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行动遵守佛陀的教诲


   日期:2018/2/23 16: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动作,行动」,行动遵守佛陀的教诲。我们在教诲里面提出五个科目,大家一定要记着,记得很熟,一切时、一切处别人问你,都能说得出来,而我们自己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决定不违背。第一个,三福,三福是最高指导原则,我们要落实在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把它真正做到。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一福,这是福的根本,没有第一就没有第二,当然更没有第三,像盖三层楼一样,一定先第一层,再第二层、第三层。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太上感应篇》,修十善业落实在《十善业道经》,这三个东西是做人的根本,人应当如是,不能违背,违背就不像人了。

  人与禽兽界限差别在哪里?人有学,禽兽没有学过。就是人有接受过教育,基本的教育就是这三样东西,男女老少人人要遵守,这是自然的规律。佛经上常说的「善男子、善女人」,善的标准就是这一句,第一福,孝亲、尊师、仁慈、十善,这是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具备了善男子、善女人的条件,才能学佛,才能成为世尊的弟子、弥陀的弟子,这有条件的。

  第二福就是入佛门了,一入佛门首先教你什么?三皈。三皈是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一时一刻不能离开,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给我,他用个比喻跟我讲,譬如你从台北到高雄坐火车,你一定要买张车票,这个车票要随时带在身上不能丢掉,为什么?车上有查票的,到达地方的时候,这个票要收回,所以要好好保存。佛门里面的三皈就像这张车票一样,一时一刻不能离开,念念都要想到。受持三皈的人很多,想起三皈的时候不多,都把它忘掉了。

  三皈是什么?成佛之道。皈依佛是觉而不迷,佛是觉的意思,皈依法是正而不邪,皈依僧是净而不染。换句话说,佛法僧就是觉正净,就这三个字,时时刻刻要跟觉相应,觉的反面是迷惑;念念要跟正相应,正是正知正见,不是邪知邪见;心地要清净,没有染污,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所说的心要清净,心要平等。这是菩提大道的总纲领,觉正净。用什么方法落实它?用戒定慧三学落实三皈。没有戒定慧三学,这个三皈依就落空了,有名无实。

  所以三皈后面第一个,落实在五戒,落实在十善,落实在六和敬,落实在六度(六波罗蜜),落实在普贤十愿,落实在一切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我们在无量法门里面,今天选择的是念佛法门。信愿持名那就是落实三皈,所以三皈是总纲领总原则。「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入佛门必须具备的条件,一直到阿罗汉,到辟支佛。这是第二福。

  再向上提升,第三福是菩萨。你看,第一个是凡夫,第二个是小乘,第三个是大乘。大小乘的差别就在「发菩提心」,小乘没有菩提心,大乘有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是真诚心,真诚是菩提心的体。从体起用,用有两种,一个是对自己,一个是对别人。对自己是自受用,自受用里面,我们经题上「清净平等觉」,这就是自受用,二六时中,知道保持我们的心念清净、平等、觉悟,觉而不迷,对待别人大慈大悲。

  二十多年前我在美国,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我提出来二十个字,跟大家共同勉励。第一个就是菩提心,我用十个字解释,大家容易懂,「真诚」是体,「清净平等正觉」,自受用,「慈悲」,他受用,十个字,发菩提心。修菩萨道,菩萨道也十个字,「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行菩萨道。这二十个字,跟净宗学会同学共同勉励。

  第三福第二句,「深信因果」,这个因果不是别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把因果讲到究竟圆满了。后面还有两句,「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大乘经里头选一部,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自见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从孝养父母到读诵大乘全是自利,一共十句。最后一句劝进行者这是利他,就是你自己成就了别忘记要教化众生,要教别人,这叫菩萨。如果不肯教别人,那就变成阿罗汉了,变成小乘了。佛赞叹大乘,大乘人的心量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这是总纲领,落实在生活里头就是六和敬,三皈六和。人不能离开群体,出家人称为僧团,僧团里头要和睦。六和第一个,「见和同解」,这一句,现代人所谓的建立共识,我们大家有同样的看法,有同样的想法。没有学佛之前,我们对于宇宙人生、对于现在未来都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想法,因为我们有不同的欲望、不同的需求,这怎么办?世法里头古圣先贤,跟佛法里面诸佛菩萨,都采用一个办法,就是教学,「教学为先」。

  特别是中国古圣先贤,佛法没传到中国来之前二、三千年,中国那些老祖宗就懂得教育,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理念、有教学的方法、有教学的效果、有丰富的经验,让这一块宝地,让这一个族群,五千年的历史长治久安,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这些东西好不好?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576集2014/01/10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佛陀)(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佛陀)  

 仁焕法师:如何理解净土法门 

 吕有祥教授:教演天台,行修净土――简述近现代天台宗大师倓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特点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二)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一) 

 温金柯博士:佛陀的师承与超越 

 大安法师:佛陀与孝顺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一种观点,认为佛教不是宗教,是佛陀的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特别之处 

 大安法师:佛嘱应不悔于入大火求净土法门 

 大安法师:佛陀对末法之悬记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急救凡夫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