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506集) |
||
日期:2017/11/7 15: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
||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一一OO页最后一行看起,科题,「乙五、举益流通」。分六个小段,就是这品经: 【闻经获益第四十八】 它分六小段。我们看念老的注解。「本品名闻经获益」,听到这个经的名号,或者听到这个经的经文,有人读这个经你听到了,你获什么样的利益。「广显闻者,获益难思」,利益不是我们凡夫能想像得到的。「《无量寿起信论》云:闻经之益,如是不可思议」,这就是讲听《无量寿经》,闻经所获得的利益,如是不可思议,「皆是无量寿本愿力故」。为什么会得这么大的利益?念老告诉我们,念老是引用《起信论》,《无量寿经起信论》,里面所说的,这是无量寿本愿力故,无量寿就是阿弥陀佛,皆是阿弥陀佛本愿里,本愿,就是第六品所说的四十八愿,这是根。「亦以本师威神加被故」,第二个,也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威神加被。「凡有众生遇斯经者,其所获益亦当如是」,一切众生,无论是在家出家,无论是男女老少,只要你遇到这部经,你就能得经上所说的这些利益。 下面第一个小段,「小乘得益」。这也分两个小段,第一个,「得法眼净」。请看经文: 【尔时世尊说此经法。天人世间有万二千那由他亿众生。远离尘垢。得法眼净。】 这是经文。我们看注解。「尘垢通指烦恼」,用烦恼来做比喻,比喻烦恼之多像尘垢一样。「如《维摩经》云: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意思跟此地所说的完全相同,「正同此经」。「法眼净者,《维摩经嘉祥疏》云:云法眼净者,小乘亦法眼,大乘亦法眼。小乘法眼,即初果见四谛法,名法眼。大乘法眼,即初地得真无生法,故云法眼。今此经指小乘」,这部经指小乘,小乘的「法眼净」。小乘见到四谛,四谛苦、集、灭、道,见到了,我们俗话叫证,他证得了,他见到了,这叫法眼。我们再接著看经文里头。「今此经指小乘法眼净」,如憬兴大师说,「法眼净者,即预流果」,预流果是初果,小乘初果。「又《净影疏》云:见四真谛」,四真谛就是苦、集、灭、道。世间因果苦集,苦是果,集是因,集是烦恼。出世法里面灭是果,灭的什么?烦恼灭了。灭的方法是道,八正道,用八正道帮我们离苦得乐。这是佛法里头最低的地位,小乘初果,最低的。 下面经文,「得解脱益」。 【二十亿众生。得阿那含果。六千八百比丘。诸漏已尽。心得解脱。】 这一段经文我们看念老的注解。「阿那含是小乘四果中之第三果。诸漏已尽,心得解脱」。在佛法里头,小乘我们称阿罗汉,阿罗汉有四个等级,就是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这个是四个等级。阿罗汉才真正脱离六道轮回,三果之前都还在天道,在色界天、无色界天修禅定,所得的果位。「诸漏已尽,心得解脱」。如《维摩经》上所说的,「八千比丘不受诸法,漏尽意解」。僧肇大师的注解里头说,「漏尽者,九十八结漏既尽故」,九十八结是烦恼的归类,把凡夫的烦恼归纳九十八种,统统断尽了,见思烦恼都断尽了,证阿罗汉。所以这里讲的是「意得解脱,成阿罗汉」。「是指烦恼断尽,心意解脱,证阿罗汉之果。可见经中法眼净及诸漏已尽,均指声闻乘」,都是指小乘。 下面设个问答,「或问:闻此大乘无上经典,为何得小乘法益」。非常有可能有这个人,会有这个问题,这一部经是大乘经,不但是大乘经,大乘经里面的无上大乘,怎么会得小乘果位?《净影疏》里头有解答,「小乘众生,闻说娑婆秽恶可厌,深心厌离,故得小果」。为什么他得小果,他不能大果?小乘的习气太重了,他在修行过程当中很长的时间,养成了一个习气。什么习气?对於小乘的烦恼习气,深度的厌弃,秽恶可厌,所以深心厌离。这个习气在,对他有没有影响?有,他大乘的心发不起来,无上菩提心发不起来,他能发的心,小乘。所以闻说娑婆秽恶可厌,深心厌离,故得小果。憬兴大师也说,「众闻此方秽恶可厌,故得声闻之果」。两位大德说的相同。所以闻无上大法,究竟成佛大法,得这样的利益。 再看下面一段,「大乘得益」。分三个小段,第一个小段,「得不退转」。请看经文: 【四十亿菩萨。於无上菩提住不退转。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 大乘得的利益跟小乘不能对比,差距太远了。我们要相信,这是佛说的,不是菩萨说的,我们要仰信,敬仰诸佛菩萨,对诸佛菩萨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个字应当深信不疑,这就对了。那我们为什么得不到?这里消息都透给我们,我们对於佛菩萨没有恭敬心。古人所谓「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没有一分诚敬心,所以你听是白听了,不能得益。他们能得益,听了真干,像前面讲的小乘,他能把烦恼习气放下,所以他才能得小乘四果的利益。大乘也一样,『四十亿菩萨,於无上菩提住不退转』,再加『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弘誓功德」尤其不可思议,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功德。 念老注得很好,很详细。解里头,右段前面这行经文,「正指闻法所得之大乘法益」,於无上菩提不退转。「不退转」是什么意思?「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进,不更退失转变」,他不会转变,他不会退失,这是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又表勤行修习」,他非常勤奋,认真干,「如念佛不退、勤行不退等」。古大德这种修行人多,他自己有成就,同时他也度化不少人。怎么度法?他那个样子,使人看到了心里面就想到,这是一个真正修行人,对修行人敬仰的心就生起来了,这是给众生种大乘善根,自行化他。又表勤行修习,如念佛不退、勤行不退。「又不退转即梵语之阿鞞跋致」。《弥陀经》上有这一句阿鞞跋致,它的意思就是不退转。 「本经中云住不退转」,下面又说「得不退忍」,下面底下一段,得不退忍。「净影师疏曰:大乘众生,闻弥陀威德广度,坚心愿求,故得不退」。这一句我们要记住,我们是不是大乘众生?如果是大乘众生,一定跟这里相应。听到阿弥陀佛名号,听到《无量寿经》,听到《阿弥陀经》,里面把西方极乐世界介绍得很清楚、很明白,大乘众生要听到之后,生起向往的心,愿生净土的心。所以他坚心愿求,坚固的心,一心愿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他不退转。 下面一段注解,本经中云住不退转,下面又说得不退忍,在底下一段,「均据《唐译》。至於《魏译》则只云得不退转」。《净影疏》里头说,「大乘众生,闻弥陀威德广度,坚心愿求,故得不退。闻此多益,誓欲济度,名誓自庄」。庄是庄严,确实是庄严。为什么?令一些有缘人看到感受就很深,所以也像阿弥陀佛一样,发四十八愿。四十八愿虽然不能同时,可以分段落,我慢慢学,一次学一愿、学二愿、学三愿,真正发起来之后再学三愿,一直到四十八愿圆满,对修净土的人有大利益。净影大师疏里头有说,大乘众生,闻弥陀威德广度,坚心愿求,故得不退。闻此多益,誓欲济度,名誓自庄。庄是庄严,自己像佛菩萨一样的庄严。 「盖谓闻名求生志愿坚决,故得不退」。这两句话非常重要,能不能往生确实就在这一句,闻名求生、志愿坚决,就这八个字。这八个字如果我们掌握住了,谁掌握住谁决定往生。能不能往生决定在志愿坚决,念佛的功夫差一点没关系,你决定得生。这一点我们必须牢记,为什么?你真的能记住,真的能相信,你会生大欢喜。欢喜什么?我这一生得度,我这一生就能往生,这还得了吗?这是志坚愿定得不退。「誓欲利他,故名弘誓功德以自庄严」,誓愿利他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发这个大心。不但我自己要有成就,我还要成就别人,我自己往生极乐世界,希望多带一些人过去。带得愈多,阿弥陀佛看到愈欢喜。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今经」,夏老居士的会集本,「据《唐译》为住不退转,涵义稍深。但不妨仍引《净影疏》以指其中之初步者」。 再看下面这一段,第二段,「得不退忍」。这是功夫了,比前面意思不一样。 【二十五亿众生。得不退忍。】 「忍者,《大乘义章九》曰:慧心安法,名之为忍」,忍是功夫,忍是承认,忍是信仰,完全没有怀疑,接受佛菩萨的教诲,这叫忍。这里八个字好,慧心安法,为什么能忍?因为你有智慧,你有智慧,你听到佛法,听到弥陀佛号,你能够把这弥陀佛号放在心上,这叫忍。这是举一个例子。下面,「又十一曰:於法实相安住名忍」。实相是真实相,不是假的,真实相。这一切法的真实相佛给我们说出来了,我们怎么样?我们不相信。《金刚经》大家读过,《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佛说的,我们能不能相信?不能相信。为什么?还在这个幻相里面争名逐利,一点都没放下。这就是经上所讲的实相,真实相,我们没接受,我们没把它放在心上。安住就是放在心上,你能把佛所说的统统放在心上,这叫忍。放在心上有什么好处?帮助你开悟,你将来修行功夫大彻大悟,就明白了。 这个安住难得,我说白一点,放在心上,於法实相要放在心上。实相是假的,不是真的。释迦牟尼佛慈悲到极处,他所说的话我们现在人能体会得到,就是不能接受,依旧把它当真。佛问弥勒菩萨,他们的问答是教化我们,不是真的不懂,佛问弥勒菩萨,「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耶?」我们心里头起一个念头,这个念头是几个念、几个相、几个识?也是问话,这个问题几个人想到?没人,佛菩萨知道。现在科学家渐渐明白了,跟佛经上讲的一样。宇宙之间有没有物质现象?他说没有。物质现象从哪里来的?从意识生的,意识就是念头,从念头生的。这跟佛经讲得一样。一切现象离不开念头。这个念头所生的现象,念头没有了,相就灭了。我们看到这个相是很多个念头连续的相续相。所以你看到东西在,好像它在,其实它空的,它不在,根本不存在,我们眼看花了。弥勒菩萨回答,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哪一念是真的?念念都是假的。这是说的真相。凡夫把幻相当作真相,执著,坚固不舍,麻烦来了,善念变现的三善道,恶念变现出三恶道,可够你受的。真搞清楚了,什么地方有实相?极乐世界有实相。极乐世界人无量寿,极乐世界万物也是无量寿,它不是生灭法,不可思议。 所以,於法实相安住为忍。下头举例子,「例如无生法忍,据《智度论》释为安住於无生之法理,而不动心者。可见忍者,即安忍,安住在那里如如不动,谓於理决定,而无移动之念也。准此可知,不退忍者,即安住於不退之理而无移动之念。是则念念皆无退转,应相当於三种不退之念不退也。盖不退有三,一位不退,所修得之位次不退也。二行不退,於所修之行法不退失也。三念不退,於正念不退转」。这叫三种不退。我们想想,这三种我们有没有?一种都没有。这个事情麻烦,这造业,在哪里造?不知道,不知不觉,念念都在造业。你看看,一弹指的时间已经造了,我们凡夫几乎是没办法去思考,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一弹指。一秒钟可以弹七次,弹得快弹七次,那一秒钟造多少?二千二百四十兆,一秒钟。我们天天在造,念念在造。这是佛跟弥勒菩萨聊天,把这个事实真相说出。如果不是佛说出,我们怎么会知道?是不是真的?真的。怎么知道是真的?量子力学家现在给我们做证明,没有一样是假的。明白了之后,真正得无生忍了,一切法不生,根本没有生,一切法也不灭。等到什么时候?这个心安住在不生不灭这个境界上,那你叫真的,你是无生忍的菩萨了。 下面给我们讲的不退有三,第一个位不退,所修得的位次不退转,这叫位不退;第二种行不退,所修之行法不退失;第三叫念不退,於正念不退转也。「《观经妙宗钞》曰:若破见思名位不退,则永不失超凡假(指永超出於凡夫之假有)」,六道轮回,破见思烦恼,谁?阿罗汉。「伏断尘沙名行不退,则永不失菩萨之行」,尘沙,菩萨断的,菩萨断尘沙惑,行不退。第三个是念不退,於正念不退转。《观经妙宗钞》曰:若破见思名位不退,则永远不失超凡假有。伏断尘沙名行不退,则永远不失菩萨行。「若破无明名念不退,则不失中道正念。今不退忍者,指安住於实相之理,念念不移,则应是念不退矣。住不退转,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则相当於行不退。闻经菩萨根机不一,闻法之益,自有差殊」。闻经的人程度不一样,所以有差别,从菩萨,菩萨还有三贤菩萨,地上菩萨,都不一样,十信位的小菩萨,初发心的。所以有这么多的差别,不退转里头讲这么多差别。 下面第三段,这第三小段,「得受记益」。这个益太殊胜了,一层比一层殊胜。 【四万亿那由他百千众生。】 这我们有分,我们在哪里?我们在这一个队伍里头。 【於无上菩提未曾发意。今始初发。种诸善根愿生极乐。见阿弥陀佛。皆当往生彼如来土。各於异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来。】 『四万亿那由他百千众生』,这个数量太大了,我们说不出来。生生世世没遇到佛法,所以『於无上菩提』从来没有发这种念头。今天听到这部经发愿了,『初发』,发什么心?求愿往生,『种诸善根愿生极乐,见阿弥陀佛』,难得,非常难得!下面这一句好,『皆当往生彼如来土,各於异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来』,这个妙音就是阿弥陀佛。我们在这个地方得真实殊胜的利益。 今初发心,「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发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发心毕竟二无别,如是二心先心难。故一切经中於发菩提心之人数,均大书之也」,这是佛在讲经的时候,对於发菩提心的人数都说得很清楚。这个地方多少人发菩提心?四万亿那由他。我们这个地球上多少人?七十亿人,现在七十多亿。这个地方四万亿,下面是那由他,那由他下面是百千众生,一百个千,十千一万,百千十万,单位是十万。这是多大的世界?应当是指一尊佛的教区,三千大千世界。我们这个地球是三千大千世界里面的一个星球。三千大千世界是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银河系?或者是比银河系更大的星系?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众生得人身,闻佛法,太难太难了!得人身已经不容易了,闻佛法是难中之难,闻到佛法能发心,我们在此地,依本经的经义,就是发心求生净土,发心往生极乐世界,发心亲近阿弥陀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将来每个人到不同的世界,像地球一样,不同的星系,去示现作佛,「同名妙音如来」。我们的皈依证上面都用妙音,法号都用妙音。为什么用妙音?讲这部经的时候,有几十个人皈依,名字太多了,也不好想,就用妙音吧!同名妙音如来,现在是妙音居士,将来到极乐世界成佛,都是妙音如来,因果相应,我们就决定用这两个字,这是皈依证上妙音的根源。 正如念老后面这句所说的,「如是菩萨既发大心,复行众善,愿生极乐,故均得往生见佛;复於诸方先后成佛,同名妙音如来」。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