当然还是我们把自己还没有放下,还没有做到老实、听话、真干。这是庄闲的理解,请和尚指导。阿弥陀佛。

  老法师:你说得完全正确,我再补充几句。什么叫灵验?古人有句话说,「诚则灵」。法门,《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这个人念得灵,那个人念得不灵?不是法门的问题,是诚敬心的问题。我对这个经要有信心,对那个经怀疑,怀疑的那个经你念就不灵,你相信这部经,你念的就灵。所以为什么有人念《地藏经》就灵,念《弥陀经》就不灵,念《无量寿经》也不灵?不是经的问题,是他的信心的问题,这个要知道。真有信心,海贤老和尚真有信心,一生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一部经,就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灵得很!在没有出家之前,他十八岁得了一场病,腿上害了个毒疮,如果不小心的话可以送命的。你看他突然相信观世音菩萨,菩萨救苦救难,我求菩萨,一心专念,念了一个多月,他的疮就好了,灵!出家之后,师父教他这一句阿弥陀佛,他不怀疑,一生就念这一句佛号,灵验得很。不但自己身心健康,这句佛号还能治百病,我们在光碟上看到的。灵不灵不在法,在心。

  法,无论哪一法都一样,法确实没有高下。为什么我们特别强调信愿持名的方法?这个法子是人人可以修,无论男女老少、贤愚不肖,纵然造作了五逆十恶无间地狱罪业,也能够在这一句佛号里头化解。不是这句佛号有什么特殊的,比别人强的,没有,平等的,特别产生力量是我们对它的信心。我们对於任何一部经典信心都一样,实在讲,无论学习哪一部经,最后能够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统统能生。这是《无量寿经》上有,「三辈往生」里面有,这品经里头一共分四段,上辈、中辈、下辈,后面的一段不是修净土的,修其他法门的。你修得很好,你不要修净土,就修你原来的,回向发愿求生净土,统统能往生。我们要问,基督徒能不能往生?天主教徒能不能往生?能。你好好的依那个学,只要你得清净平等觉,不要多,得清净心就可以,你把这个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最后往生的时候,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你的愿是求生净土,统统能往生。

  净宗法门非常广大,没有障碍。何况我们是信愿持名,专修这个法门,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只要是个修行人,无论修什么法门,无论修哪个宗教,我们都真诚赞叹,我们看到都生欢喜心,我们对他恭敬。他在最后一念向往西方极乐世界,他就去作菩萨去了。这个信息要常常传递,说明我们对於所有宗教平等对待,恭敬、欢喜、供养、赞叹,不止於僧赞僧,我们对於任何宗教都赞叹,只要他修的是正法。正法就是觉正净,这是标准,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就叫正法。儒释道全是正法,没有一法不是正法。真正通达明白了,你就一心专注,再不会改动。还有吗?对。

  主持人:华严讲堂,他们现在传出来文字稿了。

  老法师:八十岁的老居士。

  主持人:阿弥陀佛,师父好,东北一位八十岁的老居士,用了五年的时间,学习《无量寿经》师父前九次的讲解,非常欢喜。写成一本书叫《净土津梁》,意在与大家分享,也希望能够帮助初机学佛。书成稿后,他非常渴望得到师父的指导。这本书的内容大致如下,共分十四篇,每一篇的正文是他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师父的教诲与理念。而正文后都有一个附录,收进了古代祖师与现代佛教书刊上有关的文章。我私下认为这样是不是太杂了,违背了跟一个老师学的原则?庐江华严讲堂学生义清法师。

  老法师:好,这个东西我没有看到,如果能传来我们看看,请他传来我们看看。

  主持人:可以把这本书传过来给师父看看,谢谢。我们请下一位明静法师发言。

  老法师:好,好。

  学生:阿弥陀佛,老法师早上好,诸位同学大家早上好。能听见吗?

  老法师:听见。

  学生:好,阿弥陀佛。老法师在讲席当中跟我们常常讲到,惠能祖师当年给惠明禅师传法,不思善、不思恶这个故事。今天陈老师也就这个问题来请教老法师,老法师刚才给我们开示得非常的广泛。而实际真正说起来,我们现在的境界做不到不思善不思恶。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不思善不思恶,岂不是我们跟惠明禅师一样的境界,大彻大悟了?所以学生就体会到,刚才老法师开示这么多,我们做不到不思善不思恶,我们尽可能做到不思恶只思善,在善的这方面多思多想。

  对於善的这个德目,老法师刚才说儒释道三家都是正法,都是应该学的,特别一直教导我们,儒家、道家是我们中国大乘佛法入佛的基础。学生在以往讲经的过程当中,也常常会提到这一点,特别是提到五伦十义、四维八德。讲到八德的时候,有时候感觉到干巴巴的,不知道该怎么样去讲。后来有一次,也是在讲经的时候,我们就思考这个八德该怎么讲。老法师也告诉我们,在古时候管仲说四维八德,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孝悌忠信仁爱和平。但是后来八德的组合,我们一般所看到的都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包括这本书,这个《德育课本》,它所用的教目也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德目。所以我们做不到不思善不思恶,我们只思善,善的德目古人也为我们总结、归纳得非常好。

  学生就体会这八德,我以前讲八德的时候讲不好,八德里边有个悌,孝悌忠信的悌,悌的写法,竖心边一个弟。所以以往讲课都讲什么叫悌?心中有兄弟,包括姐妹。什么叫悌道?心中有兄弟姐妹叫悌。所以我们后来讲经的时候突然间好像开窍了一点点。八德,这八个德目,我们观察都可以用「心中有」这个公式把它贯穿起来。八德可以说是所有善行的一个总纲领,但这八个德目还是比较多,我们就用心中有这个公式把它贯穿起来。怎么贯穿?孝,心中有父母,这个叫孝。悌,心中有兄弟,包括姐妹,心中有兄弟姐妹叫做悌。忠,心中有领导,或者说心中有国家,这个是忠。信,心中有朋友。礼,心中有夫妇。八德前面的五条,孝悌忠信礼,这五个字恰恰刚刚好就是五伦,非常非常的巧妙。我们用心中有父母、心中有兄弟、心中有领导、心中有朋友、心中有夫妇,这个公式把它贯穿起来,我们感觉到非常的有意思。第六条义,义什么意思?心中有事业,以道义为准则。第七条廉,心中有财富,以廉洁为准。所以我们前面这八德的第六条是义,义就是事业,廉就是财富,事业以道义为基础,就不会胡作妄为,财富以廉洁为准则,那就不会贪得无厌,不会去取不义之财,那就不应该了。第八个字耻,耻什么意思?心中有自己的毛病、缺点和不足。

  所以,八德这八个字,学生都是用「心中有」这个公式,我们前面学陀罗尼,得大总持,总一切法,我们用「心中有」把八德再归纳、再总结,我们学生就体会到,这么说起来感觉到好像更容易把握。像前面孝悌忠信礼这是五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夫妇,心中有他们的什么?心中有他们的优点、长处、恩德,只有他们好的一面。第八条耻,心中只有自己的毛病、缺点和不足,这岂不就是忏悔业障吗?我们人在这个世间,无论出家、在家,大家都必须要工作、必须要做事,这就是事业,事业以道义为基础,这是第六条。第七条廉,廉洁,心中有财富,以廉洁为标准。所以后来学生体会这个八德,我们跟同修、朋友在这么介绍的时候,很多同修都表示,八德这么讲的话,本来是八个字常常会忘记。这八个字用心中有,有什么,心中有什么,这样去贯穿之后,学生也体会到,好像这个总持、这个纲领,我们用心中有掌握住这个纲领了。

  所以不思善不思恶,我们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勉励自己做到只思善不思恶。只思善里边,这些德目、这些项目我们在儒家、道家都有很多的总结和归纳。这个八德的总结,虽然是八个字很容易,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方方面面我们把它提起来的时候,还是感觉到比较不亲切、比较陌生。学生在讲经的过程当中,在练讲的过程当中,就用这心中有父母、心中有兄弟、心中有君臣、心中有朋友、心中有夫妇、心中有事业、心中有财富、心中有自己的毛病、缺点和不足,用这个「心中有」把八德贯穿起来。在跟同学、在跟同修的交流过程当中,他们听完之后也觉得好像明白一些了,感觉上如果从这个心中有去展开、去思惟,只思善,我们渐渐渐渐的薰修,跟阿弥陀佛也渐渐会有更多的相应。这是学生在练讲的过程当中这么一点体会,请老法师批评指正,谢谢。阿弥陀佛。

  老法师:明静师讲得很好。心中有是本有,就是自性里面本来具足,也就是说是心是佛;能够落实在生活上,就是是心作佛。这八个德目,在中国是圣贤,心中本来就是圣贤,是心是圣贤,能够把这些条目都能够落实,是心作圣贤,我也把这个公式套著给你做参考。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就是心性里头本来有的。佛法里面讲阿赖耶、讲心性,这个里面都含著有这些意思,特别是阿赖耶、如来藏,里面包含都是本有的。世出世间一切善恶,有为、无为,这就本有的。在我们中国古籍里头,《大学》里头所说的明德、亲民、止於至善,明德不就是如来藏吗?不就是阿赖耶吗?说法不一样,意思很接近。所以我们要肯定自性里头本有的。如何把自性本有的德能、智慧开发出来,这属於修德,性修是一不是二。

  《观无量寿经》讲这两句话讲绝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讲绝了。是心是圣贤,是心作圣贤;是心是饿鬼,是心作饿鬼。鬼是贪心,贪心是鬼道,瞋恚是地狱道,看你做什么。佛菩萨,人作的,十法界,人作的,六道三途也是人作的。阿赖耶里面具足一切法的种子,遇缘就起现行,看你怎么做法。所以佛给我们做了个总结,世出世间业因果报自作自受,於任何人都没有关系,讲得真好,自作自受。你什么都不缺乏,你跟佛没有两样,念佛就作佛去,念菩萨就作菩萨去。就是你心里有,心里有佛就作佛,心里有菩萨就作菩萨,心上有天人你就上天去了,心里头有贪瞋痴慢疑,就往下三道去了。我们今天一心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仰慕阿弥陀佛,希望做阿弥陀佛的学生,亲近阿弥陀佛,只要心上有阿弥陀佛,心上有极乐世界,就成功了,还是心作心是。为什么能成就?因为你是心有,你心里头有。

  心里头有八德,所以你能够成圣成贤,最低限度要成为君子,古圣先贤所说的圣贤、君子。中国古代的教育是圣贤、君子的教育,不是升官发财,不是这个教育,也不是说给社会做福利的这个教育,不是的,圣贤君子教育。人心正,一切法都正;人心邪,一切法都邪,中国古圣先贤教育著重在人心,也就是你刚才讲的不思恶只思善,这是六道里头的人天道。断恶修善不著断恶修善的相,那就是出世道,那就是佛菩萨、阿罗汉,他们断恶不著断恶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他们永远保持在清净平等觉的状况之下。如果著相,就被染污了,断恶著断恶的相,被染污了,修善著修善的相,被染污了。

  所以佛在大乘经上常常提醒我们,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清楚、明了,智慧,看得清楚、听得清楚但是不起心不动念。这是什么?法身大士、诸佛如来的境界,他没有起心动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智慧,自性本具的智慧;不起心、不动念是定,自性本定,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那就是自性本定。为什么要修定?因为自性本定。不定是烦恼,是造业的根源,烦恼造业根源是不定。所以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方法不一样,门径不一样,但是干的是一桩事情,就是修定。八万四千法门统统是修定,修定为什么?求开智慧,定了之后就生智慧,他就不生烦恼。不定是生烦恼,染污生烦恼,清净平等生智慧。

  今天普世的教育,佛教里面的伦理道德教育,中国传统里面都有这些教育,要普遍的发扬光大。从哪里做起?从我做起,别求别人,求别人你会失望。从自己做起,把自己心量拓开,学著去跟菩萨学、佛学,学著关心别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帮助社会、帮助国家、帮助这个地球,不分国籍、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信仰,用清净平等心去做,这就叫菩萨,这就叫大乘。汤恩比博士所说的,拯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拯救现在灾难的地球,他说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说得非常有道理。难得我们今天的国家领导人极力在提倡,我们希望中国共产党带头落实,领导全世界。不是做不到,可以做得到的,人人都向往著安定和谐。中国这优秀传统的文化汤恩比很欣赏,我听到非常赞成。从自己做起,从我们小团体做起,绝对要求自己,不要要求别人,尽量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别人,这正确的。好,还有吗?

  学生:师父老人家您好,今天学生从学会收到一个同修给学生写的一封信。他说,刘教授说《群书治要》讲得很好,我听了很欢喜也很受益,也叫我的后辈看。但是我想说一句,就是《弟子规》说「称尊长,勿呼名」,可是刘老师几次提到国家领导人都直呼其名,我听了很不舒服,也可能给人不好的样子。因为她讲的课很多人都在看、在学习,影响很大,请刘老师以后多注意一下。我看老法师讲经中每次都称习主席,我们要学习老法师这种恭敬的态度。谢谢,感恩。

  学生看了这封信之后非常的惭愧,因为确实像师父老人家所讲的,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潜移默化,不知不觉。所以在平时写文章、讲话的时候,对於国家领导人都不是很恭敬,确实经常是直呼其名,也给大家做了不好的示范和榜样。在这里也藉这个机会向所有的听众来忏悔,希望以后能提起自己对国家领导人的恭敬心。像师父老人家就给我们做出了这样的榜样,每次讲课的时候对国家领导人都是非常的赞叹、恭敬,而且就是从称呼中就可以看到。我们也知道学习圣贤教诲最重要的是恭敬心,师父常说自己的恭敬心和古代的大德相比只有三十分,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可能和师父相比就远之又远了。请问师父上人,像我们这些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重的年轻人,怎么样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恭敬心,有没有具体的方法?谢谢师父上人。

  老法师:这桩事情我早就注意到了,想告诉你,没有想到有人提醒你了,太好了。恭敬心是学习的基本条件,对老师、对父母没有恭敬就没办法教化,这一点决定不能跟西方人学习。中国人从小就教孝、就教敬,这两个字是中国教育的核心,也可以说今天讲核心的价值观,要把这两个字发扬光大。孝父母,把这个孝敬的心能够孝顺天下一切众生,不只是人,包括动物、植物、矿物;把对老师的恭敬心,孝是对父母,敬是对老师,孝亲尊师,尊师重道,把恭敬也要发扬光大,能对一切人群,没有不恭敬。《礼记.曲礼》头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在佛教里面,你看一切仪规里头、忏仪里面一定有「一切恭敬」,有这个字样,怎么可以不恭敬?

  我们对国家领导人恭敬,对国家各个阶层的领导人都恭敬,不但对於元首,对於省级的、市级的、县级的,乃至一个村长,我们对他都恭敬,他领导这个小地区,不能直呼其名。中国人在这个恭敬心对称呼上的时候是非常严格的,名只有两个人可以称他的。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戴帽子了,行冠礼,代表他成人了。从这天起,他的名就不能够叫他,他有字,平辈的朋友送他一个字,以后称字不称名。皇上见他的时候也称字不称名,除非他犯罪了,他犯罪就称他的名,一称名,这人问题来了。这个道理现在没人讲了,我们从小还学到。怎么可以称父母亲名?这不可以的,大忌讳,那叫大不孝。对老师、对同学、对朋友都称字,不称名。更恭敬的称号,他有别号。最恭敬的连这些都不称,你看过去李鸿章,这是我们安徽人,对他的尊敬称李合肥,他是合肥人。在我们佛门里面的法师,天台大师,这智者大师,都不称名、不称字,称,他住在天台山,天台大师;称窥基大师,他住的大慈恩寺,慈恩大师。称地名,这是最恭敬的,这个地区出来这样一个伟人,这个恭敬不但对他,是对这整个地区都表示恭敬。讲《礼记》的时候会讲,但是现在没有人讲《礼记》,也没有人学《礼记》了。

  我早年在台中求学,请李老师讲《礼记》,我记得请了好像六、七次老师才答应。他为什么不讲?没人学,没人真学。我说我们总还有二、三个学生喜欢学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有一个人愿意学,您老人家都要讲。给我们讲了几篇,「曲礼」上下讲完了,「内则」讲完了,还讲了两篇。这些重要的,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的要细讲,这些都是属於礼节、威仪。希望我们佛门同学,你们常常称,你看,上净下空,这都是有礼貌,不敢直呼其名。上面一个字是什么,下面一个字是什么,你看看这不叫是麻烦吗?这是礼节。这是礼节,都必须要知道。

  我们带头做,我们养成习惯,会听的人他就知道,不会听的人慢慢让他听,听多了他会觉悟到。我们喜欢别人尊敬我,我们一定先尊敬别人。我们不尊敬别人,别人怎么会尊敬我们?外国人儿女对父母直接叫名字的,这个文化不能学。我们希望我们能感染外国人,不要受外国人感染,从我们自己开始。刘余莉教授说得非常之好,她深深感觉到这一层是正确的。无论在文字、在称呼上统统有恭敬心、有真诚心,还要保持清净心,心不受外境影响,这个好。还有没有?

  主持人:在这边自己也先忏悔,因为有时候称这些老师都是连名带姓的给这些老师名字讲出来。请问一下师父,如果我们,像有老师有名有字,因为同样姓氏的有挺多,我们应该怎么来称呼?

  老法师:用名字里头的一个字,最好不能够连名带姓,连名带姓在古时候是骂人的,是非常不礼貌的。

  学生:阿弥陀佛,师父您好,这是弟子就刚才我们学习的这个问题继续想请示师父开示,请教师父开示。因为弟子虽然学佛时间比较久,我是三十岁学佛,今年四十二岁,其实一直就是在家静修,就这几年才开始出来接触道场和佛门,尤其是我们净宗系统。弟子就看到这样的现象,当然弟子自己也做得非常不好,就是我们佛弟子自己本身对三宝,尤其是出家的师父,无论是比丘还是比丘尼,都做不到很恭敬。譬如说对师父上人您就能非常的恭敬,但是可能对其他的出家师父就会去分别,他是持戒还是不持戒,讲经讲得好还是坏,有没有德行,而且会随意的去评论。弟子想请师父开示,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因果?如何从我们心底生起真正对出家法师的恭敬心,能够做一个虔敬三宝的佛弟子?阿弥陀佛。

  老法师:陈老师问得很好。这个事情,我们很久很久之前,提出净宗同学行门五科,这就有。我们的行门五科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普贤十愿第一愿「礼敬诸佛」。普贤行跟菩萨行不一样,菩萨行里头有分别,普贤行里头没有分别,所以普贤行难。但是修净土的人跟普贤关系太密切了,你看夏莲居老居士告诉我们,我们净土宗,净宗初祖,遍法界虚空界的净宗初祖是谁?我们没想到过,他说大势至菩萨,遍法界虚空界用念佛法门成道的,他带头的。娑婆世界的初祖,净宗初祖是谁?普贤菩萨。你看,释迦牟尼佛成佛,第一部讲的经《华严经》,在定中讲的,普贤菩萨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娑婆世界的初祖。我们中国初祖是慧远大师,要知道娑婆世界的初祖、遍法界虚空界的初祖,夏莲老给我们拈出来,好。

  普贤行跟一般菩萨不一样,一般菩萨修六度,普贤菩萨修十愿。十愿就是六度的圆满、六度的普遍,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著。礼敬诸佛,谁是诸佛?诸佛是讲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现在所有的众生都是未来佛,要不要恭敬?要恭敬,要跟我们对父母的恭敬、对老师的恭敬、对释迦牟尼佛的恭敬、对阿弥陀佛的恭敬,平等的恭敬。这个难,这是普贤行。你看普贤菩萨跟我们这个经的关系,第二品里面,还是序品,还不是到正宗,第二品「德遵普贤」。所以我们就晓得,往生到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修什么?完全修普贤行,极乐世界就是普贤菩萨的法界,人人都是普贤行。

  普贤行在《华严经》具体示现的,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代表一个念佛人,修净土法门的。你看他第一个参访的善知识,吉祥云比丘,《八十华严》叫德云比丘,德云比丘教他什么?教他般舟三昧,专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德云比丘那是圆教初住菩萨,给他开示,给他说法,说了二十一门念佛法门。二十一不是数字,是密宗的表法,表大圆满。念佛法门就是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法门里面的总的归结,归结到念佛,这句佛号上,这个意义太深了。也就是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念佛法门;无量法门,门门也是念佛法门。

  所以,你养成一个恭敬的心,恭敬心是什么?是性德,而且是自性里头的第一德。第一德没有了,第二、第三也就没有,就缺德了。对我们厌恶的人、看不顺眼的人,或者毁谤我们的人、侮辱我们的人、陷害我们的人,我们对他都要平等的恭敬。为什么?我们同一个自性、同一个法性,从性上讲完全平等。相上讲不平等,为什么?迷,我也迷,我迷得比较轻,你迷得比我重,所以我还以平等恭敬心对你。你对我有差别、有分别,你迷得比我重,一看就清楚了。如果我还有怨恨心、还有轻慢心,说明我的迷跟你差不多,没什么上下。我还有怨恨你,想报复你,我迷得比你重。都在眼前事相上看得一清二楚。所以要学礼敬诸佛。

  礼敬诸佛,相上不一样,有差别,心没有两样。相是表现在外表给人看的,我们要遵守这个规律,让社会能安定、有秩序,五伦就是讲秩序,礼貌是讲秩序。以前帝王时代,最敬礼是三跪九叩首,现在我们这个时代,最敬礼是三鞠躬。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必须用这个时代的礼节,用古人的礼节就错了,一定要用今人的礼节。但是我们学佛,对佛那不一样,我们用佛门的礼节,佛门的礼节没有跟著时代变迁,所以我们拜佛还是礼佛三拜,右绕三匝。右绕三匝现在很少,但是礼佛三拜很普遍。所以这些要懂。但是,礼佛三拜只有在佛堂,见到出家人的时候也只有在寺庙里面、道场里面,在外面见到的时候不要跪下来拜。於公共场所,在飞机场、在车站,你见到法师跪下来,让别人看到说这迷信。你看,你不就叫他造业了吗?他造这个业很重,不轻。谁给他造的?你帮助他造的,你不是度他,你是害他。所以,在公共场所见到法师,合掌一鞠躬就可以了,就很好了,千万不要趴到地上磕三个头,这不如法。这个也很难,没有人教你,没人给你讲。

  这些平常这些礼节确实是很重要,是要学习,不同的场合、处所、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做法。佛法戒律都是圆融的,不是死呆板的,每一条戒都有开遮持犯,不懂得开遮持犯,你怎么能学戒律?所以一切为众生想,不是为自己,要让大众生欢喜心,要让大众生欢心,这个欢,赞叹。影响大家,不要受外面的影响,这就对了,佛法确实合情、合理、合法。称呼我们慢慢改过来。同修当中,佛门里面称居士,文明一点的,尊重称大士、称开士,开是开悟了,开士,有很多称呼。现在人都用名,都没有字,佛门里还有字。我这个净空是字,法名不是这两个。法名,我们的出家是觉字辈,觉悟的觉,觉字辈,觉净,净土的净,觉净是名,净空是字。所以出家还有,在家现在都没有了。我们在名字里头就称一个字,年岁大的称某公,六十岁以上的称公,对他尊敬;年龄跟我们差不多的,辈分是平等的,也要恭敬;晚辈,除非是不满二十岁,可以称名,二十以上最好就不称名,名字里头就称一个字。

  时间到了,今天时间到了。天天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很快乐。天天学习,互相学习,我没有想到的,你们想到了,我很欢喜。好,谢谢大家。

资料恭摘:净土法门法师专集网站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二十二集)   主讲人:净土法门法师、学习班学生  2014/4/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2-0022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仁焕法师:如何理解净土法门 

 吕有祥教授:教演天台,行修净土――简述近现代天台宗大师倓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特点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二)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一)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特别之处 

 大安法师:佛嘱应不悔于入大火求净土法门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急救凡夫众生 

 大安法师:十大因缘兴起净土法门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真实大利在什么地方?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之殊胜 

 游祥洲教授:游祥洲博士专访净土法门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