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一个年轻女孩用漫画表达的修行悟境:我,到底是谁? |
||
|
||
【前言】这个系列的漫画画得有意思,简单形象,所有人都看得懂。作者贝儿,以前职业是国际金融律师,现在是全职妈妈,客串漫画家,偶尔灵修,偶尔换尿不湿。贝儿长什么样?你看看漫画就知道了。文中的悟境代表了贝尔当时的心灵状态,她有如此良好的开端,令人欢喜赞叹!有兴趣的微友可以加贝尔的公众账号baoxiaobeier和私人微信ahberber交流。 有人聊开悟,有人聊修行;有人聊真相,有人聊佛法。我倒是觉得并没有多神秘,无非说有人在做梦,有人从梦里醒来,还有人在梦里求梦醒的办法。 很多人希望自己梦醒,只是因为他们以为梦醒了就是天堂。真的梦醒了就是天堂么?我不知道。 修行从哪里开始?第一个问题: “我,到底是谁?” 你可能马上会想到自己的身体,思维,感觉,记忆,喜好,职业,姓名,亲属关系,等等等等? 可是这些都是“我的, “我的”身体, “我的”思维,“我的”感觉,“我的”职业 ….. 那么“我”,又是谁? 要想找到 “我”,用减法最容易。把上面你能想到属于 “我”,但又不是我的那些 “我的”一个一个去掉,剩下的就是。 …… 找到了么? 啥? 天啊,那是空空一片,什么都“没有”?! 嗯,是的,那个什么都没有就是你的本来面目,你的 “本性”,你的 “空性”。 吓了一跳?怎么可能?我怎么可能是 “什么都没有”? “空” 是一切 “有” 的载体,一切的 “有” 都生于 “空”,灭于 “空”,而 只有 “空” 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永恒存在。 你可能在想: “好吧,就算我勉强承认 “空” 不生不灭,承载了一切万物,是所有 “有” 的根源,可它和我又有啥半毛钱关系?! 举个例子吧, 说话也好,唱歌也好,都得一个音节一个音节的唱。这个音节结束后才能唱出下一个音节,不可能同时唱出两个音节。 这个音节唱完,下个音节未起时会有一个间隔,也许很短,但一定会有。也就是说,有声和无声的交替,组成了话语(或歌曲)。我们只注意到了发出的声音,却完全忽略掉了那个音与音之间的空隙,那个 “空”的存在。忽略掉了如果没有那个空隙,我们根本无法讲话或唱歌的事实。 再比如,当我们想事情的时候,我们只能一次起一个念头。你也许觉得你的你念头是一群一群来的(我原来就是这么认为的),但只要你仔细观察,你会发觉到它们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念头连起来形成的。 也就是说,只有在上一个念头灭下去时,下一个念头才会升起。 念与念之间会有一个小小的缝隙,也许1/1000秒,也许1/100秒,但一定有。当你注意观察,找到了这个缝隙时,你就看到了 “空性”。 它,承载了你一切的 “有”。而我们,从来都只注意到了并且认同了 “空”上面的 “有”(e.g.自己的声音,自己的念头etc.)为自己,却从来不认识那个成就了所有 “有” 的,自己空性的本体。 来,是时候看一看你的真实面目了。 你不是满天繁星中最明亮的那一颗。你是这无涯的静寂,就像这漆黑空洞的宇宙,承载着这满天的璀璨! 【后语】如果你认同贝尔上面所说,那么接下来,就将面临一个问题:即使“我”的本质是空,这跟我每天的喜怒哀乐、柴米油盐有半毛钱关系吗?其实,关系是有的,岂止是半毛钱!这个认知,虽然不是开悟的全部,却能够从每一个念头开始,给我们带来改变:从今以后,我每个念头的选择,都可以不再是财色名食睡这些“有”,不再被欲望和世俗的染着所绑架(至少不那么容易就范),也可以不再执着于有相的善行和“功德”,而是可以选择那片本有的空,本来的清净,从而可以通过一个念头一个念头的修行、厘清,逐渐淡薄、除掉我们贪嗔痴的习气,转变性格,进而最终改变我们的命运。感恩贝尔师兄,跟我们分享她的心得与萌萌的漫画,最后用XC法师的名言来结束本文:“人的生命不是用一年一年,一天一天,一秒一秒来计算的,而是用一念一念来计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