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净土法门法师:怎样读诵大乘经典? |
||
日期:2011/2/22 19: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
||
【多读大乘,以广闻见。静意觉照,领会精微。定慧在其中矣。】 我们先说这一小段。大乘经不能不读,大乘经怎么读法?诸位一定要懂得要领。先读一种,在一种里面得定,得清净心,然后就可以选择一些大乘经来读。遍读,我们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也没有这么多的精力,说实在话也没有必要。为什么一开端不能多读?一开端我们的心是乱的,你读太多,你并不能了解经意。读多了、读杂了,反而会增长妄念,佛这个经上这么说,那个经上那么说,你记得很多,你的妄想执着很多。这就是清凉大师所说的"有解",解是你广学多闻;"无行",你没有真正的功夫,没有修行的功夫;"有解无行,增长邪见"。行是什么?我们在这个经上知道了,依照金刚般若的行是要离相,是要破执、断念,这是行。在净土宗里面,行是老实念佛。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够涉猎一切大乘经?最低限度要到功夫成片。什么叫功夫成片?心里面除了阿弥陀佛之外,绝对没有第二样东西,这是功夫成片。也许有人问:这不就是一心不乱吗?不是,不是一心不乱,是功夫成片。一心不乱是见思烦恼断掉了。我们见思烦恼没断,见思烦恼还在,只是见思烦恼不起作用。佛号功夫得力了,心里面所想的就是阿弥陀佛。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除了阿弥陀佛之外,心里没有第二样东西。这种功夫给诸位说,就决定往生;不但决定往生,你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所以念佛人,讲老实话,到这种功夫,你叫他去读诵大乘,他不干,他不要读了。为什么不要读?他要想学大乘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学,跟一切诸佛学。他哪里在这个世间找这种麻烦,不干!这都是实实在在的话。 读诵大乘在古时候的标准,是得根本智以后。根本智,是《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后得智是起作用,起作用是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要先求无知。无知说实在话,心清净,先修清净心;因为清净心生智能,前面不是念过吗?"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清净心生智慧。智慧生出来,你看一切大乘经很容易懂,一看就明了。所以这一部《大藏经》需要多少时间,从头到尾把它看完?三个月足够了。但是你没有得根本智,三年也没有用,三十年都没用。你不相信,你去看看,你从头到尾看,看上三十年,你还是一塌糊涂,你什么都不懂。可见得根本智重要。中国在古时候,无论是出家、在家,教学都从根本智下手;也就是说一定要培养你的清净心。出家人五年学戒,就用五年的时间来培养清净心,读一样东西,不讲解,就是叫你读,用这个方法修清净心。因为你不读经,你会打妄想,一天到晚胡思乱想,用读经的方法把妄想灭掉。不求解义,只是把经念得清清楚楚、字字分明,念到能够背诵,念得很熟。五年之后再听讲,再求解,它是分两个阶段。不是一开头就求解,一开头解不了,没那回事情。 世间的教学,从前中国古时候的小学,学生从七岁到十二岁,培养他根本智,跟现代的教育不一样。小孩天真,就利用他的天真,小孩要不诱导他,也胡思乱想。怎么办﹖读书。古圣先贤这些书让他背、让他读,从七岁念到十二岁。差不多在过去像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里面挑选出来的,都背得透熟,都背熟了。天天在读经背书,他的脑子里不胡思乱想。以前那个社会,跟现在社会在教育观念上不一样,方法上也不一样。一般聪明的子弟十三岁入太学,入太学就是听讲解,过去所念的、小时候所念的,这个时候听讲解,他一听就明了,就开悟了、就觉悟了。我们在历史上看,许许多多未成年考取举人、考取进士,成年是二十岁,不满二十岁。不满二十岁考取举人、考取进士就分派到地方上当首长、当知县、知府,他就能够把这一个地方治理得头头是道。现在二十岁的人,他有这个能力吗﹖因为他明理,他通达人情事理,他有能力治理国家,这是教育的观念跟方法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