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宏满法师:如何了解佛教八识用八正道净化心灵


   日期:2013/1/20 15: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是无止境的,甚至人对物质的追求也是无止境的,因为我们事实上都在没完没了地追求那些大家普遍认同的来自于外面世界的各种诱惑--更大的房子,更豪华的汽车,时髦的衣服,有地位的朋友,以及事业上令人眩目的成就等等,尽管我们可以在某些方面得到满足,但是这些东西最终带给我们的是患得患失的忧虑、压力和令人疲惫不堪的混乱情绪。所以说,人们追求复杂的生活,其实是得不偿失的,因为被外界的诱惑和物质的追求,使我们的内心世界的平静失去了,使一颗清净心都染污了。

佛教讲:我们人有八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对着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贪求着物质生活无止境,成了物质世界的奴隶!因此,佛教把六识称为六贼,在《金光明经空品》中云:“是身虚伪,犹如空聚,六入村落,结贼所止。”

这里举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富贵人家,因父母过逝,留下一大批无形财富。父母归先前,嘱咐六个儿子,第一个叫眼爱好、第二个叫耳爱好、第三个叫鼻爱好、第四个叫舌爱好、第五个叫身爱好、第六个叫意爱好。叫他们不要三心二意好好守住自己的家门。

可是有一天,眼爱好,看到街上很热闹就跑出去。耳爱好,听到街上传来好听的音乐,也就跑出去听音乐了。鼻爱好,闻到街上卖东西的香味也跑出去了。舌爱好,在家里时间长了,感觉肚子饿了也跑出去找东西吃。身爱好,在家坐感觉很纳闷,也跑出去散散步。意爱好,看到他们五个都跑出去,意爱好,想入非非。想是什么回事,自己也跑出去看个究竟。

有一个小偷他的名字叫贪欲执着,这时刚好路过,看到这家没人在,就把他家的所有的无形财富都通通偷出去了,这六个儿子不看好家,结果把自家的财富都丢失了。所以佛教说:“六贼劫真如”。就是劫走了我们本身的真如本性。如《金光明经空品》云:“眼根受色,耳分别声,鼻嗅诸香,舌嗜于味,所有身根,贪受诸触,意根分别,一切诸法,六情诸根,各各自缘。”又云:“心识二性,躁动不停,随业受报,人天诸趣,随所作业,而堕诸有。”

也就是八种境界风,能够吹动人的身心,当我们逢到顺境的时候,就欢喜快乐,当我们遇到逆境的时候,就苦恼惆怅,都因禁受不住这八种境界风啊,人若是为“称誉”陶醉心,人的品格修养就在称誉里损伤;人若是为“讥毁”动心,人的成就就会败在讥毁的手中,人若是为“利乐”所迷,人的尊严就会利乐葬送;人若为“衰苦”所折,人就会为衰苦打倒。八风这可怕的境界,若能守住八识如如不动,不为这八种境界风所震撼,那才算是一个顶天立地自由自主的人,所以佛教教导我们要转迷成悟,不要被外界的事物所诱惑,迷失我们的自性,回归本来的佛性。宋朝苏东坡居士做了一首诗偈,叫书童乘船从北江瓜州送到江南,呈给金山寺的佛印禅师指正,偈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禅师看后,即批“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东坡一见大怒,立即过江责问佛印禅师,禅师对他说:“从诗偈中看,你修养很高,既已八风吹不动,怎又一屁打过江?”东坡一听,默然无语,自叹修养不及禅师。

佛印讲苏东坡,一屁打过江说明苏东坡还没有修行到家,还没有悟到自性最高的境界,悟性这东西是丝毫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所以真正开悟的人是无法用语言讲明白的!

所以:学佛的人只要有了般若智慧,当下即到波罗蜜多的涅槃彼岸。这就说明了,究竟解脱的彼岸不是在其他的什么地方,而是在心中生起般若智慧的当下。若从心中求,当下生般若智慧即是:若从心外觅,万劫不得。所以佛说“一切唯心”,不同的是:凡夫生的是染污心;而圣者生的是清净心。若有般若智慧,当下即生“清净心”,一切佛法的安立都不外是以此为宗旨的,一切佛教经典也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

一切佛都在心中求,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都有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那么,什么是佛性呢?六祖云:不思善,不思恶,就是清净心,就是佛性!平等性智。

所以了解佛教八识,运用八正道来净化人们心灵是很重要的,佛教讲八正道。哪八正道呢?

一、正见-即能见真理。如实了知世间与出世间之因果而审虑诸法性相之有漏及无漏慧。有了正见,对事才会有正确的认识,就能破谬妄、偏差的俗知俗见,以悟入正道。

二、正思惟-即心无邪念。思考正确(四谛)的道理,来引发正确的欲念,以远离贪欲、嗔恚、害念等邪思惟,继而断集证灭,离苦得乐。

三、正语-即言无虚妄。对人常说真诚和善的话,并远离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等一切虚妄不实的话语,以免除造口业,离却烦恼    

四、    正业-即住於清净善业。日常生活应做正正当当的行为,并远离杀生、不与取、邪YIN等一切邪妄,以清净身、口、意三业。

五、正命-即依正法活命。从事正当的职业和方法,来求取食衣住行等一切生活资具,以维系生命,并可清净身、口、意三业。

六、正精进-即修诸道行,能无间杂。正确的努力,不断地修善止恶;并发愿已生之恶法令断,未生之恶法令不起,未生之善法令生,已生之善法令增长。

七、正念-即专心忆念善法。常常念及正道,勿使思想行为错误;因为身体、感官、心灵等均非我、我所,所以无我可得。

八、正定-即身心寂静,正住真空之理。正确的禅定,是离一切妄想,身心寂灭,现受法乐;并分四次第,由沉静、轻安、无分别心至解脱境界。        

八正道乃佛陀所证悟之独特的涅槃解脱方法,我们做为佛的三宝弟子,应感谢佛陀赐给我们的智慧功德。通过了解佛教八识,用八正道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净化心灵,从而达到走向解脱的光明大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宏满法师       八识)(五明学佛网:宏满法师       八识)  

 果煜法师:楞严新粹 八识表解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转八识成四智 

 圣严法师:探索识界 八识规矩颂讲记 

 演培法师:八识规矩颂讲记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念佛的种子如何种入八识心田 

 成观法师:八识规矩颂义贯 第二章 释颂文 第四节 第八识 

 成观法师:八识规矩颂义贯 第二章 释颂文 第三节 第七识 

 成观法师:八识规矩颂义贯 第二章 释颂文 第二节 第六识 

 成观法师:八识规矩颂义贯 第二章 释颂文 第一节 前五识 

 成观法师:八识规矩颂义贯 第一章 释颂题 

 成观法师:八识规矩颂义贯 八识规矩颂 唐三藏法师玄奘造颂 

 成观法师:八识规矩颂义贯 目次 相宗系列总序──何谓唯识