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贤法师:如果心中已无执念,净土就在我们周边 |
||
日期:2015/5/15 15: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
||
现实世界可有极乐净土?阿弥陀佛真会来接念佛人吗? 净土和浊世既然有这样的距离,我们能否在“实有”现象界中找到净土?直接去找,这是不对的。因为净土在西方,与“实有”现象界之间有一段距离。当我们对于“实有”现象界的执着越重,离净土就越远;执着越淡,净土就慢慢回归。 这就如同修行人念佛时对于阿弥陀佛的信心—— 一位非常执着外境实有的人念佛时,佛也只能在遥远的地方关注念佛人。他在念阿弥陀佛时,阿弥陀佛一定在十万亿国土之外。因为此人的理解中,五浊恶世浊得很厉害,阿弥陀佛进不来,所以只能在十万亿国土之外。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知道,但没法关心他。 一位对色身与外境执着较轻微的人,念诵佛号时,阿弥陀佛就会变成所念诵的佛号与经典,来到此人身边,令其间接感受佛的加持力,因为他放弃了对于心外浊境的部分执着。 如果有人对于外境与心识的执着更轻微,他念佛时,阿弥陀佛就会来到他身边。阿弥陀佛真的会来!因为在修行中构想、期待圣者,圣者一定会来。佛菩萨以其具备的神通力量一定会来,但我们不一定能亲眼看见。就像无著菩萨将弥勒菩萨看成一只老母狗或其他的事物,而见不到金光晃耀的弥勒菩萨站在面前。 如果有人比前三者更清净,其念佛时,佛菩萨的加持力就使其所念佛号带有光明,每一声佛号中都有无量总持义。 如果念佛时的心基本与法性吻合,极乐世界就不在外了,因念佛者已无外在的五浊恶世。在此情况下,念佛者会发现,自身即佛本身,念诵佛号时的眼耳鼻舌即是阿弥陀佛,两者合而为一。为什么能合而为一?因为没有对现前境界的执着,这是净土法门至为关键之处。因此很多祖师在念佛的时候,念到最后就说:原来弥陀念弥陀! 所以,极乐世界的有无契合前面说的道理。如果执着外面的五浊恶世、执着色境实有,那么极乐世界可以实有,但一定是在十万亿国土之外。如果已经远离对于现象界的执着,那么就没有遥远的极乐世界,此处即为极乐世界。 由此判断智慧便知,净土宗或禅宗的修行法门,为什么有“当下即是”的提示?原因就在于放下实有执着时,执着可放弃,但“见闻觉知”未必彻底“无”。 有些修行人,或称“我的境界很深”,或称“我的境界与四禅八定很像,大概是有禅定了”,或称“我当下已经上品上生”。但在不修行时去买菜,还是跟人吵了架,“那人真可恶!”此事例中,这位修行人将与他吵架的人看得很“实”,不太可能获证上品上生。 因为“无色不应执有心,有心不可执无色”。如果实有之心尚存,极乐世界一定在十分遥远的十万亿国土之外,别想将极乐世界安置在他的世界中。极乐世界安置的效率由执着的程度决定:执着为实,极乐世界进不来,“位置”被占了。若不作如上实有执着,你的外境就是极乐世界的外境。 因此,净土不能在实有现象界中寻找。而对于现前的境界执着越淡化,净土就离自己的距离越近。如果我们对于佛教的世界观掌握得很全面,已经真实地相信现前环境就是空性的本质,那么当下就是净土。 因此凡夫到净土之间的距离,就是烦恼到真如之间的距离,而信心实际上是我们跟佛之间的距离的表征。信心越真实越迫切,或者越包含菩提心、大悲心、大愿心,阿弥陀佛就会进到我们心里来,他已经不是西方的佛,而在我们内心中,在我们周边无处不在。 有人问佛弟子:你们信佛,信这么多年,还不是老样子?你也没有多赚钱,也没有因为信佛得到多少好运,你信这个到底有什么用?佛到底给你什么了? 该怎么来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佛子不求佛给我们什么,佛可能也真的没有给予过我们什么,因为我们流浪生死所需要的一切器具只能帮助我们流浪生死,佛也没法给予我们什么。 佛不是给予了我们什么,佛是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从来没有离开,那不是比给予我们什么东西更重要吗?甚至不光是没有离开,当他常住在我们心里的时候,“给予”就是个多余的事。 所以净土和五浊恶世不冲突,但是净土不可能在我们执着的实有对境当中去找出来。对这个对境的执着程度越低,对佛教世界观的认识就越清晰,对空性的世界观认识得越清晰,净土就离我们越近。如果它能呈现,佛教的世界观就能够呈现在我们面前,那么这就已经变成了彻底的净土。净土,就在我们周边的一切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