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彻悟祖师:一生净土心,从来无所住


   日期:2015/10/18 11: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放去收来一线牵,等闲出没太虚边。无心落影留春水,得意乘风破晓烟。

  质幻自应超象外,音希谁解听声前。可怜都作儿童戏,几度空劳下远天。

  这首禅味十足的七言律诗,作者便是被尊崇为:自明末莲池、清初省庵两位净宗祖师后第一人的彻悟禅师。师原为禅门宗匠,中年后效学永明延寿禅师,归心净土,并进一步成为中国净土宗的第十二代祖师。

  师生于清乾隆六年,讳际醒,字彻悟,一字讷堂,又号梦东,河北丰润县人;俗姓马,父讳万璋,母高氏。师自幼聪颖,及长喜读书,经史群籍无不遍览。

  二十二岁时,师因生大病,警悟幻质、生命无常,遂发心出世修道。病愈,师旋至房山县,投止三圣庵荣池老宿剃发;过了一年,师诣岫云寺恒实律师处圆受具足戒。师正式成为比丘后,求法不倦,先是亲教闻香界寺隆一法师,得悟《圆觉经》大旨;复依止增寿寺慧岸法师听讲相宗,妙得其要;其后,师历心华寺遍空法师座下,听讲《法华》、《楞严》,《金刚》等经,顿开圆解。经过五年多的用心参学,师于性相二宗、天台三观十乘之旨,了无疑滞!

  乾隆三十三年,师二十八岁,于暮冬参禅于北京广通寺的粹如纯翁,心与道合,乃被粹公印可为临济宗卅六世法嗣。乾隆三十八年,因粹翁移锡万寿寺,师(卅三岁)乃继席广通,“率众参禅,策励后学,津津不倦,十四年如一日”。

  而师何以在大振宗风、声名远播之际,断然“尽弃旧习,专注净业”呢?根据师之自述:乾隆四十二年,师三十七岁,自省宿业深重、多诸病缘,“因思教乘五停心观,多障有情,以念佛治。且此一门,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马鸣、龙树等诸大祖师,智者、永明、楚石、莲池等诸大善知识,皆悉归心。我何人斯,敢不皈命?”自此,师朝暮课佛。

  当时,广通寺原参禅人随师转修净土者颇多,师随顺机缘,遂辍参念佛—此举虽招来执门墙深见者的谤污,然师以佛言为信,不易其求生弥陀莲邦的坚志。从师所撰念佛偈:“自怜身作太平僧,了死脱生却未曾;但愿名标莲蕊里,不须高列上传灯。”可知其“舍禅取净”的决心。又从师另一念佛偈:“我念弥陀有课程,晨昏十万句分明;但教尽报常如此,净业谁论成不成!”可知师念佛的勇猛精进,可媲美永明延寿禅师。

  乾隆五十七年,师五十二岁,转任觉生寺住持,前后八年。师振兴举废,于净业堂外,别立涅槃堂、安养堂与学士堂,助使老病者有所依托,而初学者方便诵习。

  师律己甚严,对信众弟子的期望则十分殷切;师深体禅净奥旨,其开示说法“如瓶泻云兴”任运自如。在师的以身示教下,信众精勤修净,莲风大扇;师德风普被,道俗归心,被尊为当时法门之第一人!

  嘉庆五年,师六十岁,退居红螺山资福寺,原拟隐身山林以期终岁,奈何衲子依恋追随,遂难自绝于人迹。师为法不厌、诲人不倦,资福寺因师慈悲留众,俄顷即成十方丛林。师和光同尘坚持苦行,担柴运水、泥壁补屋,一饮一食皆与大众同甘共苦,如是者十年。师自称一己“性癖爱幽居”,自卜居红螺山得享放怀山川自然的机趣。

  师撰有〈山居诗〉三十首,谨摘录其一,以见其居山雅怀:

  结茅一住便相宜,心眼空来说向谁?

  竹榻通宵尘梦断,蒲团竟日素怀怡。

  看梅待月归来晚,听瀑临风睡去迟;

  此趣未居山不委,居山能得几人知?

  师一生秉宗门之旨而立净土之帜,以念佛法门自行化他,至死不渝!师每于开演极乐净土与娑婆秽土苦乐之别、弥陀慈父摄受之恩等时,泪随声落,而座下听众学徒,亦为之涕泗沾襟!所谓:“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趣实堪悲;世间出世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师之遗著有《语录》二卷,阐发信、愿、持名为净业要谛;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曾推崇师之语录为“净宗最要开示。倘在蕅益老人前,决定选入十要”(十要是指《净土十要》)。又有〈念佛伽陀〉百首,立十种信心:一、信生必有死。二、信人命无常。三、信轮回路险。四、信苦趣时常。五、信佛语不虚。六、信实有净土。七、信愿生即生。八、信生即不退。九、信一生成佛。十、信法本唯心。

  师强调:“修净业者,能具此十种信心,其乐土之生,如操左券而取故物。夫何难之有?”师恳切心语,与闻者莫不霍然猛省、思步后尘。

  嘉庆十五年二月,师于万寿寺礼扫粹祖墓塔后,即向诸山外护辞别,并嘱咐大家:“幻缘不久,人世非常!虚生可惜,各宜念佛,他年净土好相见也!”

  三月返回红螺山,命弟子预备荼毗事务。十月十七日,师集合资福寺住众,将院务付托弟子松泉法师,诫之曰:“念佛法门,三根普被,无机不收。吾数年来,与众苦心建此道场,本为接待方来,同修净业。凡吾所立规模,永宜遵守,不得改弦易辙,庶不负老僧与众一片苦心也!”

  师圆寂于十二月十七日申刻(下午三时);示寂前半个月微病,即于大众念佛声中,见空中幢旛无数,自西而来。往生前,师告众曰:“吾昨已见文殊、观音、势至三大士,今复蒙佛亲垂接引,吾今去矣!”师面西端坐合掌,于说完“称一声洪名,见一分相好”后,手结弥陀印,安详舍报。荼毗后,获舍利百余粒。

  最后,谨恭录师开示精华一则,冀有缘人“信解行持”,同种西方上品莲。

  师云:

  “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

  二、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

  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

  四、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

  五、以坚持四重戒法,为入道根本。

  六、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

  七、以一心不乱,为净心归宿。

  八、以种种灵瑞,为往生证验。

  此八种事,各宜痛讲,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       莲池)(五明学佛网:净土       莲池)  

 仁焕法师:如何理解净土法门 

 吕有祥教授:教演天台,行修净土――简述近现代天台宗大师倓 

 杨笑天教授:永明延寿禅师的唯心净土与指方立相 

 杨笑天教授:永明延寿禅师的净土信仰之确立 

 仁焕法师:净土三经与念佛法门 

 杨笑天教授:日本净土宗简介 

 宋立道教授:中国净土理论的开山者昙鸾 

 华方田教授:试论吉藏的净土观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特点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单提向上举扬净土——中峰大师之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莲池大师与云栖寺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观音法门与念佛求生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