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处事待人接物的心态


   日期:2010/7/16 15: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就是修行人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给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这是佛教导我们的。处事待人接物永远记住,用什么心态?柔和质直。我对佛菩萨是这样的态度,我对所有一切众生也是这个态度,对我的冤亲债主也是这个态度,这就对了,那你是真的在学佛。你还喜欢这个讨厌那个,这不行,这是六道凡夫。佛菩萨是心地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佛菩萨在这个世间遵守佛的一个教诫,那就是代一切众生苦。你到这个世间来是行菩萨道的,菩萨道是什么?救苦救难,这是菩萨的本分。别人毁谤我、侮辱我,甚至於陷害我,我怨不怨恨?不怨恨。为什么不怨恨?他是佛,他现在迷惑,所以做错事情,他的本性本善,一时迷惑,你怎么可以责怪他?他清醒过来就觉悟、就明白了。那我们要做好样子给他看,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他毁谤我,我赞叹他,为什么?人不可能说一点好处都没有,他有缺点,他也有好处,我们不提他的缺点,专赞叹他的好处,这就对了。这是普贤行愿里教给我们的,「礼敬诸佛,称赞如来」。他对我无礼,我对他有礼;他对我不尊敬,我对他尊敬,跟尊敬佛一样的尊敬。他能接受我的时候,我全心全力帮助;他不能接受,我就回避他。不但佛菩萨这样教我们,古圣先贤也是这样教导我们。要把自己的烦恼习气统统放下,这就对了,这才能增长佛智。其实佛智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为什么不能现前?烦恼习气障碍了它。我们把烦恼习气放下,我们自性里面智慧就往外透,这叫增长佛智。自性里没有,怎么个障法!

  大师在《疏》里面给我们讲,「增长性习二性,生菩提智故」。性是本性,习是习性,本性跟习性,在佛法里面,两种都是智慧。在世间人说,本性是善,善隐,不见了,习性是恶的,习性当家做主现前,造业!习性,你亲近善人就变成善,亲近恶人就变成恶,所谓「近朱则赤,近墨则黑」。现在人习性很麻烦,为什么?他所接触的恶多善少。现在我们生在这个世界,张开眼睛所看的是什么?所听的是什么?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我们在这个境界里头全学坏了,所以感得许多的灾难、疾病。对自己身体来讲是疾病,对我们居住环境来讲是灾难,水灾、火灾、地震、飓风,感得这些灾难。灾难不是无缘无故的,是有原因的,这些科学还没有见到。现在人相信科学不相信圣教,而圣教就超越了科学,没人知道。

  我初学佛的时候,方老师就把《华严经》介绍给我,他说《华严》是佛经哲学概论,这部书编得太好,有圆满的理论,他在理论上加上个圆满,有周密的方法,后面还带表演,他说这种教科书在全世界找不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表演!把这个理论方法怎么样在日常生活当中能落实,做出来给你看,这部书编得太好了。我们读了《华严》之后回想,朱熹编四书那个灵感决定是从《华严经》上得来的。为什么?它太像《华严经》。《中庸》是理论,《大学》是方法,《论语》跟《孟子》就是五十三参。你看看,圣人、贤人怎样把《中庸》、《大学》的理论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跟《华严》一样!那我们知道朱夫子当年在世跟佛法往来得非常密切,决定读过《华严》。这我们有理由相信,编得这么好!於是我们展开四书都会想到《华严经》。所以习性,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他所表演的那个习性是善,纯净纯善,与本性完全相应,所以生菩提智。那个性本善是根本智,习性的善是后得智,我们讲权智,在佛法里常讲善巧方便,这个善巧方便是佛菩萨示现在世间表演的习性。所以近朱则赤,我们跟圣贤人在一起,二性都善。我们没有法子亲近到善知识,读圣贤书就是亲近善知识。

文摘恭錄--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五0卷)  2009/10/1  檔名:12-17-2050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学佛       净土法门)  

 仁焕法师:学佛是为了什么 

 仁焕法师:如何理解净土法门 

 吕有祥教授:教演天台,行修净土――简述近现代天台宗大师倓 

 仁焕法师:学佛念佛的定位 

 觉明法师:学佛者在灾难面前应具的知见 

 仁焕法师:一人学佛合家得福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特点 

 陈坚教授:学佛修行就是享受生活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学佛修行万善同归——兼论延寿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二)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一) 

 仁焕法师:学佛与用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