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大和尚:没有超越宗教信仰,就会永远处于迷信之中


   日期:2017/8/10 10: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个修行人要时时刻刻想着正面的力量,不让负面的力量产生。当负面的力量产生时,马上就要忏悔,这个忏悔的心就把负面的力量驱除了。如果产生负面力量的当下没有生起忏悔心,等到机缘成熟时,这个负面的力量就会释放出来,产生负面的结果。

  并非信仰某种宗教并按它的教义去行持,才是所谓的修行。也并非这样的人才称为修行人。我们可以把修行和修行人的概念放大来看。世间上有很多人没有任何宗教信仰,每天不像我们这样打坐、诵经、念佛,但他们为人处事的风范,他们的修为修养、道德人品,比我们这些有宗教信仰的人还高,这样的人就是修行人,他们是在自己日常的为人处世和言行举止中修行 。可是有一部分人迷失了,认为他信了某种宗教,就比不信任何宗教的人高一等,这就大错特错了!

  一个人没有超越宗教信仰,就会永远处于迷信之中。一个人的信仰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超越了宗教信仰,才能真正开智慧,才能真正和他信仰的佛、神融为一体。准确来讲,我们不应该说我们信仰某种宗教,而应该说我们信仰真理,真理是不分宗教的。宗教是人为划分、创造和建立的。圣人不属于任何宗教,他们只是传播真理,传播解脱之道。真理是用来规范我们的身心,帮我们破迷开悟,和道融为一体的工具。

  我们内心会产生不好的念头,是因为我们曾经把不好的信息收录进来。收录信息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与别人交流时,双方通过眼睛、嘴巴传递信息,你看到了,眼根就录进来了,你听到了,耳根就录进来了,所以修行人不要看不修行人的眼睛。第二种是起心动念。

  任何人的起心动念都是一种释放,释放到宇宙中。因为人的心灵彼此会有感应,你接收到了他的信息,自然会产生某种念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管好自己的身口意,眼睛、耳朵就不会接收到他人的信息。第三种是别人在无明的状态下,通过眼睛、嘴巴把信息传递出来,我们接收到了,一旦机缘成熟,它就会在内心里翻腾,翻来覆去地折磨我们。

  所以对一个修行人来讲,当内心有某种念头产生时,它既是好事也是坏事。所谓坏事,是你分不清这个念头是起因,还是过去种子的现行(果)。如果是过去的种子现行,就让它现行;如果是起因,当下就要忏悔,把这个因拔除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万行大和尚       信仰)(五明学佛网:万行大和尚       信仰)  

 李向平教授:信仰共同体与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李向平教授:信仰如无法律 精神必定走私 

 李向平教授:生活即是信仰 

 李向平教授:宗教信仰不等于科学——从佛法与科学的关系谈起 

 李向平教授:别让佛教沦为私人化的功德信仰 

 李向平教授:生态佛学论——佛教信仰的环保理念 

 李向平教授:中国当代佛教的社会建设功能——佛教信仰及其认 

 李向平教授:禅宗信仰及其实践模式——以民间禅宗为对象 

 李向平教授:信仰转形:从大师型到仪式化——永明延寿的禅净 

 严耀中教授:墓志祭文中的唐代妇女佛教信仰 

 吕有祥教授:浅说佛舍利信仰 

 仁焕法师:信仰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