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修行要向祖师学习


   日期:2015/3/27 21: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修行要向祖师学习,不要单单懂得道理一堆,道理是死的。祖师就是把佛法兑现出来的人,你从祖师身上才能找到活的佛法。建议大家去看祖师的传记,学习他们是怎么做人做事,如何待人接物。

以前虚云老和尚在鼓山刚出家时,为了学习古人的苦行,就山上山洞闭关。那时山中有个古月禅师,尤其以修苦行而闻名,云公很仰慕,常常向他请益佛法。云公最仰慕的,是玄奘大师,尤其是他的吃苦精神。这也影响了云公,他一辈子都能吃的苦中苦。

大家去看传记时,不要被迷惑。你不要只看到祖师显神通,或者风光时。像虚云老和尚,龙神树神都皈依,还有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也皈依他,可以说是国师,也是风光时。但也要看他一辈子受的苦难。他给自己写对联:“坐阅四朝五帝,不觉沧桑几度,历经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云公一辈子是是受尽了种种苦难。他还有一首诗,写他一辈子的:“少小离尘别故乡,云水生涯两茫茫,百年岁月垂垂老,几度沧桑得得忘。但教群迷登彼岸,敢辞微命入炉汤。众生有尽愿无尽,水月光中又一场。”云公十九岁出家,120岁圆寂,僧腊101年。一辈子成就很多,苦难也是最多的。

佛弟子要有点祖师的影子,就比较容易成就。作为在家人,能照顾好家庭,护持佛法也是值得赞叹的。倘若要修行,就要从祖师身上学习。所以说要发心。有的人念经很精进,但一心只为了自己,这样子也不叫正精进。还有的人,念念经,一遇到障碍,事业不顺利了,就退心了,觉得佛不保佑我了。这些心态,都不是修道人的心态。

如果你想要求世间的福报,你去佛门中求,是很好求的。但不要有贪小便宜的心态。布施了一点,就想要大福报,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如果要修行,就要如初更多,甚至比做世俗事业要付出的,还要多。

做人中之王,像国王,宰官长者,都需要很大的福报。你想要做法王,做祖师,更要大福报。自古以来,法王大于人王。这次去普陀山,山中僧人谈到了方丈道慈和尚。道慈和尚是普陀山全山方丈,以前刚出家时,就骑着单车朝拜四大佛教名山,他是很精进的修行人,虽然每天公务繁忙,仍然坚持起来领众上殿,也常受持《地藏经》。

能统领一方的,都有他的福报。不管是世间的,还是出世间的。能做一山一寺之主,仍然是人家的福报。那福报是怎么来的,都是修来的。出家人也要修福修慧,有的人出家后,连住的庙都没有。或者到年老了再出家,年轻时没有到庙里去培福,年老了出家,也是很苦。古人说的,都喜欢童真入道,年纪轻轻的就来修行,来修福修慧,将来必定有成就。因果是平衡的,有的人年轻时,迷迷糊糊也不学佛,也不培福报,到了年老你再来修行,年老了,身体也不好了,作福畏奔波,看经耗眼力,你怎么能修呢。

年轻人要有大心量,就是告诉自己能付出的起。我们不要做了一点善事功德,就求着事事如意。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呢。再说了,年轻时受苦是了苦,是消业,业障早现前早自在。年轻修行,不要怕吃苦,没有苦怎么能成就呢。

转自:福安观音寺 新浪博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