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智能上师:修行的阶段不同,则偏重面不同


   日期:2017/7/25 21: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修行的阶段不同,则修证的程度、重点也会不同。比如:有的人诵经、有的持戒、有的念佛啊等等。我在五台山静修的时候,有一个居士,对佛法很是虔诚的,说话合掌,走路还得正正规规的。

其实这是他修行的一个阶段,这个没有错,他的心特别诚。这个人的修行在哪个阶段呢?在戒律上了,说明他戒律修行得不错。但是,这不是结果,你要懂这个道理。我们刚开始学佛,可能在戒律上用功,通过一段戒律修持,进步以后,光有这个戒律呢,也不行,还得要有禅定。当我们的心’了以后呢,没有智慧也不行。

所以说,每个阶段,偏重面不同,每位修行人学佛修证的程度不同,表现的形式也不同。

比如这个人特别执着戒律,一看,这个人的戒律好,修行好,从究竟上看,不一定是对的。但在一定程度上、阶段上,修戒律是对的。

再比如,禅定到底对不对啊?在某一个程度上讲,禅定是对的,从究竟上讲也不对。比如说你打坐非常好,但是,睁开眼睛的时候,生活中遇到事情的时候,该烦恼还烦恼。这就说明光在座上没烦恼还不行。

有的人就跟我讲:师兄啊,我一打坐就入定。我说:“ 你打坐入定,事情来的时候,可你还是很心乱啊!你的“ 定” 跑哪里去了?我看你一遇事情,马上就发火骂人了,那时候的定力跑哪里去了?” 他不说话了。我说:“ 你现在啊,打坐入定是好事,但现在应该把你的定力放在哪里呢?放到生活当中,运用到生活中。”

所以,能够把慧力转化到生活中的修行者,这样的修行者我认为是真有定力的。还有,菩萨乘的行者和小乘的行者也有差异。阿罗汉的行者,只管自己的解脱。菩萨不这样,他发心啊!愿众生度尽才成佛啊!这大乘行者是属于发菩提心的行者。所以说,每个人都在修证佛法,但侧重点会有不同。但总地来说,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是在菩提路上行进,都在半路上修行啊!佛在山顶上,我们都是在半路上,一点一点地前进。这个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差别的示现,都是正常的。他可能偏重这面,他可能偏重那面。

但我们不管怎么修,最终的成就是智慧的成就,而不是神通的成就,也不是戒律的成就,更不是世间法的成就。只有智慧的成就,才算修有所成。

学佛总纲领和正知正见——8、修行的阶段不同,则偏重面不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